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歐紡織品談判成功之後(6月21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4日 14:00 來源:CCTV.com

  中國與歐盟之間紡織品談判峰迴路轉,談判結果被歐盟稱為“三贏”協議,如何看待這場談判的結果?商務部隨後出臺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又將如何應對紡織品出口出現的新形式?

  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歷時10個小時的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在6月11號淩晨塵埃落定,中歐達成了一個“三贏”的協議,8天后也就是19號的傍晚,商務部網站公佈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辦法對歐盟限制的10種紡織品出口的管理作了規定,至此有關的紡織品企業總算可以舒一口氣,告別幾個月來無所適從的感覺,可以開始打起小算盤,按照商務部的管理辦法算一算,自己的企業今年能夠接多少定單?到底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談成了什麼?紡織品出口的管理辦法又包含了哪些關鍵的信息?就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在演播室採訪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先生。您好,傅先生。

  我們首先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商務部所出臺的《紡織品臨時管理辦法》的一些關鍵內容。

  解説:

  6月19號,商務部發佈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根據這一辦法商務部將從7月20號開始重新分配企業的出口數量。辦法規定7月20號起,部分紡織品出口必須取得商務部發出的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同時給出了計算允許出口數量的公式,及以紡織品企業在該辦法正式實施前的12個月的出口額為基數,給予2004年後7個月的出口額30%的權重。2005年1月到5月的出口額70%的權重,出口到非涉限市場和涉限市場的金額又分別佔30%和70%的權重。

  主持人:

  從這個《紡織品臨時管理辦法》的一些關鍵的內容來看,可能作為紡織品行業以外的人,對於一些專業性的術語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們稍後請傅先生再給我們詳細的介紹。我首先想問您的就是,中歐談判11號達成協定,8天以後很快商務部就出臺了《紡織品出口的臨時管理辦法》,為什麼?

  傅自應(商務部部長助理):

  應該説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形成了三贏的一個結果。中國的紡織出品企業對於10種産品進入歐盟的市場已經有了一個很穩定的預期,就是説我們中歐雙方就這10種産品已經做成了一個蛋糕,這個蛋糕還比較大,怎麼切這個蛋糕?中國的紡織出口企業能否有序地、公開、公平、公正地得到這個蛋糕?所以我們做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一個切蛋糕的辦法。

  主持人:

  所以這個臨時管理辦法,就是相當於如何切分蛋糕的具體辦法。我們注意到這次的《紡織品臨時管理辦法》是採用一種許可證的管理方式,這和以前配額時代的管理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嗎?

  傅自應:

  這個辦法和配額時代的管理辦法是有本質的不同的。首先這個辦法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拿到數量安排,是不需要付成本的。在配額時代要拿到這10種産品出口歐盟市場的配額必須要付成本,要招標。通過招標之後,企業付了費用之後,拿到配額,這個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主持人:

  這個費用是付給誰呢?

  傅自應:

  付給政府,因為它是一種相當於公共資源,要通過拍賣。大概是一個美元出口的價格中,有3塊錢人民幣左右的配額價。

  主持人:

  這個成本現在沒有了?

  傅自應:

  現在沒有了,這是一個最大的區別。

  第二個區別就是這個辦法告訴企業一個固定的計算公式和模型。就是説根據這個公式和模型,你知道今後能夠得到多少數量安排,以此安排你的生産和出口。還有一個不同就是有比較公開透明的一個分配基數,企業根據過去12個月業績來對所有的企業經營進行分配,減少很多原來配額體制下的人為因素,所以應該説這個辦法還是比較科學的。

  主持人:

  剛才你也提到現在許可證的制度,包括現在的管理辦法和以前相比是原來要付出的成本已經沒有了,但是有的人可能一提到許可證的這種方式,總覺得好像又回到過去了。現在都自由貿易了,有沒有別的辦法?為什麼一定要用許可證的辦法?

