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産業的命運因為一項技術創新而改變,一個高新技術企業因為技術攻關而贏得國際喝彩。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企業將如何成為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主體?政府又將如何保駕護航?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今天我們繼續關注第三次科技大會有關企業創新的話題。我統計了一下,在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講話裏面,一共有14次提到了“企業”這個詞。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報告把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一點充分地強調了出來。據我通俗的理解,所謂的主體其實就是主角。企業這個主角怎麼能唱好這一台戲?而政府又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舞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要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請到了三位嘉賓來參與我們的節目,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先生,您好,馬部長。還有兩位是企業界的負責人,一位是寶鋼集團寶鋼研究院的崔健院長,您好。還有一位是中興通訊的副總裁陳傑女士,您好。歡迎三位來參與我們的節目。
馬部長,第一個問題,我們先澄清一個概念。我們説到技術創新的主體,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好像它應該是科學家的事,或者是科技工作者的事,但是我們注意到這次胡錦濤主席的報告中把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特別地強調了出來。怎麼樣來理解?為什麼強調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馬頌德 國家科技部副部長:
實際上就是這樣。只有企業創新才能夠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這個名詞不完全像我們平常老百姓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實際上它最初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技術創新實際上是從研究、開發、生産、銷售的整個過程,我記得創新成功惟一的標誌就是這個企業能夠推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新産品,這樣一個主導、這樣一個整個過程只能是企業,所以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演播室主持人:
或者換句話説,是不是這樣理解?就是説企業實際上天生就應該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從根上來講,它就應該承擔起這個任務的。
馬頌德:
對。但是我們説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並不排斥在整個創新的過程當中,應該動用全社會的一些資源,包括我們的科研院所等等,構成産學研相結合的這種創新的過程。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再問一下兩位企業界的負責人,你們一位是鋼鐵製造業企業的領導,另外一位是IT産業、信息産業的老總。在你們看來,作為企業的負責人,你們怎麼理解這次把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提出來,而且提高到一個戰略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理解?崔院長,您先説。
崔健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股份公司副總裁:
規劃綱要有三個方面描述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這麼一個説法,一個是投入的主體,投入主體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就是企業想幹這件事,政府給予支持,是這麼一個關係。第二個是技術創新活動的一個主體,也就是説,它了解市場的需求,它需要本來是企業先知道市場上需要什麼,用戶要改進什麼,是由需求來驅動的,所以它是最先知道的。同時第三條又是成果轉化的一個活動,它是來實現的,所以它又是回到市場上一個主要載體,所以我認為這個主體是相當對的。
演播室主持人:
就是從需求的角度,市場決定的。
崔健:
它來自於市場,同時也最了解市場。
演播室主持人:
而且也最了解需求,而技術創新最終是要為需求服務的,所以它應該成為這個主體。陳總,您的看法。
陳傑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我覺得創新確實是不能就技術而為技術創新,它應該是面向市場,同時應該給國家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對於企業,應該説是最貼近市場,也最了解市場的需求,最能把握住技術應用的研發方向,所以在這方面把企業作為技術自主創新的主體,我覺得不僅是很必要,而且也是很重要。對於中興公司來説,確實在過去的20年,我們長期把企業的自主創新作為自己的核心戰略,因為有這樣的核心戰略,在漫長的20年中,應該説在技術方面我們實現了從技術的跟隨者要局部的領先者,再到規則的制定者這樣的三級跳。因為有這樣的技術實力,所以在市場上,我們也從中國市場走向了發展中國家,也走向跨國。
演播室主持人:
也就是説您從這個創新的過程中嘗到了創新的甜頭。
陳傑:
對。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陳總剛才講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創新要有目的,這個目的是來自市場,而這個企業最了解這個市場,所以它必然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而且有的時候,創新不光光是對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説至關重要,而且有時候這個技術創新還能夠帶動整個産業的發展。接下來,我們來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寶鋼在這方面是怎麼樣做的。
解説:
汽車板是決定汽車安全性能和美觀性的主要指標,這是一項綜合性極強、難度極高的研發項目。1994年,中國的轎車業剛剛起步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家企業具備生産高等汽車板的能力,轎車用鋼板90%依賴進口。1994年,寶鋼決心攻克這個難關,經過3年時間,100多名技術人員艱苦攻關,寶鋼生産出了看上去光彩照人,摸上去平滑如鏡的無缺陷面板,同時還形成了47項專利、102項技術訣竅,並且編制了我國首個行業性汽車板技術標準。2005年,中國轎車産量突破230萬輛,而寶鋼的汽車板也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馬路上跑的每兩輛車中就有一輛採用的是寶鋼的鋼板。現在寶鋼進入了世界一流汽車板供應商的行列,改變了我國不能生産高級汽車板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自主研發的汽車板有效抑制了進口汽車板的價格,為我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演播室主持人:
崔院長,通過剛才這個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寶鋼汽車板的生産是和中國的汽車産業是一起發展起來的,而且回顧一下那是12年之前,1994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恐怕誰也沒有預料到現在中國的小轎車生産、進入家庭的範圍這麼廣。在那個時候,你們就怎麼能夠敢於投入那麼大,而且能夠預料到在中國未來的轎車會進入家庭,投入這麼大去下決心搞自主創新?
