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巴格達到德黑蘭——跨越歷史的飛行(11月7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8日 16:0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一架飛機,69名乘客,從巴格達到德黑蘭,伊朗與伊拉克實現25年來的首次通航。究竟是什麼讓昔日宿敵重開友誼之門?不斷升溫的兩伊關係,能否改變複雜難解的中東局勢?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文國際頻道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當地時間11月6號,在充斥爆炸和流血的中東新聞中有一條顯得與眾不同,內容是這樣的:一架波音737飛機載著69名伊拉克人飛抵伊朗首都德黑蘭,從而實現了兩國間25年來的首次通航。

  雖然這條新聞所佔的篇幅不長,但是由於伊朗和伊拉克之間那場曾經持續8年的戰爭至今還讓人們記憶猶新,而且還因為這兩個國家目前各自所面臨的複雜局勢,人們自然會想,從昔日的宿敵到現在握手言歡,究竟是什麼讓伊朗和伊拉克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對於中東這個敏感的地區來説又意味著什麼?這些就是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話題。演播室請到了兩位中東問題的專家,一位是殷罡教授,還有一位是李紹先教授,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的節目。

  對於兩伊來説,實現了25年來的首次通航,這的確是一件比較重大的新聞事件,所以我們再來看一下兩伊之間首次通航的一些場面。

  在11月6號,伊拉克航空公司的一架載有伊拉克新聞記者和政府官員的播音737客機降落在了德黑蘭機場,這是伊朗和伊拉克自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以後首次恢復通航。伊朗民航主管部門的發言人表示説,根據兩國之間航空部門達成的協議,伊拉克航空公司將從本月16號起正式開始這個航線的飛行,每週兩個航班,是星期三和星期五。

  關於這個新聞事件,我們注意到有一個細節,就是裏面的乘客很多都是新聞記者和官員。按照一般的新聞規律,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這樣的通航在儀式上肯定是一個非常場面,新聞記者,閃光燈閃爍,官員的講話,歡迎的儀式等等,但是剛才通過這個畫面我們也感覺到好像場面有點冷清,作為你們兩位專家來説是不是也覺得有點意外?殷教授。

  殷罡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研究所研究員:

  好像是應該熱鬧一點,但是沒有熱鬧。我想之所以不熱鬧,可能雙方都不太願意太渲染這件事情,這是第一。第二點就是説這個是前不久伊拉克總理訪問伊朗的時候安排的許許多多恢復雙邊關係中的一個具體的步驟。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計劃中的事。

  殷罡:

  計劃中的事,可能人家也沒有習慣把它給渲染得很厲害。

  演播室主持人:

  李教授,您的看法。

  李紹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場面顯得有些冷清,不像是20多年重新開始航班以後的那種比較熱烈的那種場面沒有出現,我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説實際上這一次嚴格説並不是首航,也就是剛才您所講的,就是這麼一架大的飛機載著69名乘客,實際上沒有乘客,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員、記者、民航局的官員,還有乘務員等等,它的任務是伊拉克民航去德黑蘭宣佈伊拉克民航將在11月16號正式開始通航伊朗,通航德黑蘭,一週兩班,這是其一。

  演播室主持人:

  就是説並不是正式載著乘客到達的儀式。

  李紹先:

  這是其一。其二,大家都知道現在伊拉克的局勢並不穩定,按理説,如果説是通航,雙方是對等的,也就是説,伊朗的民航要同時開啟德黑蘭到巴格達的航線,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這一次伊拉克的民航去了德黑蘭以後,宣佈16號將開通航班,但同時伊朗並沒有宣佈伊朗民航要同時開啟航班,而只是伊朗的民航官員講,由於伊拉克現在安全方面的問題,伊朗不準備馬上開通德黑蘭到巴格達的航線。當然他也表示,一旦伊拉克能夠保證伊朗民航在伊拉克領空內的安全,伊朗隨時可以開通航班。也就是説,鋻於目前這個形勢,他實際上打了一定的折扣。所以,我覺得正是基於這兩點,所以顯得有點冷清。

  演播室主持人:

  剛才兩位都講過了,真正的通航是從10月16號開始,開始以後是每週兩班。應該説,從班次的安排上來看,雖然都是從伊拉克起飛的,就是伊拉克的飛機和伊拉克的航空公司執行這個任務,但是每週兩班,應該説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這種交往需求還是比較大的,要不然怎麼會一週兩班呢?就是説乘客人數應該説還是很多的,由此我們也想到,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兩個國家從地理位置上來講是緊密相鄰的鄰國,但是這兩個國家幾十年以來卻是橫眉相對。所以,為了了解這麼多年以來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發展脈絡,我們再來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來了解一下首次通航之前的25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間關係發展的脈絡。

