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近期熱播

中國戰鷹探秘(第二集)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9日 16:55

  [解説]

  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標誌。上世紀90年代以來爆發的局部戰爭,都是系統與系統之間對抗的高技術戰爭。以高性能作戰飛機對地面目標實施空中打擊,是現代戰爭的突出特點。新中國的戰鷹已經走過了53年的奮鬥歷程,今天他們將如何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現代戰爭呢?

  中國航空工業創建僅僅5年,就從修理走向了製造,仿製成功了。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亞音速殲擊機蘇聯米格17,我們稱作殲5飛機。但是中國航空工業要建成獨立自主的體系,自立於世界航空工業之林,就必須設計製造中國人自己的殲擊機。

  1958年7月26日,人們敲鑼打鼓,喜氣洋洋地把我國第一次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殲教1飛機拉出了廠房,殲教1飛機是所有設計人員和工人師傅們用100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成果。

  [同期]沈飛退休工人郭洪林:

  我報捷時敲鼓,敲鼓來講那是神采飛揚非常激動,甩開膀子幹,咧著大嘴笑呵呵的,好像什麼都忘了。


瀋陽飛機製造廠老工人林庚堯

  [同期]沈飛退休工人林庚堯:

  當時人擠的打鼓的敲鑼的挂紅旗,當時我的值班主任王家和叫我説,小林你到飛機的后座艙裏去給你旗,打旗表示我們當時工人的心情,我激動萬分這大旗,想當年這個記憶確實是美好的。

  [同期]原空軍司令員于振武:

  當時國務院軍委確定,任命我為首席飛行員。雖然大家都在關注這一時刻,這個時刻是誰在關注?工廠裏的所有的一萬多人,包括職工將近十萬在關注著你成功不成功,這個飛機你敲敲出來了,成功不成功能不能飛起來?這是對大家一個問號。我們科研人員也是一個問號,能不能飛起來?國務院這個地方也是一個問號,能不能行?徐舜壽設計第一架飛機就因為飄擺把飛機扔了,這是徐舜壽設計的第二架飛機。

  [同期]試飛英雄黃炳新:

  在歷史上試飛過程中沒有摔飛機的國家是不多的。我們試飛有一個科目叫顫振飛行,顫震就是把飛機飛到最大速度直到飛機振動起來,來考驗飛機強度。就這一個科目,美國有記載摔過起碼不少於五十架。飛機試飛是個冒險的職業,即使發達國家也有摔飛機的事故發生。

  [同期]原空軍司令員于振武:

  大家都非常關注,有很多人在囑託我,要注意這個注意那個,注意這個注意那個。那麼另外就有一個人講他説,現在不需要你們再講更多的話,他需要非常冷靜地思考,給我半個鐘頭坐在休息室裏。

  [畫面]《早送銀燕上藍天》影片中從試飛到凱旋、歡呼的場面。葉劍英元帥在現場的照片。

  [解説]

  1958年8月4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專程來瀋陽參加了報捷慶祝大會,觀看了飛行表演。

  到了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爭相研製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在這一大背景下,人民軍隊的統帥們迫切希望擁有自己的超音速殲擊機,於是在1957年10月決定仿製蘇聯米格19作戰飛機,試製工作于1958年3月正式開始。由於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又是尖端的高科技産品,加之大躍進年代的影響,仿製工作一開始就一波三折。1958年12月仿製的米格19B型殲擊機,由於質量問題停飛返修。

  後來,賀龍元帥親眼看到飛機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得知三年來工廠沒有向部隊提供一架合格飛機的事實時,十分震怒,嚴厲地批評了相關部門的負責人。

  [同期] 原航空工業局局長徐昌裕:

  來了保衛幹事坐著吉普車跑到我的招待所,那陣還叫徐局長,你得小心,今天賀老總大發脾氣叫你也去,我説好吧去吧。坐著吉普車跑到那裏,我一進門劉亞樓指著我的鼻子,就是這個徐昌裕空軍出來的,忘本沒有把飛機搞好。賀老總就問,你是從哪來的?我説我是老航校的,從老航校調到局裏的。在老航校以前在哪呢?我説我從延安來的,他聽了延安來的好了一點,後來開三級幹部會議,這個我印象很深,就是在112廠(瀋陽飛機製造廠)。

  [解説]

  在三級幹部會上,賀龍元帥嚴肅地説:"中央關於軍工産品質量第一,在確保産品質量基礎上求數量的方針為什麼沒有認真貫徹?全國人民不吃肉、不吃油、不吃蘋果,勒緊褲帶換來點外匯,進口點材料,都給你們糟踏了。你們能忍心,能過意得去嗎?"

