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的班簋,元朝的青花扁壺,五千多件珍貴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館新館。新的首都博物館還有哪些珍貴文物?一個現代化的城市需要什麼樣的博物館?
演播室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今天是中國的首都博物新館建成開門迎客的日子,這可能也是中國最新建成的一座博物館。新的博物館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如何看待博物館的休閒、娛樂功能?我們今天就來討論這個話題。
今天請到了首都博物館原副館長崔學諳先生,還有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長王巍先生,歡迎兩位的光臨。
首先還是問問崔館長,這一次新址是從孔廟搬到了長安街邊上,地址換了,而且建了一個新的大樓。有沒有一些新的內容帶給我們?
崔學諳 中國首都博物館原副館長: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僅是一個地點的變化,也不僅僅是建築本身的變化,最新的東西是我們建館的理念新了,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從建築設計的理念上就很新,把歷史與現代與未來、藝術與自然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觀眾走進博物館之後就能感到一種強烈的博物館特有的文化魅力、強有的吸引力。
另外,我們在建館理念上突出了以人為本,突出了人性化的東西,使觀眾在輕輕鬆鬆中參觀博物館,受到教育,精神受到了陶冶,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演播室主持人:
新的博物館開業以後,可能大家更多地還是關心到底裏面有什麼寶貝,有沒有以前沒有露過面的寶貝現在都和大家見面了,有這樣的寶貝嗎?
崔學諳:
這次一共展出了5622件文物,其中80%是首次和廣大觀眾見面。舉青銅器中的一個例子,有一個班簋,還有伯矩鬲,還有錦鼎,這一批大部分都是西周琉璃河燕國遺址出土的,很珍貴,它就説明了一個歷史。
演播室主枝人:
我們的記者專門到博物館看了看,您剛才説到的這些寶貝,看我們的記者有沒有拍攝到。一起來看一看。
解説:
這件青銅器名叫班簋,是西周時期的文物。簋是指古代青銅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像這款簋表面用獸面紋裝飾,肚子圓而大,底部支柱採用大象鼻子的形狀,整個造型非常別致。尤其獨特的是班簋內部鑄有銘文20行,共198個字,大意為:“某年八月,周王命令毛公率領軍隊討伐東國,吳伯為左師,呂伯為右師,三年平定了東國,毛班隨軍有功,受到賞賜,因此製造這件簋作為紀念。”這段銘文是研究西周早期歷史的重要史料。
這個青銅容器名叫伯矩鬲,也是西周時期的文物,它的紋飾十分精美,各個部分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都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伯矩鬲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傑作。
這尊觀音名叫青白釉水月觀音,表現的是觀音欣賞水中月亮的情景。這尊觀音像眉眼低垂,嘴角微微上揚,透露出觀音賞月時喜悅的心情。觀音坐姿優美、自然,右手放鬆下垂,將觀音菩薩自在、安詳的氣質和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尊觀音像胎質潔白細密,釉色白中泛青,色調柔和,是元代青白釉的上乘之作。
這個壺名叫青花鳳首扁壺,是一種酒器,它的壺嘴造型是昂起的鳳頭。據説,從鳳嘴裏可以流出兩股酒水,也就是説可以同時倒滿兩杯酒。
酒壺的手柄是捲起的鳳尾。以這種立體表現手法與壺體平面繪畫的鳳首有機的結合,造型生動別致,動感突出,獨具匠心。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的記者已經把新館的四大寶貝拍到了。
剛才看到了西周時候的班簋。王所長,聽説出土的時候你也在現場。
王巍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我是1982年到1987年在琉璃河挖掘的,就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和墓地,那裏出了很多青銅器,這是70年代突出的,可以説這是一個青銅的寶庫。
演播室主持人:
80%多的文物都是第一次拿出來展覽的,平時都是保存在什麼地方的?
崔學諳:
原來就是在庫房裏放著。
演播室主持人:
有什麼保存的方法嗎?
