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藝考熱”熱了啥?(2月9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3日 14:03 來源:CCTV.com

  春節剛過,“藝考熱”開始急急劇升溫,藝考“烤”熱了學校,“烤”熱了學生和家長,不足10%的錄取率為什麼讓這麼多人情有獨鍾?“藝考熱”是喜還是憂?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春節的爆竹的聲音似乎還在迴響,一年一度的藝術類院校的招生考試又閃亮登場了。這個曾經一度被視為旁門的招考近幾年卻變得是出奇的熱門,而且是“高燒”不退。不足10%的錄取率的藝術類考試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考生和家長熱衷?“藝考熱”“熱”的又究竟是什麼?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請到了三位嘉賓參與我們的討論,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央戲劇學院的教授張仁裏先生,還有一位是著名導演尤小剛先生,還有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社會學所的副研究院樊平先生。歡迎三位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這個話題的討論。

  現在我們知道藝術類的考試非常熱,一説到熱,人們用火來形容,説什麼什麼事現在特別特別火,到底藝術類院校的招生考試火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來感受一下。

  (MTV《怒放的生命》)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看到這個場面的確非常地火爆,有的人對於這種熱潮説不知道如何是好?今天三位嘉賓,張教授是從事多年的藝術教育,小剛是畢業于電影學院,從事這麼多年的電影藝術工作,電視劇等等拍了很多,樊平教授是從事了這麼多年的社會學研究,這也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了。你們看到這樣的場面的時候,你們感覺有沒有吃驚的感覺或者是有沒有震撼?

  張仁裏:

  現在是越來越熱了。

  主持人:

  您的切身感受就是越來越熱了?

  張仁裏:

  越來越熱了。從學校來看,現在班次已經增加了,原來我們一個班,一般的話,每年招25名。

  主持人:

  那是什麼時候?

  張仁裏:

  那是80年代的時候。

  主持人:

  現在招多少名?

  張仁裏:

  現在一個班有的時候是30名,還有旁聽的。

  主持人:

  有時候還不只一個班?

  張仁裏:

  對,不只一個班,兩個班,一般都是兩個班,還有高職,高職加起來有的高職有的時候好幾個班,三個班,再合起來就五個班,甚至有的高職是四個班,電影學院也是那麼多班。越來越多的話,也出現很多困難,教學上的困難,師資問題,設備問題,教師問題,有很多。

  主持人:

  雖然很熱,也會引發很多的問題。好像最近一段時間,藝術類招生考試要開始了,估計您現在也特別忙。

  張仁裏:

  是。因為我不參加招生,好一點,參加招生的老師都來不了。

  主持人:

  有沒有找你輔導什麼的?

  張仁裏:

  到了這個時候就有點忙不過來了,各種關係介紹過來,希望看一看。

  主持人:

  小剛,你記不記得,你們當時考試的時候,有這麼熱嗎?

  尤小剛:

  我們那個時候情況不一樣,那時候考試還要單位裏證明什麼之類的,另外也是有定向的,跟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現在的“熱”跟文化市場的新企業有關,也有很多。也有一些泡沫,實際上每年我這兒也是拖這個,拖那個,前些年拖的還少一點,所以一般的有時候幫他們聯絡一下。現在我們一般是勸。

  主持人:

  您用“泡沫”這個詞還挺新鮮的。樊教授?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您覺得是不是也出現了這個“泡沫”?

  樊平:

  我覺得很奇怪,按説這麼多人競爭以後,應該説隔幾年之後應該達到一種均衡,但現在看一個是成本很高,再一個連續這麼人報,錄取率又很低,所以我總覺得很多考生對考這行的一些風險和利弊,我總覺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覺得二位老師應該把一些考生的來源、畢業生的走向,有些什麼樣的變化趨勢講一講。

  主持人:

  待會兒我們肯定會聊到這個話題。我們還是從今年的這個情況來説,我有一個數字,説今年北京電影學院和戲劇學院招生的表演係的考生有一萬多名,但是僅僅招生的名額是60名,這樣算下來的話,錄取率不足10%,也就是6%。按説,你對比一下,現在高考的錄取率是很高的,原來我們那時候高考的時候可以説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現在60%的錄取率,應該很高了。為什麼現在有著陽關大道不走,這麼多學生非要走獨木橋?你們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張仁裏:

