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座大廈越蓋越高,會不會擋住鄰居的陽光?中國的發展是依靠自身力量,還是對外擴張?中國的強大對世界的發展是威脅,還是幫助?稍候請看《今日關注》。
演播室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有目共睹,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在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高,人們都在發出疑問中國打算走什麼樣的路?發展起來以後會不會成為他國的威脅?今天中國發表了題為《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的白皮書》,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今天我們就請到了兩位嘉賓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首先是中央黨校的副校長李君如先生,歡迎您。還有一位是外交學院副校長曲星教授,歡迎兩位的光臨。
我也關注到最近有一些媒體也談到,説以前好像中國威脅論都是境外媒體的炒作,但是現在確實有不少境外的學者都在很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甚至也有人説中國威脅論好像是2005年中國外交當中特別突出的挑戰,這個時候發佈一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的白皮書是不是和這個有關?
李君如 中央黨校副校長:
你講的是有道理的,因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於是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接踵而至,而且此起彼伏,如果説兩年前講中國威脅論更多的講武器擴散、人權等等問題,那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威脅論的聲音越來越大,在此時此刻我們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的白皮書我想是對這種聲音最好的回應。
主持人:
曲星教授可能也經常接觸一些國外的學者和專家,您感覺從2005年整個全年來看,對於中國的看法他們有一些什麼新的研究或者論調?
曲星 外交學院副院長:
今年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説怎麼看待中國經濟那麼快速的發展,所以確實就像你剛才説的一樣,現在有一些關於中國威脅論有一些理論化的趨勢,就是他分很多層次,比如説最經典的過去説中國的軍力發展起來以後會不會對別人構成威脅?近年以來,比如中國的文化擴展起來有沒有威脅?中國的意識形態威脅論,中國的資源跟能源問題的威脅論,中國人如果出去買東西,東西只有那麼多,中國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所以從方方面面都出現中國威脅論這樣理論化的一種趨勢,所以我覺得關鍵的時候中國發展這樣一個中國和平發展的這麼一個白皮書,從中國為什麼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他的歷史原因在哪兒?現實需要在哪兒?國際社會的客觀趨勢在哪?中國依靠什麼樣的發展等等,比較全面的回答了這樣一些問題,所以我覺得非常及時。
主持人:
這份白皮書的題目是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我記得李校長您在一次演講的過程當中也談到這個和平發展的時候,談到中國不做蘇聯夢,也不做二戰時候的德日夢,也不做美國夢,這是什麼意思?
李君如:
因為中國和平發展道路這個白皮書的題目很重要的是道路,什麼道路呢?就是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從一個不發達國家到了中等發達國家,中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富強文明的現代化國家,這個過程已經擺在時代面前了,於是人們就問中國這麼快速發展,將給世界帶來什麼?為什麼提這個問題呢?因為世界史上面一些後興大國的崛起往往對已有的一些大國,尤其超級大國構成一種挑戰。有些挑戰比如講一次大戰是德國,二次大戰是德國、日本,怕中國發動世界大戰來實現自己的發展,來稱霸世界,人們就會問中國會不會也走這條路呢?有些大國,比如講蘇聯他搞極端政治,搞兩個經濟實體,搞兩個軍事集團對抗擴展來實現自己的發展,有人也問你中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會不會有蘇聯的路?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也明顯的回答他們,我們中國人確實有這個夢,這個夢就是中國夢,中國要現代化,現代化是中國人夢裏追求的理想,但是這個夢一不是一戰時期、二戰時期德國、日本的夢,就是不走政治擴張的道路。二是我們不走蘇聯的夢,也就是我們不會搞極端政治,搞超級大國爭霸世界那一條。三我們也不會做美國夢,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不會像美國那麼消耗大量的能源來實現經濟發展,你像我們中國現在能源儘管很多,大家很關注,但是美國每一個人平均每年消耗25桶石油,我們只會消耗1.5桶石油,當然了,我們會增加,但是我們絕不會像美國那麼搞,如果我們像美國那麼搞,對世界構成威脅了,所以我説我們不會做德國、日本夢,也不會做蘇聯夢,同樣不會做美國夢,那我們做的什麼夢呢?我們做的中國夢。
主持人:
那這個中國夢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呢?