崔學諳:
那時候的文物庫房比較簡陋,庫房裏面只好採取一些人工的辦法,比如説我多加一些樟腦球防蟲、防霉,夏天的時候多開一些抽濕機。
演播室主持人:
我聽説新館在文物的保存方面有很多新的辦法。
崔學諳:
新館文物在保存方面有一個11000平方米新的庫房,這個庫房的設計是世界水平的,這個庫房是恒濕、恒溫、防蟲、防盜、防霉,有十防。
演播室主持人:
防水、防爆、防雷。
崔學諳:
我們設計了一個庫前區,這是一個新的理念、新的設計。它就像醫院前臺的分診一樣,文物入了庫之後,在那個地方進行分流,該入庫的入庫,該消毒的消毒。這個地方是一個新的設計,對文物的保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演播室主持人:
首都博物館還有一些民俗的特色,很有老北京感覺的一些展覽,像老衚同的一些展覽,包括京劇藝術的保存。
崔學諳:
因為老北京的民俗是北京文化的一個特色鮮明的部分,這次新館展覽進行整體策劃的時候,專門拿出了一層的面積,兩千多平方米搞了一個老北京的民俗展覽。
另外,還倣照了北京的陽平會館復原了一座樓。
從第一天的觀眾反映來看,大家反映很強烈,都喜聞樂見。
演播室主持人:
其中有一個牌樓就是景德街牌樓。
崔學諳:
景德街牌樓在大堂的一進北門正對著的。
王巍:
是實物嗎?
崔學諳:
是實物。
演播室主持人:
50年代拆的時候,著名的建築大師梁思誠灑下一把熱淚。
崔學諳:
原來那個牌樓放在阜成門五十九中那個地方,因為1954年擴建馬路的時候把那個地方拆了,當時説要把構件保存起來。
演播室主持人:
現在就送到了新館?
崔學諳:
現在在新館裏就復原了,現在變成新館的一景,也變成新首博最大的一件文物。
演播室主持人:
這次新館的設計還有一個新的理念要強調休閒娛樂的功能是嗎?
崔學諳:
這次在整個展覽設計、 建築設計中,特別注意了休閒娛樂這一點,使觀眾在輕輕鬆鬆中參觀展覽,來克服或者減弱博物館疲勞問題。像首都博物館新館的整個展線現在有3.5公里,要走7里地。
演播室主持人:
要想把全部的東西看完,可能不太可能。
崔學諳:
要細看,恐怕兩天都看不完。
演播室主持人:
現在看到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呢?
崔學諳:
這是一個活動項目,就是五強年畫。
演播室主持人:
就是參觀者可以自己在這兒製作年畫。
崔學諳:
對,參觀者可以在這兒製作五強年畫,另外兒童也可以搞一些陶藝的製作。
王巍:
製作陶器。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一個專門的休息的場所是嗎?
崔學諳:
是。觀眾參觀累了,可以在這裡稍事休息。
演播室主持人:
在看展覽的過程當中,好像還可以聽聽京戲。
崔學諳:
在戲樓裏專門設置了多媒體觸摸屏,大家可以在上面點播自己愛聽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優秀唱段。
演播室主持人:
這次首都博物館的新館有休閒、娛樂的功能,我也聽到博物館界內部的一些爭論,有些人並不太贊同,認為博物館這樣高雅的場所不應該強調休閒、娛樂的功能。
崔學諳:
在博物館界,這是大家都在討論的一個問題,不過,我相信大家在這一點會取得一致意見。我們博物館就要營造這樣一個環境,輕輕鬆鬆地讓大家看展覽,真正的育教于樂,一改過去博物館板起面孔説教,過去我們是有教訓的,那樣做的結果是門庭冷落,觀眾看不懂,不喜歡。
王巍:
比較具有吸引力。
演播室主持人:
王所長,您就是同意博物館應該強調這樣的休閒、娛樂功能?
王巍:
什麼是現代化的博物館呢?第一應該是現代,設施應該是新的,首博完全體現了這一點,從展示的手段到陳列到保存,現代肯定是沒問題的。同時,還應該是有特色的。這個特色是什麼是自己博物館的特色?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館,首博剛才講的戲臺、牌樓、老北京的民俗,這些都是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同時,還應該讓人輕鬆、愉快地看。像博物館疲勞,確實是看完之後精疲力竭,應該讓大家輕鬆一些,愉快一些,從這個觀點上,我是同意的。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做點電視的有一個感覺,如果想吸引所有的觀眾,恐怕到時候什麼樣的觀眾都難吸引了,不知道做博物館是不是也和做電視節目有同樣的一個道理?
