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14:48 來源:
主持人:
觀眾朋友過年好,歡迎您繼續收看我們的《今日關注》春節特別節目——《春節與民俗》。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聊民俗的話題,今天我們要談一談剪紙,因為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在門上、窗上貼上紅紅綠綠的剪紙,雖然小小的剪紙,但是它卻傳遞著濃厚的年味,而且它也是一種鄉土氣息和古老民俗文化魅力的展示。
今天我們就要請到兩位嘉賓一起來聊一聊剪紙的話題,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的主任喬曉光老師,你好。
喬曉光:過年好,大家過年好。
主持人:還有一位是中國地質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産教育傳承中心的主任郭憲老師,你好。
歡迎兩位老師能夠來到我們的演播室一起談一談。其實很多人對剪紙都是非常感興趣的。我們先通過幾幅照片來看一看剪紙。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幾幅剪紙,好像各不相同,有的就是紅顏色的,很單純的顏色,有的是各種各樣的彩色的,這是不同的地方産生的不同作品?還是説一個地區就有這樣的作品?各種各樣的都有。
喬曉光:應該是不同地區産生的是不同作品,因為剪紙在中國是最普及的民間藝術類型,北方有北方的剪紙風格,南方有南方的,不同的節日、不同的習俗、不同的地區在使用不同的剪紙的方式。
主持人:這個看起來和年畫有些相似,不同的色彩可能是不同地區出來的作品。現在除了中國,是不是還有好多的國家也有這個剪紙藝術,是吧?
喬曉光:剪紙在人類文化史上確實許多國家有,像歐洲、法國、東歐、墨西哥、日本,許多國家在農業時代都有過剪紙的傳統。後來隨著西方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他們這個傳統消失了,那麼在中國和墨西哥,這個傳統保持得都是必須長久的,尤其是中國,作為一個以鄉村為主體的農耕文化背景,剪紙在許多民族都有它非常悠久的傳統。
主持人:如説你剛才談到墨西哥,中國和墨西哥剪紙有什麼不同?比如説紙可能不一樣,中國是不是習慣於用大紅紙?墨西哥可能不一樣。
喬曉光:跟它的節日、民俗相關,比如説他們有一個祭祀節日,像中國的清明一樣,大家使用白色的紙,來做這種紙扎,來鉸剪紙,過他們的鬼節。中國像春節一樣,它主要就是從剪紙開始的,大紅剪紙鉸起來,貼在窗子上,一個新的年就開始了。一個是它的紅顏色比較吉祥,另外就是剪紙當中很多吉祥的內涵,是大家對年心裏的滿足。
主持人:兩位都是研究剪紙的,可能本身自己剪紙的技藝也非常高超了,郭老師今天也專門帶來了剪刀和紅紙,今天要在現場給我們呈現一幅剪紙的作品,郭老師現在就可以剪了,大約要剪一個剪紙要花多長時間?
郭憲:一般要六個小時左右。
主持人:六個小時?
郭憲:所以我先剪了一點,還沒有剪完。
記者:那您這樣吧,邊剪我們邊聊。剛才我們也談到了很多國家都有剪紙,那麼作為中國剪紙來説,大約有多長時間的歷史?
郭憲:我們中國剪紙,自從有的紙就有了剪紙,中國是造紙最早的國家,中國也是剪紙最早的國家。
記者:那麼我們一般説四大發明造紙應該是在東漢時期。
郭憲:對,一千多年的。
喬曉光:剪紙從確切的歷史資料來看,比如説最早發現的考古出土的文物是在新疆,新疆出土的剪紙的事物是南北朝時期的,將近一千五百年曆史,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但是實際上在平面上進行鏤空,用這種形式和生活、習俗、信仰結合,這個歷史可能還要久遠一點。
主持人:
今天我們就請郭老師現場給我們先剪著。好像我看你現在拿的是兩把剪刀在剪,其實這個剪紙不一定要用剪刀來剪,其實很多的工具都可以用。
郭憲:剪和刻都可以。有的剪紙,有刻紙,也有連剪帶刻,怎麼方便怎麼來。
主持人:那工具除了剪刀以外還有什麼?