  一個可能是演員這個職業對年輕人來説很有誘惑力、吸引力,符合年輕人的某種性格,今年演一個警察,明天演一個老師,後天演一個壞蛋,而且這些都是假的,以假當真地演,很有趣,這是對年輕人的性格來講。另外,成名快,這也實實在在地説,成名有的時候要是真的成名了,那不得了。

  主持人:

  關鍵是後面這句話很重要,要是真成名了,不得了。

  張仁裏:

  比那個奧運會冠軍,不下于奧運會冠軍,可是又沒有運動員那種刻苦和風險。踢球還能把退踢斷了,拍戲怎麼的不行,再危險的有替身啊。

  主持人:

  好像成功是有捷徑似的。

  張仁裏:

  風險小。

  尤小剛:

  他比那運動員持久多了。運動員是年輕的時候拿名次,拿到也就完了,不可能拿到40歲。這個呢,時間越長,也可能藝術積累越多,名氣還越大。尤其像我們國家,嚴格地説起來,演員的推進機制不是最強的,可能幹得更長了。

  主持人:

  只要一齣名,一吃就吃一輩子。

  張仁裏:

  對,這個出名快,利潤高,你要是真出了名以後,拍一個廣告都是上百萬的。

  主持人:

  又有名,又有利。

  尤小剛:

  但是成功者極少。

  主持人:

  關鍵問題在這兒了。

  張仁裏:

  其實無論是電影學院也好,戲劇學院也好,成名的是極少數了,大量的沒有宣傳出去,大家也不知道,很多都後來轉業了。

  主持人:

  大家很多都看到跳過龍門的鯉魚了,沒看到沒跳過龍門的鯉魚。

  張仁裏:

  沒有成功的或者是改行的,這些媒體也不宣傳,大家也不知道。

  主持人:

  很少講失敗的故事,總是講成功的故事。

  尤小剛:

  這一行走不通了,就走別的。尤其像現在,一年畢業那麼多,更消納不了,這裡面有很多的泡沫現象了。再加上現在有很多消費性的,沒有基本條件。

  樊平:

  我覺得除了個人因素以外,還有很大的兩個背後的因素。一個是帶動一批産業,已經成為盈利的途徑。相當一批人,從統計上來看,從歷年我們搞的年度調查統計來看,家庭消費中小孩的支付能力是非常剛性的,家長願意掏,而這部分人他們又不掙,孩子花爹娘的錢不心疼,當然也有一個很崇高的理由,為藝術而奮鬥,這個帶動了一批産業,所以城市裏頭這個行業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很多可能是考上藝術院校了,不會是赤裸赤裸地就來了,而是需要先期的培訓,購置各種設備,這個我覺得花費很大。

  再有一個,我覺得對這些當演員的風險不太高。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分配機制還沒有理順,當演員應該説收入很高。包括我記得北京有一個很著名的相聲演員,他也説過,當然他也是成功了以後説的,他説演藝界好混,好掙這份錢,而幹工人、農民、搞個體戶、搞企業,都是風險很大的。

  張仁裏:

  太不好混了。

  樊:

  有的人把不好混的那個掩蓋起來,跟別人説好混。

  主持人:

  這都是我們這麼分析的,説這些學生怎麼想的,那麼到底學生們自己是怎麼來看待這件事呢?我們也採訪了幾個學生,我們來聽一聽他們的想法。

  (短片)

  學生家長:

  還挺有信心的,我們小孩兒學四年了。

  記者:

  想過失敗嗎?

  學生家長:

  但是也有心裏準備。

  學生家長:

  租的房子。

  記者:

  您對孫女兒考試感覺怎麼樣?

  學生家長:

  感覺怎麼樣,我想讓她考上吧。

  記者:

  如果考不上呢?

  學生家長:

  考不上下年再考。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考生家長,影響考生的肯定是家長,家長們的決心都這麼大,你想想學生估計,按説這麼熱,恐怕這裡面也有家長推波助瀾的作用。

  張仁裏:

  有。

  主持人:

  你們平時是不是也接觸過很多家長?

