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漠通途記(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0日 12:03 來源:CCTV.com

  解説:1990年3月末的一天,推土機和汽車的轟鳴聲打破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沉寂。形色各異的九輛車組成的車隊搭載著三十一名考察隊員和大批物資在沙海中緩緩前進。推土機推出的沙基道路伴隨著車隊不斷延伸,似乎在昭示著人類將沙漠變通途的夢想。然而肆虐的風沙很快便吞噬了車轍的痕跡。綿延沙山,浩淼沙海,如何才能永遠地留住人類的印記呢?

  片名:大漠通途記 第一集

  解説: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的環繞間,東西長1100公里,南北寬550多公里,面積達33.7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性沙漠。重重疊疊的沙丘,連成了一望無際的巨大屏障,橫亙在塔裏木盆地的中部,演繹著它的殘酷與蒼涼。這裡是生命的禁區,是死亡之海!!人類如何穿越塔克拉瑪幹呢?1985年12月的一天,一位五十六歲的老人乘坐著直升飛機盤旋在沙漠上空,腦海中思考著這個問題。

  同期:王炳誠 時任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 常務副指揮


王炳誠

  從庫爾勒起飛, 起飛以後過塔裏木河,感覺下邊一片沼澤,沒有道路可以走,再往南飛就進入沙漠腹地.本來我們到這裡調查以前 ,覺得沙漠道路有一定難度, 但是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沙丘, 覺得比我原來想像的難度要大得多, 確實是自己感覺到倒吸一口涼氣一樣.

  解説:王炳誠,當時的塔裏木沙漠鑽井顧問組組長。他此行承擔著一個艱巨的任務,六上塔裏木。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的石油人就開始了在塔裏木盆地打井找油的艱難歷程,然而由於受到技術、設備和道路交通的限制,前五次的石油會戰都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同期:王炳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 ,與美國公司合作, 進入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做了十四條地震的剖面, 發現塔裏木這樣大的一個盆地, 有很多值得勘探找油的大的構造 .在這個背景之下, 部裏決定六上塔裏木.

  解説:物探和綜合地震研究表明,塔裏木盆地的基本構造為三個隆起,四個坳陷,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是最有利的油氣儲集帶之一,有可能形成大型油氣田。石油工業部決定將石油開發的重點轉移到西部,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進行開發的同時,向位於沙漠腹地的塔中進軍。這個決定激勵著王炳誠這位老石油人的心,然而對大沙漠的第一次考察也使他看到了任務的艱巨。

  同期:王炳誠

  在調查過程當中我們發現 ,就從這個東路到安迪爾欄杆, 就是距離沙漠腹地最近的一個邊遠位置,有十四座橋梁. 這橋梁通車允許的噸位很小 ,只能夠承載十三噸的車輛.我們要進入沙漠腹地, 進行鑽探打井, 這個設備的重量 ,單個重量有很多都超過二十噸, 有的達到三十多噸 .所以通過這些橋梁 ,這些設備是無法通過的.

  解説:要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北有洶湧的塔裏木河阻隔,一時難以逾越;從庫爾勒環盆地東行繞到安迪爾進入沙漠,要經過1100公里漫漫征程,橋梁損壞,大型車輛幾乎無法行駛;如果向西沿庫車`阿克蘇`喀什`和田繞路進入沙漠,行程兩千多公里,路途更為漫長。在對塔裏木盆地進行了行程11000多公里的考察之後,1986年8月,王炳誠在給石油部黨組的彙報中,寫下了醞釀已久的建議——在沙漠中修築一條公路!

  解説:翻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交通史,從漢朝開始,有記載的道路只有五條,其中除阿克蘇到和田一條因為基本上有河水相伴,現在還有人涉足外,其他的道路均被漫漫的風沙掩埋了。1917年,新疆督辦楊增新曾經雄心勃勃的計劃修築一條從和田到庫車的公路,1942年到1948年間,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一帶也曾經多次試圖修路,但是由於技術設備的落後,這些努力最終都成了沒有實現的一場空夢。塔克拉瑪幹真的是交通的絕境嗎?1987年,就在王炳誠的修路建議提出後不久,兩個塔裏木的石油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種築路的特殊方法。

  同期:熊建國 時任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規劃計劃處主任經濟師


熊建國

  當時我們的沙漠車, 我們的車輛就給陷到沙子裏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 ,就到老百姓那兒借了一些他們已經採好的麻皮, 墊到車輪下面 ,結果很快這個車就出來了. 就這麼一次偶然的事件, 那最後讓我們想起來 ,就説能不能在這方面做點工作.