李君如:
這次白皮書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白皮書講和平發展是中國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這個必由之路就包含了四層含義:第一個就是我們要通過爭取和平的過去環境來發展自己,要用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第二個含義就是靠我們自身發展來對世界做出貢獻。第三,同時我們同經濟和諧發展上聯絡,平衡互利的競爭中來發展自己。第四,就是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和世界各國共同來構建和諧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這就是我們現代化道路的內涵之所在。
主持人:
而且也是這個白皮書主要的一個內容了,應該説這一次中國威脅論,我想就是2005年整個中國威脅論,可能産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非常迅速,因為前天我們注意到有一個報道説中國經濟普查的結果出來了,中國GDP現在的總量比原來核查的數據增加了16.8%,結果就在前兩天我注意到英國和法國的一些媒體對這個事情非常的關注,而且也談到現在中國經濟增長是排在英法之後,現在好像是在第六位,但是他們提出了一種擔心,説可能未來中國就會超過英國和法國。這樣的事實是不是會進一步的加重像這些國家的這種擔憂情緒?
曲星:
關鍵還是看他怎麼看待中國的發展,我們這邊從兩個方面可以進行考量:第一個方面,儘管中國國民經濟GDP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如果按人均來算實際上還排在120多位以後,所以離他們想象的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我覺得距離還是比較遠。第二個有一個抽象的邏輯,就是是不是説GDP越高,它的威脅性就越大?如果説這個邏輯存在的話,今天世界上威脅別人的國家遠遠不是中國,因為在中國前面至少還有5個國家,而且差距還非常大,所以關鍵看中國的發展起來了,他是有利於世界和平,利於世界發展,還是不利於?白皮書就是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李君如:
這個問題關鍵是中國這麼快速發展對世界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威脅,還是提供機遇?我們再想一想,自工業革命以來,這個世界市場主要是工業化國家裏面,那麼工業化國家有多少人?大體到現在為止是10多億人口,一個大市場,中國發展起來因為什麼呢?又增加了一個10億人口的市場,你説對世界是好事是壞事呢?現在世界那麼多的跨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從而對中國的發展,對跨國公司,對跨國公司所在的國家,對世界人們是好事,是壞事呢?我想結論就是好事,而不是壞事。為什麼呢?中國和平發展成為現在美國的熱點,歐洲熱點,就在討論什麼呢?如何進入中國市場?抓住這個機遇,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並不可怕,他給世界帶來的福音是發展的機遇,而不是威脅,不是災難。
主持人:
我也注意到國內也有專家做了一個比喻,説中國的發展,中國這個大廈建立起來以後可能有些人擔心陽光會不會遮擋住其他的國家?所以有些專家提出來要抬起頭來搞經濟,要給其他的國家這種“陽光權”、“採光權”,我不知道曲教授對這種提法怎麼看?
曲星:
實際上別的國家,比如説一個國家發展起來,擔心自己在經濟競爭這些方面受到一些更嚴格的挑戰,我想還是應該用事實來説明。剛才我講白皮書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為了回答這樣一些疑慮,白皮書裏邊用了大量的數據,非常權威的、準確的説明,比如説在經濟波動性非常強的這麼多年裏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拉動的作用究竟是多少?他有一個數據,中國對世界市場、世界貿易的增加,他的構成,他的貢獻是多少?中國對世界的投資提供的市場是多少?有一系列的數據,説明什麼?説明中國的經濟實際上拉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將世界的貿易更加活躍、更加頻繁,貿易額更大,中國給世界很多投資資本提供了投資的場所,所以他對世界經濟絕對是一個拉動的效應,從這點上應該説完全來説不可能是一個威脅,完全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主持人:
我記得説到中威脅論,好像以前美國有不少人是持這樣一個觀點,尤其在美國的國會內,但是好像從前段時間,我們曾經也關注過一個話題,就是中美高層對話這樣一個話題,好像從佐利克當時的講話來看,美國的這種中國威脅論好像似乎有一些轉變,我不知道兩位專家對這個怎麼看?
李君如:
美國對華政策是在不斷調整之中,我們記得小布什他剛剛就任之後,他把中國看成是個對手,這次佐利克的演講非常引人注目,他不講對手,而是一個利益相關者,這意味什麼呢?意味著他們對華政策在發生變動,這個變動就是希望中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希望中國更能參與世界經濟秩序、國際秩序的建設,因此對這種言論,我想我們可以研究,可以分析,但是總體來講對華政策是發生變化的,這個變化和我們黨、政府提出中國和平發展是有關係的。
主持人:
我記得當時媒體也大量地引用當時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先生和佐利克講話的內容,互相之間的這種呼應。現在美國政府來看的話,對於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持什麼樣的一種態度?