郭憲:刻刀也可以。
主持人:但一般我看民間的老藝人或者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們,都是喜歡于用剪刀的。
喬曉光:剪紙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説在陜北叫剪花,到了苗族叫鑿花,那麼還有許多的地方把它叫成當地的方言,比如説在河北的邢臺地區,因為剪紙是祭祀,它們叫寶。
主持人:而且我們一般把剪紙的女人叫剪花娘子,形容她心靈手巧。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短片來看一看剪花娘子。
解説:
學習鉸剪紙是民間鄉村婦女從兒童時期開始接受的民間文化啟蒙,童年時期模剪的花花草草、動物和娃娃紋樣,隨著身份的變化,由姑娘到媳婦,生娃娃做了母親,娃娃再結婚生子,做了祖母,婦女們用一生的經歷,在體驗著剪紙紋式中的生命內涵和吉祥祝願。
在民間鄉村鉸剪紙的水平代表著一個女人的人格品質,心靈手巧的女人總是受到家人和相鄰的尊重,而剪紙的功能對於婦女來説,已超越了藝術,而與生存情感的企盼寄託緊密聯絡在了一起。
主持人:一般好像真正在農村地區把這個剪紙剪的特別好的女人,就認為是心靈手巧,所以剛才我看這個片子有一句話説,剪紙剪的好的女人甚至成為一種人格品質,是這樣的嗎?
喬曉光:
對。因為中國傳統的鄉村社會,衣食住行包括這些穿衣戴帽都是靠手工製作,一個鄉村女孩從小就學習剪花,大了要學習刺繡,出嫁的時候,要去做自己的嫁粧。用現在的語言來解釋就是説,那個時候的鄉村婦女出嫁,怎麼去戀愛,實際上就是把做的這個剪紙或者刺繡交給婆婆,就像現在考美術學院一樣,要交報名作品,婆婆作為一個精通此道的剪花娘子,她非常了解這裡邊所包含的心靈手巧的藝術價值,所以她看到這樣的一幅剪紙,一個刺繡,她就能知道這個女孩是不是心靈手巧?
主持人:這個剪紙我們一般發現都是女性比較多,而且傳承起來也是母親傳給女兒,很少有父親傳給兒子的。
郭憲:它是一種母系文化,過去比如男耕女織,像我外婆、外公,我外公就是一個私塾先生,他就是世代教書、行醫,我外婆就是在家裏操作,那時候就是剪紙、刺繡、縫紉。她手特別快又特別巧,當時我記得小時候給我做的虎頭鞋,漂亮的我都不忍心往地上踩。
主持人:那我聽説喬老師好像經常自己出國的時候,帶一把剪刀就可以了是吧?
喬曉光:我們現在不僅僅把剪紙作為一個中國本土的民間藝術資源,引到了我們的大學教育,同時我們也把它不斷地傳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剪紙,從事剪紙這種創作是非常簡潔,就需要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更多的是靠她的紋式記憶。剪紙鉸的好的剪花娘子,很多的她的紋式都是裝在肚裏的,是靠記憶來的,所以説你學會了剪紙,掌握的剪紙這樣一門藝術,就可以帶一把剪刀走遍天下。
主持人:而且我聽説,陜北地區好多婦女對剪紙都非常的執著,而且剪紙好像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有時候成一種精神的寄託了,成了一種心靈的慰藉了。
喬曉光:剪紙在中國這樣一個男耕女織的社會當中,男人主要是農業生産,女人主要是操持家裏的許多家庭事務,其中就包括許多的民間藝術,剪紙、刺繡、做衣服、織線、紡花、織布,許多這樣的活動。藝術是世人創造的,那麼藝術創造了人就形成了一個傳統,反過來,一代代人活下來這樣傳承,翻過來,藝術又養育著人。所以藝術不僅僅是為民俗服務的,同時作為這樣一種傳統,也滋養著這樣一個區域當中的婦女,這種文化記憶的傳承,對這樣一個生存心裏的滿足。
主持人:我就聽説過一個故事,在陜北有一個婦女,她好像就是剪紙剪得特別好,她以前好像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精神疾病,後來憑著一手非常絕的剪紙的技藝,贏得了很多人對她的這種尊重。
喬曉光:你説的是安塞的常珍芳。
主持人:對。
喬曉光:她作為陜北比較有典型的老一輩的剪花娘子,她的人生閱歷也充滿了艱辛和磨難,生了很多的孩子,可能都夭折了,很少生兒子,這樣受到鄉親和家族的一種傳統思想的歧視,她精神上受到一種刺激,就得了一種間歇性精神病。她作為一個貧苦的婦女沒有錢看病,後來隨著民間剪紙大普查,她被發現了,縣裏面給她出畫冊,很多的北京的、南方的藝術家到家裏拜訪,去買她的剪紙,得到了尊重。她就通過不斷的剪花、剪花,減輕她的病情,剪紙成了她慰藉心靈和自己心靈對話的一種方式。到了晚年,她就這樣剪著、唱著,在剪紙的過程中,病情得到了緩解。
主持人:那麼她這個手藝有沒有人跟她學呢?