  解説:熊建國他們發現的這種麻皮是塔裏木河流域的一種植物——羅布麻的纖維。

  同期:熊建國

  我們可以做個試驗. 現在看上去這個羅布麻松鬆軟軟的 ,但是和這個沙子配合以後 ,它能夠變得很硬實. 你看, 把縣委稍微抖松一點, 這就是我們當年修路的做法 .把纖維抖松一點, 用這個沙子, 很鬆軟的流沙把它充填了, 等沙子把纖維全部吃滿, 吃瓷實以後 ,這個包就非常硬 ,就形成了我們修路的路基. 當加到三層以後 ,我們一般的車輛 ,常規車輛就可以在上面暢通無阻了.

  解説:1988年,羅布麻混沙路試驗成功,很快便在兩個油井之間鋪設開來,道路全長25公里。這是塔裏木石油人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第一次成功的築路實踐。今天,在這條已經廢棄的道路上,羅布麻的纖維還依稀可見。採用羅布麻纖維做路基修路雖然在小範圍內取得了成功,然而這並非一項成熟的築路技術,無法真正解決石油勘探開發的道路運輸問題。那麼王炳誠給石油部提出的築路建議又能否實現呢?

  同期:王炳誠

  先後向部領導做過這樣的反映 ,但是當時部領導這樣講了, 就是説只要沙漠中間找到了大油田以後 ,這個事情是可以辦的.

  解説:修築沙漠公路的計劃被暫時擱置了。西部石油開發的熱潮並沒有因此停滯。全國各地的石油隊伍會聚到塔裏木,準備展開會戰。荒蕪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裏出現了一塊塊鋼板拼接出的飛機跑道,鑽井工人乘坐著雙水獺飛機往來于大漠之間。然而,沒有道路,勘探鑽井物資的運輸問題又如何解決呢?

  同期:鐘樹德 時任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 副指揮


鐘樹德

  當時有人提出用飛艇, 我們覺得這個不大可能. 這個飛艇技術因為最近世界上都沒怎麼發展這門技術 ,而且這麼大量的運輸 ,飛艇不大可能.有的還提出過架橋, 在沙漠上整個架一座橋,這個感到也不大可行,有的提出用裝甲車 .

  王炳誠

  水陸兩用的. 到水裏就是船, 到陸上就是裝甲車, 或者叫拖拉機. 這是很好的設備 ,但是要把鑽井的重型設備搬過去, 這個不具備這個能力, 最後選定了舟橋和沙漠車.

  解説:在塔裏木河上架設舟橋後,1988年,石油部石油運輸公司組建了沙漠運輸車隊,這支隊伍與原新疆石油管理局運輸處沙運一隊共同擔負起了打通塔克拉瑪幹沙漠道路的重任。為了便於常規車輛與沙漠車的中轉,車隊在塔克拉瑪幹邊緣建起了一批支撐點。沙漠車司機們常年奔波在支撐點和大漠之間。年輕的車隊調度李榮第一次走進支撐點就生活了七個月沒有出來。

  同期:李榮 塔裏木沙漠運輸公司 調度員


李榮

  我的電臺全天24小時開著,我到晚上下班有時候都是. 我們沒有下班時間, 該睡覺的時候也就一兩點了. 司機要是正常的話 ,他要是到井上正常的話 ,他給我報個平安, 我就知道了 .如果要是車有什麼問題了, 他就停到路上了 ,每輛車都有車載電臺, 他通過車上的車載電臺跟我講他車的情況.

  解説:作為支撐點上唯一的女性,李榮通過電波每天給沙漠車司機們送去信息與問候,然而在風沙瀰漫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給沙漠車開道的推土機推出的沙基路面很快就被風沙掩埋,每一個沙漠車隊的老司機都有過遇險的經歷。

  同期:熊勤 塔裏木沙漠運輸公司 司機


熊勤

  在推的這個路上,就是刮了風吧,刮了風以後, 我們沒注意, 因為靠懸崖這邊, 虛得很, 車子就歪到那邊去了. 我們整了半天以後 ,挖也不行, 也出不來, 我一算計, 大概離井上還有十七公里多 ,不到十八公里. 我們兩個也沒帶飯 ,乾糧沒有帶, 我一看不行 ,我們在那兒等著也不行, 天也熱, 也沒有水 ,我説我們兩個就往裏面走吧.

