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戶源流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5日 09:37
山西曾經是隋唐時期皇家的發跡之地,歷來為朝廷所倚重。據史料記載,在明朝被封在山西的“藩王”就有七十多個。這些分封的藩王,在禮儀、宴請等方面,都需要有專門的群體為之服務。山西境內諸多的“藩王府”就成為當地音樂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明史。樂志》中有這樣一段描繪,這些分封到山西的藩王,平時對音調和曲目的要求非常的講究,在“進膳、迎膳時所要求演奏的樂曲,都有固定的曲目。“皆要用樂府、小令,雜劇為娛戲”。各藩王府常常“歌舞管弦,晝夜不絕”。使山西的樂戶群體不斷增加,同時也促進了山西的音樂文化的發展。由樂戶們演奏的這些音調,經過了漫長的演變,竟然形成了頗具山西特色的音樂風格。
在山西許多地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描繪樂戶人的石雕、磚雕、懸雕和壁畫,它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就是這一件件生動的藝術品,真實地再現了數百年前,樂戶們在皇家庭院和民俗活動中表演的情景。
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樂戶主要的生存方式是為宮廷執事、為王府、地方官和軍旅應差以及為民間的民俗慶典活動和百姓的婚喪嫁娶服務,以換取生活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