  [同期]原航空工業局局長徐昌裕:

  我們當時有點自滿情緒,對飛機的真正製造上面的困難,屬於技術方面的困難性了解不夠。


殲6飛機

  [解説]

  1960年7月,由於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嚴重分歧,影響了兩國政府間早已確定的合作合同,蘇聯單方面決定撤走了全部專家,這對剛剛起步的我國航空工業,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當時每個設計人員都明白: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必須自力更生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同期]沈飛原副總工程師羅時大:

  當時蘇聯(專家)走了以後,(我們)就是一個擔心,就是怕有問題處理不了,精神上有點影響。但是實際上工作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激勵我們,沒有靠方只能靠我們自己。1961年以後鍛鍊的更強了,不是弱了。不管是技術人員工人和領導幹部當時有這麼一個骨氣,就是爭口氣走了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一樣可以出飛機一樣可以設計飛機一樣可以製造飛機。

  [解説]

  1963年12月5日重新仿製的米格19S,各項指標優質過關,開始批量生産,並被命名為殲6殲擊機,殲-6飛機在保衛東南沿海和抗美援越中立下不朽功勳。人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駕駛殲-6飛機屢立戰功,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底先後擊落了許多在當時堪稱先進的美製作戰飛機。


賀龍元帥視察瀋陽飛機製造廠

  1965年7月,賀龍元帥來瀋陽飛機製造廠視察,十分高興地説:"你們工廠面貌完全改變了,和1960年大不一樣了"。

  殲-6飛機是迄今為止我國生産量最大的戰鬥機,是我國科研人員在蘇聯撤走專家以後,獨立進行生産準備、試驗研究和改型設計的第一種系列作戰飛機。從此,我國航空工業走上了一條自行開發之路,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生産超音速作戰飛機的國家之一。

  在殲-6飛機批量生産並裝備部隊之後,中國又試製生産了兩倍音速的殲擊機,殲-7飛機,它的原型機是蘇聯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米格-21作戰飛機。

  1962年6月,周恩來總理視察瀋陽飛機製造廠,召集瀋陽地區航空工業企業領導幹部座談,著重研究了新機試製問題。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飛機製造廠等單位對米格-21飛機進行全面的"技術摸透",先後解決了249個蘇聯提供的圖紙中的疑難問題,編制了蘇聯欠交的8大試驗技術文件。

  1964年3月,瀋陽飛機製造廠全面鋪開了殲-7飛機的試製工作。並提前一年零兩個月完成上級下達的試製任務。

  殲-7飛機的改進改型前後走過20多年曆程,改進成功了殲-7E等多型號、多用途的殲擊機。


成都飛機製造廠殲7E飛機總設計師路英育

  [同期]成飛殲-7E總設計師路英育:

  曾經有俄羅斯的技術人員到我們座艙裏看了一下,他跟我説:你這個殲-7E飛機是從米格21改型的,但是我看你這個飛機已經完全看不到俄羅斯米格21型的影子了,這個就是殲7E飛機的模型,這個飛機改進最主要的是機翼更改了,原來殲7原型來源於米格21。它的機翼是三角形的機翼,我們現在是前面轉折的機翼,飛機從氣動佈局來説,核心是機翼。那麼,如果機翼更改了這個飛機,從飛機的氣動特性,到飛機的強度,到飛機的顫振特性,到飛機的飛行品質特性都得變。這樣的話這個飛機的起飛著陸性,續航性能,盤旋機動性能和飛行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因此也就受到了飛行員普遍的好評。

  [解説]


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表演

  目前,我國"八一"飛行表演隊使用的飛機,就是由成都飛機製造廠製造的殲-7E戰鬥機。飛行表演是一個國家空軍實力的標誌。同時可以顯示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發展的水平。"八一"飛行表演隊組建於1962年,30多年,他們一直保持著百分之百的飛行表演成功率,被稱為"藍天儀仗隊"。1993年換裝殲-7E型戰鬥機,這次換裝標誌著我國飛行表演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實現了從亞音速到超音速的跨躍。

