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主持人王世林:
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
觀眾朋友,今天是9月18日。1931年的9月18號在中華的民族歷史上是一段恥辱的記憶,也是從那以後,中國人民開始了歷時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圍繞“九.一八”事變展開。
今天在演播室,很榮幸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老戰士,82歲的李敏老人家,您好李老。
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敏:
您好。
主持人:
歡迎您到演播室來。
還有一位嘉賓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的副所長步平先生,歡迎您。
李老,今天您是為了我們這個直播節目專程從哈爾濱幹來的,謝謝您。
李敏:
謝謝。
主持人:
您今天的服裝也很特別,這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軍裝嗎?
李敏:
對,當時我們設計的是這個服裝,當然省委、軍委決定的製作這種服裝。
主持人:
可以説您次再穿上這個軍裝感受肯定不一樣。
李敏:
對,把我帶到了當年的抗日戰爭的烽火的那種年代。
主持人: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74週年,我們知道在94年前您當時只有7歲,那麼您對74年前的那一天的記憶有多少?
李敏:
記憶猶新。當時日本侵略了東北的時候,我們當時是在學校的老師帶領下,打著標語“抗日救國”的大旗,走上農村、林場和街頭進行宣傳。這是當時老師帶領的走上街的,進行遊行,號召人民抗擊日寇,打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不僅是我們的學生,當時還有很多青少年也參加了這個宣傳。後來東北人民在這種環境下,只好拿起武器上前線打日寇。地當時農民沒有武器,沒有槍,只有拿著各種生産工具,斧頭、鐮刀、鍘槍,甚至有的婦女拿著菜刀上前線抗日救國。
主持人:
這是在李敏老人家,您記憶中的“九.一八。我們也知道,在當年參與策劃事變的日軍有一個核心人物,他的名字叫“花谷正”,“花谷正”他也有一段關於“九.一八”事變的回憶。下面我們再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一起了解一下74年來的東北瀋陽到底發生了什麼。
解説:
當年參與策劃柳條湖事件的日軍中的三個核心人物之一花谷正這樣表述1931年9月18號的夜晚。18號夜,月近半圓,高粱地黑沉沉地一片,疏星點點,長空欲墜。在夜幕的遮掩下,幾名日軍按照預定的陰謀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村一段。隨即,日軍反咬一口,誣陷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軍隊,並向瀋陽東北軍精銳第七旅駐地北大營發起進攻。9月19號晨6點30分,經過5個多小時的戰鬥,日軍佔領了瀋陽城。日軍在攻佔瀋陽的當天,還攻佔了安鳳、南滿兩鐵路沿線的長春、營口、海騰、遼寧、鞍山、鐵嶺、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撫順等20座城市,略地千余裏。日軍又繼續擴大佔領區,僅一個星期就侵佔了遼、吉兩省,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主持人:
剛才我們一起又回顧了這段歷史。
雖然當時國民政府執行的是不抵抗政策,但是很多東北的居民仍然是奮起抗戰。在當時東北地區的抗日力量到底有哪幾支?是怎麼樣形成的步所長?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長步平:
當時儘管是國民政府實施了不抵抗政策,但是因為東北的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所以掀起了非常規模巨大的反抗鬥爭。當時第一個就是當時東北軍中的一些愛國官兵,他們主動進行了抵抗。大家多知道遼寧和吉林當時是很快被日軍佔領了,但是在黑龍江的當地的東北軍進行了堅決抵抗,在齊齊哈爾附近嫩江的江橋同日軍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抵抗,這是江橋抗戰。
另外像在遼寧的警察部隊也組織起來進行反擊,這是一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各個階層的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一些東北的人民,也包括一些愛國官兵,在各個地方都組織起來了,包括地主武裝,或當上“綠林”的豪傑們組織起來,這些部隊統稱被稱為“義勇軍”,進行了這種抵抗,而且義勇軍的數量當時達到50多萬,如果加上各部分支持的人可能達到100。所以我們現在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以這個背景來創造的。另外,當時我們的共産黨也在各個地方組織了遊擊戰爭,這場共産黨組織的遊擊戰鬥應該是持續時間最長的。
主持人:
步所長,剛才您提到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曲,實際上在當時轟轟烈烈的義勇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有很多這個歌曲。我注意到李老您就編寫了一本《東北日聯軍歌曲選》,這是您親自編的。我看到在其中有一首歌,歌的名字叫《人民強盜兇似狼》,這歌歌的開始幾句話是這樣寫的:日本強盜兇似浪,強佔我地方。搶奪屠殺後再燒我村莊,可憐我們同胞們千萬民遭殃。不打倒日本強盜,國家要滅亡。李老,肯定您對這首歌是記憶猶新的,能不能給我們再唱一遍這首歌?
