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60年後,抗戰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萬眾一心,取得更大的勝利。
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今日關注》。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60週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60週年。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各地都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紀念活動,以各種形式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段歷史。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敵侵略作戰當中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這是全體中華民族兒女共同浴血奮戰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利用半個小時的節目時間,一起來重溫一些歷史片斷,再次感受經過血與火考驗的抗戰精神。
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演播室的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央黨史研究室林曉光教授,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的主任汪朝光教授。歡迎兩位。
在我們的訪談開始之前,我們還是想給大家先看一段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段影片的片斷。
《地道戰》電影片斷
主持人:
這樣的片斷和這樣的歌曲我想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這應該是中國早期電影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了,像這樣的電影,我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除了《地道戰》,還有《地雷戰》、《平原遊擊隊》、《敵後武工隊》、《小兵張嘎》等等。很多中國人可能都是伴隨著這樣的影片長大的。是不是每一部這樣的影片背後都是有真實的生活原形的?
林曉光 中央黨史研究室教授:
它都是有歷史的真實作為它的背景的,像剛才放的《地道戰》。
主持人:
就是冀中一帶。
林曉光:
冀中平原,它就發生在那個地方。原來是各家自己為了藏身的地洞把它連起來,先是村子裏各家之間的地洞互相串聯,後來是村子與村子之間都互相串聯。所以實際上我覺得地道戰的打法就是抑制了日軍的武器裝備優勢,而發揚了我們民兵熟悉地情,熟悉自己家鄉情況。
主持人:
這真是中國老百姓在戰爭當中培養出來的一些智慧。
而且我發現好多電影生活的背景好像都是發生在河北地區,像《小兵張嘎》應該也是河北的,就是白洋淀,像當時非常有名的《雁翎隊》,還有《平原遊擊隊》也應該是河北吧,《地雷戰》應該是在什麼地方?
汪朝光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國民史研究室主任:
《地雷戰》那個電影的原型,它是以膠東為抗日根據地為背景。
主持人:
是山東一帶。
汪朝光:
對,但是河北也有。為什麼您剛才説它很多背景發生在華北地區或者河北地區?因為當時華北地區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地區,像著名的晉察冀根據地就是以華北大平原為中心和太行山脈為中心,所以很多抗日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區。
主持人:
所以我們發現在電影當中其實我們也能夠看到,比如説有一些八路軍的戰士,雖然是一些老百姓自發的遊擊戰爭,但其實電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八路軍戰士,或者説一些共産黨在指導。其實我想,在可能真實的當時的抗戰的歷史當中,共産黨的很多指導也是非常直接的,對這些平民的遊擊戰爭。
林曉光:
除了中共中央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來指導、領導敵後根據地的抗戰和全國的抗戰之外,還有當時中國共産黨提出的“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敵後根據地”,就把主力紅軍改變成八路軍以後,新四軍以後它化整為零,深入到敵後區,建立根據地,然後以點擴大到面,慢慢慢慢地就建立像晉察冀、晉冀魯豫、陜甘、山東這些大片的……
主持人:
建立很多的抗日根據地。所以就是這種平民的抗戰、平民的遊擊戰爭、麻雀戰爭,其實是和共産黨的這種戰略上的指導思想是有直接關係的。
汪朝光:
那當然了。遊擊戰它作為一種樣式,原來在軍事學上不太受正規軍事學的重視,但恰恰是中國共産黨,包括毛澤東本人是把遊擊戰提高到了一種戰略的高度。他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怎麼樣才能以弱勝強?所以他把遊擊戰提到戰略高度,這樣一種人民戰爭的方式來對抗在軍事上,或者在經濟上比中國更強的日本。
主持人:
面對比自己要強大得多的敵人的時候,採取這種遊擊戰術,敵進我退,敵疲我打,同時在有利時機的時候也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去打擊敵人。比如説在正面戰場上,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也曾經有過百團大戰這樣的大捷。
林曉光:
它主要還是發生在敵後根據地,主要是正太路、山西。以破襲鐵路交通線和襲擊日偽軍將領的據點為主要的作戰內容。集中了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十多萬人,取得了重大的戰果,也是震驚了中外。
主持人:
所以,敵後戰場主要是共産黨在領導,而且也是和中國共産黨當時的戰略思想是非常得符合的。另外,在正面戰場上,應該説國民黨所領導的抗日將士也是在浴血奮戰,可以説多次阻擊了日軍的進攻。我們現在一説起來,日本當年狂妄的想要三個月就要消滅中國,但是國民黨所領導的抗日將士在正面戰場上還是很有利地阻擊了日軍,而且也打破了日本人當時的這種夢想。所以大家最熟悉的一個勝利,恐怕就是正面戰場上的勝利就是臺兒莊大捷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解説:
1937年12月,為了迅速實現佔領中國的侵略計劃,日本侵略軍在佔領南京、濟南後,又將魔爪伸向了徐州。
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軍開始向臺兒莊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下令死守臺兒莊陣地。3月31日,中國軍隊將進入臺兒莊的日軍完全包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6日晚上,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反攻。至7日淩晨,除一部分日軍突圍外,被圍的日本侵略軍被全部殲滅。
臺兒莊戰役是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1萬餘人,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氣焰,激勵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臺兒莊戰役,確實也是經過了國民黨所領導的這些抗日將士的浴血奮戰。
當時臺兒莊戰役所取得的這個勝利,對於正面戰場,阻擊日軍起到了什麼樣的一個作用?