  張仁裏:

  家長望子成龍,也望女成鳳。特別是現在是獨生子女,我哪怕是,不説是傾家蕩産,也為他投資,希望他能夠出頭。

  主持人:

  就像剛才樊教授講到的,現在有很多這種産業培訓或者是搞什麼的樣的學前教育式,家長都願意投這份資,花這份錢。

  樊平:

  而且我們的很多宣傳上導向上也有意無意地強化了。我記得前一段做過李連杰的訪談錄,他這個武打明星演電影掙的錢以後,養了他,我感覺他的父母,四個姐姐,包括姐姐的孩子上學全靠他,那幾個姐姐提起他,痛哭流涕,這真是家裏的頂梁柱。我覺得有這種成功人士。但是可能對家長,如果是家長都看這個,用李連杰來要求每個孩子,我覺得對每個孩子來説負擔可能太大了。

  主持人:

  我估計學生可能還是受家長的影響比較大,如果是家長反對的話,也可能對他的選擇有影響。

  尤小剛:

  我看現在家長反對不了。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是支持孩子,實在有的是拗不過了。

  張仁裏:

  但是這種支持也給孩子很多壓力。因為我接觸過一些考生,家長給的壓力很大了,考不上我怎麼交代?我怎麼面對家長?回去我怎麼説?

  主持人:

  到底學生怎麼想的?我們還有幾個片子,也是採訪了幾個學生,我們再一起聽一下。

  (短片)

  記者:

  你為什麼來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學生:

  自己特別特別地喜歡,好幾年前就想來了。

  學生:

  感覺還行吧,挺有信心的。

  學生:

  從小到大,我就看電視上很多明星在臺上有自己的一片舞臺,我也想長大以後有我自己的一個舞臺。

  記者:

  如果考不上呢?

  學生:

  考不上我也不灰心,我明年還會來考。

  演播室主持人:

  這就談到到底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好的演員的問題,或者説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好的藝術家的問題,對小孩兒講,就是我喜歡,我從小就喜歡,但是喜歡是一種愛好。另外真正的藝術得有天賦,到底喜歡、愛好、天賦是一種什麼關係,你們覺得?

  張仁裏:

  當演員是要有條件的,沒有條件……

  主持人:

  不能光靠愛好。

  張仁裏:

  不能光靠愛好,只是愛好很難當一個好演員,至少是。這個條件,我們考試的時候看他內部條件,比如假的,你能很快相信,有的學生就很難達到這一點。演員你是給人看的,所以你必須長相至少要均衡,另外有一些條件,你給人看的話,你一個眼總不行吧,有的殘缺有不好吧。這樣的話,我們的很多學生喜歡這個,就不太考慮,只要感到刻苦就行,刻苦是很重要的條件,但是你也必須要有天賦,甚至還要有相當的文化和藝術的修養。我是感覺到,舉個不一定很恰當的例子,文化藝術修養對於天賦來講好像是一個不斷的營養劑,假如沒有這個營養劑,天賦很快就乾枯了。

  支持人:

  光有天賦也不行。

  張仁裏:

  也不行。所以現在有一個觀點就是考表演文化低不要緊。

  主持人: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

  張仁裏:

  這個門坎就可以過去了,這個觀點是不對的。真正的好演員最後是實實在在來講,要看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當然,你要有一定的天賦、一定條件,沒有刻苦、鍛鍊,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你的天賦等於白搭。

  尤小剛:

  另外從現在的市場角度來講,文化處於消費層面,對外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個沒辦法,整個社會的心態都是比較浮躁的,所以我覺得家長要是支持孩子的話,先從天賦條件先看。如果外表條件不好,從表演這個專業來説,最好不要去受這個罪。否則你就是學得很好,坦率地説,你將來的機會都比別人要少和艱難。

  主持人:

  尤導你當時有沒想報導表演是嗎?我覺得挺不錯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剛才您講了一句話實話,外表的條件是很重要的,外加上天賦也是很重要的,而天賦可能和形象條件又是結合在一塊兒。但是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你還要有一定的修養,最後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我想尤導可能在平常的實踐中可能接觸過很多,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你肯定有很多的想法,並不是説你從電影學院或者是戲劇學院畢業了,你學表演了,我就能用你來演我這個劇。

  尤小剛:

  對。現在我們學制時間也太長,大本四年,四年嚴格地説起來,對於藝術表演類的學生來講,時間是太長了一點,而且畢了業以後,現在根本解決不了就業問題。所以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學表演,某種程度上也未必非要去上一個大本。你真有這個條件的話,你把表演學好,至於説文化藝術修養這個營養是要在不斷的過程中不斷的填充。

  主持人:

  我理解您的意思,要想當一個真正的好演員的話,不見得一定要上表演係,如果比如説我先上一個中文系,或者是其他的什麼係,然後我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然後我再去當演員,也不遲。

  尤小剛:

  而且從選演員的角度來講,不看你是哪個院校畢業的,主要是看你氣質、條件。

  主持人:

  前面我們主要是聊了學生和家長他們為什麼熱衷於藝術類院校的考試,但是實際上推波助瀾的熱潮,背後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待會兒回來接著聊。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張教授在一開始就談到了一個問題,現在擴招可能也是為“藝考熱”添火加薪,擴招到底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你們覺得?