  同期:熊勤

  熱得他就把衣服全脫了,只剩了一個內褲.離那地方大概還有兩公里的時候他説熊師傅 ,我走不動了, 你走吧, 我在這兒. 我考慮也快到了, 我就走過去了, 走過去了以後, 他們那個井上有一個人 ,看見我已經不行了 ,就趕快找大夫去了. 開始就輸水 ,我那個徒弟 ,他們給帶上水 ,他一口氣喝了八瓶礦泉水.

  解説:在人與風沙無數次的較量中,沙漠車隊把鑽井物資運進了大漠深處。這種大規模的長途搬遷被塔裏木石油人稱作沙漠搬家。然而,對於石油開發來説,沙漠搬家的代價是十分昂貴的。

  同期:鐘樹德 時任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 副指揮

  比如打塔中一井 ,大概設備和物資全部運進去有一萬噸. 我們初步估算一下,運輸費用大概就是五千萬元 ,比常規運輸大概成本高十倍以上. 所以感到這個辦法解決一口井,兩口井少數井的問題, 但是鋪開了幹是不行 ,成本太高.

  解説:鐘樹德所説的塔中1井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塔中隆起構造帶上,距離沙漠邊緣的支撐點二百多公里,沙漠車隊耗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動用了6台推土機,14部沙漠車才開闢出了通往這裡的沙基道路,運輸的艱難可想而知。塔中一井被石油人寄予了厚望。然而,它能否出現天雷地火般的奇跡呢。

  解説:1989年4月,塔裏木石油勘探開髮指揮部在新疆庫爾勒正式成立。塔中一井的鑽探也在加緊進行之中。10月19日傍晚,強大的油氣流終於從井口噴薄而出,巨大的火焰映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上空, 塔裏木石油會戰終於看到了曙光。

  同期:王炳誠

  所以塔裏木腹地 塔中一井噴出高産油氣以後 這個勘探 一個大場面就要展開了 就是找到了高産油了 但是有多大不知道 可是有了油以後 就存在著將來要開發呀 要建設 大規模地上隊伍 上設備 上物資 這個沙漠道路是勢在必行的

  解説:塔中一井的出油終於使修築沙漠公路的計劃浮出水面。然而當時也有人擔心,在沙漠中修築等級公路將是一個耗資數億元的巨大工程。如此高的投入能夠産生多少效益呢?

  同期:鐘樹德

  修這條路當時我們算修到塔中 ,我們當時初算大概五億多元. 我們感到大概有十口井, 或者是十五口井的運費, 這個沙漠公路的成本就收回來了. 所以我們從大帳上來算, 從最終的效益 ,平攤到每一口井上來講的話 ,沙漠公路的成本我們是可以接受的.

  字幕:1989年10月,原石油工業部黨組做出決策,成立塔裏木沙漠公路科研攻關領導小組,爭取以最快的時間攻克沙漠公路技術難題。

  片花

  解説:1989年11月25號,第一次沙漠公路研討會在庫爾勒召開。石油工業部、中科院、新疆交通研究所等幾十個單位的專家對沙漠公路的技術問題進行論證。最後,選線問題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

  同期:王炳誠

  專家們提出了三個方案, 這三個方案大致是這樣. 都是從庫爾勒出發到塔中, 第一方案就是從庫爾勒向東南走. 經過尉犁縣, 群克, 然後直奔塔中. 第二條線路呢, 從庫爾勒直線到塔中, 但是中間要經過塔裏木河一片沼澤地 .第三條線路就是從庫爾勤到輪南,從輪南開始過塔裏木河, 經過肖塘到塔中.

  解説:三種選線方案,各有利弊。經過一再權衡,沙漠公路攻關領導小組最終把決策的砝碼放在了輪南。輪南位於輪臺縣城以南35公里,塔裏木河北岸。1988年,這裡發現了一個百萬噸的大油田。沙漠公路如果從輪南油田貫通到塔中,在塔裏木盆地就可以形成一條石油勘探開發的交通動脈。

  解説: 1990年3月28日,一支由三十一名科技人員、管理幹部、記者、醫生和司機組成的沙漠公路實地踏勘選線隊伍向塔克拉瑪幹沙漠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對塔中到塔裏木河之間的沙漠情況進行多學科綜合考察,落實沙漠公路的具體走向。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嚴酷堪稱世界之最,乾旱的氣候,稀少的植被,複雜的流動性沙丘,中外探險者、科學家對它近百年的研究中得出了死亡之海的結論。今天,等待這支踏勘考察隊的又將是怎樣的困難呢?