李敏:
好的,我們當時在學校的時候,受老師的領導下,我們到處唱這個歌。因為當時農民的土地、房子都被日本關東軍燒燬了,剝奪農民的土地。在這種情況下屍橫遍野,而且當時組織了一些“紅槍會”、“黃槍會”各種義務軍,在我們村莊的周圍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老百姓他不拿出土地,日本關東軍就給你房子燒了,人殺了。所以華南那一帶曾經不到十天的時間殺了上千老百姓,包括孩子都在內,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就逼迫起來他們暴動,農民暴動。這在世界上當時是很震驚,法國的報紙都發表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戰鬥以後,我們農民當時一直沒有武器,有上山的上山,被殺害的殺害。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宣傳部隊到處在唱,我們是小孩,唱什麼呢?就是揭露日本強盜的殘酷、毒辣。所以我們唱這個歌也激起了我們東北的人民救國、愛國的心。這歌是這麼唱的。
“日本強盜兇似狼,強佔我的房,搶奪屠殺後再燒燬我村莊。可憐我同胞們,千萬民遭殃,不打倒日強盜,國家要滅亡。兵和民不要分,齊心打敵人,聯勇軍,殺仇人,仇恨又陣陣。穿槍林冒彈雨,不怕水火深,兄弟們向前進,衝破敵中心。不後退,不投降,敵軍火睡夢槍,我們心堅強。振山河,守四方,學國恥,富邊疆,萬古把名揚。”
主持人:
可以説李老對這首歌是非常非常熟悉的,當年您一唱起來的時候,這些詞,這些曲調就又重新喚起了您當時的記憶了。
李敏:
是的。
主持人:
剛才步所長也提到了“義勇軍”。我們知道東北在“八.一八”事變以後,由各階層的義勇軍最後轉變成了東北抗日聯軍。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步平:
義勇軍當時的規模很大,數量很多。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非常分散,沒有領導、沒有組織。所以很快就被敵人各個擊破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當時的中國共産黨就組織了遊擊戰爭,而且這種遊擊戰爭逐漸地發展起來,把各個地方的遊擊隊組織起來,在1936年到1937年逐漸地形成了抗日聯軍,一共形成了11個軍。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説中國共産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領導了抗日戰爭,而且把這個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底的。
主持人:
李老,我們知道您是12歲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的,這個年紀應該是當時很小的年紀,您怎麼在那樣小的年紀想到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有沒有別的選擇當時?
李敏:
當時一個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可以説是吸引了我們,當時也想為祖國做點貢獻,因為灌輸了愛國主義思想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這是一個情況。再一個我們在老師的領導下到處進行宣傳,宣傳什麼呢?一個是發動群眾參加抗爭戰爭。再一個就是募捐,給我們抗日部隊要募捐,我們老百姓很困難,募捐一些苞米、苞米茬子、小米、高粱米甚至還有手悶子,烏拉鞋等等來支援前線。這個時候正好是1936年農曆11月16號,我們正在演出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從吉縣鎮的城市騎著馬,馬隊就來抓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沒辦法了,怎麼辦?我們就分散著退去,各個處就分散著退去。這個時候我們這一夥人就上了山了,就這樣到了山上參加了遊擊隊,再沒有下山,就這樣逼上梁山。
主持人:
從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到1945年抗日戰爭最後勝利這9年的時間,回顧這9年的抗戰歲月,哪些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能會很多很多。
李敏:
我們經歷過很多戰鬥,而且在這些戰鬥中很多同志都犧牲了。
主持人:
最懷念自己的戰友。李敏:
特別我感到最懷念的是兩個戰鬥,我覺得對我印象最深的。
一個就是1938年的冬天,東北抗爭最艱苦的時候,我們被敵人包圍了,敵人就開始突擊討伐,步步為營,而且進行了拉網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時不到三十個人,最後剩了30幾個人,我們突圍的時候,我們同志們都犧牲了,其中還有8位女戰士,還有其他一些戰士都犧牲了,還就剩我一個。這次戰鬥對我是忘不了的。後來我們去回到戰場上收屍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志們被敵人把頭都割走了,有的同志被捕了,在監獄裏都犧牲了,所以我非常懷念他們。這是一次。
再一次是1939年春節的時候,我們也被敵人重重包圍,在戰鬥中沒有吃的怎麼辦?當時我們的指導員就拿出來,沒有吃的怎麼辦?我們的一個小戰士姓劉,他就把屁股上縫的羊皮,皮大衣的羊皮揪出去以後燒著吃,但燒著吃那麼大一塊。
主持人:
皮子煮一煮。
李敏:
不是燒,那羊皮燒了以後不好煮了,燒了以後變成什麼樣?就是苞米花似的,然後再吃。但這個沒解決問題,後來我們的副指導員拿出烏拉鞋,是破的,什麼叫烏拉鞋呢?就是這種烏拉鞋,就是當時東北抗聯的時候,在冬天的時候就用這個來保溫,沒有現在那樣高級的棉鞋,更沒有靴子,就得穿這種鞋。最後破了以後怎麼辦呢?也不敢,捨不得扔,我把它裝起來,到了管理時刻把它煮著吃,這是可以煮的,煮著吃。
主持人:
是牛皮的。
李敏:
當時把這樣的烏拉鞋拿出來以後,煮著,我們描述地,你把它煮了吧,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開始吃點葷的。就煮了這個吃。
主持人:
這雙鞋有什麼故事嗎?
