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農村 新希望(2月22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3日 13:46 來源: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2月22日播出):

  中央第八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何要在現階段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究竟“新”在哪?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主持人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今天我們談談中共中央昨天剛剛發佈的一號文件。“一號文件”顧名思義,關注的肯定是頭等的重要的大事。今年的中央的一號文件關注的是農村問題,也就是“三農”問題,這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連續第八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了,可見“三農”問題是何等的重要。

  在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先生向媒體介紹了中央一號文件的情況,在介紹這個文件之前,陳主任還談到了以前發佈的7個一號文件,我們先來看看這七個一號文件。

  解説:

  1982年,1月1日

  《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

  明確提出包産到戶、包乾到戶或大包乾“都是社會主義生産責任制”。

  1983年,1月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

  進一步從理論上承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符合社會主義經濟原則。

  1984年,1月1日

  《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

  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産承包責任制,延長土地承包期。

  1985年,1月

  《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調整農村産業結構,改革農産品流通體制,由計劃性的統購派購向市場化方向轉變。

  1986年,1月1日

  《關於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

  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正確方針政策,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2004年,1月

  《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支農惠農政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促進農民減負增收。

  2005年1月30日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主持人:

  我們注意到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很多媒體朋友提問了,好像還沒有提夠。所以今天在演播室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中央財經小組辦公室的副主任陳錫文先生,您好,陳先生,歡迎您到演播室繼續就我們關心的問題接受我們的採訪。坐在陳主任旁邊的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的部長韓俊先生,您好韓部長。可以説兩位都是最權威的農業問題專家了,可以説兩位的名字也和一號文件一樣,和“三農”問題緊緊聯絡在一塊兒了。

  前面我們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了解了今年一號文件之前的七個一號文件,談到關於“三農”問題的一些情況。我注意到在這幾個文件中,用的最多詞是“問題”、“政策”或“意見”,只有1982年的文件是叫“會議紀要”,這是怎麼回事?

  陳錫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我了解當時的情況是農村開始改革了,但是改革的過程是農民自發推進的,很多人都知道安徽鳳陽的小港村,是八個人摁手印搞大包乾。那個時候實際上對農村的經營體制改革還存在著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包産到戶、包乾到戶符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政策方向。正是由於存在這樣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也存在一些爭議,中央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所以實際上之所以1982年的一號文件是一個紀要,一定程度上它是會議上各種意見的反映。所以通過這個會議,最後中央整理出這個《紀要》反映了出大部分農業農村同志的意見,認為聯産承包責任制也是符合社會主義的,而且聯産承包責任制也可以有多种經營形式。所以這樣基本上統一了思想。

  主持人:

  所以最後是由《會議紀要》發的文件。

  主持人:我們還知道1982年的文件中有很多的新名詞,比如説“包産到戶”、“包乾到戶”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生産責任制,而且“包乾到戶”這個詞以後很多年,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耳熟能詳的,因為它總是跟中國的“三農”問題是緊密聯絡在一塊兒的,可以説關於“包乾到戶”在中國的“三農”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韓部長,您怎麼看待1982年的一號文件發表以後,對中國的農村來講有多大的影響?農村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

  錫文同志1982年的時候參加了一號文件的起草,當是我還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我當時正好在山東的一個村裏住了3個月,大學實習。

  主持人:

  做調研。

  韓俊:

  親身感受到了那個一號文件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變化。用農民的話講就是“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農民可以自主地支配勞動時間了。這個一號文件可以説讓中國的農民從計劃經濟,從人民公社體制的束縛下逐步地解脫出來。從此以後,中國的農村,中國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改革開放的階段了。

  主持人:

  確實在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表以後,中國農村很多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是空前的高漲,而且當時好像還有很多的故事,我們在1982年的《新聞聯播》裏曾經播過一段新聞,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然後我們再接著聊。

  (資料:1982年5月14號《新聞聯播》)

  主持人:

  這是關於生産協作小組的。陳主任,當時這個小組是很普遍的嗎?

