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對日設立“歷史 人權 和平”基金(8月21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2日 16:14 來源:CCTV.com

  屠殺殘害、強擄勞工,細菌戰、慰安婦,戰後幾十年,仍有數百萬中國人深受日本侵華戰爭遺害。無辜受害者的對日訴訟索賠卻屢屢受挫,中國民間對日索賠基金近日設立,索賠控訴與史實調查將會得到大力資助,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我們無法忘記在日本侵華戰爭中,飽受摧殘的無辜受害者。從1995年以來的10年間,部分遭強擄的勞工、慰安婦以及細菌戰的受害者向日本政府以及加害的企業提起了訴訟,進行抗爭,但是這些努力卻屢屢地受挫。

  8月18號,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設立的“歷史人權和平基金”正式啟動,這項基金主要是由於支持中國受害者對日索賠的訴訟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控訴侵華日軍的暴行,支持國內外就日本侵華史實開展的調查工作和用於傳播中國民間對日訴訟的情況。那些血與淚的歷史見證者如今逐漸地老去,為了讓戰爭的傷痛不再延續,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這就是今天我們要關注的話題。

  演播室邀請來了兩位嘉賓,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發展基金會的副會長林伯承先生,您好林會長,還有一位是外交學院國際法教授劉文宗先生,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接受接受我們的採訪。

  前面我也説到了從1995年到現在,中國的民間對日索賠案件是30起,但是大都敗訴了,所以我們也收集了相關的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解説: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戰爭受害者就侵華日軍細菌戰、遺棄化學武器及炮彈、大屠殺、無區別轟炸、強擄勞工、強徵慰安婦等受害案由開始發起民間對日索賠訴訟,迄今為止,訴訟案近30件,其中強擄勞工案是目前對日訴訟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統計,日軍侵華期間,日本強徵奴役中國勞工總數約1500余萬人,超強度的體力勞動、惡劣的生活條件、監工的殘暴虐殺,使6000多名中國勞工客死他鄉。被日軍從山東強徵到北海道的劉連仁因不堪忍受奴隸般的強制勞動,逃到北海道深山裏過了13年野人般的生活。直到1958年被發現,被迫流浪日本14年的劉連仁才終於回到祖國。

  從1989年起,劉連仁向日本政府提出四項要求,謝罪、賠償、建立戰爭紀念碑、教育後代、反對戰爭、保衛和平。東京地方法院在1996年才開始審理,而案子一審就是好幾年。

  2000年9月2號,劉連仁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2001年7月12號,日本東京地方法庭判決日本政府違反了戰後救濟義務,並向劉連仁的遺屬提供2000萬日元損害賠償。然而,日本東京高等法院卻在2005年6月23號推翻了這一判決,駁回了劉連仁的索賠請求。劉連仁和他的親人所受到的挫折同樣困擾著走在漫漫對日訴訟路上的戰爭受害的婦女們。

  日軍侵華期間,共在中國20多個省市設立了1萬多個慰安所,中國至少有20萬婦女被逼充當過慰安婦,其中大部分被日軍淩辱至死。1995年,中國的受害婦女第一次狀告日本政府。但是直到2005年3月18號,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才做出了判決,確認侵華日軍對中國法律實施了性暴力,但沒有判決日本政府承擔任何責任。

  在近30起民間對日索賠訴訟中至今鮮有勝果。

  (提示資料)

  華岡勞工訴訟

  1995年6月28日提訴 2000年11月29日和解

  山西慰安婦訴訟

  1995年8月7日提訴 2004年12月15日敗訴

  南京大屠殺 七三一 無區別轟炸受害者訴訟

  1995年8月7日提訴 2005年4月19日敗訴

  山西慰安婦訴訟(第二批)

  1996年2月22日提訴 2005年3月18日敗訴

  劉連仁勞工訴訟

  1996年3月25提訴 2005年7月16日勝訴 2005年6月23日二審敗訴

  平頂山屠殺倖存者訴訟

  1996年3月25日提訴 2005年5月16日二審敗訴

  日軍遺棄毒氣彈 炮彈受害者訴訟(第一批)