  解説:

  同屬西亞的伊朗和伊拉克長期存在著邊界、教派和民族爭端。1980年到1988年,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血腥慘烈的兩伊戰爭,兩國投入了上百萬兵力在邊界兩側鏖戰,在付出九千多億美元經濟損失和一百多萬條生命後,兩伊戰爭才宣告終結。然而兩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卻因為這場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嚴重受阻,而航空這條連通兩國的重要紐帶也在戰爭開始之時就已被全部阻斷。

  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中東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巨變,兩伊關係也逐漸升溫。

  2005年5月17號,伊朗外長哈拉奇訪問伊拉克,成為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第一位訪問伊拉克的伊朗高級官員。在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伊拉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伊拉克1980年發動兩伊戰爭是錯誤的行為,並稱薩達姆和前政權的其他官員必須為針對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人民的軍事侵略行為受到審判。

  7月6號,伊拉克國防部長杜萊尼訪問伊朗,並與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就加強反恐及其它領域的軍事合作達成一致。

  7月16號,伊朗過渡總理賈法裏訪問伊朗,賈法裏不僅完成了兩伊戰爭後兩國的最高級別訪問,還達成了經濟和安全方面的許多合作協議。

  11月6號,一架載著69名伊拉克人的波音737飛機,從巴格達飛往伊朗德黑蘭,兩國從此正式恢復通航,兩伊關係得以進一步和解。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通過剛才這個短片我們也看到了,從今年的5月份以來兩伊之間就已經實現了高層的互訪,而且現在又實現了25年來兩國之間的首次通航。應該説,關係越來越走得很近了,熱起來了,兩位如何看待兩國之間利益的交匯?或者説各自的需求。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殷罡:

  可以説自從有伊拉克這個國家以來,80年多一點,伊拉克和伊朗從來是一種對立或者是敵對的關係,沒有一年處於正常友好的狀態。當然這裡面矛盾很多,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領土邊界的矛盾,這是切實的利益。現在經過伊拉克戰爭之後,我覺得伊朗和伊拉克都表現得比較理智,願意把過去的這些怨擱置起來,恢復正常的交往,而這種正常交往對雙方都是有利的。而這種正常交往也正是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也希望看到的,因為很難想象伊朗和伊拉克不擱置一些爭論,恢復對立尖銳的衝突,這個是很難想象的。

  演播室主持人:

  您的觀點就認為兩伊之間現在走到這一步,逐漸地交往,並且有實質性的交往,您覺得應該是很正常的,是水到渠成的。李教授,您的看法。

  李紹先:

  正像殷教授所講的,兩伊之間幾百年來或者是更長的時間一直處於這種針鋒相對,這種宿敵的狀態,特別是兩伊戰爭之前的幾十年,主要是四大矛盾。第一個矛盾是領土爭端,勢不兩立;第二個是宗教問題,宗教矛盾。一邊是什葉派掌政,另一邊在薩達姆時期是遜尼派掌政。第三個是民族矛盾,一邊是伊朗是波斯人,這邊伊拉克是阿拉伯人。第四對矛盾是領導人和領導人之間的個人恩怨。比如説霍梅尼、薩達姆這樣。為什麼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出現了雙方關係逐漸地破冰,逐漸地升溫呢?那就是説由於伊拉克戰爭,原有的四大矛盾中有一些矛盾是逐漸地在化解、逐漸地在消失,比如説最典型的是教派之間的矛盾,現在是明顯地化解了。現在在伊拉克,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現在是處於政治上比較主導的位置,這是一點,教派。

  再一個,領導人的恩怨現在也基本上不復存在。薩達姆被推翻了,所以客觀上出現了雙方改善關係的條件,這是其一。我覺得第二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兩個國家之所以走到一起,包括高層互訪,以至於雙方要通航,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伊拉克戰爭之後,雙方國家利益需要雙方改善國家關係。從伊拉克講,我們都看到伊拉克國內安全局勢的影響,並不能爭取到伊朗對等地開通航線,但伊拉克還是積極地首航,要積極地開通航線,説明伊拉克政府需要和伊朗改善關係。伊拉克面臨的安全局勢需要伊朗的配合,這是其一。從伊朗來講也是這樣,我們都知道很多人説伊朗是伊拉克戰爭的最大贏家,但實際上伊朗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個敵對的政權消失了,而且在巴格達出現了一個同樣是什葉派的政權,而且這個什葉派的這些伊拉克領導人很多是受到伊朗比較大的影響,所以伊朗是希望伊拉克的什葉派政權能夠長久下去,而且是希望伊拉克局勢走向穩定。基於此,伊朗也需要改善和伊朗的關係,所以雙方共同利益走到了一起。