  陳錫文:

  應該説在剛開始搞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時候那是在1978年年底,中共中央召開了11屆三中全會,我們現在是大家都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拉開農村改革序幕的一個重要的會議。農民開始發揮他的相想象力,充分地創造,所以各種各樣的什麼組合非常多。有的地方創造小段包工等等形式的都有,但是這個過程不太長,應該説五花八門的或者是百花齊放的各種各樣的生産形式都出來了,很快過渡到了包乾到戶上了。什麼原因?因為原來的生産隊小,變成各種各樣的生産組,既然是生産組一定有兩個家庭以上的成員在一起勞動了,這樣一定涉及到有一個經濟核算和成果分配的問題了。農業的特殊性決定核算和分配非常困難了。所以實際上允許改革、允許農民創新之後,經過很短的一段的各種各樣的經濟聯合體,各種各樣的合作組織,從生産隊到幾戶人家,很快就過渡到包乾到戶了。所以我們説鳳陽小港村的經驗重要,也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

  您又説到了“包乾到戶”的問題,這確實也是經過農民多年探索以後總結出來的很好的一種協作方式。我們還注意到在1982年到1986年的文件當中,“包乾到戶”的名詞出現的特別多,還有“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等等,但是在2004年以後一號文件中關於“三農”問題談的更多的是農民致富的問題,可以説由原來的文件中曾經談到的是農民致富,後來2004年談的更多的是農民增收的問題。這裡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韓部長,您覺得這八個一號文件,從中可以看出來,農村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韓俊:

  應該説在改革初期,在改革之前,農産品是不能自由交易的,農村的勞動力也不能自由的流動,城鄉之間是處於相對隔離的狀態。這八個一號文件,我們沿著這個線索可以看出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的作用越來越大,工農業産品可以自由的交易,勞動力過去農民就是棋盤上的一個棋子,改革以後,農民越來越在更大的範圍內流動,城鄉的聯絡也越來越密切。

  主持人:

  剛才兩位一起給我們回顧了中央一號文件過去幾年的一些相關的情況。觀眾朋友,這裡是《今日關注》,稍後回來,我們繼續討論。

  主持人:

  陳主任我注意到,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您曾經談到了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您講到這個概念不是最新提出來的,無論是建國初期,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文件中多次有這樣的表述。您怎麼理解現在我們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概念?

  陳錫文:

  我覺得第一和過去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民建設也是一脈相承的,為了讓農村富裕起來,為了讓農業現代化,這個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和過去相比,有兩點非常大的不同,第一點,50年代開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候,隱含著一個很重大的課題,就是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要發展合作化了,就要涉及到農民土地所有的權的一些變化,這次顯然沒有這個問題,而且強調要堅持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制度。第二方面,在過去從50年代中期提出新農村建設,一直到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再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還不是以農民自己的力量在建設農業和農民為主。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從2004年開始,胡錦濤總書記明確地提出,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工處農、以城代鄉”的階段,所以財政,各級政府的財政都應該有能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農村。我想很重要的就是這兩個方面的不同。

  主持人:

  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很多記者也非常關心這次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民的概念到底有哪些新的地方,哪些新的提法等等,您上午的發佈會上也曾經做了一些解釋,但是我們感覺還有很多的信息沒有釋放出來,我們先來聽一聽您當時的一些回答,然後我們再接著深入地聊一聊。

  (短片)

  記者:

  政府在2006年(在農村建設上)到底準備花多少錢?

  陳錫文:

  關於投資問題,中央提了三個明確的要求,第一個要求就是財政用於新增加對農業的支出要高於上一年,新增的部分要比上一年增加。第二就是國家的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的比重要比上一年提高。第三就是國家的基本建設投資直接用於改善農業生産生活條件的絕對額要比上一年增加。

  主持人:

  我們先來聽聽韓部長的理解,因為這裡面陳主任已經提出到了增加對農村的支出問題,對於農村的支出,您理解具體到的用在什麼地方?

  韓俊:

  我們和一些基層幹部討論,我把他們的意見歸納了幾句順口溜,用他們的話來講,農民種地現在不交稅了,下一步的期盼就是上學可以不交費,這個目標在今後兩年就可以實現了,另外就是困難有救助,我們要建立一個社會救助體系,看病不再發愁,現在要推廣合作醫療,到2008年要覆蓋80%以上的農村,交通信息不閉塞,另外養老不犯愁。也就是説國家財政增加了這些投入,應該用來解決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真正讓農民受益。

  主持人:

  這是從財政支出的方面來看是很大的一塊兒,除了財政之外,可以説這次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法裏面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對農村的固定資産的投資,還有加大對農村基本建設的投資。作為農村來講,對這方面的投資到底有多大的需求?

  陳錫文:

  這個需求應該説是相當大的。因為我們過去是強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主要是屬於生産方面的。現在從農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來看,除了生産設施,和生活有關的設施也越來越高的提出了要求,比如説鄉村的道路,電網的建設,通訊網的建設。

  主持人:

  以前村裏面的道路是不是都是村民們自己修的?