崔學諳:
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我們設計博物館的時候,我們搞了一個充分的調研,調研了城八區的1025名觀眾,問他們喜歡看什麼樣的展覽,我們怎樣做展覽他們才喜歡。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展覽應該把文物載體、信息更多地釋放出來,把它稀釋,變成觀眾易於理解、樂於理解的東西,所以我們覺得博物館應該大眾化,它是一個大眾文化。我們立足這點上,我們給新館觀眾定了三種人、廣大的中小學生、普通的北京市民和國內外的旅遊者,我們的展覽要做出來,要這些人喜歡看。當然,我們也要照顧一些專家、學者、一些業內人士,他們業內人士也能看,也能得到知識。
演播室主持人:
您剛才講的是面向大眾,有些人就是對文物不感興趣,我對民俗也不感興趣,這樣的人,你們也要吸引他們去嗎?
崔學諳:
我們有這個想法。
因為博物館作為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應該是完善和補充城市功能的,博物館應該成為一個文化中心。比方説一家三口雙休日、節假日可以到頤和園去,也可以到首都博物館來。
演播室主持人:
那他為什麼要到首都博物館?
崔學諳:
到首都博物館來,一、能夠受到教育,得到知識。
二、在這裡也能夠放鬆心情,在這裡能得到休閒,得到娛樂。在娛樂中,他自己又得到知識,心靈受到了陶冶。
演播室主持人:
但是如果講休閒娛樂,我不一定選擇去博物館,我可以去卡拉OK或者去其他的場所。
崔學諳:
各個不同的休閒娛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博物館的特色,博物館的正本角色就是它有自己的文物,用自己的文物來教育觀眾,這應該是它的最根本的東西。它是通過文物來向廣大觀眾提供一種服務,使他們在這裡得到休閒、娛樂。我們現在所説的休閒、娛樂,歸根結底還是使展覽效果更好。
演播室主持人:
從傳統的功能來講,一個博物館應該有文物保存、展示教育,還有科研。如果現在強調休閒、娛樂,會不會和傳統的功能發生矛盾?
崔學諳:
我覺得不會發生矛盾。
王巍:
這幾大功能面對的群體是不一樣的。科研的,當然是照顧少數的學者,比如説保存是為了全民,教育是面對大眾的,讓這些人在比較休閒、比較舒適的環境當中欣賞、研究,對所有的人都是有益的,從這個意義上説是不矛盾的。讓人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當中接受熏陶,接受教育,接受知識,應該是這樣一個定位,不要把它和其他對立起來。第一,要有特點,這個特點又能讓人比較輕鬆、愉快地接受。
演播室主持人:
兩位應該去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這些著名的博物館現在的一些做法給你們留下的印像是什麼?
王巍:
第一是要有特色,特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去過意大利縣城的博物館,整個火山把這個城毀滅了,它就展現了很多當時火山導致人們死亡的一些場景。比如説日本大阪有一個民族學的博物館,裏面有一個日本的故事,用了三十多個地方的方言來講同樣一個故事。
日本的一個省博物館,裏面有很多知識的測驗,畫了很多的小人,或者你給這個小人穿上什麼樣的衣服,那個是這個時代的,哪個是別的時代的。還有知識問答,不知道首博有沒有這種知識問答,看自己可以答多少分,很多很多的形式讓兒童、成年、老人都覺得很有興趣,這都是它們的特色所在。
要有特色,要能用很輕鬆、愉快的方式宣傳、展示,這是一個特點。
演播室主持人:
您剛才談到的這些博物館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是能夠達到吸引廣大的群眾,甚至包括對文物不感興趣的這些觀眾的目的嗎?
王巍:
最後這個目的是有難度的,如果對博物館不感興趣,能吸引他,就必須採取非常吸引人的手段,這也是一個新的理念之一。我也參加博物館理念的討論,我覺得可以嘗試,但主要的對像是讓那些想來博物館的人能夠非常稱心而來,滿意而歸,滿載而歸,這應該是它最主要的特點,而且能夠輕鬆、愉快而歸,而不是疲憊的,腿都抬不起來,再且能輕鬆一點,他們這點嘗試是很值得肯定的。
演播室主持人:
就是説您還是同意休閒、娛樂的方式?
王巍:
是。
還有沒有其他的手段?比如説現代高科技的手段,有沒有這種網絡這些手段?