崔健:
應該説當時寶鋼的高層是具有戰略眼光和洞察力的。這裡,我們講一個汽車板事件的故事。1994年,對寶鋼來説是非常難忘的,那個時候我們剛剛開始供汽車板,但是由於質量穩定性比較差,不穩定。汽車商説停止再運營,因為我們知道由於不穩定,汽車生産高速高效,他允許這樣,所以他停止我們三個月,這件事對寶鋼人來説好像是一件壞事。但今天回過來看對寶鋼來説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引起了大的討論。我們為什麼要做,要不要做?我想這個時候,在這個大討論的當中,我們確立了汽車要作為我們的主導産品和戰略産品,那個時候就定下來了。那個時候,我覺得寶鋼的高層是有戰略眼光的、是有洞察力的。因為當時有很多理由,汽車進入家庭好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且寶鋼引進當初的設備沒有設計做汽車板,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何況我們那個時候也很好賣,但是這個討論,我們得出來一個觀念,就是説用戶的需求就是寶鋼的需求,用戶的標準就是寶鋼標準,用戶的利益是我們寶鋼的利益。
演播室主持人:
但是當時從世界範圍來看,這個技術應該是很成熟了。很多國外大的汽車生産廠商都有這種技術,如果當時你們引進的話,不是更方便嗎?
崔健: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部分技術可以引進,但是全盤引進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汽車是一個用戶使用技術性極強的,跟生産産線、流程特長,跟流程、跟工藝相比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你完全引進是不可能的。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必須依靠自己來做,所以我們下了大決心。
演播室主持人:
馬部長,實際上説到技術引進的問題也使我們想起來原來的一個老話題,市場換技術。那個時候,中國的很多産業都有這樣的一種做法,實現了這麼長時間以後,看到有國外的媒體報道説,現在中國對於國外的技術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甚至達到50%。現在回頭看,當時我們這種策略,您怎麼評價用市場來換技術?
馬頌德:
我們不能一概地否定市場用換技術。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一個是國外的廠商想進入中國的市場,願意給我們一些技術,甚至搞一些技術合作,對中國的發展也是有利的。但是,我想用市場換技術起碼有兩個重大的缺陷。第一個缺陷就是核心技術,我説是附加值最高的技術恐怕是引進不了,因為這樣的話就等於人家最主要的東西給你拿來了,人家也很難繼續生産,這是一個。第二個,長期地採用引進技術的辦法,我們自己研究開發的水平就上不去,就沒有需求了。要有技術,我們就引進,這個在我們的有些企業,我們有些産業已經表現出來了,我們很難脫離引進、再引進,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演播室主持人:
這樣的話,實際上現在看來,這整個生産鏈條上,自主創新、技術創新,通過這個手段來使企業,無論是産業結構升級也好,或者説是産品的增長也好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最好手段了。剛才前面我們主要是闡釋了一個概念,大家怎麼樣來理解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個概念。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一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它有什麼樣的障礙或者存在什麼樣的問題,企業有什麼樣的想法,因為今天有寶鋼,還有中興企業負責人都在我們的演播室。但是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這兒有一組數據可以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們通過這組數據也許能夠看出一些問題。據有關的資料統計,我們從國家財政投入多少用於企業料這個來看一下,實際上內容我們也做了一個背景短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解説:
財政科技投入有多少用於企業?
2004年,美國聯邦財政科技投入超過1050億美元,其中30%以上的經費通過合同形式投向企業。我國2004年財政科技撥款為79億美元,其中僅12%左右的經費投向企業。
企業銷售收入有多少用於研發?
發達國家跨國公司80%建立了研發中心,多數企業銷售額的5%投入研發,我國大中型企業擁有研發機構的只佔25%,企業用於研發的經費僅佔銷售收入的0.8%。
演播室主持人:
通過這組數據,馬部長,我折算了一下。美國投向企業的科技經費算起來是我們投入的33倍,從百分比上來講,確實我們是非常低的。您怎麼來看這個差距?