喬曉光:就是他家裏人沒有了。剪紙在陜北的傳承,也受到新文化的一種變化,許多的青年人可能知道剪紙,都是很簡單,會剪的也有,比方説40歲的,30歲的,但是再往下走,比如説年輕的娃娃,會剪的就少,生活改變了,他不用從小來給自己準備嫁粧了。
主持人:到底剪紙藝術怎麼傳承下來?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稍候請大家繼續收看我們的《今日關注》。
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你繼續收看我們《今日關注》的特別節目。
現在我們在演播室跟大家討論的就是剪紙的話題,郭老師要在現場給我們剪出一幅剪紙作品。其實剛才郭老師也講到了,真正剪一幅剪紙作品,大概需要六個小時的時間,那麼在今天演播室,她已經創作了一個大樣,經過進一步的加工以後,這個作品現在應該已經完成了。那我們能不能在現場一睹為快。我們請攝像師給一個鏡頭,我們來看一看。
郭憲:這個“狗年迎春”的畫。
主持人:這是四幅。
郭憲:是一樣的。
主持人:四幅是完全一樣的,那我也來拿一幅。親手看看,大家看真的是很漂亮,一共好像有四隻小獅子狗。
郭憲:這是四隻小狗娃娃,中間五星就是吉星高照,然後雙喜字是喜事成雙,然後三個元寶,是三元連中,四個小狗娃娃是四季平安,這個角上有五個蝙蝠就是五福臨門,這兒像一個六似的,六六大順。上角是萬字文,下角是兩個如意,萬事如意,合起來就是“吉星高照、喜事成雙,三元連中、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萬事如意、狗年大吉”。
主持人:真的如果不是郭老師介紹的話,我看整個剪紙,看不出這麼多的內容。一般我們大家看這個剪紙,就是能看到可愛的小狗和一個喜字。其實一個小小的剪紙裏麵包含很多吉祥的內容。這就是剪紙的一個特點。
郭憲:它就是一個萬花筒,你把所有吉祥的寓意都可以放在裏面,把你的祝福剪在裏面。
主持人:而且篇幅不大的一張剪紙,裏面可以包含這麼多的元素在裏面,這好像不僅僅是剪紙,因為我們這兩天也談到了民俗,我發現我們很多的民俗都有這樣的特點,尤其在春節時候,確實都是吉祥如意的話。説到這兒,我們再請大家認識一位剪紙大師,而且她是一位,應該説是傳承人,叫庫淑蘭,我想很多喜愛剪紙的人都應該知道她,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解説:
在中國民間剪紙的代表傳承人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為社區剪紙藝術的優秀代表人物,她們的生活經歷,她們作為鄉村女人的獨特生活經歷和她們的剪紙創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生縮影。
陜西食邑縣83歲的庫淑蘭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剪紙大師”稱號的三位女性之一,她生活的社區,是中國古《詩經》産生的地方,庫淑蘭在傳統的剪紙的基礎上創造出獨特的套色拼貼剪紙,她用彩色剪紙營造了一個神人合一的藝術空間,這是天才的創造,也是純樸的情感世界的希望。
她説在夢中神讓她做剪花娘子,把剪紙傳出去,她鉸了剪花娘子像,剪了許多當地傳説中的神話故事、愛情故事、生活故事。傳統剪紙中的古老紋樣,在庫淑蘭的剪紙中賦予了新的生命,構成了一個新的生命世界。而現實生活中的庫淑蘭,一生充滿了辛勞和坎坷,她生活的艱難和剪紙的富麗燦爛,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這些幾乎是每一個民間傳承者的共同特徵,民間剪紙是表現生命的藝術。
主持人:所以也有人説,剪紙作為一個民間藝術,它的傳承就是特別重視在農村,尤其是農村婦女這個傳承。這可能也是因為主要剪紙是在民間,尤其是女性來傳承。
喬曉光:因為從發生時候講,剪紙就是婦女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另外,剪紙在中國許多民間鄉村還活著,他們習俗節日包括他們的生活當中還在使用著,所以鄉村婦女往下一代傳承,就意味著在原發形態當中,這樣一個民間文化傳統的傳承,這是一種傳承。另外一種傳承是教育傳承。在許多鄉村、小學,尤其剪紙比較豐富的小學,他們要知道自己下西洋有這麼好的剪紙,比如説庫淑蘭,比如説她的家鄉里,她的孩子就知道,他們有庫淑蘭傳承者已經被聯合國命名為“民間剪紙大師”這樣一個人物。另外像苗族,他們的剪紙就是記載他們史書般的紋式。那麼苗族的孩子也應該知道他們的社區當中有這麼好的傳統。所以説,教育傳承是最直接的傳承,當生活生活當中開始消失的時候,它變成一種文化資源進入到這樣一個教育,教育把這樣一個不同地區的文化遺産的記憶,在不同地區通過教育的方式傳承下去。
主持人:兩位現在也是在高校擔任老師,而且也主要是教這個剪紙藝術了。郭老師,在您的班上有沒有一些學生,尤其男同學,他們會不會覺得這個剪紙都是女性傳承的民間藝術,有這方面的想法嗎?
