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重拳出擊,多種藥品價格終於下調,藥價虛高,癥結何在?屢降屢高的頑症,如何才能根治?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日前發佈的新一輪藥品降價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在看病貴,藥價高的現實壓力下,降價無疑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但是在叫好的同時,我們也能聽到擔憂的聲音,老百姓擔心的是降了價的藥,我們能買得到嗎?業內人士擔心的是要根治藥價虛高,僅僅降價就夠了嗎?
就這些話題,我們演播室今天又請來了兩位嘉賓,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李玲教授,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延中教授。您好。
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參與我們的節目,今天在節目一開始我們先來聽一段中華醫院管理協會負責人的講話,他在我們記者採訪他時發表的講話,我們先來聽一下。
王學田 中華醫院管理協會副會長:
藥價虛高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的,一個是有一些廠家生産的時候定價就不合理,但這不是普遍的廠家都是這樣。另外在銷售的環節當中,環節太多。藥品降價是對一些虛高定價的企業是必要的。但是它不是惟一的解決群眾看病,看病貴的問題,我想不完全能夠説用這一個方法就可以降低老百姓醫療費用的問題,有一些藥品不該降價,你降了。這些藥品不能生産,老百姓用不上這些藥品,第一影響他的治療。第二可能用高價格的藥品來代替,這樣不但降低不了它的所付出的費用,而且可能還增加。
演播室主持人:
好,我們理解王會長講的這段話中有兩個中心的意思,一個意思他擔心就是説這些降價藥品可能會因此停産,老百姓真正享受不到降價所帶來的實惠,這是第一的核心的意思,我們先從這個核心的意思來談,為什麼説這些降價的藥品可能會因此而停産呢?
李玲:
這個前面已經發生過,我們前面一共降了16次價,而且我們的超標採購常常發現這個藥一降重了,見光就死,原因就是説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生産沒有規模,藥價降到一定規模,確實就生産不了的。
另外一個是醫院在目前的幾率、機制下,他願意賣貴的藥,因為越貴的藥,他能拿到的回扣就越高,所以這兩種原因導致常常越降藥價就越高。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主任,在您看來這個擔心還是有道理的。
王延中 中國社科院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是有一定的道理。剛才李教授説的我非常同意,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也是複雜的原因,我們的藥廠除了它生産的産品,它的直接成品和它的銷售價值之間應該説是有很大距離的。但中間這個環節降價往往轉加到直接的藥廠身上,這樣就使得藥廠承擔了降價的最終成本,中間環節包括最終的環節,賣藥的環節裏面的各種利益,它沒有相應的降低,這個應該也要通過降價能夠引起整個醫院鏈條的連鎖反應,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演播室主持人:
您説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整個鏈條中,國家雖然把降價,比如説這次降40%,但是可能中間的某些環節的利益是雷打不動的,最後把這些降價的成本,比如説降價40%可能大部分都落到了廠家身上,所以廠家最後叫苦不迭,最後停産了,這是兩位分析的第一個。剛才王會長講的第一個意思,他也擔心第二個,就是説一些價格更高的藥品會代替降價藥,這又是怎麼回事?李教授。
李玲:
這個我們前面一直都觀察到這個現象,就是因為藥品有很多選擇,消費者他的願望,其實他也不願意吃便宜的藥,同樣如果醫生給他開抗生素的話,他可能也覺得價高了會更好,其實療效説不定青黴素就會解決問題,但是他會要200多塊錢的進口的抗生素,因為這個藥品他不是普通商品,消費者也不是天天在吃藥,所以他不能識別這個藥到底哪一種是最合適的。他必須聽醫生的,醫生傾向於開好藥,消費者其實他們沒有多少選擇。這樣的話就使得高價的藥就越來越暢銷,而低價的藥慢慢會走出市場,另外剛才王會長特別講了,其實我們有些傳統的藥,不是降價的問題,應該升價的問題,因為傳統上我們過去的藥價控制得非常死,所以有一些傳統藥確實是低於它的生産成本和它的價格。就是説我們應該是有升有降,不能一概的降,比如説前一陣咱們醫院的急救藥就脫銷了,就是它有些地方降得過了。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主任你怎麼看?
