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趙毅: 我們這代人,七幾年的,我覺得跟大家説我以前怎麼活的,我確實有點沒自信。因為我今年30歲,我很年輕,我沒有資格説我怎麼活的,但是我覺得我們有我們的特點。
字幕: 趙毅 1972年出生
趙毅成名于兩部十分叫好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大宅門》,而他在影視圈內摸爬滾打的時間要比這兩部戲早得多。在電視文化還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的七十年代,他就已經和戲劇結下了緣分。
12歲那年,趙毅自己拿著戶口本報考了北京戲曲學院,學的也是丑角這個行當。
採訪趙毅: 那時候學到第四年,就一個念頭,要進中國京劇院,中國京劇最高的院團。到那之後我一定要當中國最好的丑角演員,我一定要做得最好。只要我能把戲唱好,我能站在當中間,就已經是衣食無憂,活得非常充實的一個人,當時就覺得京劇萬歲。
1991年,趙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配到中國京劇院,站在舞台中間的理想似乎很快就能實現了。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眷顧于他。在一次排練中,他膝蓋的半月板受了傷,從此失去了做主角的機會,只能在一旁跑跑龍套。而這早已背離了他的京劇理想。經過幾年的沉寂之後,趙毅決定離開這個看不到希望的舞臺。
字幕:二十幾歲的趙毅失去了第一個人生目標和穩定的工作,從此他成了一名“個體戶”。
在下海一詞非常流行的九十年代初期,趙毅也和他的一位朋友在北京前門珠寶市大街開了一家賣服裝的小門臉。
採訪趙毅: 人家服裝賣的出去,就我們的服裝賣不出去,怎麼回事這是?説那邊雇“托”,30塊錢一個人,假裝買衣服的,從早到晚,專門一批人在那站著。我説這不跟拍電影一樣,就是雇群眾演員嗎。後來我們也雇“托”,我們那“托”比他們的好。我知道群眾演員要帶道具,不讓別人看出來,我給“托”要求他們帶包,當時覺得挺好玩把拍電影那套用去賣東西了,那時買賣還挺大。
採訪趙毅: 而且當時還要跟社會上的人打交道,小時候,父母教你與人為善,要對別人好,別人就對你好。這是對。但是你要學會提防別人,這種東西教得特別少,小時候父母教的少。都是關心別人,替別人著想。但是我那時覺得做買賣,你關心他,他還覺得你這東西賣不出去呢。
在生意場上,趙毅體會到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帶給人們的心理衝擊。他也在不斷適應著新的環境。然而在一筆傢具買賣中,他還是被人欺騙,賠掉了所有的本錢。此時,他的面前還剩下一條路,就是憑著自己在戲校的功底和一些朋友,到影視圈去闖蕩。
採訪趙毅: 我那時不是一隻老虎,爪子也有牙齒也有,那時就是一個流浪的小狼,就給你扔原始森林了,今天被滅,明天有只兔子吃,也不知道會怎麼樣。
從不知名的小人物到男主角,趙毅在影視圈裏奮鬥了十年,電視劇的繁榮終於把他的事業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採訪趙毅: 我覺得社會多元化對人來説是一個好事,不管是搞藝術還是經商,他得想辦法在這個社會上找自己的價值,找自己的位置。它給了人一個充分的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逼著人前進前進、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