  傅自應:

  無非兩種選擇,要麼對企業放任自流不管了,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政府在這麼一個數量的盤子底下,更能有序地引導企業安排生産和出口。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搞這個辦法的話,全國有上萬家、幾十萬家的紡織品出口企業都願做這個東西,都想去同樣的市場,可能造成很多很多的企業在同一個時間、在同樣一個市場做同樣一個商品,這個結果就相互競爭。

  主持人:

  可能會造成惡性競爭。

  傅自應:

  惡性競爭,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的企業。有可能你在市場上惡性競爭的話,最後都退出這個市場。有了這個辦法以後,就能按照這些企業過去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它的業績、它的競爭力進行一個合理分配,企業相互之間知道今後這個業務能夠做多少,好安排生産,並且跟對方、外商、歐盟進口商談價格,可以最好地、最有效地保護國內紡織企業的利益。

  主持人:

  所以我們注意到這次出臺的《紡織品臨時管理辦法》怎麼劃分這個蛋糕,出口量怎麼來決定,是由過去一年企業出口的業績所決定的,而出口業績又是根據出口金額,就是管理辦法出臺以前這一年企業的出口金額來定,而不是根據出口的量來判斷的,這是為什麼?

  傅自應:

  你問的這個問題特別好。我們也曾經想過是利用數量還是利用金額,如果説簡單的用數量的話,可能那些附加值高的,價格賣得好的,有自己品牌的商品,在配額分配過程中吃點虧。如果我們按照金額分配的話,在同等數量下,如果説你的附加值高,你有自主品牌,你的價格賣得好的,可能得到的份額就高。所以通過這個辦法,就能夠鼓勵那些附加價值高的,效益好的企業在這切蛋糕的過程當中,能夠多得一點,這就是一種正確導向。

  主持人:

  而且我們注意到就是整個評定企業的出口業績還有兩個關鍵的系數。我們注意到商務部網站上公佈了一個公式,當然這個公式非常複雜,我們今天也沒有給大家看,但是其中有兩個系數是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時間段的限定,還有一個就是出口市場的分類,為什麼要這樣設置?

  傅自應:

  首先講時間段。我們是考慮過去的12個月,一個是包括今年1到5月份,還有一個是去年的後7個月。都知道今年1到5月份是中國紡織品進入一體化以後,在一種自由貿易體制下得到的業績,應該説是最公平的,最合理的,完全市場化的。因為在這個體制轉換過程中,傳統體制下那些企業原來在做歐盟市場的時候,它有一些傳統的客戶,還有一些積極的影響,傳統的因素也要考慮。所以我們把紡織品一體化以後形成的業績權重做的很大,是70%的權重,配額體制下是30%的權重。

  主持人:

  這也是有的人把這2005年的1月1號之後稱為是後一體化時代,把1月1號之前稱為前一體化時代。現在可以説把這個後一體化是拿了70%,而2005年1月1號之前所謂的前一體化時代是30%,為什麼規定這樣一個分配比例?

  傅自應:

  就是讓我們紡織企業充分地享受一體化帶來的好處,在他們進行數量分配的時候更加合理。

  主持人:

  因為1月1號就是後一體化時代這些企業的出口數量是明顯地增加的。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出口市場的分類,我們也注意到對於受限市場和非受限市場這個出口金額也被分類了,受限市場的出口是70%,而沒有受到限制的那一部分市場是佔30%,如果按照這樣的話,我們前一段時間,像歐美這樣的市場就佔了30%。

  傅自應:

  就是説因為在配額時代,有配額的企業出口歐美市場,相對來説是有配額保護的,你要做配額以外的市場,你的出口是比較費勁的。就是説你要做的工作更多,你下的工夫要多,對不對?所以就鼓勵原來在配額時代多做非配額市場的企業。在進行分配的過程當中,讓他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讓配額企業享受的權益越小越好,做非配額的企業享受的權益越大越好,就是這麼一個觀點。

  主持人:

  所以我們注意到《臨時管理辦法》出來以後,很多紡織品企業的一些老總,他們説這是商務部的一劑猛藥,可能會促成中國紡織業界的一次大的整合。我想言下之意,一些實力不行的企業恐怕要被淘汰出市場了。

  傅自應:

  你所説的,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應該説中國的紡織業做得很大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産國和出口國。你也知道,中國去年出口的服裝是189億件,除了中國人以外,中國的紡織企業為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平均做了3.5件衣服,這麼大的量。但是我們價格賣的不一定是非常好,平均的價格是2.5美元一件。中國的紡織業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轉變增長方式,這才是今後發展的一條好的道路。

  主持人:

  轉變增長方式,您覺得應該怎麼轉變呢?

