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德國總統科勒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從10日開始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正值德國新舊政府交替之際,如何繼往開來、承前啟後、擴大共識、加強合作,把中德兩國戰略夥伴關係推向新的高度?請聽權威專家為您點評,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在德國首都柏林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11號分別會見了德國現任總理施羅德,與德國新一任總理默克爾。德國的政權更迭是否會影響中德戰略夥伴關係?中德關係的全面發展還需要在哪些領域繼續推進?胡主席的歐洲之行又有哪些成果值得我們期待?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國際問題專家,一位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成緒先生,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的所長馮仲平先生,您好,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的節目。
今天的節目我們首先從一組照片開始説起,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施羅德總理在總理府恭迎胡錦濤主席的一組照片。首先來看第一張照片,這是我們看到施羅德總理是早早的就來到了門口來恭候胡錦濤主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施羅德總理也是充滿了期待。深秋時節施羅德總理佇立在寒風中,我們確實從圖片也可以看到風還是挺大的。來看貴賓終於來了,兩位老朋友相見是非常的高興。
兩為專家,我注意到施羅德總理在和胡錦濤主席會見的時候,曾經説過他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而且今天同胡錦濤主席的會見將是他作為德國總理接待的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兩位怎麼來看待施羅德總理的這種中國情懷?
楊成緒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今天我看到新聞説他最後一個會見的是我們中國主席,我就想到施羅德在他1998年上任之後就立刻希望訪問中國,我們安排第一次訪問應該在1999年,這時候正好發生了美國飛機炸毀了我們的南斯拉伕使館,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當時國內就考慮到他會不會來?這時候他説我要堅持來,為什麼呢?對發生這樣的一個事件,我要和中國人民當場道歉,確實他也來了。但是在那種氣氛之下,我們兩國是不可能就具體發展兩國關係進行交談的,所以他説1999年的年底,我要再次來就發展我們兩國關係和中國的領導人進行深入的討論。
主持人:
可以説當時施羅德總理也是排除了很多困難到中國來訪問,這次也是他作為德國總理會見的最後一位外國的元首,這是有意思的有始有終的一個佳話。談到胡錦濤主席對德國的訪問,除了會見施羅德之外,胡錦濤主席還會見了德國新一任的總理默克爾,這也是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在一個國家同時會見兩位總理,應該説還是很少見的。馮所長,你怎麼來看待德國的政壇發生變化以後中德關係的發展?
馮仲平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這次由於胡主席出訪,確確實實正值德國政局更替,你剛才説兩個總理的確是德國歷史上也很少,別的國家也很少,這個時候我倒是覺得這次,我看這些媒體講是承前啟後的一個訪問,我覺得確實是這樣,而且這個事情給中德關係,我覺得是有積極作用的。你看這次他可以一方面和施羅德總理就我們多少年的關係做一個回顧,同時利用這個機會還能和後任總理,就10天以後默克爾走馬上任了又建立起新的關係,我覺得這倒是一個很好的事情,通過這麼一次訪問等於説把中德關係前後的連接起來。
主持人:
可以説就像您講的,這是胡錦濤主席對德國的訪問正好是承前啟後的一次訪問,兩位德國總理可以説他們都同時表達了新政府將會保持對華關係的延續性,但是我還注意到默克爾女士曾經講過一句話,她説德國的新政府將會堅持科爾總理以來的對華政策,她講的更遠一些,確實回顧一下中德之間的這種友好關係確實在科爾總理的時代就十分友好了,所以在此我們也借用這個機會一起來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來了解一下源遠流長的中德友誼。
解説:
赫爾穆特•科爾從1982年到1998年擔任德國總理,在任16年間,他曾四次訪問中國。1993年9月德國提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新亞洲政策,1995年兩國元首實現了互訪,密切的政治關係有力地推動了其他領域雙邊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的發展。
1998年10月施羅德上臺。在任期間,施羅德一直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強調要保持對外政策的連續性。施羅德在其任期內曾先後6次來到中國,極大促進了中德友好關係的發展。
2005年10月,德國基民盟與社民黨達成協定,基民盟領袖默克爾女士出任德國新總理。默克爾強調,德國對華關係非常重要,在她領導下的新一屆德國大聯合政府將繼續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
主持人:
這是三位總理,其中已經經過一次政府的更迭,即將還有一次政府的更迭,但是通過這三位總理對華關係的脈絡來看可以説是一脈相承,這個對華關係一直保持了延續性。楊所長,您怎麼來看待德國對華關係的這種長期以來的延續性?
