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自從大陸公佈了要贈送台灣一對大熊貓的消息以後,在島內引起了“熊貓熱”,而且也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前一段時間備選的大熊貓已經公開在網上徵集乳名,備選的大熊貓都是在中國臥龍自然保護區、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出生的,所以現在我們就來到了這裡。
今天要請兩位嘉賓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大熊貓是怎麼選拔出來的以及這些大熊貓生活起居等情況。今天的兩位嘉賓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先生,您好。還有一位是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總工程師王鵬彥,歡迎兩位。
我一來這兒,我覺得你們生活工作的環境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真的是古詩當中所描寫的就是“泉流深澗中,鳥鳴山林裏”的那種感覺,我們知道大家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大熊貓,這些熊貓是怎麼選拔出來的?
張和民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
這個根據它那天公佈的歲數時間段,就是1歲半到4歲半這個年齡段,我們就是17隻熊貓,
主持人:
如果説真的要是還從17隻選拔再選拔出來這一對的話,還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
張和民:
那就首先要一雌一雄嘛,這符合條件,然後,你還考慮它遺傳的問題,就是不能近親繁殖,還要考慮它是不是健康發育的,還有是不是健康活潑的。這條件挺多,綜合來考慮。
主持人:
除了體格方面要身體健康,還有血緣方面有沒有近親繁殖的,另外還有性格也要考察。這個跟選拔人有點像,就像運動員的選秀差不多了,我看。
王鵬彥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兩個熊貓能不能和諧相處,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出去以後,要是不能很好的相處的話,那麼後邊的工作也很難做。
主持人:
這些大熊貓都是你們親眼看著它長大的。
張和民:
一點一點地長起來的。
主持人:
一點一點帶大的,你們就像大熊貓的“爸爸”一樣,那要是真的選出來一對,送到台灣去,你們放心嗎?生活起居方面。
張和民:
我肯定有點依依不捨,但是應該放心的,因為我們還要去人,我們還要一起來處理,一起幫他們怎麼把熊貓飼養好,所以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主持人:
真的要是選拔出一對送到台灣的話,對於島內的這個機構你們有什麼建議嗎?
張和民:
我們首先要它有一個好的場館,就是説在場館建設方面要符合我們的標準,首先要有空調設施,還有那種大的活動場地,還要有空調,防止高溫的時候它要有空調設施,它首先要滿足這種條件,然後他需要有好多的保育員,好多的飼養配方,就是營養師好多這些方面,還有好的醫療保健措施,如果這些條件具備的話就行了。
主持人:
那這些保育員是不是需要來咱們這個基地培訓一下?
王鵬彥:
我覺得是兩方面,一個是它的保育員,它的獸醫需要到這地方來,參加我們的工作。一方面了解我們整個的工作情況,同時他也要對針對性地對選出來的一對熊貓,它的習性、它的身體的情況要做了解,這是一方面。另外這熊貓出去以後,我覺得我們也要派我們的科研人員、我們的保育人員一塊出去和他們共同工作一段時間,把這方面我們管理方面的經驗、飼養方面的經驗傳輸給他們。
其實在場館建設這一塊,我覺得他們需要過來了解作為熊貓棲息地,熊貓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氣候環境?濕度的環境、植被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同時咱們飼養熊貓有一個環境多樣性的問題。他要過來了解怎麼樣去處理環境多樣性?就像我們後面我們看到的這個小崽熊貓,我們做了很多活動的機構,木架給它,爬上爬下,它很喜歡這樣的環境,如果純粹一個草坪,對熊貓來講也不是很好的。