  [畫面] 八一飛行特技表演隊

  [解説]

  全國解放前夕,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成立,使台灣的蔣介石如坐針氈,他命令空軍對我剛剛組建的人民海軍狂轟濫炸,林遵將軍率部起義的9艘戰艦被炸沉6艘,鄧兆祥將軍率部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被炸後,自沉于葫蘆島海域。共和國的決策者一直銘記這個慘痛的教訓。1952年,周恩來總理在研究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規劃時就提出要建設轟炸機廠的設想,並希望中國能早日生産轟炸機。


1965年5月14日我國改裝的核武器運載機投放原子彈取得成功

  1965年5月14日,李源一機組,曾駕駛我國仿製蘇聯圖-16中程轟炸機改裝的核武器運載機,在中國的西部上空進行了運載、投放原子彈的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1968年12月24日,中國仿製的高亞音速中型轟炸機-轟6甲飛機由李源一機組駕駛,在西安飛機製造廠升空,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重大成果。

  從1958年開始,西安飛機廠按照中型轟炸機製造廠的規模全面加快了建設。瀋陽飛機製造廠向西安飛機製造廠對口支援,成套輸送幹部、工人兩千多名,對西安飛機製造廠的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

  西安飛機製造廠試製的是轟6甲型飛機。當時是中國最大的飛機,面對這一龐大的系統工程,西安飛機製造廠開始了審慎而有計劃的工作。


西安飛機製造廠總工程師陸頌善

  這個老人是當年的副總工程師陸頌善,當時他成功地運用了從英國引進的光學望遠鏡,長桿千分尺裝配型架和明膠版繪圖兩項新技術,解決了生産中的重大技術難題。

  [同期]原西安飛機製造廠副總工程師陸頌善:

  這個明膠版有這麼個好處,我們畫模線老的辦法畫模線,就是在這樣一個模線圖版上面(畫模線),是艱苦的不得了。人爬在上面畫,畫來畫去,畫來畫去,模線圖版現在去看這個圖版,這個臺子還在。那是都三米五米長得很,等到你再要複製一份,人爬上去今天這樣畫,今天差一點,明天又差一點很難畫,有了這個明膠版的辦法畫圖不畫在木頭板上面,只畫在明膠版上,畫好了以後你以後再要再用,明膠版曬一份就完了。

  [解説]


西安飛機製造廠轟6飛機總裝車間

  轟6甲飛機投産後,全部裝備空軍、海軍轟炸機部隊,成為保衛祖國的重要裝備之一,是空軍、海軍重要的威懾力量。

  如果説,我們以往研製生産的殲擊機,還沒有擺脫米格的模式,那麼在世界政治向多極化發展的背景下,研發完全屬於我國自己的戰機尤為重要,這也是空軍高層最關注的問題。

  [畫面]珠海航展上國內外參觀者,圍在我國參展的殲8Ⅱ戰機前

  [解説]

  1989年6月,在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一架中型殲擊機引起了與會人員的特別關注。這就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研製的新一代戰機,殲8Ⅱ作戰飛機。其實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它的外型,更關注的是它究竟有什麼樣的作戰性能?

  早在1964年5月,根據我國空軍部隊的要求,航空研究院提出,要在米格21飛機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一種性能更好的殲擊機。同年10月,新型殲擊機開始方案論證。在採用何種發動機問題上,經過論證,決定採用兩台現有的渦噴7發動機,並儘快拿出改進和提升發動機推力的方案。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所,能否完成提升原有渦噴7發動機推力的改型任務呢?

  [同期]606所專家楊燕生:

  如果要提高發動機的性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渦輪前的溫度。渦輪前的溫度提高以後,到一定程度它就超過了受那個高溫燃氣沖洗的渦輪葉片,它的耐溫程度,有時候超過渦輪葉片的材料本身的熔點溫度,就是要化了,這個情況怎麼辦呢?那就必須要對它進行冷卻,冷卻到它所能夠耐到的那個溫度。

  [解説]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專家榮科,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解決渦輪葉片耐高溫問題的最佳途徑,是把現有的渦輪實心葉片改為空心葉片,空心葉片可以進行強製冷卻,從而提高耐高溫的能力。

  榮科所説的空心葉片在哪呢?在我國尚屬空白,世界上,也只有個別國家擁有這項先進技術,而且不可能轉讓。研製高溫空心葉片,英國羅羅公司也用了8年時間才研製成功,我國能在一年之內研製出空心葉片嗎?