  演播室主持人:

  各方面都有這種客觀的需求。而您剛才談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目前伊拉克臨時政府裏面這些構成情況來看,有很多領導人也和伊朗有著一些聯絡,我們也做了一些資料的收集。我們注意到,確實有一些細節需要我們在這兒跟觀眾朋友講一下,比如説我們注意到伊拉克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況,像伊拉克的高層和伊朗的關係,其中伊拉克的精神領袖西斯塔尼,他的祖籍伊朗,現在還拿著伊朗的護照,這是在伊朗政界、宗教界有著非常重要影響的一個人。還有伊拉克臨時政府的總理賈法裏,1980年的時候流亡鄰國伊朗,在伊朗組織了10年的倒薩達姆的鬥爭。再一個是伊拉克伊斯蘭的革命最高委員會的主席叫哈基姆,他是有伊朗的血統,常年流亡在伊朗,與前伊朗的保守派宗教領袖霍梅尼的關係非常地密切,再一個人是間接地跟伊朗有些關係,就是伊拉克的臨時政府副總理叫沙拉比,他曾經是美國政府眼中的紅人,這個我們從前面很多報道中知道。2004年,布什政府指責他向伊朗提供秘密情報,説明他可能跟伊朗有一些內在的聯絡,因此和美國反目為仇。可以説,伊拉克什葉派領導的臨時政府裏面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和伊朗政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樣的關係本身對於兩伊之間發展未來的關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殷罡:

  會有一定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並不能説,現在伊拉克什葉派掌權了等等,剛才舉的這幾個人,他和伊朗就走得格外近,恰恰由於他們過去跟伊朗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不敢走得太近,因為畢竟處於革命狀態也好,還是顛覆狀態,還是流亡狀態也好,那個時候現在時代變了。

  演播室主持人:

  時空不一樣了,原來的時候可能還是比如説教派之間,或者説怎麼樣,還有一些聯絡,但是現在可能是站在國家的利益或者是政府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殷罡:

  對。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現在隨時要淡化自己什葉派的色彩,淡化自己和伊朗的特殊關係,強調自己的阿拉伯屬性,強調自己是伊拉克人,只有這一點爭取到國內的支持,而且有一點咱們應該明確一下,儘管他們都是什葉派,儘管實際上伊拉克的好多什葉派就是伊朗人,好多伊朗的學童,看長相都可以看出來。而且真正在兩伊戰爭打得最慘的時候,1984年1985年的時候,而保衛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恰恰是什葉派的士兵。當時薩達姆就很感動,遜尼派本身人就少,主要的軍民都是什葉派的,而恰恰是伊拉克的什葉派抵擋了伊朗的什葉派對伊拉克的進攻。所以説,國家、民族,宗教分得還是比較清楚的。

  演播室主持人:

  並不能簡單地説,有一些重要的政府領導人有一些伊朗背景,對於兩伊關係的影響就會那麼大,並不是這麼看。

  李紹先:

  我想舉一個例子,實際上最根本決定的還是國家利益在後邊起作用,比如説伊朗在伊斯蘭革命之前,1979年之前,伊斯蘭革命的領袖霍梅尼是從60年代開始,長期居住在伊拉克的聖城納傑夫這些地方,也就是説由於同屬於什葉派,伊拉克和伊朗的這種關係,過去霍梅尼在伊拉克的時候是反對派,現在在臺上的這些人,賈法裏、西斯塔尼等過去在伊朗的時候也是作為政權的反對派,但是當年儘管伊拉克給霍梅尼提供了避難的地方,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霍梅尼回伊朗組政之後,仍然就是沒有阻擋住伊朗和伊拉克雙方敵對關係,實際上在這個背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國家的利益。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我們關注到的兩伊之間的問題,但實際上這裡面還有個第三者的問題,那就是美國。因為現在在伊拉克美國還有駐軍,作為伊拉克的臨時政府來説,他們要面對兩方面,一個是現在在伊拉克仍然有主導權的美軍,另外還要面對著同樣是什葉派政府的伊朗。所以説,它怎麼樣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平衡,或者説怎樣去權衡?兩者的關係怎麼樣去應對?