主持人:
目前養的這些大熊貓是不是每一隻大德熊貓都有它固定的保育員。
張和民 中國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相對是固定的。
主持人:
相對是固定的。
張和民:
而且還有你這個環境多樣性,生活當中要豐富起來,豐富多樣性,不讓它感到很單調,所以這是對熊貓健康,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
大熊貓除了生理身體健康也要保持它的心理健康,那這樣的話如果最後挑選出來一對大熊貓到台灣去的話,我估計這種交流肯定必須一直保持,甚至可能剛送去的時候,這些熊貓的保育員可能還得先跟過去一段時間,要不然大熊貓它心理上不適應。
張和民:
我們一般我們的飼養人員和獸醫要跟著去一段時間以後,對方覺得我們差不多了 ,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我們的人員就撤回來。但是比如説在發情季節,在熊貓成長的季節,這個時候我們又要去人,在發情季節等有些情況下,有些沒見過的,第一次都沒有見過的那些技術人員,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能它有不吃不喝的那種情況,以為是生病了,實際上是它發情,比如説熊貓産崽這個時候它可能一個月都不吃東西了,很多獸醫到這兒很緊張,説可能是不是生病了,像這種情況我們都要去人。
王鵬彥:
掌握熊貓的生理狀況,這需要很豐富的經驗,即使這熊貓長大以後,具體工作當中,我們還要派我們的專家出去,和他們一塊工作。
主持人:
畢竟你們已經總結了20多年的經驗了,所以即便熊貓到達島內以後,可能他們在飼養的過程當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可能還需要跟你們隨時溝通。説到這兒,我們先通過一個記者拍攝的短片,來了解一下這17隻備選大熊貓的生活情況。
趙晶 記者:
這片遊樂場的四隻大熊貓最近可是成了小明星了,因為它們都進入了候選名單,有可能會去到寶島台灣。那麼它們四個今年都才二歲大一點,其中有三個是女孩子,一個是男孩子,還有一對是雙胞胎的姐弟。大熊貓一般來説,更喜歡獨自一個人生活,如果碰到一起是很容易打架的,不過它們四個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到現在感情還是非常好。
解説:
在靠在一起吃一噸美味的竹子,馬上精力充沛,這四位小朋友因為還沒有成年,現在正是好動的時候。
唐純香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每天活動十幾個小時,它們也都非常的聰明,喜歡爬樹,喜歡在一起玩,喜歡去找一些樂趣。
解説:
別看它們胖胖的,爬起樹來卻是一副很有身手的樣子,而只要一到吃東西的時間,又會一溜煙的乖乖就位。這4個小傢伙和另外13位小夥伴,最小的一歲半,最大的四歲,全都在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出身,究竟誰能雀屏中選,到台灣落戶,它們之間也在比比看。
主持人:
就是看完短片以後,再加上我們現場看這些大熊貓,真的是能確確實實感受到這個大熊貓特別得可愛。就和人一樣,你説為什麼所有的人都喜歡大熊貓?是不是也是因為大熊貓和人有好多特別相似的地方?
張和民:
首先你看這小崽它吃東西那個動作,吃奶的那個樣子,坐在那裏,兩個小手拿著那個奶瓶吃奶的動作,還有叫聲,那叫聲非常像我們的小孩,所以小朋友非常非常喜歡這個大熊貓。另外大熊貓你看它黑白相間,這是我們有色世界的兩個基本顏色,跟我們很多方面都聯絡在一起,比如説我們道教的太極圖,因為它那黑白相間代表一個陰陽,天與地。
主持人:
這和中國古代哲學有點暗合的意思。
張和民:
對天與地,白天與晚上,男人與女人很多東西我覺得在熊貓身上都體現出來。
王鵬彥:
我覺得熊貓首先説熊貓看上去憨憨的,你就想把它抱在懷裏的感覺。
主持人:
尤其那小的熊貓更可愛。
王鵬彥:
它就讓你感覺到需要去親近它,而且它是食肉動物吧,但是它整個動作很慢,很舒緩,因為它在自然環境的裏邊,它沒有更大的天地,成年熊貓,它甚至對黑熊,對豹子都進攻不了它。因為它的這樣的近況就是防禦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它跑的很慢,給人感覺就很憨厚。
主持人:
熊貓睡覺一般是睡在什麼地方呢?