李敏:
這雙鞋有故事,這雙鞋是我們東北抗聯三軍的一個排長林玉貞,他在1938年冬天,11月12月,西征的路上腳凍掉了,這麼多壞了,腳都凍了。怎麼辦呢?打完仗以後才發現腳已經都木的不行了,像木頭一樣的,在這個時候,他沒辦法再繼續,他就把腳硬用刀按上以後用錘子打,把腳砍下來,要不然一時半會好不了。
主持人:
完全麻木了。
李敏:
凍傷,幾年都不愛好的,要不然還感染,後來把它割掉,然後繼續前進。後來解放以後,林玉貞同志他就又重走一趟他西征過的路,他到各個林場問,你們在這兒撿沒撿到一雙烏拉鞋?是不是那個鞋他很難認定了,多年過去了,然後撿回來這麼一雙鞋,他保存著,就當是他的烏拉鞋。
主持人:
這雙鞋的主人,他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一個排長。第幾軍?
李敏:
三軍的一個排長,他就保存著這個,懷念過去的那段歷史,然後他病的時候,我就告訴他,你能不能把它交給我給你保存?他説好的,我交給你放心了,他交給我了。所以我現在做一個我們抗聯的一個老戰士的穿過的文物來保存。
主持人:
歷史的文物。
李敏:
這個老戰士的名叫林玉貞,他的腳凍掉了,這是個英雄,但是他後來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就病故了。
主持人:
剛才您講烏拉鞋一下也使我們想起了當時東北抗日聯軍所經歷的艱苦卓絕的歲月。步所長,確實在當時東北抗日聯軍他們所經歷的這場艱苦的歲月,跟當時紅軍的長征,有南方三年的遊擊戰爭,被稱為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三個艱苦之最,當時東北抗日聯軍的抵抗作用,抗擊日本侵略的作為,為當時的抗日戰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步平:
剛才李老師也談到了。東北的抗聯儘管是和中國的各個地方抗日爭鬥爭都經歷了非常艱苦的階段,東北抗聯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它的自然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因為東北大家都知道,東北的冬天那個時候大概有零下40多度那麼嚴寒。平常都是40多度,這是很難生存的一個環境。抗聯要這種環境下去和敵人做鬥爭,而且是在這種環境下要生存,非常我容易,我曾經到過趙一曼被捕的地方,那是在山裏面,當時是冬天,周圍是白雪皚皚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點火肯定要被敵人發現,但是不點火沒法生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悄悄地點了火,很遠就看見冒煙了,所以敵人就追上來了。所以這是很艱苦的。因此抗聯的鬥爭,就像毛澤東同志後來談得到,在整個全國的抗日戰爭起來之後,抗聯的鬥爭是起了非常重要的配合作用的。所以1938年的時候,當時中央曾經專門地為抗聯的鬥爭發去一個致敬信,就是對抗聯的鬥爭表示的肯定。所以另外一個,我想抗聯的鬥爭非常重要一點,就是表明了中華民族的不甘屈辱,不肯做亡國奴的一種精神,我想這種精神一直到現在應當説是鼓勵著我們前進的。
主持人:
觀眾朋友,您現在收看的是《今日關注》,
現在我們話題的是“九.一八”,稍候歡迎您繼續收看。可以説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涌現出很多的英雄人物,至今為我們所熟悉。其中楊靜宇將軍、趙尚志、趙一曼等都是來自抗日聯軍。如今在中國的東北至今還是靜宇縣,有尚志市,還有一曼街等等,可以説這些英雄的人活在人們的記憶力。前不久我們的記者採訪到了一位趙尚志的部下,一位83歲的李在德老人,趙尚志將軍早已經成為了她記憶中摸不去的一段烙印,我們再來看一下。
解説:
李在德老人是東北抗日建軍的老戰士,今年88歲。聽説我們要來採訪她,她十分高興,特意穿上了抗日聯軍的軍服。李在德老人和已經去世的老伴都是抗日英雄趙尚志的部下,説起她倆的姻緣,離不開趙尚志的穿針引線。
李在德:
趙尚志提出來,你看我們這裡這麼多小夥子,那麼多大姑娘,給他找個對象吧!他們問于保合,你在這兒看家好幾個姑娘,看上誰了?他(于保合)説出了我的名字。為什麼找李在德呢?我看她穩重能幹能吃苦。
解説:
説是起那段故事,李在德老人還有些羞澀。在隨後的歲月中,李在德和丈夫于保合一直追隨在趙尚志的左右。1939年,趙尚志從蘇聯重返東北抗日戰場,李在德擔任了趙尚志這支隊伍的黨支部副書記,李在德負責的宣傳工作也因為趙尚志的知名度變得更加容易。
