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在南極——冰海驚魂建“中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1日 13:27 來源:CCTV.com

  解説:

  這是一張特殊的照片,站在中國南極中山站前的這個人叫著魏文良。1989年,中山站從開始建站到最後竣工,身為船長的魏文良帶領全體船員運送了建站所需的全部物資。但那一年魏文良卻始終沒能看到過中山站的模樣,直到第二年他又一次來到南極時才拍下這張照片。這照片背後是一段中國第五次南級科學考察隊驚心動魄的經歷。

  解説:

  1985年我國于南極半島修建了長年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但其位置在南極圈以外,進行南極科研的範圍有限。1988年,中國國家海洋局又做出決定:在南極高緯度地區建立我國第二個科學考察站:中山站。其位置在南極圈以的拉斯曼丘陵。

  解説:

  1989年10月,中國第五次南極考察隊和擔負此次建站任務的“極地”號從上海出發。 “極地”號是一艘不具備破冰能力的萬噸級運輸船,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進入東南極以後和西南極完全不一樣,南極夏天,再一個浮冰,都是八九層的浮冰,就是説整個海面80%和90%被浮冰覆蓋,


  氣象專家高登義:

  南極的冰,特別是南極大冰蓋下面年代很久的冰,它的硬度可以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合成鋼的硬度。

  解説:

  “極地號”能否安全穿越過南極的浮冰區,將人員及3000多噸建站物資運抵拉斯曼丘陵,成為此次建站的關鍵。從上海出發的極地號很快順利穿越過赤道,進入南緯60度附近的浮冰區。大家擔心的事情卻早早降臨了。

  氣象專家鄂棟臣:

  頂著浮冰開過去總是要碰到它的,當時船上竄了一個洞,差不多有六十多公分的一個洞,水嘩嘩地流進去,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這個洞也就是寬是60厘米,長是1.1米,也就是海水和船上水是通的。所以那麼非船舶人員是很擔心的,就是船舶出身的人員,學駕駛的人員也是很擔心的。

  氣象專家鄂棟臣:

  但這個船頭它是雙層的船破了一層還不要緊,裏面還有一層

  解説:

  為保證船隻安全航行,平時由二副三副所操縱的船全部改為由魏文良親自操作,船的速度也嚴格控制在10公里左右。到12月的下旬,極地號開始進入覆蓋面更密集的浮冰區。已經受傷的極地號能否經受住浮冰的擠壓和撞擊?116名隊員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船長身上。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因為那條船隻能在咱們視野範圍內,60%浮冰中航行,也就是説還有在視野40%的水域,那時候儘量去少碰冰,但是又不得不碰,那麼一個一萬五千噸一個船,再加上150多米長,你説一點不碰冰不可能,那個時候一碰冰,船體整個振動一下,我作為船長每一振動一下,就像我撞冰一樣,就像我撞冰一樣,也是很難受的.

  解説:

  極地號在小心航行後,有驚無險穿越過浮冰區靠近了南極大陸,此時修建中山站的拉斯曼丘陵也遙遙在望。


  氣象專家鄂棟臣:

  十二月份到達的時候,海上見到拉斯曼丘陵了,離它二十多公里,這二十多米怎麼進不去,結冰擋住,當時我們也沒有海上卸貨這一套,就進不去.

  解説:

  在學術上這些與大陸連接在一起的冰層被稱作陸原冰,它平均厚度達一到兩米,船隻必須穿過陸原冰才能抵達南極大陸的拉斯曼丘陵,不具備破冰能力的極地號每前進一步都步履維艱,

  氣象專家高登義:

  每次這個船長或者大副開著船撞到浮冰的時候,人都跑到那個前線去了,我那時候也跑上去,跑上去什麼感覺呢?就好像我在幫它使個勁兒似的,其實從物理上來講,你使不了勁,但是心情覺得,我使個勁是不是過得去.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所以那個當時我們每天哪怕一天能夠進入到南極往南極前進二三十米,大家也感到是個偉大勝利,我們又往南挺進了多少多少米,那時候就是這樣計算的

  資料隔斷

  氣象專家鄂棟臣:

  二十多公里就轉了半個多月也沒有轉進去,有一天到1月14號那天,當時那個時候那天我記得1月14號很清楚,當時漲潮了,就在我們前面方向上,有兩塊很大的浮冰,這兩塊很大的浮冰,給我們中間留很窄很窄的一個通道,基本上我們的船能過得去,所以這時候船長把速度放得非常非常慢,