李君如:
美國今年上半年實際上出現一場辯論,各界幾乎都參加了,政界、企業界和學者都參加了,這場辯論的結果儘管在美國多元社會不可能全統一認識的,但是很重要的一個結果就是佐利克的演講。這個演講標誌著什麼呢?標誌著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動。而且在這個演講之後,引起了美國一些高官先後到中國,然後中美之間的一些對話當中在許多領域贏得了共識,當然我們相信我們前進道路上還會有很多困難和問題,但總的來講,美國總體而言,就能傾向於認同中國和平發展,他們説傾向於認同中國和平崛起。
主持人:
這樣。
曲星:
從今年美國對華政策的領域來看,我覺得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就是説兩種意見在進行辯論,一種意見説中國要發展起來肯定是威脅,所以應該遏制它。另外一種意見説不見得,只要我們處理好這個關係,中國的發展完全可能對世界是一個積極的因素,但是如果處理不好,他可能是一個威脅,所以為了要讓這些積極的因素、建設性的因素發揮作用,所以要跟中國進行合作。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從今年兩種意見辯論的結果來説,應該説主張闔作、向建設性的方向發展這種意見佔了主導。從美國高官相繼來中國訪問,兩國進行兩輪的戰略磋商,然後在中國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上美國適度的這樣一些表態,所以我們都可以看出來,應該説今年美國對華政策應該説合作這一面佔主導。
主持人:
國際上有些中國論是處於一種現實的擔憂,而認為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的崛起會引起國際的利益隔絕重新發生變化,尤其是對資源和能源的爭奪,我看到有些西方媒體的標題甚至是用,很聳人聽聞,“中國龍吞噬世界資源”這樣的一些標題,確實有些國家有擔心像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以後可能會爭奪全球的能源市場。對於這樣的擔憂怎麼辦?
李君如:
其實中國對明年的市場産生的一些影響,並不像國際輿論有些媒體講的那麼大,我們只要看看我們過去20多年,我們國民生活總值翻了兩番,但我們能源只翻一番,我們能源翻一番支撐了國民生産總值翻兩番,我們未來的20年仍然是以能源翻一翻來支撐國民生産總值翻兩番,這是一個大概念。
然後第二個概念很重要,就是過去20多年我們的能源消耗是什麼呢?在世界市場上買的只有6%,94%是靠自己的,為什麼呢?我們既是個能源消費大國,更是個能源的生産大國,我們有豐富的煤礦、石油、天然氣以及水資源,將來還可能有風能等等,所以我們對國際社會可以講明白的,中國發展是需要消耗很多能源的,但是中國主要靠自己的生産能源來消耗,未來的20年裏面,我們也算了,我們的自給率不會低於90%,也就是説我們在世界市場購買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中國的能源戰略,中國的能源發展態勢不可能對世界構成威脅,就算將來增加了,我們來算筆賬,世界能源市場將來誰有利可講,只不過佔5%,而美國今天就是佔了15%,如果講對世界有威脅的話,那首先是美國,不是中國。
主持人:
我記得你在演講當中曾經好像引用過一個數據,就是人均石油消耗量,中國每年是1.5桶,美國現在每年25桶。
李君如:
對,他就是這個比重,我們現在提倡一個是我們節約型社會,就是我們把我們的能源節約放在首位,同時我們力求多元發展,加強格局合作,所以我們這個方針決定了我們對能源市場不會帶來他們所宣傳的破壞性的影響,我們對世界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會造成麻煩的。
曲星:
能源問題其實這裡面有一個人類社會和人類資源的結構性的矛盾,就是説整個國際社會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地增加,而能源在人類有生存意義的年代實際上不可再生的,所以及時中國不參與這樣的國際市場購買,人類社會也要關注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根據中國的人口比例來算的話,中國今天消耗的能源遠遠地低於那樣一些發達國家,所以如果真正要解決能源問題,真正關心這樣的問題,應該研究的是在目前那些高耗能國家裏邊怎麼樣採取節能能源,降低能耗這樣一些問題,如果把這個矛頭轉到中國頭上來,他不利於整個世界能源問題的解決。
主持人:
而且對中國強大感到擔憂好像還不僅僅是一些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我想起一個故事,曲教授,就是外交學院的院長吳建民先生,他是以國際展覽局主席的身份去突尼斯訪問,當時應該説突尼斯的總理對於博覽會,比如説在非洲國家傳播還是非常歡迎的,但是他話鋒一轉談到了一個話題,當時他也説到説我們對中國非常敬佩,但是也非常害怕,你們太厲害了,突尼斯的主要出口産品是紡織品,紡織品配額今年1月1號取消以後,可能你們中國的紡織品就把我們打垮了,我們怎麼辦?這樣的擔心可能還不僅僅是突尼斯一家。對這樣的擔心兩位怎麼看?