郭憲:可能有這種現象,但是還是有不少男同學來選這門課,而且男同學剪得非常好。
主持人:那麼在你的班上,有沒有刻意地製造一種氛圍。
郭憲:我們都是課堂上都是放著古箏曲,然後大家靜下心來,清風明月、高山流水,然後在那兒剪紙,非常美的一種享受,在理工科院校裏孩子們的學習非常累,然後他在我的課堂上是一種調劑,換一種思維方式,曲線思維加上直線思維。
主持人:在您的班上,男同學剪紙和女同學相比,您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
郭憲:沒什麼不一樣的,男同學剪得更好。
主持人:他們完全是處於一種興趣,還是説希望把這種剪紙藝術作為一個傳承者傳承下去?有這樣的責任嗎?
郭憲:他們倒是沒有想那麼多,但是他們來了以後,就發現這個剪紙非常有魅力。而且他們馬上就進去,在裏頭玩得非常開心,因為剪紙確實是非常有意思,而且屬於右腦思維,在我們中國人的遺傳基因裏,他本來就在,我只是給他點播一下,讓他重新找回那種東西。這個是遺傳基因,我只是喊“芝麻開門”他們就全部出來,有些時候給他滴水之恩,它回報給我的就是大海,所以我們地質大學剪紙非常棒的。
主持人:有可能民間藝術就要靠這些學生傳承下去了。
喬曉光:就像全世界能有這樣的藝術,當把它簡化到極至的時候,自由便悄悄開始産生了,就是説一個人通過一種簡潔的藝術方式,能夠把自己心裏的想法剪出來,和它進行對話。這裡面充滿了人性的魅力,他可以使很多人參與進來,剪紙在中國傳承了上千年,這裡面一定存在著,可以使人參與進來,和能能夠普通溝通的魅力,要不然不可能傳上千年。
主持人:所以剪紙也被人稱為活態的文化之一。
我們接下來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剪紙這個活態的文化。
解説:
中國文明的持久性是世界漢學界一個公認的事實,文明持久性的因素,我們看到了漢字的核心,它對文明的傳播、記憶、交流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國還有一種活態的,以人為第一要素的口傳身授的活態文化方式,這種非文字的活態文化方式是民俗民間的節日習俗,衣食住行、農業生産、牧業勞動生活。
民間剪紙和民間的生活形態融為一體,民間剪紙的紋式體系中記載著古老豐富深厚的文化信息紋式符號的傳承,是依靠人的記憶、人的傳承,依靠民間信仰和民俗儀式的需求而實現的。
主持人:
看了這個短片以後,我們就知道剪紙是被稱作“活態的文化”,怎麼理解這個活態的文化?
郭憲:這個活態文化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就是曲線思維,它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東西。
喬曉光:活態文化主要就是在推廣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産中提煉出來的一個概念,就是指中國這種非物質文化傳統,中華文明幾年千傳承下來,一方面是以文字為主的,這種書寫傳統,文本的,典籍的,古詩遺址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以人為傳承創造的活的文化,和他們的生活是在一起的,所以活態文化就是指生活當中,有人來傳承的一部活的文化史。
主持人:就像這些文化習俗,婚喪嫁娶。
喬曉光:服飾。
主持人:這些可能都屬於活的文化,就好比説一個外國的留學生來到中國,他可能不需要從書本來了解中國的文化,走一遍,到各個地區都看一看。
喬曉光:你説的非常好,一個外國人要了解多民族中國這樣一個活的民族文化,書本上是有記錄,但是他不用看書本,只要在這樣一個不同的民族鄉村村落走下,他就可以看到活生生的、多民族、多樣性的文化中國。因為這是一部活著的生命之書。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談到了,現在的社會和以前還是有一些變化,以前你可能談到,如果女性不會剪紙的話,就像面臨一場大考的時候,婆婆可能就直接對她的一場考試。現在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對女性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可能女性就不會去學這些剪紙藝術了,怎麼讓這種民間藝術能夠再進一步傳承下去?