  陳錫文:

  從進入新時期以來,已經開始有所變化了。但是就我現在了解到的情況,整個從鄉鎮通到村裏面的道路還並沒有完全都搞好。從有關部門統計的情況看,大概還有40萬公里的鄉鎮道路通到村裏面去的,需要重建或者是完全性建。這當然量相當大了,農民當然也要出一部分的工了,因為為他自己直接的利益,國家的投資當然也不小了。基本上大概路這一項40萬公里,按目前建設的情況看,1公里鄉村道路大概需要投資30萬左右,40萬公里,每公里30萬元,就是1200億。電網改造我們以前做了很多工作,國家投入了2000多億元,現在大概全國還有將近900個鄉鎮,5000個村莊沒有通上電,這個也是要加快去解決的。還有就是飲水。過去的飲水問題主要著重在解決飲水的困難上,這一輪主要是要考慮解決飲水的安全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全國大概有三億兩千萬的農民存在著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在“十一五”期間,準備優先把其中水質不安全的,涉及到8000萬農民的問題爭取給解決了。從這個角度看,投資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要把村莊裏的道路,以及廁所的改造,衛生都算在一起,有關部分的測算,大概總的投資需要4萬億到5萬億。

  主持人:

  韓部長,如果這些投資都用在農村的話,會給農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或者説農民會得到什麼樣的實惠?3

  韓俊:

  應該説中央明顯提出新農村建設,應該從一個民心工程,如果是這些錢都能夠籌得到,而且這些錢真正投到農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在今後15年左右的時間內,農村的整體面貌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農村的發展會有一個非常新的一個局面。

  主持人:

  説到這兒,我想起來,我們的記者也曾做過一個採訪,實際上這種變化也在悄悄地發生著,甚至它成為了一些地方建設新農村的一個典型和樣板,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解説:

  2006年元旦期間,一條柏油路修到了河南省深山裏的大奎嶺村,一下子解決了養魚能手宋文忠多年的煩心事。

  河南濟源市大奎嶺村 宋文忠:

  就是不敢多養。因為路太不好了,一遇著下雨下雪,魚運不出去,一斤魚降兩毛錢也沒人敢來拉。

  解説:

  為解決農民出行難的問題,2005年河南省把農民道路建設列為民辦實事,投資60多億元。聽到這個消息,養魚的宋文忠一下子擴大規劃,養到了50箱。而賣魚的張和平也首次找上門來。

  張和平:

  這拉這魚因為是鮮活産品,要求不能紅,不能死,不能變色。所以這路好了,肯定省我們時間了。

  解説:

  前兩天王屋山裏下了大雪,張和平還是直接把車開到了水庫邊。大雪天賣魚,對於宋文忠來説,還是頭一次。

  宋文忠:

  原來像這種天氣,根本沒有人來買魚。現在路修好了以後,很方便。像今天這天氣,車都直接開到水邊,也能賣上好價錢。

  解説:

  2005年河南省新改建農村道路2萬多公里,5800個行政村通了油路。今年河南省還將投入65億元改善農村交通,實現行政村之間互通油路。

  主持人:

  為農民修好路以後,給老百姓帶來的利益是非常摸得著、看得見的,非常現實的。再一個我們注意今天新聞發佈會上還有一些記者提到了一些問題,可以説陳主任的回答也使我們想到了,這個問題引出了的更多的問題。我們先來聽一下當時您回答的情況。

  (短片)

  記者:

  現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民的過程中,有些地方有這樣的一些做法,他把原來村民住在宅基地面,現在把它集中起來,搬出來,搬到村裏面新建的樓房裏去居住。為什麼這麼做呢?理由就是説這樣既有利於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也有利於集約地使用土地。這個做法是不是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

  陳錫文:

  農民的居住條件要體現農業的特色,農村的特色,要方便農村生産生活。我看到個別地方有的時候搞得農民10幾層、甚至20幾層的高樓,讓農民坐電梯上下樓,他拿著鐮刀、鋤頭的話,顯然是很不方便的。另外他還可能有些收割的莊稼要堆放,有些要堆放,有的甚至要養家蓄、家禽,等等這些,所以新農村的建設一定要讓農民得到方便,得到實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但是對他不方便,我覺得農民不會滿意的。

  主持人:

  陳主任,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實際上就是關於怎麼樣來建設新農村?如何來建設新農村的問題?您覺得最深刻的,或者最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陳錫文:

  我覺得新農村的建設從五中全會的文件開始,一直到這次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是五句話20個字,把生産發展時候寬裕放在最前面。但是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偏差,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把整個新農村建設理解為一個新村莊建設,或者是一個蓋新房的建設,這個偏差一定要避免。因為沒有經濟發展,沒有收入提高的話,其它一般飄然的東西都是建立在沙灘上。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要全面理解一號文件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目標,那樣才能不走偏路,真正給農民帶來實惠。

  主持人:

  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新農村建設並不是一個新城鎮的建設?最後還應該是一個農村?