汪朝光:
我想臺兒莊戰役在軍事學上確實有它很重要的意義。臺兒莊這個地點它離徐州很近,當時日軍正在從華北南下,如果他佔領了臺兒莊,他就可以切斷徐州周邊的聯絡。
主持人:
他應該屬於徐州會戰的一部分。
汪朝光:
他就可以佔領徐州。徐州又被認為是通渠要道,聯絡華東、華北、華中各個方向的戰略要地。從軍事學上,佔領徐州又意味著可以繼續再南進或者再西進。所以臺兒莊的勝利就暫時地阻止了日本這樣一種繼續南下的行動。同時,因為中國軍隊在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有時它在不斷地撤退之中,這樣一個戰爭從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意義。就像您剛才説的,它打破了日軍怎麼樣在短時間內就能擊敗中國軍隊這樣一種夢想。
主持人:
我們在看一些史料的話,當時的國人是非常地期盼一場勝利的。不管是百團大戰也好,還是臺兒莊大捷也好,當時媒體報道出來以後,令國人非常的興奮。確實是在那個艱苦的時期是非常地期盼一場勝利。不過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知道在正面戰場上國民黨還是處於一種節節敗退這樣的一個形勢。到底是戰略判斷上的失誤,還是説確實是裝備上和日軍相差得太遠?
林曉光:
恐怕裝備上、戰鬥力上,也就是物質層面的原因也還是比較重要的。
汪朝光:
因為畢竟日本在東亞來説是一個軍事強國,另外他早就有侵略中國這麼一個陰謀,蓄謀已久。當然了,再加上中國軍隊在抗戰一開始,確實在戰略上可能也不無失誤的方面,準備也不充分,所以顯得在形勢上比較被動。但是臺兒莊一捷,從這個角度也對全國軍民的抗日信心是非常大的鼓舞。但是我知道臺兒莊之後,當時國民政府的暫時的首都武漢還舉行了徹夜的提燈遊行,就是提著燈籠的遊行。
主持人:
剛才我們也説到,當時國人是多麼的期盼一場勝利。就從您剛才説到提燈遊行就能夠感受到這一點了。
現在如果回頭看的話,我們怎麼看待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國共當時合作,一起抗戰這樣的一個作用?
林曉光:
我想中國能夠實現全民族的抗戰,是不是國共合作這個先決條件?這兩大政黨如果不合作的話,全民族抗戰根本就無法進行,是不可想象的事。雖然當時的政府是國民政府,他是蔣介石為政府的首腦,但是共産黨確實發揮了他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就表現在,在抗戰初期日軍猖狂地進攻面前,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勇敢地插向敵後,進行了很多著名的戰役,像平型關大捷。
主持人:
而且國共能夠合作,共産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蔣介石一開始,我們都知道這段歷史,他是不同意國共合作的。
林曉光:
蔣介石有個著名的觀點就是“攘外必先安內”,先要把國內的共産黨軍隊消滅了,他才能跟日本鬼子打。
汪朝光:
但是抗戰開始了,畢竟大家都以民族大義為重,所以臺兒莊戰役本身也有國共合作的因素,比如當時周恩來同志就曾經向國民政府的軍事領導人,像白崇喜曾經有過戰略上的建議,對國民黨作戰也有很多……,其實我們還可以知道,離臺兒莊不遠就是京普鐵路。京普鐵路後來還活躍著共産黨領導的鐵道遊擊隊,這也是國共合作在戰略、戰術上互相配合,互相牽制日軍的一個……
主持人:
而且鐵道遊擊隊應該是山東的棗莊,是嗎?