  同期:雷加強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研究員


雷加強

  因為這個沙丘起伏很大 ,這條線路, 有的地方沙丘起伏可以達到五十米以上. 可以想我們一般的越野車是不可以想像的, 那麼沙漠車爬這種沙丘也有一定困難的. 所以在組成車隊的時候 ,其中包括有兩輛推土機 ,大型的推土機在前面, 做一點簡單的處理 ,讓沙漠車跟過去.

  解説:塔中到輪南之間,有33個拐彎點,九座高大的複合型沙壟,艱巨的旅程考驗著每一個探勘隊員。

  解説:距今兩億三千萬年前,塔裏木盆地曾經是一片汪洋,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使這片海洋的底部劇烈抬升,此後經過歲月的風化剝蝕,逐漸形成了戈壁與荒漠。今天的塔克拉瑪幹猶如一個風沙地貌的博物館,複雜的沙丘類型使踏勘選線的每一步都要謹慎週密。

  同期:李志農 原新疆交通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李志農

  選線,首先以如何減少沙害為主要的原則, 同時在安排好防沙措施的情況下, 又要考慮到以最短的距離通過 ,這樣的話節省里程, 同時也節省了造價 這是一個綜合優化的過程. 就是根據具體的地形, 一段一段地形, 由設計人員在現場來進行優化和確定。

  解説:進入沙漠前,選線小組已經根據航拍資料在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線路,同時沙漠車也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但是為了保證線路的精確和沿途的安全,車隊的前方還安排了兩個領路隊員,他們是沙漠車隊的老司機吳保春和范社穩。

  同期:吳保春 塔裏木沙漠運輸公司 司機


吳保春

  大概一天走十五六個小時吧 ,就是從早晨天亮一直走到天黑, 全部看不到了為止. 白天走十六個小時左右, 我們最遠的一天可能走了四十六公里 ,在沙漠裏面.

  解説:穿著考察隊專門定做的白布筒鞋,吳保春和范社穩走完了踏勘的全程。他們的身後也留下了一個個坐標。

  同期:李志農

  我們從起點往北踏勘的時候, 每到一個點首先確定這個點的坐標, 精確地把這個位置固定下來. 然後為以後正式路線選線起到把線位能夠定下來這樣一個作用.

  解説:沙漠公路的線路一步步確定下來,然而塔克拉瑪幹的風沙、水文、地質、氣候條件是否允許道路施工呢?科研人員每天採集大量的數據和樣本,進行著研究。

  同期:雷加強

  應該説沙粒顆粒大小它是不一樣的, 各個沙漠不一樣, 在一個沙漠裏不同的區域也不一樣. 對於我們當時來講, 當然也是可以為築路材料做準備的資料. 所以每天我們拿著一個篩子, 每天在篩 ,一個粒級一個粒級, 不同的粒級放在篩子裏面, 然後去稱重 ,統計它 .

  同期:

  五十二 ,五十三 ,這是五十三 ,五十二在哪兒, 在這邊, 這是39度00分, 這是38度40 .

  同期:李志農

  大傢伙晚上一討論 ,該收集到的數據都收集到了, 該取的樣都取了, 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這樣的話一天一天就往外走, 還有一個天氣氣候也比較好 沒有遇到特殊的氣象問題, 比如説大的沙塵暴都沒有遇到, 這樣整個推進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解説:隨著踏勘考察的順利推進,科研人員也得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同期:李志農

  就是説通過踏勘 ,比我們想像的要好. 工程技術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 以及風沙地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 因為我們拿著五六十年代的地形圖 當時測繪的地形圖, 以及航片進行對照, 就現場一段一段進行對照. 在對照的過程中 ,發現很多原有的沙山沙丘移動的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厲害 .這樣的話為後期我們制定防沙工程奠定了一個, 不是説不可逾越 ,不是説不可治理, 而是應該可以治理的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心 .

  解説:1990年4月8號,踏勘考察隊經過了341公里的跋涉,終於走出沙漠,抵達塔裏木河南岸。從輪南-肖塘到塔中的沙漠公路藍圖也由此確定下來。然而此時,人們對於修築沙漠公路的種種疑問並沒有完全化解。鬆軟的流動沙丘上如何修築路基?築路材料採用哪種工藝?修好的公路又如何抵禦塔克拉瑪幹風沙的侵蝕呢?

  字幕:

  1991年10月,塔裏木沙漠公路工程技術研究被列入“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1992年9月,沙漠公路兩公里先導性試驗開始進行……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