  資料隔斷

  就這樣剛剛小心地過去以後,這裡原來兩個冰山基本上差不多平行的,其中有一個冰山突然調轉了一個90度方向,這兩個冰山成為一個垂直的了,我調轉頭一看,我心裏有點,這麼一下就覺得我們的後路被這兩座冰山攔住了。

  解説:

  但這樣的現象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為拉斯曼丘陵就在極地號前方不到400米,隊員們完成沉浸在勝利穿越陸緣冰的喜悅中。


  氣象專家高登義:

  剛剛走出去不遠的時候,我記不得是在右旋,還是左旋,好像是左旋,就看到高高的一個冰山,在這高高冰山站著一隻孤獨的鳥,這只鳥就孤獨地盯著我們這只船,我拍了照片的,我就總覺得有點不祥之兆,就一隻孤獨的鳥,這個鳥啊,也不是海鷗,鳥不大,就站在這裡看著你,歡迎也不是這樣歡迎法的

  解説:

  誰也沒有察覺高登義的不祥感覺。船隻一拋錨,大家立即開始卸運物資,鄂棟臣則和16名先遣隊乘飛機登陸拉斯曼丘陵,為建站做各方面準備工作。此時高登義再次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

  氣象專家高登義:

  在這看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什麼現象,第一就在我們前面左前方,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有過去冰川運動的痕跡,

  解説:

  有冰川運動的痕跡也就意味著過去曾有巨大的冰川經過這條路。南極的冰川往往是萬年的冰,硬度超過鋼鐵。一艘萬噸級輪船和體積龐大的冰川相撞如同是雞蛋碰巨石。高登義立即來到駕駛倉要求船長馬上移動船隻。 但此時危險已經降臨。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在底頭看錨鏈的時候,看浮冰在那兒打轉,一塊一塊冰,這一塊冰比如有的像籃球場大,有的像排球場大,不同塊的冰,也有的像公共汽車那麼大塊的浮冰在那兒打轉,運動,怎麼搞得在運動.

  資料隔斷: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我在船的駕駛室裏面十點半,在船左舷八百多米左右的冰蓋地方突然就像一聲“轟動”一響,像原子彈爆炸一樣,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一抬頭一看,遠處冰蓋,蘑菇雲一樣,爆炸聲,爆炸,大量的冰山往下塌落,

  氣象專家鄂棟臣:

  開拖拉機的聲音一樣,這樣響,我們當時在帳篷裏開始對這聲音不了解,實際上這是強大的冰崩塌下,倒下來的聲音,像猛雷。

  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們馬上跑到指揮臺,拉響警報,

  片花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馬上從那個冰蓋一個大冰柱竄上天一百多米,有那個冰水柱,煙霧一下上去了,緊接著一下子,像卡車那樣的冰塊,就翻騰攪海地嘩,浪就過來了,奔我們船就過來了

  氣象專家高登義:

  本來冰山在海上,上面是白顏色的,下面是藍顏色的,你看到藍的和白的翻滾著就過來了,很大力量,要有很大力量才能推得動,實際上就是南極冰蓋很快往前移動,把它推動走了,我這個時候腿都發抖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有的大冰山翻著個轉,它那個冰山挨著底下了不是嘛,它都翻過來,底下是黑的,上頭是白的,它搓地了,就這麼翻滾就排山倒海地就過來了,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一拉響警報,大家各自跑到各自崗位,同時我也用擴大器廣播,發生冰崩,各級幹部就位,馬上把主機啟動起來,前甲板起錨人員起錨。

  解説:

  但在短短幾分鐘內,150多米長的極地號已經被冰崩所造成的大面積浮冰及冰山所包圍。而此時的冰崩並未停止,大量的冰山繼續從上百米高的冰蓋上坍塌下來,不斷湧來的浮冰和冰山時刻威脅著極地號和全體船員。

  氣象專家高登義

  有兩大冰山過來,正好衝著我們船來了,當時我有一個感覺,我的手能夠得著冰山,實際上夠不著,就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壓過來那個感覺,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那個冰山上邊都有幾十米,一般的那個冰山在海上不是嘛,水面下頭佔將近十分之六的樣子,上頭露著,有的就是嘩就奔過來了,一看完了,

  資料隔斷


  氣象專家鄂棟臣:

  我們趕緊跑到船的岸邊去看,我們當時還拿了鏟子、棍棒,好象要去抬什麼,救什麼一樣,其實這有什麼作用呢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有的隊員臉煞白,隊長完了隊長完了完了,都嚇白了。全體隊員都馬上上甲板了。有的隊員乾脆把那好煙也拿出來抽,省著沒用,快完了,有的記者照相,照完了以後忘了打開鏡頭了