汪朝光:
微山湖附近。
主持人:
離臺兒莊也是非常的近。剛才我們説的是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但是之前要説到鐵道遊擊隊的話,也應該是屬於敵後戰場的一部分了。我們在這不妨也再來看一看鐵道遊擊隊的歷史。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
這是電影《鐵道遊擊隊》的主題歌。這部電影是根據抗戰時期山東棗莊微山湖地區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棗莊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重要的能源重鎮之一。1938年5月,日軍佔領棗莊後,不僅殘暴屠殺與欺壓當地百姓,還將大量優質煤炭通過鐵路與海上運輸源源不斷掠奪到日本本土。
為了打擊侵華日軍,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在1939年11月成立了“棗莊鐵道遊擊隊”。這支鐵道遊擊隊捨生忘死,在棗莊微山湖一帶的百里鐵道線上與日軍週旋了7年之久,發動了數百次戰鬥,重創了當地的侵華日軍。
當時八路軍115師政委羅榮桓在給鐵道遊擊隊的嘉獎信中説:你們就像一把鋼刀插入了敵人的胸膛。
主持人:
其實之前我們説到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很多我們熟悉的影片裏看到,好像能夠看出當時的一些生活原形,好像大部分都是農民,鐵道遊擊隊應該主要組成是由工人組成的。
林曉光:
這些賣煤炭的,鐵路工人。
主持人:
鐵路工人,還有礦工,也有一些小商小販,他們應該是屬於一支非正規部隊,他和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林曉光:
它是不是應該算是自發的抗日武裝?看到日本鬼子侵略我們的國土,殺害我們的父母、父老鄉親,自發地起來。但是共産黨這個優點我就覺得就在於,他看到這種自發的武裝之後,他很快去派共産黨員去領導他們、去組織他們、去指導他們鬥爭。比方鐵道遊擊隊的政委就是中國共産黨派去的一個。
汪朝光:
其實很多遊擊戰、很多遊擊部隊,他最初可能是有自發的成分。但是我們也知道在現代軍事作戰的環境下,純粹自發的行動是很難堅持很長久的時間,他必須要有組織。在這一方面可以説中國共産黨發揮了無人可以替代的作用,比如就像剛才您講的,他派政委,派很多工作人員深入到各個自發的遊擊隊裏頭去,改造他們、訓練他們、鍛鍊他們,把他們鍛鍊成一種堅強的抗日武裝。其實東北抗日聯軍在很大程度上,最初也是自發的,也是因為有許多共産黨人,像楊靖宇去了之後,才把它打造成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
主持人:
東北抗日聯軍。其實有很多這樣當時自發的群眾,有遊擊隊或者是其他的形式、志願軍,最後被組織起來。這就是共産黨當時的戰略指導思想,一場人民戰爭,要讓日本侵略者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海洋當中,和這個戰略指導思想應該是分不開的。
剛才我們説到,不管是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還是國民黨所在的正面戰場應該説都是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忘記一段歷史,就是這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應該説各個階層,包括海外的華僑、華人,各個界別的人都加入進來,可以説對戰爭都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援的一個作用。
我們下面看到的這個短篇,尤其是一條非常有名的公路,也可以説是一條抗戰的生命線——滇緬公路。在這條公路背後就能夠看到全民族抗戰的這段歷史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解説:
抗戰時期,中國雲南有一條被稱為"中國最後一條陸路輸血線"的公路,那就是滇緬公路。
當時,海外華僑為支援抗日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的藥品、棉紗、汽車等物資;當時的國民政府也從西方購買了大量汽車、石油、軍火等,這些物資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無法運往戰爭前線。因此,中國急需在雲南建一條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線。
1937年11月,滇緬公路開工。1938年8月,公路貫通,全長959.4公里。公路修建期間,滇緬公路沿線約20萬各族人民投入到了公路的修建中,海外華僑華人在建設滇緬公路中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由於嚴重缺乏施工機械,他們用雙手修築一條世界上最崎嶇的長達上千公里的公路。整個工程僅僅耗時9個月的時間。這一壯舉震驚了世界。
正是通過滇緬公路這條抗戰生命線,大批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運往中國戰場,對中國人民的抗戰給予了有力的支援。
主持人:
從剛才的歷史照片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這條道路修建起來這個條件是多麼的惡劣。當時是9個月,1000公里,而且可以説是在沒有任何先進的設備,幾乎是用雙手建造出來的這樣一條路,真的可以説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為什麼能夠産生?