楊成緒:
我覺得胡主席今天講了一句話,他説兩國關係所以一直保持友好,關鍵在於中國始終支持德國的統一,而德國始終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一點是兩國的共同點,很重要。我就想起了在70年代初,當時執政的布朗特政府正在奉行新東方政策,要調整和蘇聯的關係,所以他和中國建交有點猶豫。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的反對黨、基民盟和基社盟派了政治家來推動建交的迅速實現。他們實現了之後,布朗特不久就下臺了,由斯密特總理來擔任,我們知道斯密特這兩年和我們發展了很好的關係,所以他還説到了他高度的評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奉行的政策,對中國發展了非常友好的關係,不久前他還到中國來訪問,也是他第一次預測的,就是除了有美元之外,可能將來最重要的是人民幣。斯密特下臺之後就像剛剛一段歷史記錄講的,科爾在幫反對黨的時候,我記得經常到我們使館。
主持人:
那時候你在德國工作。
楊成緒:
那時候我在德國使館工作,他經常到我們使館和我們的大使保持非常友好的接觸,所以當他一上臺了之後,很自然的就要發展對方的友好關係。到1998年施羅德上臺的時候,我覺得也是他想繼續過去的政策——對中國友好的政策,後來施羅德在執政的七年當中是大大的加深了和中國的關係,現在的後任總理——默克爾也一再表示要繼續發展對中國的友好政策,所以我認為德國政黨的更迭不會在對華政策上産生什麼重大的影響。
主持人:
之所以有這樣的延續性,也是因為從歷史淵源上來看很多歷屆的領導人為了推動中德關係的發展所做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由此我們也看到了,剛才短片中講到了德國現任總理施羅德在任七年,他六次訪問中國。馮所長,這是不是德國歷史上訪華頻率最高的一位總理了?
馮仲平:
肯定是,因為他前面是科爾總理,但是我覺得我補充一點,就是楊老師剛才講的中德關係有這麼幾個特點:一個是中德關係有一個戰略性在裏面,德國人看中國不是一般的僅僅從一些經濟利益考慮,他是看的很長遠。所以説在1995年歐盟第一次發表對華特別關鍵的一個報告叫《中歐長期關係政策》那個報告的時候,在此之前實際上是德國推動的,德國在1993年發表了一個要加強對亞洲,把中國作為亞洲中心的這麼一個報道。實際上是德國推動了整個歐盟對華政策,所以他是從戰略高度看。另外我認為中德關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熟,你看我們和別的好多國家關係中總有一些曲折、有一些波折,中德關係,剛才楊老師也講了發展是非常順利,但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延續性普遍是尤其如此,延續性我想還是基於共同利益,在這裡面這些領導人又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看到中德關係有意思的地方,我們雙方的領導人這種個人關係非常牢固。
主持人:
就像我們節目一開始看到照片施羅德總理很早就在門口來歡迎。
馮仲平:
給人感覺影響特別深刻。
主持人:
對。
楊成緒:
我還記得去年施羅德來訪華的時候,胡主席在會見的時候講到一句話,他説我們兩國之間已經有了成熟的戰略夥伴關係,我記得這句話和其他國家很少講,或者我沒聽到。
主持人:
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在德國現在應該説是政府更迭的時候,但是我們看一下德國的朝野,各政黨在對華關係問題上是存在著廣泛的共識,畢竟應該説原來的兩個對立的政黨之間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著不同的政治見解的。這兩個黨之間他們主要的分歧是什麼?為什麼在對華關繫上能夠達成一致?
楊成緒:
我想作為兩個政黨,我們通過這次競選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他們基本上還在內政上有區別的,因為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在我們所認為的叫紅綠聯盟,綠黨堅決要維護環境保護,比如他要取消核電站,社民黨通常來講他要維護廣大職工的利益,所以工會和社民黨的關係就比較好,平時在兩黨大聯合談判當中,其中的社民黨就提出一個條件也不能放棄的,對今後富人要增加稅收,這一點基民盟也做了妥協。在外交政策方面,當然我覺得他的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的,大家都知道施羅德在2002年再次的當選其中有兩個關鍵的問題:一個他堅決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第二就是他在東德地區受到水災的時候,他親自去做了很大量的工作,贏得東德部分地區的人心,這兩點是他保持了繼續當總理。現在的默克爾,基民盟他通常來講美國的共和黨也屬於一種保守的政黨,但通常和美國的關係更密切一點,因此估計他在一些重大的問題上,特別是對外政策的問題上可能和美國稍微接近一點,這是有所不同的。
主持人:
對,除了關注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以外,在政府更迭之後,實際上馮所長一直研究歐洲問題,默克爾上臺以後他的對外關係,比如説跟原來法國的關係,跟俄羅斯的關係是不是也會有一些變化?