  尤小剛:

  它不擴招壓力也太大了。

  主持人:

  這是其中的一個“藝考熱”的一個原因了。那麼多人報,你再不擴一點,好像也説不過去。

  張仁裏:

  不完全是電影學院、戲劇學院了,現在很多的公立的和社會力量辦的學校都在辦影視表演。

  主持人:

  對,我發現有這樣的現象,現在很多大學都是綜合類的,像什麼師範,理工院校也有表演專業,還有什麼什麼其他的一些很多藝術類的專業了。

  樊平:

  還有很多演員本身可能就辦了很多的學校,包括引薦、發現人才,相互之間類似于師徒制這種關係網,有文憑的、沒有文憑的,辦培訓班的,像兩三年的,各式各樣的都有。

  張仁裏:

  這樣的話,很多年輕人覺得我考不上電影學院、戲劇學院,我還可以考那個學校、那個學院,至少是一個大學或者是一個大專,實在不行,我現在上學,我沒有到處跑。

  尤小剛:

  表演類的外延實際上在擴大。比如説像南昌有一個航空學院有一個空乘專業,過去空乘專業按文秘專業培養,可它這個空乘專業是按照藝術類培養的,藝術類培養出來的結果在各個行中公司特別受歡迎,為什麼?它不是按文秘做的,首先外表、條件,當然文化課的分數也低一些,但是他的訓練、表演全部訓練過。也就是説對於空乘專業來講,實際上比文秘培養出來的更實用,因為至少他的交際,他的外表氣質,他的待人接物等等,以及他在空乘中間的這種藝術類的氣質,某種程度上它是擴大了表演藝術的外延。

  主持人:

  有這麼多人去報考,終歸還是要消化一些,所以它又促進了一個産業的發展。

  尤小剛:

  事實上如果是空乘專業的人確實是形象好,他也經歷了表演藝術,説白了,他就有兩個選擇,我可以去演戲,演戲不行,我還可以當模特兒,或者我還可以去幹我的空乘。

  主持人:

  這是一個推波助瀾的原因,客觀上它成為了一個原因,因為報的人太多了,所以有那麼多的學校要消化它。但是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這麼多人去報考藝術類的院校,是不能我們現在的“藝術熱”已經興起來了?是因為大家喜歡藝術,從而使這個熱起來了。

  張仁裏:

  像現在,從我接觸到的很多的同學,有一部分同學也不能説全部,他考的時候是非常積極要考,考上了他又不好好上課。

  主持人:

  幹嗎去?

  張仁裏:

  下面就考慮了為自己找工作,甚至有的就是糊裏糊塗地不來上課了,因為上課很苦,每天幾點就要起床,要練功,老師要要求,他就不來了。最後你能給我及格,給我一個文憑,我就算大學交代了,我回家也好交代,我大學畢業了。特別是高職裏頭,我也接觸了一些,一個學期裏頭來了沒幾天,老師也很苦惱,怎麼辦?學校也是教育的,不能是三下五除二,開除了。可是不這樣的話,學生出不來,從責任來講,他也覺得良心上過不去,老師很苦惱。

  主持人:

  是不是也跟學生多有關?

  張仁裏:

  學生多有關。另外教師,師資力量,師生比。

  主持人:

  您剛才前面也談到了,原來你們這一個班是25個學生,一個表演係,我知道您帶過班出了很多著名的演員,像姜文等等,那時候一個班25個人,而現在一個班幾十個人甚至是兩個班。

  張仁裏:

  30個學生兩個教員,原來是25個學生3個教員。

  主持人:

  還有一個師資的問題。

  張仁裏:

  我們不像上別的課,像外語,我這兒講,100個人也可以聽,50個人也可以聽。

  主持人:

  這必須是最好是一對一。

  張仁裏:

  對,一對一。他的問題不一定在他身上,他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問題不等於他在這個時候也會出現。所以一個人一個教這是很累、很細的活兒。可是你將面對10、20個學生,老師應付不過來。

  主持人:

  所以説樊教授這裡面出現一個問題,這麼多人要考試,然後又擴招,擴招完了以後師資力量又不夠,每年還有這麼多人要考,考完了以後很多學生又沒有就業的崗位。慢慢這樣的話,是不是形成惡性循環了,出來的學生質量也不高這,更難找工作。