李在德:
我們宣傳我們是抗日聯軍的,是趙尚志部隊,因為趙尚志是出了名的,全部都知道趙尚志是東北抗聯的。
解説:
1942年趙尚志犧牲,當時李在德在蘇聯,直到1943年才知道這個消息。説起犧牲的戰友,李在德老人至今仍然哽咽難禁。
李在德:
難受得不敢説。一個他(趙尚志)是我的最高領導。另一個在最艱苦的時候他還是我的戰友,多少個戰友都死了,那個時候是非常難過的。
主持人:
可以説要説起東北抗日聯軍的故事很多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不能講那麼多了。
步所長,還有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反思“九. 一八”事變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應該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步平:
我想回顧“九.一八”應當是一個恥辱的日子,因為當時我們的軍隊這麼多,但是一下子就被敵人給佔領了。教育性在哪兒?我想首先就是我們一句老話叫“落後就要挨打”,那是我們多年來濟貧濟弱的一種反映。但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國民政府實施的“不抵抗政策”,當時主要的理由就是“讓外必先安內”,人民內部的矛盾壓過了民族矛盾,這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民族的團結,國家的團結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點。正因為我們後來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我們全民族團結起來了,最後才能戰勝日本的侵略。所以這是我們要值得非常總結的最重要的一份經驗。
主持人:
李老在9月3號,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專門來提到了東北抗日聯軍,還我們通過直播的時候也看到了,您也是坐在台下。當時您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想?
李敏:
我們覺得是第一次聽到這樣好的報告,而且把東北抗聯的14年這一段的歷史説地非常清楚,過去是8年抗戰,這次把它説地很清楚。也就是説東北抗日聯軍14年這一段的歷史肯定了,這是一。再一個,把東北抗聯的重要的烈士,楊靜宇、趙尚志、“八女投江”、趙一曼等等,都在這一次報告裏包括進去了。所以我們感覺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而且我覺得胡錦濤總書記這個報告非常好,所以回去以後我就在想到處打聽,在街上買不到,後來我就打個電話給北京出版社,打電話,前天才寄到哈爾濱。
主持人:
您説的是這本書。
李敏:
對,我買了一百本,送給喜歡看這本書的年輕同志們,我已經買了一百本快發差不多了,我剛才又打個電話,再要訂一百本,誰喜歡我就送給誰。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禮物。
主持人:
那些老戰友們看了這篇的講話,聽了這篇講話以後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李敏:
他們覺得很高興,很多戰士們看了以後這個説“這回死了也瞑目了”,我想東北抗聯這段歷史是肯定了,14年,過去是8年抗戰。現在非常高興,放心了。
主持人:
對。
今天我們節目在一開始就放了《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可以説這首歌曲就是那個年代的一個寫照。所以在我們進節目的最後,我們再重溫一下這首令無數人淚下、無數人共赴國難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上》。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王冬妮
記者:劉維紅 刁偉華
編輯:劉維紅 李萍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馬勇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