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恢恢,英國警方果斷出擊。嚴查暗訪,“7.21”地鐵爆炸案四名嫌犯全部被侵。這些嫌犯是如何被抓獲的?倫敦偵破恐怖爆炸案例給國際反恐帶來哪些啟示?
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對英國警察來説,7月29號應該是值得慶賀的一天。英國警方在這一天的大搜捕行動中,一舉捕獲兩名爆炸嫌疑人。與此同時,意大利內政部長宣佈最後一名嫌疑人也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被捕。加上27號,在伯明翰落網的奧馬爾,參與“7.21”地鐵爆炸案的四名嫌疑人全部落網。也既是英國反恐行動的重大進展,也是國際反恐行動的一個勝利。英國警方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把嫌疑人抓獲?倫敦爆炸案又有哪些未解之謎?又有哪些啟示?這就是我們今日關注的焦點。
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兩位嘉賓,一位是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的所長馮仲平先生,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王大偉先生,歡迎兩位。
首先我們還是通過一段新聞背景來了解一下倫敦兩次爆炸和嫌疑人被捕的情況。
解説:
2005年7月7號,當倫敦人還沉浸在申奧成功的喜悅中時,一起連環爆炸將倫敦拋入了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之中。
7月7號上午,四起相繼發生在三個地鐵戰和一輛公共汽車上的連環爆炸事件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傷的殘局。爆炸發生後,英國警察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先後證實了參與恐怖襲擊的四名巴基斯坦裔英國男子的身份。這四名自殺式爆炸者在爆炸事件中當場身亡。另外一名疑為“7.7”爆炸案幕後策劃者的印度裔英國人阿斯瓦特也在29號在讚比亞被捕。然而正當倫敦人慢慢走出恐怖爆炸的陰影,準備擦乾眼淚收拾心情開始正常生活時,英國再次遭到恐怖爆炸的襲擊。
2005年7月21號,又是一個星期四,又是三個地鐵站和一輛公共汽車,又有四名恐怖分子引爆了揹包中的炸藥。所幸炸彈並未完全爆炸,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第二次連環爆炸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難以摸平的創傷。爆炸發生不到24小時,英國警方就根據閉路電視畫面鎖定了第二次爆炸案的四名疑犯,並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到29號,四名疑犯全部羅網。
主持人:
首先我想請教一下兩位嘉賓,在聽到這個消息,就是四名嫌疑人全部被捕的消息以後,你們對英國警方的辦案效率怎麼看?
馮仲平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這幾天可以説“7.21”第二輪爆炸以後,英國警方經常承受了一種很大的一種壓力。因為這次爆炸和“7.7”很多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被認定的是人體爆炸,這次這些人一個人也沒死,而且都跑掉了。後來調查發現倫敦還有炸藥,這就説明就是説還有再有可能很快又發生第二輪、第三輪的這種爆炸。所以説可以説在這段時間內壓力很大。有人説是倫敦警察和時間在賽跑,就在抓住嫌疑犯的前一天,那又是一個星期四。
主持人:
28號。
馮仲平:
28號,倫敦整個警察全部都上街了,全部都到公共汽車上和公交系統去進行一次地毯式的搜捕,你就可以感覺到當時的那種壓力有多大。
主持人:
7月7號和7月21號兩次爆炸都是星期四。
馮仲平:
7月28號又是一個星期四。可以説這時候第二天全部抓獲。應該講倫敦警察、倫敦民眾、英國人民應該説常常的出了一口氣。
主持人:
王教授,您是研究警察學的,我不知道您以一個同行的角度來看,覺得倫敦警方的效率怎麼樣?