  資料隔斷: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有時候天方夜譚,有時候你真想不到,老天有眼,離我們那船兩三米的時候,咔停住了,

  資料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因為什麼呢,它底下擱淺了,救了我們。後來我們從船上可以直接摸到那個冰山。

  解説:

  而恰恰是這兩座冰山在最危機的時刻挽救了極地號和整支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

  氣象專家高登義:

  停下來以後,擱淺了以後它相反幫了我們的忙,為什麼呢?後來再來浮冰、冰山繞開了,從它旁邊走過去了。

  解説:

  在兩座冰山的天然阻攔下,極地號勉強保全了平安。但繼續發生的冰甭所産生強大推動力,每次都將船隻擠壓得倒退上百米。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冰崩已經冰了五六次,也就是冰崩塌落起來推動我這個船往後走,當多少它穩一點了,我又想盡辦法往前拱因為位置有限往前拱的目的,往前走的目的,是為下一次再冰崩産生有後撤的距離。因為後面距離是有限度的,你不能無限度也好辦,因為有限度,再往後就到山上去了,那麼冰崩多少緩松時候,我要往前挺,跟下次再冰崩産生留有餘地,緩衝冰對船體的壓力,就是這樣有的時候把那個船冰塊、冰丘,在大冰山擠壓下,船有的部位也是擠壓變形.

  解説:

  這也許是迄今為止中國南極科學考察史上所遭遇最為壯觀和危險的一次災難。幸運的是在數次冰甭後,整個極地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冰甭停止後,極地號四週的景象讓隊員們觸目驚心。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趕到冰崩完了平穩以後,我們的船上都是甲板上都是冰塊,你算算冰崩離我們八百米,我們離岸四百米,將近一千二百多米,

  氣象專家高登義:

  原來我們右邊400多米寬是水,現在全是浮冰,危險,而且原來就在我們海岸大概兩三米高,這次冰運動以後,就把一些一二十米高的冰山擠到岸邊去了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岸上大冰塊堆著不是嘛,就跟卡車的大冰塊一堆一堆的, 就跟原子彈爆炸的衝擊波一樣,力量非常大,這麼大的冰塊都給你推到岸上去,你説多大力量。

  氣象專家高登義:

  當時我們算了以後,大概那時,大概有幾億立方米的冰侵襲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了,

  資料隔斷: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這個時候船不是拋錨,是被冰擠得死死的,擠住了。查找一下看看船體有沒有受,查一下從艙內看,有的鋼板已經凹進去了,從外面凹進去了,裏面看都鼓出來了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那個船幫船舷就跟那麻臉一樣,一坑一坑地竄得

  解説:

  此時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次冰甭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大家採取的第一步措施便是以最快的速度疏散人員到岸邊,以便在最壞的情況下盡可能挽回損失。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我們立了個名單,沒有什麼討論,當時就宣佈名單吧,

  氣象專家高登義:

  以這個時候隊裏決定,要把22個隊員,相對老弱病殘,要輸送到岸邊去,剩下的精強力壯的隊員留在船上,堅守這個崗位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當宣佈完了以後誰都不動,有的説我要同這個船同歸於盡,讓其他同志上去,

  氣象專家高登義:

  當時注意看到了,有一個老隊員,要送到岸上去,他心裏不舒服,你想看,咱們都是一塊兒來建站的,我稱為老弱病殘,你們就不是老弱病殘,所以心裏還是憋著氣,有點不高興,這個時候,他同房一個小李就説,老王求你,求我什麼事?他就寫了個條子,他説我這兒我的信封裏麵包著一些東西,這個呢,就是我回去要買的,要買電視,那時候不是每個人回去兩個大件的指標,我要買電視的美金,和買什麼電視,我都寫在上面了,萬一我們這兒不行了,你幫我買買,另外他還説,我的小兒子很小,我來之前,我的小兒子要我一定要跟他揀南極石頭,還要我給他拍點企鵝的照片,他説要是萬一我要不行了,那我請你幫幫忙

  片花

  解説:

  平時熱鬧的船隻現在變得格外安靜,與此同時,在一公里以外的蘇聯站用高頻電話傳來通知:今天晚上還有17米每秒的大風和冰甭。極地號早已在冰山和浮冰的包圍中動彈不得。難道只能這樣等著下一次冰崩將極地號徹底撞沉到海底嗎? 平時説話溫和的魏文良也急噪起來。

  氣象專家高登義:

  所以當時船長急了,啪的一拍桌子,説老高你是專家,平時那麼愛講,怎麼今天不説話了?他這一急我也急了,然後郭工隊長説,老高你看有沒有,我説沒有,今天晚上有沒有冰崩?我説沒有。