張和民:
熊貓在野外的這種情況,它是邊吃、邊拉、邊睡,它一般要在野外吃16個小時,因為它一般很少吸收竹子。
王鵬彥:
而且量很大。
主持人:
竹子的營養成分應該少。
王鵬彥:
它一天吃幾十公斤的竹子,所以使它必須花大量的時間來採食,往往就是吃了睏了就睡一會兒,醒了再繼續吃。在野外它的竹種量也很多,它棲息就在竹林裏邊,所以它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找食物。
主持人:
而且大熊貓也沒有冬眠,對吧?
張和民:
沒有沒有。
主持人:
它和熊還不一樣?
張和民:
熊有冬眠。
主持人:
熊都冬眠,對吧?大熊貓沒有冬眠,16個小時都在吃,所以我們看到今天你看這些熊貓的幼崽就不停在吃,它們吃得都是竹葉是吧?
張和民:
竹葉,竹筍都有。
主持人:
竹葉,竹筍都吃。
張和民:
只是練習。
王鵬彥:
這些是小熊貓在嘗試學習吃,其實它吃的量還不很多,更多的時候還喝一些奶這時候,但在野外吃幾十公斤的竹竿,竹葉。
主持人:
我看你們還給它們準備了餅乾什麼,這是什麼制的?
張和民:
高纖維的餅乾,含竹子纖維是30%以上。
主持人:
其實裏邊也是竹子,營養成分都是竹子的。
張和民:
都是竹子的。
主持人:
聽説大熊貓這個求愛方式、求偶方式也和人有好多相似的地方?
張和民:
是它也有選擇性很強的,有些時候它喜歡這個嘛,你要強行給它安排,它還不高興,不接受。它喜歡這個貓,你要去安排其他的貓,之後你就是給他交配了,它很不高興,大發脾氣、大發雷霆,連出現自殘的情況都有,所以它這個小東西很強。
主持人:
它不喜歡包辦婚姻,喜歡自由戀愛。
張和民:
對,對。
主持人:
這一點和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王鵬彥:
其實熊貓除了它自身的選擇以外,畢竟我們是在人工飼養管理下的熊貓,它選擇不了的時候,我們還採取其他的方式,比如一個小公貓喜歡一個小母貓,但是當它比較興奮的時候把小母貓挪走了,你換另外一個需要配種的母貓過來,也有這樣的情況。當然我們更進一步地可能用人工受精或者其他使它受孕的辦法。
主持人:
這也是為了避免可能血緣過近,或者什麼的,所以剛包辦,還得包辦,為了優生優育。
王鵬彥:
是這個意思。
主持人:
看來剛才我們聊了這麼多熊貓的吃、睡還有它的求偶,真的是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難怪熊貓這麼可愛,下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看一看熊貓起居錄。
記者:
走近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眼前用碎石墻裝飾的房子,裏面就居住著大名鼎鼎的國寶——熊貓。據説這種房屋的樣式倣照了當地民居羌族寨子的外形。在這裡每只熊貓都擁有自己的一套別墅,包括臥室和露天的活動場,在熊貓孩子的臥室,我們發現了熊貓稱體重的奧秘。
飼養員:
每間房間有一個電子稱,大熊貓我們就馴化它,每天自己上去稱一下自己有多重。海子,上來,上來。97,99,99.8,平均99(公斤)。
記者:
活動場是大熊貓最喜歡待的地方,一天24小時,有2/3的時間會在這裡渡過,尤其是一早一晚相當活躍,玩累了就在樹上小睡一覺,真是美事一樁。吃飯問題也在活動場解決,這裡的熊貓採用“少食多餐”制,飼養員每天喂它們四五次,這不,竹子美食當前,它們並不照單全收,而是仔細挑選新嫩的部分才入口。竹子是熊貓最喜歡的食物,一天下來食量很是驚人,每只熊貓一天要吃10到20公斤的新鮮竹子,不過它們只能從裏面吸收20%的養分,所以飼養員發明了一種被稱為“窩窩頭”的高纖維餅乾,主要原料是竹粉和小米、玉米、大豆等五穀雜糧來補充熊貓的營養,而讓人羨慕的是不滿一歲的小熊貓,它們的伙食更加講究。
記者:
他們吃的這些都是什麼,你調的這個。
何永果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育幼主管:
這是專門的動物奶粉,它們現在攝入的能量全靠這些奶粉了,因為它牙齒才長一點,其他還吃一點竹筍,主要是喝這奶。
解説:
面對這些饞嘴小傢伙,飼養員當起了“超級奶爸”。
主持人:
熊貓放歸野外以後,它的這個生活和在基地生活還不太一樣,那它們放回到野外以後,適應能力怎麼樣?