王延中:
這個問題要是從供求關係雙方來看,應該説市場機制在這裡面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是是核心問題,按照市場供求規律,降價應該屬於能夠擴大供應,應該消費者願意選擇是便宜的東西。
演播室主持人:
其他産業老降價,比如説彩電降價了,汽車降價了等等。
王延中:
反過來在醫療裏面或者藥品生産環節上,降價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這是剛才李教授所談到的。另一個方面從供給方來講,從他追求企業,追求利潤這個角度來講,當然主要是便宜的藥能夠帶來更大的利潤,他願意生産便宜的藥,貴的藥對他帶來最大的利潤,他願意生産貴的藥,那麼這裡面對企業來講是一個選擇。
首先哪個對他帶來的利益最大?第二他能不能實現這個利益的最大,現在這兩個方面對企業來講,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這樣就導致我們降價出現之後,生産那些藥的企業淘汰倒閉,被禁閉的可能性,這是一個障礙。大家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我們的藥價太多,太亂,也是應該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講,但是決定這個企業是生是死的因素,往往不是説企業是它自身的經營機制或者它的産品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是由於僅僅是一個價值的本身的決定因素,這樣應該説降價是必要的。從降價的理由來講是充分的,但是降價的決定權的問題,在嚴格管制的前提下,企業之間能不能有一個可以進行討價還價的餘地,我覺得這個對企業來講可能更公平一些。
王延中:
我覺得剛才王教授講的特別對,從另外一角度其實跟我們的監管不利有關係,為什麼越降價要價越高?因為一個新藥的上市,其實應該經過非常嚴格的程序,而我們目前政府在這方面的監管是遠遠不到位,非常容易一個新藥就上市,而新藥是按照市場價格來定價的。所以被降掉的藥很可能不生産了,它會改頭換面,換一個包裝,換個劑量,又上市,然後又以新藥的價格來定,那就是身價倍增,所以這樣在惡性循環中又起來作用。
演播室主持人:
可能這次降價從效果來講,會比以前稍微好一些,因為這次有一個配套措施,配套措施規定了,比如説監督這些企業不能停産,你要保證供應,保證生産,而且也控制了醫院的降價率等等,這些可能會有一些效果,我們也拭目以待。真是談關於藥價的問題,實際上也有一個怪圈在裏面,藥品本身是給人民來治病的,解除萬家痛苦的,好像藥價的問題屢降屢高,成了一個頑症了,感覺這個問題好像是一個不太好治的頑症了的感覺,這是剛才我們關注的是代表醫院方面的中華醫院管理協會的負責人,他講了一段話,其實我們的記者還採訪了一位業內的人士,就是一家制藥企業還有他的負責人的一些想法,看法。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是如何看待國內藥品的生産狀況的。然後我們再接著聊。
解説:
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有一家生物技術高新企業,一走進廠區,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好聞的味道,一問才知道這是藥品生産後的廢渣發出的味道,之所以好聞是因為藥品使用的原料是大米,用一個形象的説法解釋這種藥品的生産過程,就是用一種微生物將大米發酵,再從發酵後的代謝物中提取對降低血脂有益的成分,製成一種現代中藥,這是國家中藥現代化,産業化的一個示範項目,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為了這項成果,這家公司投入了4000萬元。
記者:
你為什麼要選擇投入這樣的代價?
段震文 某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
制藥企業應該來説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企業,我們覺得只有在技術創新方面有所作為,這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條件才能夠有動力,所以我們不採取這種所謂的低水準,低成本競爭的這種戰略。
記者:
您從一個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到底現在國內的藥品生産企業總體來講是什麼樣一個環境?
段震文:
簡單説來就是低水平重復的産品和企業非常多,仿製藥品滿天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就是能夠拼成本,獲得自己的生存權利,很難自己有實力去致力於新産品的研究和開發。
演播室主持人:
李教授,你有沒有統計過咱們現在國內生産藥品的企業大概有多少家?
李玲:
5000多家。
演播室主持人:
5000多家?這個數字在世界上來説是不是也是多的?
李玲:
太多了。因為一般國外佔主導的,像日本,德國就是都只是幾家,3家到5家,美國控制整個市場份額比較大的就是不到20家,因為藥品産業它就是得了壟斷,因為它最大的成本是研發。不到一定的規模是沒有研發的能力,而且一旦研發成功之後,有規模進擊,也就是説它生産的越多,它的平均生本就越低。
演播室主持人:
對,你剛才談到了研發的問題,我們也知道,王教授從這個藥品分類來看,有原創性的藥品,有自主研發的藥品,還有仿製的藥品等等,據你了解的情況來看,國內這麼多家生産藥品的企業當中,有多少家企業是自主研發的?