  陳錫文:

  對。我想特別要強調的一條就是不要把村莊搞得像城鎮。因為農民的家庭既是一個生活的單元,又是一個經營的主體。所以你必須在新農村建設,包括村莊的改造和整治環境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農村的特點,考慮到農民生産生活的方便,考慮到城市和農村的區別。如果都把它變成城市了,農民的生産也沒法進行了,會帶來很大的不方便。

  主持人:

  剛才陳主任談到可以説是一個硬體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到底應該是什麼樣農村的形象?從軟體建設方面,新農村的建設對農民來説又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

  韓俊:

  對農民來講就是要培養和塑造新農民了。新農村的建設剛才陳主任講了,不是新村的建設,實際上一號文件提出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一個建設新農村的思路,比如説不能把新農村的建設跟城鎮化對立起來,也不能夠管國家大包大攬,還要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不但是經濟的發展,還有社會的發展。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塑造新一代的農村。新農村的建設不能夠見錢、見物,不見人。需要大量的錢,需要建很多的路,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全面來提升農村的人力資本。

  主持人:

  我還注意,相關的報道也談到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除了我們不能盲目地在外觀上把新農村變形,把它建得變形以外,提高農民素質是很重要的。另外因為農村本身的環境更多的是在大自然當中,所以説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怎麼樣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這兒還有幾個片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説:

  在洋縣朱鹮就生活在村落裏,泥水當中的泥鰍和昆蟲為食物,使用化肥和農藥將對它的生存有巨大威脅。由於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這種稻米的産量每畝要下降100公斤。保護區依照協議,無償向農民提供優質稻種、環保肥料、殺蟲燈,農民還從國家林業局下撥的經費中獲得補貼。在當地這種朱鹮大米的銷路非常好。

  陜西省洋縣劉莊村 李彥明:

  綠色稻米的回家價格每斤高2毛錢,這樣收入上去了。另外保護站每畝給補貼320元錢,算一個通盤帳,把這些通通算在裏邊,農民每畝增收100元左右。

  解説:

  為了調動村民保護朱鹮的積極性,國家林業局還出資協助農民改善基礎設施,草壩村的這條朱鹮路就就是了村民的果品外運問題。

  陜西省洋縣縣長 史小平:

  朱鹮能在洋縣繁衍生息,不斷壯大,關鍵在於我們把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民增收很好的結合起來。

  解説:

  據了解,朱鹮保護區還大量聘用農民監管朱鹮巢穴,積極開展朱鹮旅遊。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間,朱鹮巢區群眾平均每人增收500元,實現了生態建設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主持人:

  剛才這個例子可以説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非常美好的景色,節目最後,還有點時間,我想清兩位你們也展望一下,在你們的心目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樣的?

  陳錫文:

  我覺得五中全會以後,一號文件的精神裏面已經反映了未來新農村建成之後應該是什麼樣的。總體上講,現代農業,現代農業也要避免過去那種靠開荒、靠投入,像剛才反映洋縣的朱鹮的家鄉,人和自然非常融洽,生産是可以持續的。第二在生産發展的基礎上,農民的收入比較多,逐漸地增加起來了,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很大的改善。還有一個重要的,農村現在最缺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這和現在相比都會有非常大的進步。另外農村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也有很大的發展。最後像剛部長講的,能夠塑造出一團新型的農民,有文化的、懂經營的、有技術的這樣一批新的中國的農民,他能夠和現代的文明結合的比較緊密,能夠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

  主持人:

  韓部長,請您談一談您的看法?

  韓俊:

  中央曾經提了生産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我注意到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又講到生態良好,剛才片子講的就是生態良好。我認為新農村是富裕的、文明的、民主的新農村,應該是城鄉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一個新的社會,新的時代。

  主持人:

  非常感謝今天兩位專家來到我們演播室為我們介紹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情況。謝謝你們二位。

  今天的《今日關注》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王冬妮

  編輯:劉維紅 李萍

  監製:馬勇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