  榮科在會議結束後,立即投入了鑄造空心葉片的研製攻關工作,他拿出了一個設想,取得了瀋陽發動機廠和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共同制定了研製9孔鑄造空心葉片的方案。經過幾個單位的共同攻關協作,終於在一年內研製成功了9孔高溫鑄造合金空心葉片。

  [同期]黎明公司副總工程師倪國雄:

  這是第一代自行研製的高溫葉片,是一個空心金鑄的件。這邊有五個進氣孔,這邊有四個進氣孔,在葉頂有九個排氣孔,在葉身裏面有九道空心的氣流通道,用在我們的改進型的渦噴7系列的發動機的高溫渦輪上,作為高溫渦輪的葉片上。

  [解説]

  1966年3月用這種葉片裝配出了第一台渦噴7甲發動機,並於同年4月12日試車成功,發動機加力推力提高11%,耗油率降低14%。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採用這種鑄造葉片的國家。

  [畫面]顧頌芬與同事在一起看資料

  [解説]

  1965年5月,國家批准了新戰機的戰術技術指標和研製任務,飛機命名為殲8飛機。

  自行設計我國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而且技術、戰術指標要全面優於蘇聯米格-23,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米格-23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殲擊機,要超過它必須要有比他更高的智慧。殲8飛機的氣動佈局上,當時的副總設計師,後來成為總設計師的顧誦芬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同期]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士兩院士、殲8飛機總設計師顧頌芬:

  當時一開頭主要就是氣動佈局的問題,我就抓了幾件事。一個是兩個發動機在一起噴氣的時候會不會對推力有影響。一方面做計算分析,另外一方面就是準備做試驗地面的模擬試驗。第二件事,水平尾翼的佈置,經過多次吹風以後定下來,第三件事就是發動機的進氣形式到底是機頭進氣還是兩側進氣。

  [畫面]沈飛殲8生産線

  [解説]

  瀋陽飛機製造廠,從1965年上半年,開始做試製的準備工作,在總工程師高方啟的領導下,由副總工程師羅時大主持制訂了工藝總方案並付諸實施。這個工藝總方案綜合了蘇聯和英國的先進經驗,大膽採用了新的工藝協調方法,大大加快了試製進度。這是為殲8飛機做靜力實驗,給飛機增加外力負荷,驗證飛機是否能夠達到在強氣流條件下正常飛行的設計要求,實驗表明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畫面]殲8試飛場面(老電影)

  1969年7月5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起飛了。

  [解説]

  1969年7月5日清晨,瀋陽飛機製造廠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慶賀,我們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飛機誕生了,試飛場上人們滿懷希望和期待的心情,迎來了久久盼望的一天。

  殲8飛機首飛上了祖國的藍天,這是設計人員和廣大職工曆盡艱辛用5年付出的心血換來了這振奮人心的時刻。

  試飛員尹玉煥興奮地向大家報告殲8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了。

  每一架新飛機定型之前,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幾千個科目的試飛,以便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改進。試飛員鹿鳴東在一次工作試飛中發現重大問題。

  [同期]試飛員鹿鳴東:

  到0.8(馬赫數)就開始抖抖動的形式,就像咱們坐小汽車走在很多石頭那個路,路上不平抖的厲害抖的儀錶看不太清楚了,收油門一收油門下去再回來一下去,以後大家都研究當時顧總他們也都在。

  [同期]總設計師顧頌芬:

  殲8上天以後出現振動,採取了幾個月的排振措施,後面簡單的整流,尾巴尖加長等等,還有後機身上開了一些透氣窗口,但是沒有徹底解決。

  [解説]

  為了找到問題的原因,顧總甚至幾次站在塔臺上用望遠鏡觀察飛機起飛時是否就有異常,但毫無收穫,飛機的抖動是一個重大問題,那麼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兒呢?如果找不到原因,研製工作將前功盡棄,新型戰機將無法交付空軍部隊。面對這道難題,總設計師顧誦芬將怎麼解決呢?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