郭憲:就是要通過教育。
喬曉光:一方面是通過教育傳承,教育傳承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在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當中,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應該提倡的,是在不同剪紙文化遺産地,不同民族有不同傳統,在這樣一個中小學,尤其現在這樣一些鄉村小學,比如説苗族的鄉村、漢民族的鄉村、彝族的鄉村、白族的鄉村,因為中國有十多個民族都有這個傳統,在不同地區的小學進行傳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另外我們不僅僅能看到剪紙本身,我們還要看到剪紙和節日的關係,漢民族的節日就是從這個節日開始的,少數民族的節日要穿著盛裝來,盛裝上的紋式就是靠剪紙傳承的。所以説,保護節日,節日的這樣一種維繫,也是民間藝術存在的一個重要的土壤。
主持人:我們説了這麼多關於傳承的話題,其實現在很多的剪紙已經作為藝術品了,甚至中國的剪紙藝術品都遠銷到國外去了,這本身可能也是一種傳承。包括以前我知道的一些老的剪紙的作坊,雖然有很多老的剪紙作坊消失了,但是有一些反而是發揚光大了,甚至有的地方賣的剪紙作品的價值非常高。
喬曉光:這樣的傳承我們一直有一個希望,為什麼我們一直在推廣,一方面堅持保護,另一方面堅持傳承。因為在中國幾千年的社會,有兩項最普及的東西,一個是書法,一個就是剪紙,書法是以男性為主體的,女性是以剪紙為主體的。書法在脫離了古代社會,不作為書寫傳統的時候,變成雅俗共賞的一種書法藝術,剪紙實際上也有可能繼書法之後,變成一個雅俗共享,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的,有民族特色,同時又是每個人可以享受藝術魅力的新的一種普及方式。
主持人:您這麼一説,讓我們對剪紙真的是充滿了興趣,也許聽完今天兩位在這兒聊天以後,可能電視機前很多對剪紙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説不定以後在生活當中自己就會學習一些剪紙藝術,今天我們聊了這麼多關於剪紙的話題,今天郭老師還專程帶來了一些您的作品,我們在另外一個景區來展示一下郭老師帶來的作品。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屏幕上,就是郭老師帶來的其中幾幅作品。我們現在看到好像是一個雞年。
郭憲:雞年剪的剪紙。
主持人:這是雞年剪的。
郭憲:我每年春節的時候都要剪一張剪紙。
主持人:就是生肖的。
郭憲:對,裏頭包含著祝福。一年的祝福,這個剪紙就叫高歌猛進,下面的兩條大魚就是年年有餘。
主持人:都有吉祥話在裏邊。這也是剪紙的一大特點了。下民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幅。
郭憲:這是馬年的生肖剪紙。叫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主持人:旁邊還剪了這麼多的小馬。
郭憲:一圈,一共是18隻馬。
主持人:中間是一個奔騰的大馬。
郭憲:18隻馬在天上飛,就是天馬行空。
主持人:這也是馬年的生肖節吉祥剪紙。再來看看下面的一幅。
郭憲:下面一幅就是狗年的生肖剪紙。燈籠上寫著一個篆書的“狗”,兩個小狗娃娃。
主持人:而且這個狗字猛然一看還有點像福的福。狗年的生肖剪紙,也是今年剛剛剪出來的。
郭憲:對,剛剛剪出來的,也是獻給電視機前的觀眾。
主持人:正好我們也是送走雞年,迎來的狗年,希望借這個剪紙,再一次地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狗年興旺。
好,今天非常感謝兩位嘉賓能夠來到演播室,和我們聊剪紙的話題,也非常感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收看我們的春節的系列特別節目——春節與年俗,希望你明天繼續鎖定電視收看我們的節目,再見.
策劃:楊修雯
編輯:朱同合 倪彬彬
主持人: 魯健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