李君如:
我想中國的發展對發展中國家還是有利的,菲律賓的前總理拉姆斯先生曾經説過,就東盟而言,就是靠這幾年中國的發展使他們獲得了很多的經濟上的好處,首先獲得了市場,同時也從中國獲得了經驗,我想中國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會帶來很多很多機會,而且中國可以幫助發展國家來改變現在貧窮落後的面貌,這是中國我們多少年來一直堅持的政策。
曲星:
中國的發展從宏觀上來講應該説絕對是非常有利於這些國家的,因為增加了施展的平衡,更加均衡,經濟上更加協調的發展。如果説到具體微觀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産品的話,確實可能隨時全球化進度在加深、加快可能確實會形成一些競爭的關係,這個也是要有一個認識的問題。就是説如果你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産品缺乏競爭力的話,即使中國不參與,因為整個世界是世界市場的世界化,所以其他國家同樣會對他構成威脅,所以我想更重要的是怎麼樣在經濟進行資源的全球的配製?怎麼樣進行經濟産業的調整?這是問題的關鍵。
主持人:
所以我也想起來,今年在紀念聯合國6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主席當時説過一段話,中國也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而且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中國還是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其他的發展中國家,而且當時在會上還公佈了五項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措施,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第一,中國決定給予所有與中國建交的39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零關稅待遇,優惠範圍將包括這些國家的多數對華出口商品。
第二,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規模,並通過雙邊渠道,在今後兩年內免除或以其他處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重債窮國2004年底前對華到期未還的全部無息和低息政府貸款。
第三,中國將在今後3年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貸款及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用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雙方企業開展合資合作。
第四,中國將在今後3年內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相關援助,為其提供包括防瘧特效藥在內的藥物,幫助他們建立和改善醫療設施、培訓醫療人員,具體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及雙邊渠道落實。
第五,中國將在今後3年內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培養3萬名各類人才,幫助有關國家加快人才培養。
主持人:
就像胡錦濤主席説的我們也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但是為什麼我們要拿出這麼多援助措施去幫助其他的發展中國家?
李君如:
我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最知道發展中國家的痛苦在哪,因為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受盡了磨難,我們都記得,因此我們幫助他們這是個道義上的。同時我們在強大起來以後也確確實實要幫助他們強大,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只有這樣,我們可以和發達國家共同發展,進一步擴展我們的市場,在平衡互利的關照和經營當中使發展中國家和我們一起發展起來。
曲星:
這裡邊還有個基本理念的問題,中國覺得如果説發展中國家不發展,鋻於一個不發達的狀態,而發達國家的這樣發展實際上是一個不均衡的狀態,這種不均衡的狀態是沒有辦法來長期持續的,就是説如果發展中國家不真正的發展起來,實際上那些發達國家的發展也不能持久的,所以為了世界能夠持久的可持續的發展,所以必須讓這些發展中國家能夠真正的發展起來才能夠更加均衡的,實際上現在有很多問題,就是這種發展的差距造成的,所以説李校長剛才講的非常好,除了這些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感受,實際上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援助之間本身也是相互有利的,共同的發展的,還有一個就是説均衡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展,實際上才能夠真正的發展這麼一個基本理念的問題。
主持人:
我記得在整個2005年應該説包括像巴基斯坦地震,包括海嘯之後東南亞受災地區,包括像美國颶風影響,中國政府都是慷慨解囊,而且當時我覺得好多人把它稱為賑災來交。很多人也在問,其實中國也沒有錢,但是為什麼在對外賑災方面還是非常慷慨?
李君如: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管怎麼説中國2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性能發展起來了,我們人均GDP不算多,但是總量也顯得客觀,所以我們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做點事是應該的,而且我們既幫助了賑災,也更好的樹立了中國和平發展的形象。
主持人:
所以我注意到這一次和平發展的白皮書裏邊也談到説一個和諧世界這樣一個概念,在建設和諧世界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中國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曲星:
中國的作用我覺得應該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覺得從政治、經濟、文化和自然這些方面都提出了和諧社會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從政治上來將應該是一個民族的世界秩序,應該是一個多邊的這麼一個世界秩序,而不能是一個國家説了算。
從經濟上來看應該是一個均衡發展的這麼一個世界。
從文化講應該是多元的。
自然上講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這是一個旗幟、一個理念,我覺得非常好的一個追求的目標。
主持人:
李校長您覺得?
李君如:
我認為最重要的我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課題是我們的原常委副校長提出的,他經常講我們現在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能源和資源問題的挑戰,二是環境,尤其生態環境的挑戰,三是經濟社會不協調發展一系列兩大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解決好了,中國能夠更健康的、更和諧的發展起來對世界的貢獻越大,這裡提供了不僅物質的,還有精神的,最後我們給世界樹立什麼形象,一個和平的中國,一個文明的中國,這樣有助於相互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
主持人:
好的,今天關於中國的和平發展的道路請兩位嘉賓到演播室給我們做了詳細的闡述,非常感謝兩位。
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今天的《今日關注》,明天再見。
製片人:張立勇
策劃 王冬妮
編輯 劉維紅 全曉通
主持人:魯健
監製 馬勇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