王大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我們説一開始倫敦警方是失分在前,後來是得分在後。他又第二次失分。現在人們就懷疑英國的警察怎麼了?實際上他是全世界警察的一面旗幟或者是一個榜樣。但是現在看來英國警察確實是沒有辜負大家的眾望,我們總結這麼一句話叫“國內外三地合圍,九天裏四人落網”,最後他幹的非常的漂亮,他做得非常漂亮。我們説他得意于幾個:一個是他的高科技,也就是説警用科技這一塊,它的錄像頭和探頭。當時就有25000個錄像頭在隨時的監控,在監控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包括這四個人現在紛紛的羅網都和他當時的錄像監控有著很重要的聯絡。第二個就是他的手機,整個犯罪分子在聯絡之中,他甚至和境外的聯絡中,他的手機被鎖定也是這次英國警方破案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再有一個就是情報系統,實際上這些個在逃的犯罪分子,他和美國在通緝的犯罪分子有很多是交叉重合的,所以説英國、美國甚至整個歐洲的警務合作在這裡邊情報分析方面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再有一個就是他整個的排查過程中,現場的遺留物,一共有兩個比較有名的犯罪研究的實驗室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講實際上犯罪分子被抓獲,有的就是群眾檢舉的結果。當時群眾一看那個錄像,説我這鄰居長得怎麼有點像,然後就把他向警察局檢舉。
主持人:
比如説其中一名嫌疑人奧馬爾就是有一個婦女給警方打電話,説剛才看到跟她面對面的走過去,然後提供了很重要的一個線索。
王大偉:
這用咱們的術語就是專門工作和民眾相結合,實際上英國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
而且英國在24小時內,就是7月21號爆炸24小時內,就很快公佈了四名嫌疑人的電視畫面的截屏資料,確實也對破案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馮仲平:
這一次最重要的突破口在哪兒呢?在伯明翰那裏。伯明翰那裏是抓住了第一個。“7.7”、“7.21”以後第一個嫌疑犯是在伯明翰抓獲的。
主持人:
23號晚。
馮仲平:
而伯明翰,就是剛才王教授講的,就是由於鄰居通過看了他們公佈的錄像帶以後,他感覺他這個鄰居很像,舉報他。所以看來這次英國他們叫“中央分佈”這個電視系統確實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那個探頭,確實功不可沒。
主持人:
而且在英國警方在抓捕這四名嫌疑人的過程當中,使用了很多不傷人的一些武器。我們注意到像眩暈槍、振蕩槍,包括一些催淚彈等等。好像可能也是和誤殺巴西青年是不是有一定的關係?他們也吸取了這方面的教訓。
王大偉:
誤殺巴西青年在當時我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們就感到很震驚。而且我們覺得“7.7”爆炸事件將是對英國警察的考驗,也是整個英國警務改革的一個新的起點。你知道英國在原來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一個警察,他是絕對不配槍的。我們到英國去,大家就去白金漢宮前不久的換崗儀式,大家看到的英國警察,在第一印象中他是帶著黑色的熊皮帽子,非常高,是武裝的,但是這個是蘇格蘭的警察。蘇格蘭的警察是完全學的拿破侖,就是法國的那種軍警。為什麼現在英國警察的總部叫做蘇格蘭場呢?就是最早羅伯特比爾建警的時候是完全倣的軍事警察,但是後來他又覺得軍事警察不能夠適應工業革命以後人們對警察的要求,所以他就把英國警察全部變了,就變成現在的這種平民化的警察。您看他現在的這些警徽,我們看到一點顏色都沒有,就顯得土土的。而這種土土的,確實他想打造一種警民和諧這種沒有武裝的這種氛圍。所以我們一直在説英國警察是一個平民化的警察,但是這次你看的,就是在一爆炸以後,英國警察確實有點好像反映的時候有點束手無策了、有點亂,所以就出現了這一次的誤殺事件。但是誤殺事件以後,我們看到在倫敦諾丁山區進行的圍捕的過程中,他採用了大量的非殺傷性的武器,比如説眩暈槍。什麼叫眩暈槍?我曾經跟我們自己的刑警隊聊過,就是它一扔進去,砰的一爆炸,犯罪分子嚇壞了。當時聽也聽不見,看也看不見,在瞬間他以為自己被炸死了,實際上一點都沒有傷害他。
馮仲平:
這一次好像有目擊者説,聽到了有幾聲爆炸聲,實際上後來説是眩暈彈。
王大偉:
這種非殺傷性的武器是現在我們對待恐怖主義最有效的武器。比如説網槍,炮打出去一個網,就像盤絲洞似的,一下給你網住了。還有最絕的就是往地上噴膠,你跑吧,我一塊膠打出去以後,就一塊粘住了。這樣是一個可以讓他瞬間的喪失他的反抗,而且又不傷人。所以説這是一個新的,我們説反恐的武器上的一個動向。
主持人:
您説英國警方平民化確實讓人有一點印象很深。就是今年很多媒體都在放一個畫面,就是當這些警察在屋外……我們現在看的就是這個,在屋外守候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居然走過來,摸著警察的槍,説叔叔我能不能看看你的槍,當然這是平民化的象徵,但是讓人一方面也覺得很擔心,他應該在這之前應該把居民的疏散工作都應該做好。
馮仲平:
對,最近英國警察是確確實實發生了變化了。這一變化可能英國好多人還不適應。包括我們好多留學生也好,巴西青年我認為他一定程度上也是不適應那個犧牲品,你叫受害者,為什麼呢?他以為我不配這個警察沒有關係的,到時候,警察據説是對巴西青年當時開槍是有幾個因素考慮。第一個倫敦天氣很熱,他穿著很厚的一身夾克衫。第二個他住的那套樓正好是警察監視的一棟房間。第三個警察説讓他合作的時候他根本沒有理,他認為我完全可以不理的。按過去的話可能沒什麼問題,但那天他……
主持人:
而且以前英國警察是不配槍的。
馮仲平:
不配槍的。
王大偉:
你知道羅伯特比爾在當監警的時候,連警棍都不配。配一個警棍藏在腰裏頭,你要用一回你還得登記一回,所以那個時候英國警察在世界上的平民化的這種聲譽是最好的。
主持人:
但是這一次伴隨這兩次恐怖爆炸,應該説英國警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王大偉:
但是你看這一次,諾丁山區開展圍捕,剛才那個畫面中我們説他有五部曲。第一步,就是滯留疏散,實際上他實際上當時就通知300個居民説在家裏不能動了。第二個就是武裝保衛,你看他們全是穿著防彈衣,帶著衝鋒槍,那個絕不是説平民化的一種形象。第三個就是採用了眩暈彈。第四個是遠距離喊話,而且遠距離喊話説的很死,説你要再敢動,我就打死你,所以這些話都是很恨的話。最後一個就是要全部的脫光,然後兩個手抱著腦袋。
主持人:
我們看到兩個犯罪嫌疑人全是赤身裸體的走出來。
馮仲平:
他這一次確實也是非同尋常。因為這一次和以前的所有犯罪都不一樣在什麼地方呢?這一次他們都深信家裏有大量的爆炸物。而這些人次準備充當人體炸彈,所以説這一次他為什麼讓這些人脫光了?這個是和我們過去英國警察的理解完全不能夠放在一起思考的問題。但這次影響確實也很大,等於説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一幕。
主持人: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知道,這四名嫌疑人其中有一個是在意大利羅馬被捕的,是依照意大利的警方的這種合作。現在關於反恐這一塊,各國的警察合作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王大偉:
反恐最有效的一個措施是情報。而情報恰恰的要依靠整個國際的警務合作。我這兒有一張整個歐洲的國際警務的合作的一個圖。現在歐洲的國際警務合作,我們叫做“五級同心圓”,它一開始有一個申根條約。
主持人:
核心源就是申根條約。
王大偉:
五級同心圓,申根。你看這次一爆炸以後法國就退出申根。就是把邊境給封鎖了。他們有警察之間的合作,然後有反恐的協調、歐共體的協調和國際刑警組織的協調。
主持人:
這是在歐洲內部的協調機制。
王大偉:
為什麼呢?1992年歐洲就取消邊控了,就是沒有邊境了。沒有邊境以後就犯罪聯網。你看這次犯罪聯網的趨勢很厲害,美國炸了、英國炸了,然後不同的地方炸了。而且你看犯罪分子他也是有著不同國家的背景,所以犯罪分子聯網以後,警察就必須聯網。因此這次的爆炸,倫敦的連環爆炸畢竟對國際的警務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主持人:
談到這兒我想還是再通過一個背景板來了解一下這四名嫌疑人的相關情況。
首先我們要看到第一名嫌疑人,他的名字叫亞辛.哈桑.奧馬爾,就是照片上的這一位。這是當時“7.21”之後英國警方提供的錄像的截屏照片。奧馬爾是索馬裏裔的英國人,24歲,他是7月27號在英國伯明翰落網。
另外一名叫穆克塔.賽義德.易卜拉欣,27歲。他是來自厄立特裏亞,就是帶著白色的帽子這位,他是涉嫌在“7.21”爆炸案當中引爆了26路汽車,他是29號在倫敦被捕。就是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一段警方的畫面,兩個赤身裸體的男子,其中有一個就是易卜拉欣。