崔學諳:
我們在這方面考慮的應該是比較充分的,比方説有觸摸屏,我們把一件文物放在展櫃裏,可能觀眾只能看到它的前面,看不到它的背面,如果底下有紋飾、題款,根本看不到,我們做了三維動畫,一點,這個文物就旋轉起來了,它的背部能看到,它的底款也能看到,觀眾看著很有興趣。再一點,這個文物的説明就出來了,和它相關鏈結的資料也就出來了,大家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演播室主持人:
這就有一點像中國科技館的做法,讓孩子通過趣味的方式去觸摸科技、體驗科技,但是它的核心還是要和科技結合在一起。
作為首都博物館,在休閒、娛樂功能的同時,怎麼能夠和核心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崔學諳:
這是一個博物館的特色問題。
作為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文史類的綜合博物館。我們的特色就是北京文化,當時在設計整個展覽的時候就是圍繞著“北京文化”四個字做文章。我們設計了三類展覽。
第一是北京通史的展覽,現在叫古都北京,分了兩個,一個叫歷史文化篇,一個叫城建篇,這是北京文化的根基和靈魂。
演播室主持人:
我能不能這麼理解,您所談到的休閒、娛樂的功能不僅僅指的是一些休閒、娛樂的場所,比如説提供休息的地方,比如説竹林、咖啡廳,可能它還承載了一些現在看展覽的方式的變化。
崔學諳:
對,現在看展覽的方式很豐富。比如説老北京民俗,我們為了使觀眾對老北京民俗更理解,不光是去看一個熱鬧,因為我們把老北京民俗時間是定在清末明初,也就是我們站在今天透過歷史的煙雲去回望一百年前的老北京的民俗,所以讓大家有一種歷史感,我們請北京人藝的藝術家拍了三部短片,就是反映老北京民俗的,觀眾一邊看著展覽,一邊看著片子,覺得興趣盎然。
演播室主持人:
其實休閒、娛樂指的是休閒、娛樂看展覽的方式。
王巍:
或者叫理念。比如説眼看、耳聽、手摸都是現代的方式。比如説搞陶器的復原,一些破碎的陶片可以在那兒現場粘兌,粘兌起來,大家覺得很有成就感,經常排著很多人在粘兌這陶器,包括製作陶器,就是觀眾能夠參與也是現代的一個趨勢。怎麼能夠讓博物館成為大家獲得知識的課堂,能夠把輕鬆娛樂斜線的場所結合得很好,在某種程度上是跟祖先對話,跟歷史對話。
演播室主持人:
當時提出這種理念,是不是也是考慮到了現代社會發展的因素?
崔學諳:
主要是根據人們的需求,也是糾正我們過去在做展覽方面的一些不足。我們過去做展覽就是專家寫大綱,自己從專家的角度去解釋這些東西。
王巍:
我想讓你看什麼,我想讓你知道,但現在是站在觀眾的角度,他可能想了解什麼,他希望看到什麼,或者他希望有什麼樣的博物館。角度的不同就會導致一系列的不同,理念的變化是根本的變化。
崔學諳:
我們過去寫一件文物的解説,我們曾經做過這種實驗,按照現在規範的、科學的、教科書式的説,還搞了一種散文詩一樣的,還有一種通俗,老百姓都通的大白話,結果我們發到社區,發到中學,發到大學,讓學生們畫鉤,你們看看哪一種好?75%以上的人都贊成通俗的大白話。
演播室主持人:
也就是説您對這樣的方式能吸引更多的參觀者還是很有信心的?
崔學諳:
對。
演播室主持人:
但是有的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能和傳統的博物館的理念不太相符了,有的人説博物館就應該是高雅,即便是休閒、娛樂,也應該是一種高雅的。
王巍:
陽春白雪。
演播室主持人:
您怎麼看?
崔學諳:
我們過去也討論過。博物館應該定位為一個大眾文化,有人認為是精英文化,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過去大家討論,自我反省,我們辛辛苦苦搞了一個展覽,最後沒有人看,到底是為什麼?是我們的文物不吸引人?文物都是精品,也擺出來了,為什麼沒有人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物展覽的對象沒有找準。
王巍:
就是沒有真正貼近民眾。
崔學諳:
沒有看對象。
演播室主持人:
這裡面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工的問題,比如説有一些博物館專門搞高雅藝術?
王巍:
有一些是專業的博物館,有些是某一個遺址的博物館,有些是郵票的博物館,那都是針對一部分人的,但是首都的城市博物館應該是雅俗共賞的,但是要充分考慮到一般民眾的接受能力。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首都博物館的一個特色。
王巍:
對。
演播室主持人:
非常感謝兩位,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只能討論到這兒了。
好,觀眾朋友們,感謝您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明天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王冬妮
記者:王冬妮 劉維紅 劉超
編輯:劉維紅 刁偉華
主持人:魯健
監製:王躍華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