  1996年12月9日提訴 2003年9月29日宣判

  細菌戰受害者訴訟

  1997年8月11日提訴 2002年7月19日二審敗訴

  東京勞工訴訟

  1997年8月11日提訴

  日軍遺棄毒氣彈、炮彈受害者訴訟(第二批)

  1997年10月16日提訴 2003年5月15日判決

  長野勞工訴訟

  1997年12月22日提訴

  演播室主持人:

  其實這個名單很長。剛才我們通過短片也了解到,中國的勞工、慰安婦和化學武器的受害者在日本進行的法律訴訟案已經有近30起了。但是除一起是庭外和解之外,其餘都敗訴了。林會長,這是為什麼?

  林伯承: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先生剛才講的近30起,實際上我們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掌握的資料看,一共是30起。其中在日本本土訴訟的26起,美國3起,中國國內訴訟1起。在日本本土訴訟的26起當中,現在我們掌握的最新情況和解的是2起,1起勝訴。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因為我自己到日本去過兩次,這兩次主要是為對民間訴訟的事情。一次是2001年,我去過,是參加福岡勞工訴訟,去年我又到日本也是了解一下民間訴訟的有關情況。我們在國內也接待了很多日本各個方面的一些人士,從我分析來看,我們這些訴訟案訴訟敗訴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原因,主要的是日本政府堅持軍國主義歷史觀,對侵華那段歷史至今從總體上來講,長期是不認罪、不道歉、不賠償。日本政府這麼一個態度,就影響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右翼勢力猖獗,也使得一些媒體對侵華的這段歷史的宣傳出現了偏差,使得一些年輕人對這段歷史基本不是太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

  演播室主持人:

  這是從政治的層面來看,有這樣一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

  林伯承:

  還有兩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法律方面的原因,現在在日本本土訴訟的這些案件只有2起和解,1起勝訴。因為在日本本土訴訟有一個法律的局限性,受日本法律體系的限制,基本上他們是三個理由。一個是國家無答責,第二是訴訟時效過期,第三個就是個人沒有訴訟權,基本上就是這麼三個理由,這是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法律方面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可以説現在從日本律師方面經濟現在比較緊張,我們國內,包括勞工、慰安婦還有化學武器的一些受害者訴訟,經濟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這三個原因。

  演播室主持人:

  總的來看,我們在日本的很多訴訟案之所以敗多勝少是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劉教授,剛才我注意林會長談到第二個原因的時候談到了法律方面的原因,日本方面強調三個理由。一個是訴訟時效屆滿了,還有一個是國家無答責,再一個是個人不能夠以《國際法》為由起訴國家。你覺得這三個理由成立嗎?

  劉文宗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

  在這個案子上我認為不能成立,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提出了要求日本政府在侵華戰爭期間,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失和人民死亡到現在沒有給這些受害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給予應有的賠償,這就屬於在《戰爭法》中叫“戰爭賠償”。“戰爭賠償”是《戰爭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説戰敗國因為侵略其他國家,根據和約而付給戰勝國的實物或者現金進行賠償,這個實物包括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當時在德國佔領區和蘇聯佔領區,德國的工廠,礦山以及它在國外銀行的資金,那都可以接凍結的,這就是實物和現金來進行賠償。所以這個戰爭賠償,它不是抽象的,它也是實在的,它也是根據法律。一般來説,如果兩國發生戰爭以後,它要締結和平,就必須要簽訂一項和約,才能締結和平。因為到現在,日本和俄羅斯以及朝鮮都沒有締結和約,所以到現在它是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如果要締結和約,就牽涉到一個戰爭賠償的問題。因為不解決賠償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談不上,所以必須解決賠償,這個賠償一般來講,它是由戰勝國國家向戰敗國來提出,但是提出這種賠償的時候,不是説只能是這樣一種方式。因為國家有的時候,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可以放棄或者對戰敗國提出戰爭賠償。在這種情況下,譬如説對日和約裏面就規定,確實當時我們中國政府放棄了對日提出戰爭賠償的問題,但是國家放棄的只能是公權利這方面的要求。

  演播室主持人:

  什麼是公權利?