馮仲平:
對,楊老師剛才講的我很同意,他們兩個政黨之間更多的是在內部,內政的問題上。我覺得也一定程度上,比如説社民黨可能要求改革的步伐不是像基民盟那麼快,但是現在經過他們的談判以後,我覺得應該是找到一些很大的共同之處。就外交來講,我覺得應該默克爾上臺之後有些變化的,有些調整的。比如説施羅德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個人關係非常好,所以默克爾很早就説過我上臺之後會減少一些領導人個人色彩的東西,她也對美國有這個關係,一般的人説她是一個親美的中立,但是我總覺得在德國的外交上,兩黨——在野黨和執政黨的共識是他們的一個特徵。
主持人:
尤其是在對華關繫上。
馮仲平:
甚至於對俄羅斯、對法國,但是可能領導人個人的風格不一樣,會有些變化。
主持人:
前面一部分我們著重談的是胡錦濤主席對德國訪問過程中大家所關注的中德之間的政治關係,實際上在中德之間經貿的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也非常的頻繁,尤其是我們注意到胡錦濤到達德國以後,當天中德之間就簽署了一份15億美元的一個協議,這個協議就涉及要購買德國的60輛高速的機車,這也應該説是非常大的一筆貿易的協議,而且涉及的數量也非常的大。兩位都曾經到過德國,尤其是楊所長還曾經在德國工作過八年,你有沒有乘坐德國的高速火車?什麼感覺?
楊成緒:
我坐過德國高速火車,一般時速是200多公里到300公里,它一個特點德國的火車比較穩,儘管開的這樣快,很穩,裏頭設施也比較完善,德國人做事是比較精細、比較準確的,德國的火車很少晚點。
主持人:
非常講究準時,而且做這個東西也非常實用。
馮仲平:
我看一些報道講我們大概是中國這一次購買德國的高速列車,可能要用於北京至天津這一段,然後在我們國內其他地方可能會推廣開來,這個是一大筆生意。因為德國歷來是這樣,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我們和歐洲的經貿關係德國佔了很大一塊兒,差不多三分之一,比如説去年我們和歐盟,整個25個國家的貿易額達到1700多億,德國就能佔到542億,很大的一塊兒,其實德國是我們在歐洲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夥伴。
主持人:
對。
楊成緒:
他幾乎形象地講這個貿易幾乎等於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的總和。
主持人:
達到這樣一種形象。
馮仲平:
而且我們和德國的生意,楊老師也知道不僅僅是個貿易額的問題,德國給我們可能提供的技術也是很重要,德國也是我們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來源地方。
楊成緒: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國和德國的貿易比較平和,沒有什麼劇烈的逆差、順差之類的。還有人們以為中國向德國出口的大概都是紡織品,其實不然,這兩年中國的機電産品,家電和德國的出口也是越來越佔很大的比重。
主持人:
對。另外我們注意到這次胡錦濤主席在德國訪問的時候,為了加強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胡錦濤主席在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舉行的晚宴上還發表了一個重要講話,其中有五個涉及到了中德之間要加強或者説在經貿方面要拓展合作的領域,你們兩位怎麼來看待中德這种經貿合作的潛力和空間?
楊成緒:
我覺得中國現在已經是貿易非常發展,一萬多億的外貿額,中國和德國具有540億,今年是增加很快,但是儘管如此還是佔在中國對外貿易中不夠大。德國在各方面都有優勢,他的化工、他的重工業、他的高科技,剛剛講到購買車輛這是很小的一方面。再比如將來核電站這方面,我們可以有很多的買賣可以做,所以潛力很大的。
馮仲平:
中德貿易這個方面、經濟合作方面,我覺得還有一點就是説德國的中小企業在德國經濟中的作用很大,但是中小企業來到中國還是不多,相對而言,我們看到的,我們通常一想到德國,想到的還是大眾、西門子,但是中小企業在本身國內經濟中是很重要的一塊兒。我注意到胡主席在五條建議裏面也提到了。
主持人:
第三條就提到要加強大企業交流,擴大中小企業合作。
馮仲平:
這是一塊兒,我覺得這是我們有潛力可挖的一塊兒。
主持人:
關於中德之間的經貿合作,德國的媒體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如説德國的《鏡報》就認為中國經濟可以成為幫助德國擺脫衰退局面的火車頭。而德國的《萊茵時報》發表文章説中國的機遇是遠遠大於威脅。這種説法是不是德國人普通的一種共識?是不是意味著兩國在經濟合作方面還有很多合作的領域?