王延中:
我幾年前曾經做過中國醫藥産業的分析,真正有自己研發能力的企業數量不多,有我們自己獨特專利的這些企業就微乎其微,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是仿製藥或者是國外的一些失去專利保護的一些藥。
這樣的話仿製的成品就比較低,使我們企業進入門檻很低,在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利用本地資源,在這種推動下,所以了大量的生物制藥在一般的仿製藥廠紛紛建立起來,應該説仿製藥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很難避免的一個過程。但這個從長遠來看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方向,剛才李教授談到的,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藥廠佔主導地位,小藥廠是沒有生産空間的,就是説是它的技術壁壘是很高的,從這樣的角度來講,我們國家通過降價,來使一些不具備這種生産資格,沒有創新能力,但是目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這些企業,逐步回歸它應該從事的行業中去,我覺得這個應該説是合理的。
演播室主持人:
仿製藥品的生産廠家門檻很低,很容易進去,但是正是由於這些門檻很低,所以這些企業的資金並不雄厚,所以他就沒有錢搞科技投入。
李玲:
就沒有能力做這些。
演播室主持人:
對,那你有沒有去算這筆賬,從全行業來看,能夠搞科技投入的有多少?或者説科技量有多大?
李玲:
從它的投入量,我們國家目前它只佔總價銷售收入的2%,是非常低的。國際平均水平應該到17、18,它的銷售額的17%、18%應該做研發,我們只有2%,所以我們現在基本上是就是一個仿製,王教授剛才説的,在發展中國家走仿製的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因為進入門檻太低了,所以造成一個惡性競爭。生長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我們還是政府的監管不利,才使得這些藥品滿天飛的同類産品的藥品能夠在市場上生存。
演播室主持人:
對,你剛才提到了關於這個監管的問題,您覺得政府的監管部門在引導醫藥的生産行業當中,應該發揮哪些作用?怎麼樣來發揮作用?
李玲:
因為我前面也講了,藥品是個特殊的行業,它其實市場是失靈的。因為消費者是沒有信息的。它不像我去餐館吃飯,我可以隨著我點,我吃完了就知道它值不值,它對不對。藥品我哪怕用麵粉給你做的,你吃了以後,説那是最好的藥,其實你是不清楚,它是不是好藥,所以它在市場上的競爭是不能導致我們所説的資源配製的。它是需要正確來嚴格監管,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投入太差,我們的藥監局剛剛成立不久,我們目前管13億人口的藥監局的藥品和食品的監督局,他的人員配製是200人左右,所以就是我們的監管力度太差了。 所以它就是所謂剛才王教授説的,門檻非常高,它一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所經歷的時間是漫長的,而且耗資是巨大的,所以就不可能有這些假冒偽劣的産品在市場上暢銷。
王延中: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國家如果醫藥産業,比如説醫院企業完全走發揚國家的路,也不完全現實。既然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樣能夠找到中國的醫藥企業能夠製造不太高成本的常用藥,不為了那些最高技術的特效藥,這種常用藥對我們中國來講是有傳統的。
演播室主持人:
其實老百姓有時候用藥,他已經習慣了,我經常比如説得了一些小病,用什麼藥,一得那病馬上就會想那個藥,而且很便宜,他已經傳統下來,但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反映用著用著,這些藥都買不著了。
李玲:
就是就是因為我們貴的藥把……
王延中:
這就是利益驅動的機制的問題,貴的藥能夠淘汰那些廉價但實用有效的藥。
演播室主持人:
但療效還不如原來那些老的藥,便宜的藥,這就是一個問題。
李玲:
所以這又是一個政府對一個監管還有一個扶持。
演播室主持人:
政府應該保證這些非常……
李玲:
應該保證,應該給老百姓提供一些廉價藥了,給他一些稅收上的優惠,給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給他一些保障,這些藥老百姓能夠消費掉。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是媒體上這幾天關注藥價的問題,其中很多矛頭都指向了醫院,指向了醫生等等,這些就不多説了,但是醫院也有很多委屈,他們也覺得政府財政投入不是很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他們必須通過醫藥來養自己,我們這兒有一個數字,中國的衛生總費用,是從1980年,那個時候是143.2億急速上漲到2004年的623.3億元,這是一個數字,而政府衛生支出從原來的36.2%下降到現在的17.2%,王教授你怎麼樣來看待這樣一個數字落差?