馬頌德:
我們從政府的科研計劃當中,投向企業的錢比例上是少一點,但是從實物上應該説是有很大的增加。比如説,我們科技部的863計劃,在“十五”以前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由企業參與的。但是到了“十五”期間,我們增加了比例,有三分之二是由企業參與的,而且裏面有一半是以企業為主體在做,我們正在增加這方面的鼓勵,但總的來説還是低一點。裏面可能會有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説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中國一些優秀的大學生、工程師都願意到大學、研究所去工作,企業在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少。在競爭這個課題的時候,可能競爭得稍微差一點,但是這種情況正在很快地改變。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到底這些資金和投入從哪兒來?像寶鋼和中興,你們存在這樣的問題嗎?你們存在投入的問題嗎?
崔健:
我覺得一個企業,從我們寶鋼來講,企業的發展階段不一樣,他對研發的需求或者投入是不一樣的。寶鋼歷史上走過的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尤其是提出創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對現在來講,寶鋼不存在因為錢、資金不夠就影響了這個創新,而實際上只要有需求,而且有理由,就敢投。我們這些投入是比較大的,儘管我們跟IT行業,跟陳總沒法比,百分比在一點幾,鋼鐵的基數很大,大概1600多億。
演播室主持人:
百分之一點幾,整個的基數很大了。
崔健:
非常大。我這一塊,應該説寶鋼發展到今天,這一塊投入應該説預算上應該不存在問題。
演播室主持人:
作為中興通訊來講,它在開始發展的過程中,或者在最開始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這方面的困難?比如説在投入方面。
陳傑:
實際上中興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把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關係到公司的戰略發展和未來。公司在初期規模雖然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樹立了很大的目標,就是要把中興公司建成全球領先的通訊設備供應商,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要有戰略措施的支持。所以在堅持自主創新,高投入研發,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且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一直是我們堅持的核心戰略。
演播室主持人:
在你們當時投入的時候,你們可能也不知道,到底創新出來的這個産品會不會被市場接受?你們在投入研發的時候,投入大量的資金、精力、人力、物力,搞研發的時候有沒有擔心?最擔心的是什麼?
陳傑:
應該是這樣説。中興公司一直堅持研發要跟市場結合,所以在結合得很好的時候,我們在方向的把握上應該説還是比較有目的,在投入上,當然是在公司規模小的時候,特別是剛剛盈利,而且説實話,當時的技術在市場上也是能夠通過錢買到的時候,這種投入應該説在公司裏還是有意義的。但是,公司的接應班子一直堅定著自己的信念。這麼多年來的業績以及公司規模的壯大,實際上事實説明了一切,在公司後期這麼多年一直保持了10%這樣一個比例的高投入,使得公司的發展得到了保障。
演播室主持人:
崔院長,你們當時在投入的時候,有沒有説投入進去後不是很成功的例子?
崔健:
這個應該説還是有風險,但是由於我們自主安排上有比較科學的程序,有專家、有評審,把一些風險控制到可控的程度下,應該説還是要做這種嘗試的。什麼都知道結果,那不叫創新,對這個風險應該説是可控的。
演播室主持人:
敢於闖。
崔健:
包括我們在一些前沿技術上我們花了很多的錢。
演播室主持人:
也不能怕失敗,有點寬容的精神。馬部長,據您了解,企業對於從政府這個角度得到這些財政的投入去搞研發,他們有什麼樣的要求?有這方面的呼籲嗎?
馬頌德:
他們當然是非常希望和政府的科研計劃相結合。通過政府的科研計劃的一部分支持來搞他們的研究開發,這裡面還涉及到我們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特點,就是剛才説的這種風險,涉及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特點,因為我們發展中國家在開發某一種技術的時候,開發某一種産品的時候,往往這種産品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了,而且被發達國家所壟斷,所以這時你開發出來即使是成功的,也許人家不敢買這種産品。這時假如我們的政府一起來,也許能夠減少一點風險,比如説我們還有一些其它的辦法,比如説政府採購的辦法,所有的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政府採購的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的企業減少一些風險。
演播室主持人:
對。把風險降到最低,可以説為企業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剛才前面我們聊的話題主要是集中在從國內的角度和眼光來看怎麼樣為企業在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好的政策和好的環境等等,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整個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除了在國內的市場上發展之外,它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或者任務就是要跟國際上那些大企業進行競爭。中興通訊,剛才陳總也講到了,就是由原來一個市場主要在國內,後來又發展到國際市場這樣一個IT新興産業。你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也是遇到過一些類似,受到一些國際跨國企業擠壓的一些經歷,我們再通過一個短片看一下。
解説:
去年11月,聯合國全球信息峰會在突尼斯召開。為這次全球矚目的峰會提供最新3G移動通訊服務就是中興通訊,由於突尼斯電信原有的2G設備是由歐洲某廠商提供的,中興通訊的3G設備在與其對接過程中很不順利。
蒲迎春 中興通訊股份3G首席架構師:
對於他們來説,他們其實希望他們的2G網和新的3G網之間最好是能夠有一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這樣的話,原來2G網市場就有可能(仍然)是他們的。
解説:
很明顯,對手是想用技術壁壘繼續獨霸第三代技術市場。而中興通訊也是有備而來,他們已經掌握了2G和3G所有的核心技術。
蒲迎春:
由我們來幫他從頭分析到尾,最終明確地找出了他的具體問題。
演播室主持人:
陳總,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知道中興通訊是一個小型的電子廠,後來發展成一個大型的IT産業。在這個過程中,你們要去跟國際上大鱷去競爭,可以説非常危險,稍不留神很可能就會被這些大型的跨國公司給吞掉了。應該説非常地危險和險惡的環境,你們是怎麼樣走過來了?另外,你們在這個過程中,你們總結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麼?
