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北京市政五公司,在那負責循環水工程,我們木材一時供應不上,經理動員全體職工,説起來我就會激動,把鋪板讓出來,一律睡草鋪,把鋪板當木板去,緩和我們木材一時供應不上。
原石景山發電廠廠長 張震
這就是當時卸水泥的照片,當時卸水泥,一説有專用線,電話一來了,老廠(哨子吹) 當時石景山發電廠是紅旗民兵團,請你們集合好,團長是張貴瀾,我是副團長,全體職工,除了老廠堅守崗位的,包括職工子弟學校的老師,高年級的學生,都到高井去。距離有幾裏路呀,老廠到高井(有)幾裏路,當時都是人扛人肩,黨委書記李錫銘,卸水泥一扛兩袋,扛了以後栽跟頭的。卸完水泥以後,那背上出的汗跟水泥末都弄成硬格巴了。
1962年在蘇聯撤走專家,完全靠自力更生,一座比北京石景山發電容量將近擴大10倍的高井電廠建成;與此同時,在北京東郊的第一熱電廠也在同年建成投入運行。
人類社會越是發達,人們對電力的依賴就越大。事實上電力工業的發展便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先鋒和晴雨錶。
繼北京高井電廠與北京第一熱電廠建成後,北京電力不斷地進行新電源點的建設。
在新電廠的建設中,電力科技人員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創新相結合,大機組高電壓技術已與國際水平接軌。
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北京電力已延續6年電力供需平衡,總量略有富餘。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 趙希正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在北京的周圍還要擴建一批電廠,幾個大的發電公司,比如説華能、大唐、國家電力、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等,都在北京周圍,在規劃建設一批電廠來保證北京的供電。
新電源點的建設儘量向能源點靠近,而變電站建設儘量向城市用電負荷中心靠近。這種由輸煤變輸電,大大改善了北京市的環境。
原華北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吳祖光
其實我們城裏用電不是那一個發電廠來的,我們來自於電力系統,解放初期説這是石景山的電,現在你就不能説電誰來的電,(是)整個電力系統來的。
原華北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吳祖光
電力系統,我自己感到,包括發電、電網、送電、用電,這是很龐大、很複雜的一個系統,我認為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最龐大的系統就是電力系統。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 趙希正
北京的供電有北京國內的發電來供給,也有內蒙、華北、華中等幾個大區電網聯合向北京供電。
2003年8月22日,北京最高用電負荷達到了833萬千瓦,創造了北京負荷歷史最高紀錄,卻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現象。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 趙希正
現在北京已經形成了一個50萬建築的環網,我在1978年跟李鵬總理,那時候李鵬還是我們的局長,到東京訪問,很羨慕東京電力,有一個50萬的馬蹄形的一個網,當時東京是3千萬千瓦的負荷,我説我們什麼時候能達到它這樣的負荷。
目前北京已形成昌平——安定——房山500千伏雙環網。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 趙希正
我們在北京供電方面,我們投入了大約236億元人民幣,進行北京電網的改造,包括線路入地下,通過電纜來供電。
大電網系統供電同樣具有風險,為了防範類似北美大停電事故在我國大電網中發生,中國電力採取了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調度的電力用戶需求式管理,並建立電力安全三級管理體系。
為保護北京古都風貌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供電安全,北京電力早著手、早準備、早施工,對北京市區三環路以內的高架線全部入地下,並採用電纜管道、隧道與配電線路在城市地下施行“手接手”連接 ,以提高線路互帶互倒能力,以實行人文供電、綠色供電。
原華北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吳祖光 (87歲)
在解放初期,那時候雖然是華北電網經過日本人的經營當時基礎還是很薄弱的,當時北京所有的負荷,我們叫用電,用電負荷經常是3萬千瓦,即使是春節的晚上,大家都把燈開開才到5萬千瓦。那麼現在北京負荷多少呢?現在北京負荷已經是,最近我看《華北電力報》 ,到了837萬千瓦。預計,隨著天氣溫度的(提高),還要擴大到900萬千瓦,增長的倍數,這倍數是300倍。(增長)倍數是很大的,電力發展速度應該説很驚人。
原華北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 吳祖光
現在我們國家整個電力有3億5千萬千瓦,這3億5千萬千瓦全世界第二,全世界第二, 這是很大很大的數字,我們一天的用電量1 萬7 8千億(千瓦時)電量,我們僅次於美國,這個數字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數字。
北京電力宛如這用電帶動的噴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伴隨新中國的發展壯大,為改革開放的纍纍碩果寫下了絢麗的篇章。
編導:邵振堂 陳勇慧
攝像:王黎智 岳 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