  劉文宗:

  公權利是指一切涉及國家領土主權、國防外交等等的權利,這個就是公權利。它就是國家屬於它的領土主權管轄範圍以內的事項,還有一個就是私權利,私權利是無權放棄的。因為根據公民社會的傳統,這個國家無權放棄公民的權利,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各種權利,國家無法去放棄,它也不能取消。如果這樣做,它就是違憲。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政府當初在提出《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的時候,放棄了國家對日本提出戰爭賠償的要求。但是在戰爭期間,公民個人所受到的傷害、死亡以及其他一切損失,這個國家無權放棄,公民個人可以自己採取訴訟、索賠的方式,這個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先談到這個點。

  演播室主持人:

  是。聽了你的解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日本在法律方面提出的三個方面的理由是不成立的。這是我們從政治和法律以及經濟方面來理解,對於索賠案件中為什麼會敗訴的原因。我們也知道除了這三個方面的原因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説,日本方面經常説要拿出證據來,我們也知道從1995年到現在,對日索賠案件中中國大量的自己真真正正受害者親自去訴訟,這麼鮮活的證據還不夠嗎?林會長。

  林伯承:

  你説的非常對。我們的歷史、人權、和平基金的建立就是為了更好地處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這個基金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第一個用途就是調查研究,對我們的史實進一步進行調查,比較全面地取證,搞得更詳細一些、更準確一些,提供更為鮮活、準確、豐厚、紮實的證據,這是第一。第二就是申訴、控訴,要資助受害者到日本本土去訴訟,不但到日本本土,我們還要資助他們到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去訴訟,同時要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去申訴、去控訴,到聯合國的有關機構去説明。另外,我們還要採取一些更積極、更穩妥、更有實效的方式,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叫“傳播史實”,我們要採取很多的方式,包括到國外去召開會議,包括搞一些圖片展,發行一些圖書,搞一些影視節目等等採取多種形式,到國際社會上讓整個國際社會都了解這一段史實。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從您介紹的情況來看,基金會的情況是非常繁重的,任務也是非常多。但是我們也知道,目前歷史的見證者們或者説是這些受害者們他們也逐漸地要老去了,不可避免地也會逐漸地成為歷史。如果到那時候還是屢訴屢敗,應該怎麼辦?劉教授。

  劉文宗: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給予戰爭賠償是《戰爭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我看可以作一個比較,中日甲午戰爭,就是在1894年發生的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這場戰爭是日本帝國當時向中國清朝政府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戰爭結束以後,當時《馬關條約》是非常苛刻的。第一條,實際上把整個朝鮮半島變成日本的殖民地,不許中國跟朝鮮發生任何往來,這是第一條規定。第二條規定把中國的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包括當時的滿洲,也就是現在我們叫“東三省”,在國民黨政府時代是叫“東四省”,還有一個仁和,後來我們把它取消了,那塊地方要割讓給日本,這是第二條。第三條規定當時的清朝政府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這個白銀不是一般的,它上面規定是庫存的白銀,是最純的、最好的、最標準的,而且是一次拿得出2億兩白銀。當時條件裏面規定得很苛刻,規定要分8次全部分批要還清。它也是戰爭角色,它規定要戰爭賠償,這是很苛刻的。日本有什麼權利拒絕中國人民?我們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受到非常慘痛的損失,人民死亡、經濟損失、燒、殺、姦淫、搶劫等等,什麼事情幾乎日本主義者在中國都幹盡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能夠拒絕中國人民向日本提出索賠呢?這是完全合乎正義的,日本方面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剛才有一點還可以補充,害怕這些當事人慢慢都不在了,我覺得這沒關係的。只要我們證據確鑿,證據是最重要的,證據不會消亡的。我想在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主持公正的人,按照《國際法》,當然第一步在當地法叫竭盡當地救濟,就是先通過當地法,是我們採取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行不通,我們根據《國際法》上的原則還可以實行國際仲裁,也可以通過聯合國,通過國際機構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客觀事實存在在這兒,整個抗戰期間受到那麼大的損失,它不能拒絕的。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林會長基金會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保存證據這個問題。

  林伯承:

  我們建立基金一個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取證、保存證據。

  演播室主持人:

  通過什麼方式來保存這些證據?