馮仲平:
最近我的一個同事我讓他專門做了一下調查,胡主席去德國以前,看看德國的輿論,我把德國的重要媒體拿來以後我説你就看,就是有“中國”這兩個字出現在標題裏面,不是出現在文章裏面,我忘了他説多少個?反正很多,200多次,一個月以內,就是10月份,而且德國的這些文章我看了一下,一個共同支點就是德國人確確實實是把中國作為一個像救星一樣來看待,他的經濟不正,他希望通過和中國發展關係,通過和中國深化這种經濟合作來拉動他的經濟。但我們這段時間討論歐洲的情況也比較多,但歐洲好多情況都是與經濟有關的。德國大選出現這樣一個情況,法國最近還在進行騷亂的危機,這些問題根源都是經濟問題。所以歐洲不僅像德國比較悲觀,可以説悲觀的氣氛籠罩著歐洲,但是中國在他們看來整個與歐洲不一樣,他的經濟發展非常令他們羨慕這樣一個情況。
主持人:
所以説德國的媒體説這是幫助德國擺脫經濟衰退的一個火車頭,確實德國的這些産品在中國老百姓已經很熟悉了,也非常認可,從汽車到一些家電用品等等,可以説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下面又擴展到了高速列車,而且將來還有更多的資金和技術的合作,應該説領域還是非常廣闊的,這是經貿方面。另外我們還注意到這次胡錦濤主席對德國的訪問,文化的氛圍也很濃,還親自參與了中國文化中心奠基的典禮,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的現狀怎麼表現?
楊成緒:
應該説中國和德國的文化交流還是很頻繁的,因為中國從傳統來講和德國就有很悠久的文化交流的歷史,在過去比如説德國的歌德、海倫在中國是膾炙人口的,我記得不久前巴金逝世了,他在年輕時候就翻譯過一本書,很短的一本書叫《茵夢湖》是個愛情的小説,我記得當時中國人很愛看這本書。
主持人:
實際上我注意到胡錦濤主席在一次講話中也談到了説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很久遠,700多年以前,包括17世紀的時候湯若旺還幫助中國當時崇禎在位明朝的時候編纂新的曆法等等,應該説從淵源上來講非常的長。
馮仲平:
但是我也感覺,有一點德國現在在中國的影響還是應該講比較大的,特別是他的基金會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經常會把德國的一些政治家、商界一些代表請到中國和中國各界來會面。另外我覺得去德國的留學生相比較而言要比去英國可能要少。
主持人:
對。
馮仲平:
我覺得是不是與語言有關係。
楊成緒:
語言很重要,當前最通行的是英語,德文不是最通行的語言。
主持人:
相信中德之間在文化交流方面還會進一步的加強,因為終歸空間還是很大的。最後我們來關注一下這次胡錦濤主席對歐洲的訪問,因為這次歐洲一個是到英國,然後到德國,到西班牙,所以人們也非常關注。隨時胡主席這次對歐洲的訪問,對於未來中歐關係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楊成緒:
我覺得這讓我們可以考慮到整個的中國對歐洲的一個外交共識,我們記得去年胡主席訪問了法國,也就是今年訪問了英國和德國,歐洲最重大的三個國家都訪問了。與此同時,胡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還要訪問東歐一些國家,去年訪問了一個東歐國家,所以可以看到我們中國外交針對歐盟當中新的成員國和老的成員國,希望和他們共同發展關係,這是我們的期望。
主持人:
馮主任,您的看法?
馮仲平:
中歐關係,我們現在非常重視和歐洲的關係,但是我覺得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我們和德國發展關係和英國發展關係和西班牙發展關係,不僅僅限于雙邊關係,我現在看到就是説實際上雙方,歐洲方面和我們中國方面都有把這個關係進一步推向多邊合作的這樣一個勢頭。換一句話講,我們現在不僅僅滿足於我和你德國我們雙邊的政治、經濟各方面的關係搞好,還想德國這次特別明顯的要搞一個在中德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的全球負責任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説雙方都有強烈的意願想在全球事務中加強合作和協調溝通。你比如説禽流感問題,這次胡主席在英國就把禽流感問題作為加強的一個重點領域,比如説氣候的變化也是在英國作為一個重點提出來,你可以看到今後雙方的關係會在雙邊的基礎上向多邊合作發展。
主持人:
好,今天兩位專家到演播室結合胡錦濤主席對德國訪問,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關於中德關係和中歐關係的情況。非常感謝兩位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的節目,感謝你們。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製片人 張立勇
策劃 施蕾
編輯 閻敏 倪彬彬
主持人 王世林
監製 王未來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