陳傑:
我覺得一個企業成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這裡我覺得有兩點值得一提。一個就是在商業競爭上,實際上如同戰場,打仗當然是硬仗打得越多實力越強。大家也知道,中國的通訊自主創新的起步應該比國際上要晚很多年,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舞臺上要跟比自己大十倍的競爭對手去同臺競爭的話,我覺得是一場非常硬的持久戰。在這種持久戰中,我們覺得必須要強調堅持,一個是堅持咬定自己的信念不變,咬定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不變,只有這樣,我們讓公司穩步發展,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覺得在公司內部要營造創新的環境、創新的文化,一個企業要做一項技術發明,搞一項核心技術應該説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是要有長期的技術創新的能力,需要文化的培養。一個創新企業,必須要注重這種文化的培養。在這個企業中有了這種文化的基因,創新已經成了平常的事,這兩點我覺得公司在長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
演播室主持人:
這對很多企業來説可能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的。
最後,我再來關注一個人才的問題。馬部長,剛才其實您講到了,為什麼國家很多的錢,研發的一些錢沒有投到企業,是因為很多的科研人員的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裏面去。怎麼樣能讓更多的人才到企業去,使企業在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有底氣,有什麼好的政策?
馬頌德:
首先是企業要有吸引人才的各種辦法。
演播室主持人:
人才願意到企業去。
馬頌德:
假如這個企業真正是把自主創新作為它的發展戰略。它去吸引人才,尤其是吸引高層次人次,它就有吸引力,比如説我們中興,他們都吸引了非常優秀的人才。對於我們的教育系統來説,我們也要在大學生當中培養從事技術創新,提高國家産業的競爭力,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也是有非常廣闊的前途的一件事情。我想最近有很大的變化,比如説在我們的國家科技大會上,深圳有一個發言,深圳就實現了90%的科技人才在企業,90%的研究開發隊伍在企業,所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想會有更多的人才進入我們的企業。
演播室主持人:
崔院長、陳總,你們作為企業主體來講,你們怎麼樣去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企業去?
崔健:
我覺得企業很重要的一點,一個是把握方向,要做的什麼要很清楚,做的東西是不是符合你的方向,這個可能是要把握的。另外,還是要營造一個很好的機制,把這個規則弄好,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是很好的平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平臺,必要的實驗裝備都要提供他。這樣的話,很好的一個創新文化,這樣他們在工作上非常有創造力。
演播室主持人:
陳總。
陳傑:
我覺得一個企業要想把人才吸引過來,在這一塊我覺得激勵的機制和管理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興公司,我們一直都有叫“三條跑道”,對一些技術專家有從事他的技術發展,有專門給他涉及了未來發展的一個前景、一個跑道,所以他可以在這個技術專家這個領域得到一個技術、一個管理、一個業務這樣三條報道。對於技術型的一些專家,他有他的環境、有他的條件,能夠讓他在技術上去創新、去發展,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演播室主持人:
在今天節目最後,每人一句話。對於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有什麼樣的期望?馬部長。
馬頌德:
我期望有更多的企業把“提高自主創新”作為它的發展戰略。
演播室主持人:
崔院長。
崔健: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我想我們企業要當好這個角色。
演播室主持人:
陳總。
陳傑:
我想談一點願望。我們是從事通訊行業的,在移動通訊的二期時代,應該説咱們沒有趕上,因為國內的80%的市場份額都是外國供應商公司提供的,3G時代就要來到了,我希望在這個時代,中興公司有更多的機會發揮自己的專長,為國服務。
演播室主持人:
好,今天就企業技術創新這個話題我們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三位到演播室參與我們的節目,謝謝你們。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就到這裡結束了,非常感謝您的收看,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 閆 敏
編輯: 施 蕾 倪彬彬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 王躍華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