這是拉姆齊.穆罕默德。他是涉嫌在奧弗爾地鐵站製造爆炸,就是“7.21”。他也是29號在倫敦被捕的,不過是和易卜拉欣不同的地區。
還有一位叫奧斯曼.侯賽因,他是索馬裏裔的英國人。他是涉嫌製造了謝潑茲布什地鐵站的爆炸。他就是29號在意大利羅馬最後一名落網的這名嫌疑人。
應該説這麼快的時間,應該説21號到29號9天的時間,就把四名嫌疑人全部抓獲,應該説英國警方也應該找到一些自信。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倫敦的警察局局長,他在講話的時候,感覺好像並不是十分的輕鬆。我們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他是怎麼説的。這個警察局長的名字叫伊恩.布萊爾。
馮仲平:
和英國首相同姓。
主持人:
和英國首相同姓,都叫布萊爾。
伊恩.布萊爾 倫敦警察局長:
那些在逃的人會很可能再次發動襲擊,另外一些團夥也很可能有再次發動襲擊的能力和企圖。
馮仲平:
這一次伊恩.布萊爾,就是這個警察局長。英國人實際上對“7.7”爆炸,他們是有準備的,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生。但是對“7.21”,就是兩周以後再發生第二輪的襲擊時,布萊爾自己承認,他説真是出其不意的事情。這次你看我前面講常常的出了一口氣,但實際上根本還不能夠放鬆警惕。
主持人:
因為以前恐怖爆炸好像也沒有這樣的先例,很少有這樣的先例。短短的在兩個星期之後又同樣的方式製造爆炸,確實也很少見。
馮仲平:
這次實際上對英國人的打擊,特別第二次,儘管説傷亡人數沒有,但是對英國人的打擊非常大。
主持人:
而且伊恩.布萊爾他還説了一段話,他説“7.21”不是一次候補隊員的二流行動,他兩次爆炸都是在同一計劃下的兩次行動,而且倫敦人幸運也只是在於恐怖分子犯了一個錯誤。
王大偉:
人們就在考慮到底這個錯誤是什麼?也就是説為什麼“7.21”這個炸彈到現在它當時為什麼沒炸?也就説第二次為什麼只是很少的一個傷亡,而第一次是這麼大的傷亡。所以人們在這裡面化了一個不同的問號。我倒是覺得實際上任何從犯罪學理論有一個情景,也就是説他身邊有很多的因素是不控制的,不固定的,也許他一旦發現這個情景,不適合他去犯罪,他可能會改變或者放棄。我們有這樣一個理論打檯球一樣叫做“飄逸論”。實際上他並不是特別鎖定一個目標,中間情景一旦改變,他就像檯球一樣,也可能滾到這兒,也可能滾到這兒,這可能我們現在能解釋的一個謎現象。
馮仲平:
這確實是一大謎,一大疑團。
主持人:
現在應該説有好幾個謎。比如説像炸彈為什麼沒有能夠爆炸,沒有像7月7號那麼大的威力?這是第一個謎。另外還有第二個謎,這是兩夥兒人是不是同一夥兒人?還有第三個謎就是為什麼上次的四個人全部炸死了,在爆炸當中充當了人體炸彈,而這次的四個陳卻全部活著被逮捕了?
馮仲平:
最後一個謎好解釋。如果説他要當人體爆炸的話,由於他沒有實現爆炸目的,他就跑了。為什麼後來英國人和警察,就是説這些人不是逃生,他實際上在等待下一次機會。所以説前面幾個謎,就比如説英國警察發出的信號也是麻煩的。就是説“7.7”事件和“7.21”事件是不是同一個機構策劃的?是不是同一夥兒人?現在就説,有人認為包括伊恩.布萊爾他也説過好像是他們的爆炸物、手段、各種的東西都是很相似的。
主持人:
同一計劃下的兩次。
馮仲平:
但是也有警察説不是。所以説這是一大謎團,現在英國政府實際上也沒有給人一種令人信服的説法。
主持人:
而且還有證據説兩夥兒人還確實在一個漂流中心曾經一起混過。
馮仲平:
這是英國一家報紙説的,但是也沒有得出證實。英國《觀察報》好像説的。
王大偉:
現在還有一種説法就説這個炸彈,雖然説這兩批炸彈看起來不一樣,但實際上是一樣的。他有一個專門的詞改“炸彈簽名”,或者我們叫做“炸彈指紋”。你看這個炸彈是一個瓶子狀的,然後上邊有很多這種釘子。這是一個X光片,它不是一個真實的片子。X光片,上邊有好多,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有綁上幾瓶香水。這個就讓人覺得是非常土造的,但是裏邊的炸藥是非常非常先進的,外邊是土造的,但是炸藥非常先進。因此人們就説,這兩批炸彈是出自一個工廠。
主持人:
這個看起來非常的粗陋,但是我們知道7月7號當時爆炸案的炸彈威力還是很大的。你知道我們在英國唸書的時候,我們曾經看到北愛的炸彈。北愛的炸彈也是這樣的,因為他由於長期的報道這些事情,實際上任何一個犯罪分子要在英國學會做炸彈是非常容易的,因為他們有幾十年宣傳炸彈的歷史。我們到北愛去看那個炸彈全部都是土造的,各種各樣的,非常簡陋,但是它的爆炸能力卻是非常高的。因此從炸彈簽名這個角度來看,很可能是一批産品賣給兩波人了,這兩波人可能由於控制的水平不一樣,結果最後所造成的損失是不一樣的。