  殷罡:

  我覺得這一點説説也很重要,有些媒體不大注意,或者沒有渲染力,就是應該明確一點,美國實際上心裏很清楚,伊朗和伊拉克走不了太近,而且伊朗也明白,美國現在,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並不想借伊拉克局勢拿伊朗説什麼事,很明顯的一點,就是説當美國在軍事上控制了伊拉克之後,原有的對伊拉克還不大有利的這些邊界實際控制線,美國並沒有動它。伊朗是看得很清楚,而且目前美國是希望這個地區是區域穩定,希望伊拉克的什葉派和伊朗的什葉派保持一種正常的關係,如果他們的關係過好了,美國是當然很擔心,太壞了,同樣美國也會擔心。而且美國明白,兩邊矛盾這麼多,而且在領土邊界問題上,目前伊拉克還吃著虧,伊朗還佔著便宜,而且通過前不久審判薩達姆,伊拉克的法庭堅決不把兩伊戰爭這些事情扯到審判案子裏,所以伊朗方面我們看到,現在實際上兩伊關係伊拉克表現得比較積極。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心裏有數,好也好不到哪兒去,而且兩伊之間心裏也有數,咱們兩家好不到哪兒去,有些問題還要以後再解決。

  演播室主持人:

  對,實際上伊朗和伊拉克關係在改善、在走近的同時,美國看得也非常清楚,剛才你講到了很重要的一個就是關於邊境線的問題。邊境線中説美國在佔領伊拉克以後,現在目前伊拉克的臨時政府和伊朗之間,並沒有就以前界定好的邊境線做任何的改動,但這其中有一個引發了兩伊戰爭很重要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地圖看一下,這個地方對於伊拉克和伊朗來説都有著非常慘痛的一些記憶,請李教授結合這個地方給我們講解一下,這個會不會在將來成為兩國爭論又一個焦點問題?

  李紹先:

  這肯定還是個問題。伊朗和伊拉克關係的改善受領土問題的制約,這個問題是邁不過去的。也就是説,我們現在看起來好像伊朗和伊拉克現在逐漸地升溫也好,或者什麼也好,但實際上兩國關係由於領土問題,它的關係改善是有一個限度的。我們都知道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都在伊拉克的境內,兩河合流之後,流入波斯灣的那一段,大概100公里左右是叫阿拉伯河,阿拉伯河是作為伊朗和伊拉克的界河。長期以來,兩國對這一條河主權存在著爭議,歷史上在1937年之前,兩個國家在阿拉伯河的劃界問題上,始終是以靠近伊朗的河岸一邊作為邊界。伊拉克長期佔著主航道,也就是整個阿拉伯河的主航道應該是伊拉克的。

  1937年,雙方有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滿足了伊朗的部分要求。就是説在這條河的伊朗一邊,伊朗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城市,一個是霍拉姆薩赫爾,一個是阿巴丹,在這條河經過這兩個伊朗的城市的時候,作了一些調整,就是在這兩條城市的河面以中心主航道為界,也就是説,可能涉及到大約11公里,十分之一的阿拉伯河邊界的中心主航道,長期以來是這樣,但是雙方一直存在著爭議,主要是伊朗方面要求與中心主航道劃界。

  1975年的時候,當時是巴列維國王時期,在美國強有力的支持下,所以伊朗當時在這個地區實力是佔上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當年是處於比較弱小的一方,實際上某種程度上講有點被迫的味道,雙方達成了《阿爾及爾協議》,《阿爾及爾協議》以中心主航道劃出了阿拉伯河的邊界。從此之後,實際上1975年的這個協議給雙方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國內急劇動蕩,薩達姆認為時機來了,所以就發動了兩伊戰爭。

  演播室主持人:

  對,可以説衝突的根源並沒有消失。

  李紹先:

  並沒有消失,而且我個人認為伊朗和伊拉克現在改善關係還是屬於初期的,在關係逐漸升溫的時候,這些問題他都要觸及。領土問題,我想從現在看是找不到徹底解決的辦法了。

  演播室主持人:

  現在兩伊走得近了,有一些國際媒體也給予了一些評論,比如説我注意到,《紐約時報》一專欄作家叫席爾曾經就説過,為什麼美國以其軍人的生命還有納稅人的金錢等高昂代價攻下伊拉克,最終卻在那裏以他不共戴天的邪惡軸心鄰國的形象來塑造它?還有的學者直截了當地説我們以付出5000億美元的代價換出了一個親伊朗的政權。伊拉克會不會有一天成為美國人所擔心的伊朗的追隨者?從目前的情況看,剛才李教授也做了一些分析,可能並不見得一定是這樣。