王鵬彥:
因為我們考慮飼養熊貓的目的,不只是建一個越來越大的熊貓動物園,還要通過我們的人工繁殖,我們的飼養及個體去支持野外種群它的遺傳多樣性。那麼這個熊貓是人工飼養的養尊處優的一個熊貓個體,不可能直接擱到野外去,我們要培訓他野外生存的能力,這個工作我們做了兩年了。這個熊貓叫祥祥,它在野外生存能力這一塊,已經做得很好,它能夠在森林裏面睡覺,能夠知道在森林裏面逃避螞蟥、草虱子這樣小的寄生蟲,它知道保護自己了。另外它通過在自然環境裏面,去找竹子吃,那麼就脫離了人工飼料對它的支持。它基本上是一個野生的熊貓了,但到目前為止它還不能擱到野外去,它還要學會和野外熊貓的交往,這一塊的工作我們還在做。
主持人:
而且我們知道熊貓到野外生存的話,他可能要佔自己的一片領地,對吧?
張和民:
它是首先要學會怎麼建立自己的領地,它才能生活下來,以前我們這裡有熊貓自己從圈裏面跑出去了,跑出去以後,已經忘掉了怎麼去建立自己的領地,半年以後,一年以後自己又回來了,掉了體重,掉了25公斤,瘦骨嶙峋的樣子,非常可憐。到現在我們要教會熊貓怎麼去建立自己的領地,它要學會標記這個領地,所以有些時候那個領地是一個動態的,有些時候也有一點重疊,但是基本上是相對獨立的。所以它把領地建設起來以後,才能生存,它才不會被趕走,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主持人:
所以大熊貓要想到野外生存的話,它可能也不太容易,得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
王鵬彥:
所以我説它要學會和其他熊貓的交流。
主持人:
交流。我們先看一看大熊貓祥祥,它的野外生存經歷。
解説:
我叫祥祥,今年四歲,一齣生就在臥龍,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可是兩年前飼養員叔叔把我送到這2000多米高的山上,説要對我進行野外生存訓練,他們怕我走丟了,給我帶上傳感識別器,還派人遠遠地保護我。這裡有我好多喜歡的竹子,不過也有毒蛇和吸血的螞蟥,飼養員叔叔説我必須要學會保護自己,還要自己找吃的。這樣才能像我的祖先一樣的強壯,還有認識很多新的熊貓朋友。
剛到新環境的時候,我一下子就瘦了10多斤,飼養員叔叔擔心我的身體,每天還偷偷送給我一些好吃的東西加餐,不過很快我就學會了自己找竹子吃了,一開始還像原來那樣,只挑竹子最嫩的部分,沒過多長時間就把2萬多平方米內的竹子全吃光光了。後來只好搬家到大十幾倍的山頭,雖然這裡的竹子更多,但是我也學會要節約過日子了。
去年這裡的冬天很冷,最低溫度有零下10度,我在岩石下找了一個背風的地方,用自己的糞便搭了一個溫暖的小窩,順利地過了冬。而夏天螞蟥多的時候,我就挑一棵大樹,在乾燥的樹枝上睡覺。現在兩年過去了,我越來越喜歡山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有點寂寞,希望能很快認識個女朋友。
主持人:
看了剛才這個片子,就是大熊貓在野外的生存相當不容易,這裡面有你們的心血,把一隻熊貓帶大,然後還要讓它適應野外的生存環境。咱們這個基地在這裡有20多年了,剛才兩位介紹,保護和研究大熊貓,那當時為什麼要建在這個深山老林裏?