馮仲平:
但這兩夥人好像背景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主持人:
一夥完成是巴基斯坦,另外的一夥兒的全是非洲人。
馮仲平:
東非的。
主持人:
但是他們都是英國人,英國籍,所以確實也是從這個角度真的也是一個悲劇。我記得第一次爆炸完了以後,很多媒體用的標題就是“倫敦自己人炸了自己人”。
列文斯通有一句話,他説西方國家干涉中東事務的外交政策是孕育倫敦爆炸的溫床。這是不是能夠解釋為什麼兩次爆炸的目標都會選擇在英國,而且是自己人炸自己人?
馮仲平:
列文斯通這句話現在成了名言了,現在好多媒體都引用這句話。但是列文斯通這個人,我觀察他,我有個説法,他和首相布萊爾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站在一起的。就説申辦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是站在一個立場上的,其餘的地方他和布萊爾唱反調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是堅決不同意這種説法的。但是這兩次爆炸以後,實際上不僅僅是英國,好多人都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恐怖分子又選中了英國?這裡面實際上有一個因素很複雜的,我覺得西方國家對中東的政策,這個問題是一個長期的一個問題了,這樣的問題。因為英國內部第一次“7.7”爆炸以後,就是你剛才提到,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種族之間的一個關係問題。這裡面都是英國人,但他們都是移民後代,這個涉及到一個社會裏面如何傳統,這次又發生了成為東非的移民的問題,這又涉及到一個什麼問題?涉及今後英國移民政策的問題。所以説我覺得這個背景,這個原因是很複雜的。
主持人:
我甚至看到一個比較聳人聽聞的報道説,由於這兩次爆炸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説有三分之二的外來移民準備遷出英國,也有這樣的報道。
王大偉:
從犯罪學的角度,任何一個犯罪都有一個根本的動因,我們説是“揚湯止沸?還是釜底抽薪”?我們警務工作做得再好,它是在揚湯止佛,他是在把表面的這個問題控制住,而真正要解決恐怖主義一定要找到它的震蕩源在哪?找到它的原因在哪?你真正的把震蕩源控制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用我們的話説叫標本兼治。您現在做的這些東西是標上的東西,真正怎麼治本留給布萊爾的一個大難題。
主持人:
其實我們時間也不是很多了,剛才伊恩.布萊爾説可能還有擔心,可能會再次發生這樣的恐怖事件。對於在英國,比如説有留學或者是生活在外的一些中國人,在出門在外的時候,你作為這方面的專家有沒有一些建議,應該注意什麼?
王大偉:
我在英國自己遇到了炸彈有兩起,有一次我就在火車上,一下火車,那兒有一個磅秤我就稱一下,結果一下這個火車站被封了,説裏面有炸彈,最後就在那個磅秤裏邊發現了炸彈,這是很久以前的事。可見那個時候英國就有很多這種炸彈。
主持人:
但當時可能是愛爾蘭國家的。
王大偉:
北愛的。現在給我們的留學生提一個建議是什麼呢?就説一定要加強個人的防範。據説現在倫敦三角金、防毒面具非常的暢銷。這些東西非常的銷售,就是人人自危,人自為戰。因此我們的建議就是什麼呢?就是説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你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比如説星期四,比如説一些大的宗教節日,一些大家要狂歡的日子,對不起我不出去了,不易出行,自己在家待著吧,這是一個防範的最有效的武器。再有一個自己要學會一些自我防護的。比如説一些救助這方面的技能,我覺得從我做起,自我防範也是對他們的一個忠告吧。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謝兩位嘉賓能夠在演播室和我們一起關注倫敦爆炸案的最新進展。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 劃:朱同合
編 輯:閻 敏 施 蕾
監 制:范 昀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