  樊平: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我覺得現在真正的競爭,入門檻的競爭好像瓶頸特別小,所以競爭特別強,到了學校內部,到了攝製組內部,它有一套新的規則,所以我覺得可能在我們的選演員當中,也要放大一些眼界,不要單純把這個地方卡得太緊了。

  再一個我們在宣傳上,要對現在演員的要求,各方面的素質要有一個全方面的要求。我覺得作為一個觀眾我總是不懂,為什麼現在演員要演丫鬟的特別多,演公子哥的特別多,七個八個射個箭、發個脾氣、吃個飯。你發現這些不要本事,而你真正要他演個科技人員,我們看了,就是今天晚上公佈的十個2005年十大感動中國的人物,各行各業也包括演員,也考慮聾啞人演員演的《千手觀音》的,各行各業出人才都是很艱苦的。不要把這種奢糜的、這種風氣又把它作為一種職業,給一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個對年輕人要求要更好一點,特別是文藝院校也要加強管理,不能説好你會皺個眉頭,會擠個眼,就是表演天才了。最可怕的是,現在是有錢人老闆決定演員,這可能是對風氣的導向,我們不能説改變,但是要對它的積極因素要肯定,對它的消極因素要警惕。

  主持人:

  應該讓演員們知道,要當演員還是很難的。

  張仁裏:

  無論是電影學院還是戲劇學院,這些出名的演員,他當時並不出名,他是後來出名的,沒有出名的時候,他學習很刻苦的,很艱苦的,我們有的學生是一個學期,那個時候還是禮拜天,禮拜六還不放,一個禮拜天,好好過一個禮拜天的時間還不多,禮拜天還有很多的作業要完成,四點就得到學校來集合。所以連續這四年,這麼艱苦的學習,他才在盼望著他將來畢業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了。

  主持人:

  等機遇來臨的時候再抓住才可能成功。

  張仁裏:

  所以機遇確確實實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有很多的機遇在學校,你要是刻苦用功的話,很多機遇你自己都不知道。

  主持人:

  其實這個話題要是聊起來還是非常多的,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最後還有一個問題請你們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對於現在的“藝考熱”以及我們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或者是出路的問題,你們有什麼樣的好的建議來解決他們面臨的一些問題?先從樊教授來説。

  樊平:

  我覺得我們一直搞年度發展報告,像對農民工、對城市發展、消費、社會心態都有一個報告,都有一個總結,我一直是搞農民報告。我覺得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文藝院校搞中國文藝發展報告,一個是對文藝就業院校就業生的問題、家庭出身、前期的消費、對家庭的影響,應該靠一個報告。這對個人來説,我覺得還是有導向性的,否則個人經驗積累是很片面的。

  主持人:

  比如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有多少人非常成功?

  樊平:

  80年代、90年代,或者是現在有什麼階段性的轉折,包括他們有很多內在的心得,可以搞一個全面觀點,權威專家的評論,這樣好一點。

  主持人:

  尤導從實踐的角度跟我們講講。

  尤小剛:

  我覺得報考熱中間要有一種冷靜的態度,特別在宣傳上也要有些冷靜。另外我們對藝術培養的體制要有所革新,特別是教學方面應該有所革新。第三恐怕家長們不得不為孩子的前途認真地考慮,不是愛好就可以當職業的演員了。

  主持人:

  不要一味地。

  尤其:

  我要把他送上一個將來為了自己前途不斷苦惱的道路。我覺得這是需要的,否則是浪費他的青春是浪費他最大的資産。

  主持人:

  對,成熟地讓孩子做出選擇,理性地做出選擇,這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的。

  尤小剛:

  我想再考,明年再考,後年再考,説白了,你沒條件,再考還是這樣的。

  主持人:

  對。張教授。

  張仁裏:

  我覺得對於年輕的這些學生,要讓他們冷靜,對自己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另外畢業的學生也不要光是看著、盯著幾個演員,幾個名演員。

  主持人:

  總之,通過我們今天的討論,我們希望能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對於目前的“藝考熱”,我們能澆一點涼水,能使大家都冷靜冷靜,也許這樣對我們藝術的前途也是有好處的。

  非常感謝三位今天來到演播室參與我們今天這個話題的討論,謝謝你們三位。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製片人:張立勇

  策 劃:滕雙雙

  編 輯:施蕾 全曉通

  主持人:王世林

  監 制:王未來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