林曉光:
我想是不是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面前,中華民族面臨民族存亡的關頭,所煥發出來的這種民族精神鼓舞了包括軍隊、包括全體的民眾,像修建這樣一條困難非常多的這樣的公路的話,沒有民眾的支持我想也是不可能的。
汪朝光:
我覺得這個設施本身也説明抗戰是一個真正的全民族的抗戰,各個階層的人民,除了極少數漢奸之外,都在義無反顧地投身這場戰爭。我覺得除了滇緬公路之外,可能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可歌可泣的歷史的事實。比如我們都知道,在抗戰剛剛爆發的時候,中國東南沿海的城市是當時中華的精華所在,大概少數的現代工業基本上都集中在東南沿海。抗戰一爆發,國民政府就佈置把東南沿海的現代工業遷移到大後方。上海的大量工商實業家都沒有任何二話,就趕緊佈置遷移。我們知道這個遷移過程本身確實本身是會有損失的,他們就沒有任何異議的遷移。先遷移到武漢,後來武漢危急的時候又通過各種方式繼續遷移到後方,像四川、貴州。當時的四川和現在不一樣,既沒有鐵路,也極少航空,公路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嶺。所以當時從武漢到四川的話,基本上是靠長江水路。我們知道當時長江上有中國一個著名的民族實業家盧作福先生,他辦的民生公司,他就緊急動員民生公司的全體船隻投入搶運物資器材,入川行動。他在宜昌設立了暫時的臨時指揮部,通過分段搶運再來放。當時的長江三峽本身也很危險,晚上也不能夜航,大噸位的輪船也不能開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把幾十萬噸器材從武漢搶運到了四川,也使重慶後來成為中國名聞遐邇的兵工基地,後來這就被譽為一個“東方敦刻爾克撤退”。
主持人:
這是1938年10月,當時確實盧作福,本來國民政府請他出山幾次,讓他當官他都不當。但是在當時那種非常急迫的條件下,任命他是交通部的次長,他可以説是毅然地把民生公司所有的物資全部拿來為國所用。當時可以説,像盧作福這樣的民族商人應該説是一大批,包括像海外經商的這些人士更是不用説了。有的乾脆就是,我今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在北京的抗日戰爭紀念館裏,很多海外的華僑華人,包括一些在大陸生活的,都來去參觀。他們有的就説,當年他們就是作為海外的華僑華人回來參戰,當然有的可能也是不能夠回來的話,也是捐獻了大量的物資。所以就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我這兒也有這樣的一個數字,當時37年的時候,日本的産鋼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産鋼量只有4萬噸。就從這樣一個簡單的對比,580萬和一個4萬的對比,就能夠感受出當時的實力上的懸殊了,但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取得這樣一場戰勝的勝利?
林曉光:
我想除了國力的對比之外,中國顯然是弱勢。但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裏邊也講,戰爭之威力最雄厚的根源在於人民群眾之中。一個民族一旦覺醒了,一旦團結起來,它的力量簡直是不可抵擋。
主持人:
所以我們今天,每次在紀念抗日戰爭的時候總會提到一個抗戰精神,我想我們今天做這半個小時的節目,其實也是再一次的在這裡重溫抗戰精神。其實這個抗戰精神在今天仍然是應該被銘記,應該被發揚的。
好,非常感謝兩位來到演播室,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 陶躍慶
策 劃 王冬妮
編 輯 劉維紅 桑瑞嚴
全曉通
主持人 魯健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