  解説:

  然而這樣的判斷只是出於高登義多年氣象經驗的直觀感覺,實際上世界任何專家都不能對冰甭作出精確判斷。所幸的是這一晚的氣象被高登義所言中,冰崩沒有發生。但在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因為蘇聯就有過因此而被圍困整整一年的經歷。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當時我提出了一個口號,振作精神,戰勝冰崩,向隊員提出振作精神,戰勝冰崩,第二成立一個搶險組,

  解説:

  如何突圍,天氣成了最關鍵的因素。因為只能等洋流或者是大風將周圍的冰山産生位移才有突圍的希望。也許是高登義對冰崩的準確預報堅定了船員們的信心,魏文良又一次找到了他。

  氣象專家高登義:

  船長過來了,那你説多久能開?我心裏想這個船長有點過於打破沙鍋問到底,但是我也得回答,回答的目的還是要堅定信心。我當時也沒怎麼太想,我説至少兩個星期,説完以後,這個陳總和船長笑笑走了,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也未必就能成。

  解説:

  這是一個連高登義自己也沒有底的答覆。兩個星期後浮冰能開嗎?而在這兩星期內會否還有冰甭發生?緊張的氣氛依然籠罩著極地號。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們駕駛員每時每刻都用船上叫方位鏡瞄一下這個冰山,運動了沒有,運動了多少米,也就是這個冰山運動了五六米,我們每兩個小時記錄一下,記錄在航海日記上,冰山移動沒有,可能潮汐往前移動了,往外海走了五六米,可是有風浪又回來了,它是運動又回來,它每天兩個小時日記,

  解説:

  奇跡卻在第7天裏就出現了。由於潮汐、風浪等變化,包圍著極地號的冰山出現明顯鬆動。

  氣象專家鄂棟臣:

  我説中國人建中山站那是該要建成的,中國人有上天保祐,第7天,看到一條水路,突然在冰山之間冽開了一條縫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裂開了一個口,我這都有照片,你一裂口的時候,順著這個口這兒露出了水面,當時我們回來跟船長我們一商量,能不能衝,船長説可以衝出去,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船舶要想走出去,需要掉一個九十度角,正常在大海裏調90度,船長一個口令,右滿舵,左滿舵就過來了,就像咱們汽車一樣,往哪兒走一打過來了,但在浮冰當中,我調一個九十度角,花了近三個小時, 就一點點才能調過去。

  解説:

  這無疑是一個極其冒險的選擇,因為當極地號從兩座冰山之間穿越時,水流的變化隨時可能讓兩座冰山同時向船隻擠壓,造成冰海沉船的悲劇。這一次幸運再次站在中國考察隊這邊。

  考察隊副隊長郭琨:

  一衝出河口整個船都沸騰了,叫勝利大逃亡,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趕我出去以後,按照兩個冰山之間,我出去以後,兩個冰山又合上了,我大船到了開闊水域,安全了但冰山又合上了,

  解説:

  對死裏逃生的船員們來説,這樣勝利只是暫時的。因為此時已經是1月21日,留給他們建站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多月。在之後的日子裏,隊員們的勞動時間平均每天在17、8個小時以上,而船長魏文良的工作更是經常幾天幾夜不合眼。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是在船上主持把貨物運下去,那時候我身上挂了好幾個對講機,有的對講機指揮駕駛臺,要左要右,前進後退,指揮臺只有一個隨從值班,也就是説我是在拿對講機在指揮,有的對講機指揮小艇,靠哪靠哪個位置,靠大船什麼位置,有的對講機是指揮吊車在卸貨,還得帶個哨子。

  解説:

  1989年2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全部竣工。它就建在極地號所面對的冰山後面幾公里處,但魏文良卻始終沒有看到中山站的真實面貌。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真正把物資建起來以後,由於季節到了,因為二月份南極開始逐漸進入冬季了,氣侯比較惡劣了,考慮船舶安全,我在那兒經常抗風,頂,因為拋錨拋錨不了,所以説中山站我是親手建起來的,但我沒有見到中山站真正的模樣。

  解説:

  為了船體抗風、預防冰崩再次降臨,直至撤離南極魏文良便再也沒有離開過極地號,也始終沒能夠看到僅僅一冰山之隔的中山站。

  極地號船長魏文良:

  我是第二次,也就是中國第六次南極考察,我再次到南極的時候,船還沒有到,我坐直升飛機上了中山站,這就是去年建立的中山站,我才站在主樓面前照了一個相,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