王延中:
這個數字落差從絕對量來看,政府投入醫療衛生産業的錢還是增加的,但是比重下降了,兩個原因,一個是政府增加投入的速度,趕不上醫療費用上漲的總的速度,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因,當然第二個原因醫療費用上漲裏面有很多應該是政府來承擔,但是現在轉化為市場,轉化為對患者來講,由患者來承擔,這個轉換就等於説醫療費用上漲裏面,應該是政府合理承擔的一面也沒有完全承擔到,這樣就導致醫療費既然控制不了,他又上漲那麼快,政府投入雖然增長,但趕不上那個速度,當然就降下來了。但是從政府比重降下來這一塊,大家反映比較強烈,覺得政府應該儘快增加投入,對醫院那麼應該承擔的責任要盡到責任。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到底是一個公益機構還是市場機制運作的。
王延中:
對,目前來講,從産權來講是功利的,還是國家投資的。從運營機制來看,它的主要競爭是市場渠道,這樣就導致企業是很難完全按照功利機構的性質和地位來提供價廉物美的服務,因為它要保持它的運營成本,保證醫療機構衛生人員這種收入,還有醫療産業的整個産業鏈的收入,它最後的出口主要是在醫院,因為90%的藥主要是通過醫院的渠道賣出去的。這樣醫院就成了整個醫療産業尤其是醫藥産業的總代銷點。這樣的話,它利潤在那裏,整個醫療系統主要靠市場機制來運行,如果來避免這種現象,當然加大政府投入,使那些應該功利、工藝為社會大眾服務的那些最基本的保障政府做出承諾在財政給與逐步的增加,逐步達到世界醫療機構,它的趨利動機弱化,這樣使它慢慢回歸到他功利的工藝的這種定位。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關於醫療的問題,藥品的問題,醫療體制改革的問題等等,有一個數據,我覺得而也得請李教授給我們分析一下,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城市的醫療保障應該是從1993年的70.9%下降到了1998年的49.8%,2003年的43.0%,農村的社會保障覆蓋率是從1993年的5.8%下降到了1998年的4.7%和2003年的3.1%,中國醫療保障覆蓋率逐漸降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李玲:
這個上市的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覺得跟前面的醫院政府的投入不足都是相關聯的,就是在我們改革發展過程中,政府忽略了健康社會醫療保障等等這一塊,因為這個其實是我們發展戰略中裏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但是我覺得政府有點片面的市場,覺得市場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保障也是一樣的,醫療保障我們是1994年實行了個人賬戶,于社會統籌相結合,應該説這是一個不錯的設計,但是目前確實參保率不夠,也就是説國有企業必須得參加,我們其他的法律所有配套的不能納入全體公民來參加,有些城市也做得很好,比如説上海,深圳,但是大量的確實,從這些數據,我覺得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説,我們經濟在發展,我們的人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健康和保障並沒有提高。
演播室主持人:
王教授。
王延中:
這個問題應該説原因更加複雜一些,醫療保障從直接的原因來講下降,過去就是在城市裏面,勞保醫療和公費醫療,這個對於主要是國有和集體企業職工,改革之後經濟産量越來越多樣化,非國有的民營的這些企業職工越來越多,還有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這個在傳統的制度都不屬於覆蓋範圍,而傳統的覆蓋範圍由於經濟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大量的又下崗,所以傳統保障的對於在減少,而新增加的勞動力,外資,私營企業,民工不能沒有一下子納入醫療保障體系之內,另外醫療保障體系在各地是由地方進行統籌的。就是沒有全國統一,根本沒有達到省級統計的水平,這樣就是説各地進展不一樣,從1998年頒布關於治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決定的資金現在參加新的基本醫療保險職工是1億人左右,加上離退休職工享受醫療報信待遇的是120000多萬,這個數據總共佔到城市勞動力的40%,所以這樣,剛才您説的,原來的統計範圍,本來應該包括的沒包括,顯得相對比較高,但是現在就是説應該加入的,原來沒有加入,所以就比下去。
李玲:
再加上農村原來是有這個所謂合作醫療,那麼隨著集體經濟的瓦解,也就是説農民基本上處於沒有保險的狀態。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我們談藥價的問題,背後還有醫療體制改革的問題,關於醫療體制改革的問題,現在可以説政府現在也在積極的制定新的措施和戰略,最後請兩位用最簡短的話談一下,你們認為下一步的醫療體制改革朝哪個方向走?李教授。
李玲:
我覺得我們這個醫療體制改革是一個綜合過程,其實醫院只是一個最後出口,就像剛才王教授講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成立國家醫療或者國家衛生委員會,它能統籌發改委,財政部,社保,藥監,商業部等等相關聯的行業,我覺得應該綜合治理,因為醫療的問題不僅僅是投入醫療,它是生活方式,環境,教育等等綜合方面的問題,我覺得要綜合治理。
演播室主持人:
綜合治理,王教授。
王延中:
應該綜合治理我是完全同意的,目前我們國家重點是三項改革要連動,我們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我們的醫療保障體制改革,還有我們的藥品生産流通體制的改革,就是我們現在藥價降低是一個方面,醫療保障如何進一步地擴大覆蓋面,目前醫療衛生體制如何在堅固公平性,市場化這兩個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和我們發展階段相適應,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衛生事業得到健康的發展。
演播室主持人:
好,今天圍繞醫療體制改革,藥價的問題,我們先談到這兒。
非常感謝兩位到我們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到這裡結束,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執行主編 陶躍慶
策劃 王冬妮
記者 劉維紅 劉宏偉
編輯 倪彬彬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 王未來
E—MAIL:ChinaNews@cctv.com
JiuRIGuanZhu@cctv.com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