  傅自應:

  轉變增長方式,首先就是企業不要盲目地靠數量擴張,不要指望拿很多很多的數量取勝,以為得到越多的配額,得到越多的數量安排,你就越高興。我們始終認為,還是要通過技術改造,走技術創新,搞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使你做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個服裝産品的附加價值越高,我們得到的比較效益越好,但是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中國的紡織企業走到現在,應該説到了這個時候了。我前不久得到一組數據,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説“我們2001年的時候進行壓錠,那個時候壓到了3000萬錠,但是現在中國的紡織産業已經到了6000萬錠,越壓越多。去年紡織業的排污量,全國比2001年增長了60%。印染行業的污水排放量在全國比2001年增長了70%。我們如果還是靠著那種犧牲環境,靠粗放型的經營,靠數量擴張,我覺得中國的紡織業前景就不是特別美好了,因為我們承載不起。

  主持人:

  可以説這一次的《臨時管理辦法》的出臺,也確實是落實當時中歐所達成的協議中的共識了,不過我聽説當時的談判進展也是峰迴路轉,10個小時的談判從下午2點一直談到晚上12點多才出來結果,這個談判焦點主要集中在哪些問題上?

  傅自應:

  應該説這一次談判還是很艱難的。因為從歐盟來説,它就想盡最大力量保護它的市場。從中方來説,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次談判,為中國企業爭取最好的發展空間和最穩定的發展環境。核心的問題就是基數。中國的企業出口歐盟市場,這10種産品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基數?給你一個什麼樣的量?這是一個核心的問題。歐盟的出價是什麼呢?就是給予配額時代的小基數(取消配額之前的數量)。歐盟對中國的原來配額商品裏面的35種商品搞了一個《行動指南》,這個《行動指南》就是説,中國的産品進入我歐盟市場,歐盟的企業可以按照這個《行動指南》對中國的紡織産品進行監控,你到了這個警戒線,我就要按照這個242段條款,對你中國産品進行單邊設限,這是它的要價。基數很小,中國當然就不同意了。中國是WTO成員,我們經過了很艱苦的談判,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我們要充分享受自由貿易體制的好處,享受紡織品一體化的好處。

  主持人:

  我聽説當時中方説,如果是這樣一個要價,不能改變的話,恐怕這個談判就沒法進行下去了。你也是這個談判的親歷者,是不是這個談判一度也有這種很危險,進行不下去的時候?

  傅自應:

  是,是,是,相當艱難。説實在的,我們一開始談判就説,歐盟的設限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是堅決反對的,是堅決不同意的。但是我們受制于一個特殊的242條款。我們要想有一個比較好的中國企業出口增長基數,歐盟則是基於它的行動指南,基於它的配額基數,二者差距很大。

  主持人:

  但是雙方都有權利。

  傅自應:

  都有權利,都有道理。歐盟説這是242給我的一種法律上的權利,沒有違反任何規則。中方認為,我們要充分享受一體化好處,歐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針鋒相對。説實在的,當時我們討論基數的時候,僵持了很長的時間,將近六個小時。

  主持人:

  主要就是談這個問題。

  傅自應:

  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主要的矛盾,是一個核心利益。對雙方來説都是核心利益。

  主持人:

  所以最後這個基數的談判結果還是讓我們比較樂觀的。

  傅自應:

  我個人認為結果對於中國企業來説是相當不錯的。就從剛才那個短片來看,拿中國對歐盟出口的T恤衫來説,歐盟按照它的《行動指南》,按照它的配額時代的基數,2004年中國紡織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T恤衫是1.2億件,我們談判以後,按照中國今年前幾個月的出口量,以及今後的數量安排,我們能出口的數量是4.9億件,明年可以做到5.4億件,後年可以做到5.9億件。你知道歐盟才4.5億人口。

  主持人:

  每人都得最少穿一件中國造的T恤衫。

  傅自應:

  我們去年給歐盟1/3的人每人做一件,今年是給歐盟所有人每人做一件後還有富餘。

  主持人:

  今年是4.9億件,真的是每人做一件都有富餘。

  傅自應:

  你説這個量是不是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

  你舉的是一個T恤衫的一個例子。我想未來幾年,可能紡織品的增量也是企業們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們一起通過一個圖表來了解以下,這10種紡織品未來幾年的增長情況。