  殷罡:

  我覺得不會,這可能是支持民主黨這些學者。美國的學者向來是任何總統在臺上,他的政策都會受到一部分學者的攻擊,這個沒有什麼好重視的。伊朗和伊拉克能不能走得太近?伊拉克會不會成為伊斯蘭革命的追隨者,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畢竟剛才談了很多,國家利益還是第一位的。第二點,現在這些矛盾,如果要是跟得很緊,必須把矛盾解決。而這些矛盾,比如説阿拉伯河主航道的劃分問題,現在就是看不到什麼解決的方案。薩達姆當年發動了戰爭,實際上到後來1988年停戰的時候,他把阿拉伯主航道奪回來了,他佔了便宜。霍梅尼在1988年接受聯合國598號決議的時候,他説我比喝了毒藥還要難受,那個時候實際上是伊拉克打了勝仗,伊朗打了敗仗,但是薩達姆又蠢得很,接著又變成了科威特。變成科威特之後,又怕伊朗趁著德國部隊打他的時候,又來採取一些兩面夾擊的姿態,就宣佈放棄戰果,重新接受1975年的《阿爾及爾協議》,直到現在,兩伊戰爭對伊拉克來説是白打了。這個矛盾將來怎麼解決?伊朗的臨海很長,幾千公里,伊拉克的臨海線就是44公里。

  演播室主持人:

  幾乎沒有出海口。

  殷罡:

  阿拉伯河是它唯一的出海口,伊朗可以非常輕易地在他的沿海建一些港口,但是伊朗必須要爭這段阿拉伯河,就從這一點這兩個國家就不可能走得很近。

  李紹先:

  而且領土問題還有就是雙方的爭端還涉及到三個島嶼,至關重要的戰略島嶼,就是伊朗至今仍然被伊拉克認為是佔著他的領土,就是在阿拉伯河流向波斯灣入海口處有三個小島,三個小島至今在伊朗手裏,所以伊拉克是不承認的。

  殷罡:

  陸地也有,胡奇斯坦省400平方公里土地,那是活生生的波斯人從阿拉伯人手裏打過去的。

  演播室主持人:

  雖然現在兩伊之間由於現實的利益需要,或者是一些利益的交匯點而正在逐漸地走熱,但是由於這些原來傳統的,或者説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衝突的根源沒有解決,將來仍然會成為兩國關係發展中的一些障礙或者是導火索,這是一點。雖然我們今天談的是兩伊之間的關係,但是美國的因素在其中是不可能缺少的,所以説最終還是要落到三國之間的關繫上面,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大家是共知的了,那麼在伊拉克境內現在反美的情緒依然很嚴重,會不會兩國之間由於這種共同的反美情緒,而使兩國之間還會在某些方面走得更近一些呢?

  李紹先:

  我想是這樣。實際上這是一個很敏感的三角關係,現在兩伊關係逐漸地走近、逐漸地升溫,實際上某種程度講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之後很清楚,伊拉克戰爭局勢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要取決於伊朗的配合,對此美國知道,伊朗也知道。大家看到比較明顯,伊朗的新總統居然敢如此強,實際上他手裏有一些牌,比如説對伊拉克局勢的影響。縱觀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伊朗應該説在伊拉克問題上是非常配合美國的。

  演播室主持人:

  幾乎沒有添什麼亂。

  李紹先:

  沒有添過亂,也就是發生在伊拉克境內的武裝襲擊,基本上可以斷定和伊朗是沒有關聯的,伊朗是希望伊拉克儘快穩定下來的。所以我覺得正是基於三方目前的共同利益所在,所以美國人容忍伊拉克和伊朗一定程度的關係,當然前提是伊拉克不能投入伊朗的懷抱,而且美國人也認定伊拉克不會完全投入伊朗的懷抱。

  殷罡:

  你剛才説的兩邊的反美情緒會不會使他們走在一起?這個反美情緒具體分,伊朗的反美,它在核問題,其它方面反美。但是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上,伊朗恰恰不反美,而是配合美,伊拉克的這些反美又是遜尼派的極端勢力,扎卡維就説過,他奮鬥的目標之一就是絕不能讓巴格達落在什葉派手裏,所以你看這兩邊反美是在不同的事情上反。

  演播室主持人:

  其實這裡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不管怎麼説伊拉克也好、伊朗也好,都是一個國際熱點地區,他們之間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對於他們以後關係的發展,我們會繼續關注。

  今天我們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兩位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製片人:張立勇

  策劃:馬敬

  編輯:閆敏 李萍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馬勇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