  林伯承:

  我們通過拿出一部分資金,通過傳統的方式和現代的方式結合起來一塊來保存這個證據。比如説我們搞錄像,我們把受害者申訴的錄像錄下來,把他們的錄音錄下來,另外把他的筆錄錄下來作公證。這樣比較系統地、完整地把這些人的證據保留下來,這樣到什麼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拿到法庭上去、拿到國際社會上去,把這部分史實傳播於世。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知道基金會現在已經成立了,國內外相關的人士如果想和基金會聯絡或者説能夠願意為基金會作一些貢獻,他們應該怎麼樣跟你們進行聯絡,或者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為基金會做一些工作?

  林伯承:

  我們這個基金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基金,它是一種正義基金,是一種人權基金,是一種和平基金,是一種發展基金。我們熱切地希望我國的各界人士,也熱切地希望日本和國際社會的有識之士來支持我們這個基金,為這個基金付出一份具有歷史價值的關愛,要和關注人權、關愛和平的實際努力,我們有人權網,我們有一些捐助熱線。

  “歷史.人權.和平”基金捐款熱線

  電話:010-88516906—216

  010-88519855

  演播室主持人:

  我們在屏幕上現在可以看到,這是你們的聯絡電話。

  林伯承:

  有捐助熱線,我們希望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支持我們的基金。

  演播室主持人:

  林會長能不能再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些基金如何使用?

  林伯承:

  我們這個基金還有幾個特點。有一個開放性的特點,我們這個基金現在運作起來不是封閉的,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國際社會的有關組織人士都可以進行資助。另外,一個服務性的特點。對方要求把基金用到什麼地方去,我們就給它用到什麼地方去,完全接受社會的監督,這是它的服務性。還有國際性,國際性除了我們要拿這些資金資助到國際社會上去控訴、申訴、控訴、去説明,同時我們現在跟有些國際組織在進一步地聯絡,希望他們給予支持。

  演播室主持人:

  實際上我們綜觀一下,在國際上類似這樣的基金也有,比如説同為戰敗國的德國在2000年的時候,就專門設立了給猶太人賠償的基金,名字叫“記憶責任和未來”的基金。德國設立這樣一個基金對日本來説,是不是也是一個借鑒?劉教授。

  劉文宗:

  對,是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當時按照對德佔領的需要,當時整個德國柏林就分成四個,英美法後來合併為一個戰區。當時戰爭結束以後,實際上英美法以及蘇聯都從自己所在的戰區,把德國的工廠以及其他建築什麼之前的東西都已經把它移走了,這是一個方面。另外還有在戰爭結束以後,蘇聯跟東歐國家,當時有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一些小國,因為他們戰爭期間跟著德國跑的。後來戰爭結束以後,簽訂了和平條約,這部分也做出賠償。所以從德國來講,對於戰爭賠償這個問題處理得還是比較妥善的。

  演播室主持人:

  這個基金什麼時候開始正式工作?

  林伯承:

  這個基金現在正式已經正式開始工作。從8月18號正式推出之後,這幾天陸陸續續我們接到一些要捐贈的電話,包括有人直接上門諮詢等等。

  演播室主持人:

  從你目前工作計劃來看,下一步主要是集中在什麼工作方面?

  林伯承:

  下一步,就是剛才我們説的幾個用途。首先拿出一部分資金資助史實的調查,勞工現在剩下的一些人已經不是太多,我們準備把勞工有些錄像、有些筆錄好好搞一搞。另外慰安婦也是這樣,還有細菌的一些受害者,我們準備全國範圍搞一下調查,首先把這項工作做好。

  演播室主持人:

  從您介紹的情況來看,可以説基金會的籌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已經正式開始工作了,我們希望基金會一切運行順利。

  好,非常感謝今天的林會長和劉教授到演播室來就基金會成立的情況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節目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節目內容,歡迎您登陸央視國際網站,瀏覽我們《今日關注》的網頁,觀眾朋友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馬敬

  編輯:閻敏 倪彬彬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王躍華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