  從這個圖表上我們可以看到有女式襯衫還有棉布,綠線是棉布,按噸計,應該是3萬噸,2005年的時候就是5萬噸,然後6萬噸。女式襯衫我們看到是紅的這條線,2004年的時候是1700多萬件。到了2005年的時候,應該到7000多萬件,2006年達到8000多萬件。再來看一看其他的,床單和女連衣裙也是。可能不像剛才我們所看到的女式襯衫那樣增長得比較快。這是T恤衫,就是剛才你説到的2004年是1.2億,到了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增長到了4.9億,到了2006年的時候是5.4億,2007年的時候是5.9億,這就是您剛才提到的T恤衫,套頭衫也是一樣。

  傅自應:

  應該説這個量是相當大的。

  主持人:

  這是桌布和亞麻紗,總的來看都是一個平穩的增長趨勢,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如果是從這個增長的額度的話,好像都超過242條款中規定的7.5%的增幅,尤其是剛才我們看到的女式襯衫這個增幅應該是超過7.5%。

  傅自應:

  對、對。應該説中歐這次紡織品貿易談判對中國企業來説是一個利好結果,我們改善了242段條款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限制條件,改善了貿易環境。

  主持人:

  除了基數增大以外,增長率也高於7.5%,達到8%到12.5%。

  傅自應:

  高於7.5%。只有兩種産品是8%,在今年後7個月。到了明年以後就是10%以上了。

  主持人:

  增長率提高,對於紡織品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傅自應:

  增長率提高,基數做大,就意味著我們中國紡織品企業的這10種商品進入歐盟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最重要的就是告訴企業,為了進入歐盟市場,你的前景如何?未來兩年多,企業有一個市場預期,有一個穩定的貿易環境,這個是相當明顯的。中國達成協定是11號,13號是週一,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在中國股市比較低迷的背景下,惟獨紡織品板塊全面上漲,都是平均增長2%以上,高的增長10%以上,這是今年股市紡織板塊少見的現象。

  主持人:

  我們注意到在談判後的發佈會上,歐盟的代表曼德爾森,他説了一句話,中歐達成這個協議,是“win、win、win”的協議,三贏的一個協議,怎麼理解三贏呢?

  傅自應:

  三贏的協議,應該説還是説得比較準確的。在國際貿易糾紛處理過程中,我們始終認為大家“和為貴”。大家協商解決問題,如果打貿易戰的話,幾敗俱傷,特別是在今年紡織品一體化的特殊時期,中歐紡織品不僅僅牽扯到中歐兩家。你也知道,歐盟和美國是世界上紡織品服裝最大的消費市場,而紡織服裝業的主要生産國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當然中國是為主了。就是説,中國在這兩個市場上佔有份額越大,意味著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的份額就越小。並且歐盟和美國的紡織業,都有一個産業結構調整的過程。紡織品一體化後,歐盟和美國的紡織業肯定沒有中國的紡織業有競爭力,因為對它來説紡織業是夕陽工業,勞動力又很貴。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處理好三者的利益關係,這對於一體化以後的紡織業是一個新的課題,中歐協議的達成應該説能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主持人:

  就像一個樣板。

  傅自應:

  一個樣板。兩年半的時間,一方面給中國企業一個很好的增長空間,也給了歐盟那些夕陽工業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的喘息機會。同時,也給了發展中國家在美國、歐盟市場上的發展、生産的空間,所以説這是一個三贏的協議。

  主持人:

  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説,那既然已經取消配額了,中國應該充分享受這種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好處,根本不用和歐盟談判,我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樣一個觀點?

  傅自應:

  應該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就應該充分享受自由貿易體制給中國所有的企業帶來的好處,其中包括紡織業。但是,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要和部分WTO成員談判。談判是討價還價的過程,是一個平衡的過程,是權利義務平衡的過程。中國作為WTO的成員,要建立自由貿易體制的多邊框架,我們也要開放市場,但是我們在談判的過程中,對於我們的一些弱勢産業,比如説服務貿易,我們是要有一個保護過程的。

  主持人:

  包括像汽車産業。

  傅自應:

  包括汽車,包括金融。反過來最重要的服裝業我們是有競爭優勢的。所以美歐認為對你也要有一個反過來的限制措施,所以形成了242條款。我們和歐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談判的。

  主持人:

  貿易其實就是雙贏,應該是雙方共同的托依,所以必須有這樣一個過程。

  傅自應:

  相互諒解,是互利互惠的過程。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謝你今天能夠到演播室來和我們一起解析中國紡織品貿易包括《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王冬妮

  編輯:張夢溪 倪彬彬

  監製:范昀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