王鵬彥:
其實我覺得建這個基地,一個首選的要考慮的就是,怎麼讓熊貓的要求,一個在熊貓棲息地裏面建立一個地,它的氣候、它的環境、它的食物都是原生地的一個環境。當然這樣做了,對熊貓是最大限度地提供它最舒適的環境和食物了,但是這樣同時給我們,我們的科研人員帶來一些,多多少少帶來一些困難,畢竟這地方很偏遠,我們在管理上,在後勤補給上會有一些困難。
主持人:
我知道包括臥龍在內的大熊貓的棲息地在2006年7月份,就是第三世界世界遺産大會上要被申請為“世界自然遺産”。這個申請自然遺産就是説明其實棲息地和大熊貓同樣重要,對吧?
張和民:
大熊貓,我們叫做保護大熊貓,實際上是這個正態環境當中的一個奇珍動物,保護大熊貓也保護了為代表的生態系統。所以2006年能夠把這一塊地作為世界遺産地給批准了,那將會對以大熊貓為主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和物種最豐富的地方的保護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主持人:
就是説這裡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的大熊貓,而且適應大熊貓的生長,它有它的特殊性,是嗎?
張和民:
是,它非常非常特殊的地方,你像大熊貓選擇的地方,能生存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生態系統非常非常豐富的地方,特別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是個非常值得保護的地方。
主持人:
生物多樣性就是説除了大熊貓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
張和民:
還有其他珍稀物種。
王鵬彥:
很多其他的珍稀物種很多呢。
主持人:
比如説呢。
王鵬彥:
比如説金絲猴,牛角羚這都是我們國家的一類保護動物,而且和大熊貓的棲息地都是重疊的。
張和民:
還有雪豹、雲豹這很多的瀕危物種。
主持人: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大熊貓吃的竹子,對吧?
王鵬彥:
是這樣的,必須的。
主持人:
很多地方都沒有辦法生長這個竹子。所以這裡就是一個很完整的生態系統。
張和民:
挺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態系統。
主持人:
這個對於大熊貓是非常重要的。
張和民:
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我看到也有不少人給你們捐款或者認養大熊貓,是吧?這也是一種籌資的渠道吧?
張和民:
因為我們的經費主要來源靠國家的投入,當然有些比如説我要進行科研還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們有些時候也需要社會的捐助,有些飼養人給我們捐助一些經費過來,所以這樣給熊貓一些補充吧。
主持人:
這個大熊貓跟你特別的親近呀,它會主動地過來。它們都有名字吧?平時可能也會稱呼它們。
張和民:
平時一般大了以後都有名字。
主持人:
長大以後都有名字。
張和民:
而且名字都要想仔細。
主持人:
像這只呢,它就是屬於性格比較活躍的,喜歡和人交流的。像這種性格的大熊貓很容易被台灣方面可能挑選,因為這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除了身體健康。
王鵬彥:
都是喜歡這樣活躍的。
主持人:
也喜歡這樣和人交流的大熊貓。剛才我們説到就是説科研經費的籌措,我看到很多人就有認養大熊貓,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資金的來源?
張和民:
也是一種資金的來源。
王鵬彥:
我覺得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一部分的資金,但這主要感覺到體現全社會對熊貓的關愛,他們以這樣的形式,有一定的捐款支持我們的工作,但是我更看重的是他們對熊貓的這份愛心。
主持人:
除了資金給予,你們這個基地可能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
張和民:
是。
主持人:
現在你們這方面的高科技人多嗎?有多少人大約?
