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團隊檔案

躍過生命的極限

------紀錄片《征服“死亡之海”》拍攝散記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2日 09:23

  為拍攝紀錄片《征服“死亡之海”》,我們攝製組在春節前後兩次從塔裏木油田的基地庫爾勒出發,前往油田作業區的前線拍攝。所到之處,不是沙漠,就是沙漠的邊緣——戈壁灘。在前後將近四十天的前期拍攝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就是沙漠裏著名的胡楊樹,一個就是那些在沙漠裏生活工作的人們。

  1.三千年的胡楊

  很早就知道胡楊,據説它是沙漠中典型的植物。而我們在前往油田作業區拍攝之前,很多人都告訴我們,在沙漠公路的零公里起點的地方,有一大片死的胡楊林,很值得去拍。


  我們攝製組從庫爾勒出發,在到輪南的途中有很大一片的戈壁灘,在那裏我們看到了挂了霜的胡楊。茫茫戈壁,只有這些胡楊孑然挺立。胡楊並不很高,也許是因為缺乏水分的原因,但是它的形狀卻是極有棱角的樣子,很有一種威嚴在裏面。地上還有一些積雪沒有化,有風過的時候,樹上的霜會悠然而落,因為天氣寒冷,遠處的天空也泛著淡白,所以在這裡,大地、胡楊、天空全部融為了一體。

  而真正讓我們感到震撼的還是那片死的胡楊林。那片林子面積很大,裏面所有的胡楊樹都只剩下了主幹,沒有了枝杈。它們挺立在那裏,向著天空的方向,有著各種各樣奇怪的造型,很難讓人相信它們已經沒有了生命。據説,胡楊樹在生前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了,倒了一千年不朽。我們也看到了倒下的胡楊,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倒下的胡楊,你感覺不到絲毫的衰敗之氣,反而是一種生命的堅持和尊嚴,或許,這是因為它們是沙漠裏面的傳奇。

  2.沙漠綜合症

  我們春節前的拍攝的最後一站,是位於塔克拉瑪幹腹地的塔中作業區,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沙漠了。


  我曾經無數次想象過身處沙漠時的心情,恐懼、興奮、亦或是感慨或者傷感,畢竟從小看到了太多的攝影作品和種種文學作品對它的描述。然而當我真正雙腳站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腹地的時候,看著周圍一座又一座的沙丘,我卻是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靜。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甚至沒有時間,整個世界似乎在這一個瞬間靜止了

  在出發之前,在翻閱資料時,據説早期在這裡工作的人們,都有三躁,生活枯燥、心情煩躁,脾氣急噪。真正採訪的時候,我又聽説了一個新名詞——沙漠綜合症。因為早期的工作生活條件很有限,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油田剛剛開發人也很少,交流少了,人的反映都變得遲鈍了,他們自嘲説“慢半拍”。所以當這裡面的職工一旦離開作業區,回到基地,會覺得一切都特別新鮮,看到大街上的人群都會停下來看半天。

  現在我們看到的基地生活條件已經好的多,周圍都搞了綠化,儘管是冬天,依然可以想象夏天鬱鬱蔥蔥的感覺。但是這裡畢竟離周圍地方的縣城不近,一條沙漠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但是也只有倒班的時候才可以離開。倒班卻是一個月一次。除了一小片規劃整齊的生活區以外,周圍唯一的風景就是沙漠,一座沙丘連著一座沙丘。

  我們在塔中作業區只拍攝了三天,而且每天日程相當緊張,我也沒有機會坐在沙丘上去看沙漠日落。儘管如此,內心深處依然有一種想逃跑的感覺,吃飯的時候,大家的話不知不覺的少了。但是看看那些和我們一起在餐廳吃飯的作業區的員工,他們的情緒卻是相當的飽滿。陪同我們拍攝的宣傳幹事説,大家已經習慣了。


  當我們離開作業區返回庫爾勒基地的時候,車上大家明顯情緒高漲起來,開始有説有笑了。從塔中作業區到庫爾勒基地,有五百多公里,當我們的“牛頭車”(當地人們對豐田越野車的稱呼)一駛入庫爾勒市區的時候,原先覺得本來是小城的庫爾勒在我們的眼中立刻變得繁華了,車流、人群、甚至嘈雜這些都市所特有的東西,原本讓我們很是厭煩,在這個時候變得養眼了,令人愉悅了。

  這個時候我想起一個在輪南作業區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大姐説的話,我們這些人只要一年有個一兩次的機會去一趟北京或者上海,只是在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我們回來就會覺得很滿足,回來工作也會覺得很安心。

  作者:本節目編導 胡永芳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