張和民:
這從1983年到現在,我們解決大熊貓的三難問題,就是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幼崽存活難,使得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加很快。這20多年實際上也是人才積累的過程,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我們現在有一批科學家在這兒,將近40多位,30多歲的,還有20來位20多歲的人,這是有60多位技術人員在這裡工作。
王鵬彥:
我們兩個算年紀大的。
主持人:
你們兩個都算年紀大的。看來感覺到你們這個基地確實都是年富力強的一群高科技人才。
王鵬彥:
從另外一方面來説,我還是感覺到我們人才還是嚴重的不足,我們這個(熊貓)種群發展很快,目前已經到80多只熊貓了,但這個地方畢竟在山區,我們通過幾十年的積累,有一撥科研人員,但是感覺到人才的積累的速度跟不上熊貓發展的速度。
主持人:
確實這20多年來相當的不容易,在這裡你們帶大了80多只大熊貓,是吧?每一隻大熊貓的成長都有你們的心血在裏面。我們就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高山竹林間的大熊貓之家。
解説:
位於中國四川省汶川縣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距離成都130多公里,總面積達到70萬公頃,它處在邛崍山脈東路以及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高山峽谷區。早在1975年,臥龍就成為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聞名,被為“熊貓之鄉”。直到現在臥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大熊貓保護區。
保護區內山高林密、氣候濕潤,非常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華桔竹的生長,野生大熊貓就在這山野竹林間時隱時現。據調查,現在有143隻野生大熊貓生活在臥龍,野生數量佔全國的1/10左右。1980年,臥龍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隨後中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在保護區內創辦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中心建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林間,依山傍水的峽谷河灘,茂密的天然林地成了大熊貓生活的樂園。中心內設置了幾大區域,包括熊貓醫院、熊貓幼兒園、熊貓繁育園、熊貓食物製作區和熊貓野外放生區等等。中心一方面保護野生大熊貓,另外一方面研究人工繁育大熊貓技術,經過10多年努力,攻克了大熊貓配種難、受孕難和幼崽成活難三大難關。最近幾年,更是把大熊貓幼崽的存活率提高到100%。目前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冊的大熊貓有81隻,大約是世界範圍內圈養種群的一半。其中有11隻在境外旅居。
主持人:
所以你們這個基地建立了20多年,其實也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科研成果。那我覺得這兩隻大熊貓到了台灣之後,其實不僅僅是送去了兩隻大熊貓,其實它帶來的是伴隨著兩岸這方面科研方面的一系列的交流,我覺得這個可能很重要。
張和民:
我們可能要介紹我們的實驗管理,食物方面、保育方面,還有受孕方面,各方面我們都會介紹的。
王鵬彥:
因為對於台灣來説,他們什麼都不清楚,我可以這樣説,所以他們過來以後可能從頭學起,是這樣的。
主持人:
我想可能陸續地會有島內的一些這方面的民間協會來和你們聯絡,那可能這方面的互動和聯絡可能會越來越多的。
張和民:
那肯定的,如果我們的物種熊貓去了台灣,我們肯定會把我們在20多年積累的科學研究方面的知識傳授給他們。隨著這個互動,我相信不僅在大熊貓的研究方面,可能在其他野生動物方面,我們也加強科研服務合作交流,肯定這是一個推動。
主持人:
就是去的是兩隻大熊貓,但是其實帶來的結果是兩岸這種科研方面的交流和互動, 今天説了這麼多的有關大熊貓的話題,熊貓到底怎麼樣一天天地成長起來的呢。確實有你們的心血在裏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熊貓成長記。
初生的熊貓 體重只有90到130克
1個月時 有了黑白相間的毛色
3個月大時 開始學走路
滿6個月了 不再吃母獸奶
而是以人工奶逐漸向固體食物過渡
生長髮育迅猛
1歲半時 步入青少年階段
6歲終於成年
孕育下一代
人工圈養大熊貓的平均年齡24.1歲
最高年齡37.3歲
野生大熊貓的平均年齡13.28歲
最高年齡26歲
好的,再次感謝兩位嘉賓今天是在青山綠水間,在白雲縹緲的大熊貓之家,接受我們的採訪。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 王躍華
策劃 索鏈
編輯 趙晶 李駿 郭民 張煜
主持人 魯健
監製 范昀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