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匱乏成為國家之間競爭與衝突的根源,石油是大國間經濟較量的戰略籌碼,國際進圍繞能源的博弈在愈演愈烈,石油動脈牽動地緣政治的神經,能源對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響?能否變能源博弈為能源合作?在稍候的《今日關注》節目時間裏,請聽專家為您解析。
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
近年來由於能源供求的矛盾突出,油價上漲,尋求穩定的能源供應已經成為了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能源格局也成為了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重要因素。其中跨過能源管道的修建所折射出來的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尤其耐人尋味。
那麼就能源和地緣的政治的關係問題,今天我們也請到了兩位專家到演播室一起來討論,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的沈驥如研究員,另外一位是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副院長董秀成先生,歡迎你們。
在展開討論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一段新聞背景,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的和將要建的幾條重要的跨過石油管道。
解説:
最近兩年先後建成和計劃修建跨國石油管線有泰納線,俄羅斯能源工業部長赫裏斯金科上個月正式宣佈,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項目泰納線一期工程將在2008年完工並交付使用,預計可以年輸送西伯利亞各大油田的原油3000萬噸左右。這條從泰舍特到納霍德卡石油運輸管道將把産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原油運至離中國邊界60公里的石油輸出終點站斯科羅諾吉諾。
中哈石油管線,西起哈薩克斯坦裏海岸邊的“石油之都”阿特勞,經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購買的阿克糾賓狃區,東至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煉油廠,長約3000公里,預計耗資30億美元,設近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將來可能提高到5000萬噸。
裏海石油管道從阿塞拜疆的裏海港口巴庫,經格魯吉亞的首都第比利斯,再通過土耳其的黑海港口傑伊漢,全長1767公里,這條管道從醞釀到協議的簽署都由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積極參與。
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石油管道,一條全長2775公里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初步計劃是從伊朗的阿沙魯耶經陸路穿過巴基斯坦最終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俄羅斯——波羅的海——德國,俄總統普京曾與德國總理施羅德達成共識,俄德將建設一條跨波羅的海的石油管道,這條管道從俄羅斯西北部的港口維堡直達德國,還可能延伸到荷蘭和英國。
哈俄石油管道,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阿曼加盟的裏海石油管道集團公司,新建的從東哈薩克斯坦到俄羅斯黑海沿岸的石油管道的第一期工程,這一工程造價12億美元,用於出口哈薩克斯坦田吉茲油田的原油。
伊拉克——土耳其石油管道,從伊拉克基爾庫克到地中海,土耳其尤穆爾塔勒克原油管線,這條管線每天可輸出100萬桶原油。
主持人:
那麼剛才我們也了解了幾條重要的世界上的石油管道,幾乎在每一條管道的背後都能夠看到一些大國的身影,而且近來我們在新聞當中也經常看到,在一些重要的石油管道的建設過程當中,大國之間的外交活動也非常地頻繁。這是為什麼呢?
沈驥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也是國防所必須的重要戰略物資,所以石油在現在國家,特別是大國的經濟、軍事當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最大的、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它對世界各地的石油都有很多投資股份,它是掌握了大部分的石油資源的。現在剛才介紹了這麼多的油管也表明大國之間在石油的爭奪上形勢是越來越激烈。
主持人:
對,而且確實我們尤其剛才這個片子當中提到的一條石油管線,就是上個月剛剛建成的,巴庫到傑伊漢,第比列津、第比利斯到傑伊漢跨越三個國家這樣一條石油管線,這條管線背後我們就注意到,美國的這個外交活動是相當頻繁的,而且這條管線其中的政治角逐也是非常地激烈的。
沈驥如:
對美國來説,其實它現在並不急需這個地區的石油,但是它為什麼積極地介入巴傑線呢?就是因為過去阿塞拜疆的石油還有高加索其他國家的石油都要經過俄羅斯出口,現在修了這條管線以後,就可以不經過俄羅斯,這樣有利於美國把俄羅斯排擠出高加索地區。前一陣子在高加索的幾個共和國都發生了“顏色革命”,使它更傾于西方,是吧?現在新的油管建立以後,這些國家在經濟上就更加依賴西方,也就是確保它“顏色革命”的成果。同時美國可以借助,説是要保護油田,保護油管(輸油管),要派兵,因為這個地區有恐怖活動,它過去如果沒有這個油投它就沒有理由去。現在它就説我要保護石油管道的安全,他要駐軍,這樣進一步地排擠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所以修建新管道是一箭雙雕的,既有經濟的目的,也有軍事的目的。
主持人:
但是管道建成的過程中,有不少的專家一直在説,從阿塞拜疆産油能力到管線的設計能力來講的話,這個管線肯定是吃不飽的。
沈驥如:
對,這個管線它的輸送能力要好幾千萬噸,但是阿塞拜疆的全部石油産量才1500萬噸,出口只有900萬噸左右。有一部分還是從傳統的油管走的,所以這條管子填不滿,所以美國現在就極力地勸説哈薩克斯坦,讓它把它的油輸送到這個管道裏來。哈薩克初步也願意經過這個油管每年輸送2000萬噸,這樣就要影響到別的國家,因為哈薩克也答應向中國輸送油,哈薩克的油也是有限的。它往巴傑線輸了,向中國的出口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主持人:
而且我們知道哈薩克斯坦境內有3條重要的管線,一個是哈俄線,一般被稱作俄羅斯管線。還有一條就是現在如果要是它加入裏海的這條石油管線就是巴傑線的話,這條管線就會稱為美國管線。還有一條就是通往中國的管線,這三條管線應該説互有影響的,是吧?董先生,如果要是向這邊多輸一點,可能意味著其他兩條管線就要少輸入一點。
董秀成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我接著沈先生的話談一談大的背景,裏海現在資源潛力非常大,剛才講了它的目前的産量或者探尋儲量還是比較有限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個地方現在國際上的地質家也好,都把它看成是第二個波斯灣。也就是説,將來可能變成第二個中東,這是一個大個背景,就是説它的潛在資源量非常大。所以説這個地區非常敏感,應該説“9.11”事件以後,美國在“9.11”之前就一直想試圖滲透到中亞地區,特別是裏海的石油。但是“9.11”給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為通過反恐,它可以把軍事力量滲透到中亞,這條管道的建設應該説也是美國和俄羅斯在裏海地區長期地在這個輸油管道這種博弈,應該説佔了上風。因為按照俄羅斯的觀點它認為這條管道裏海的油應該是從三個方向走,一個是往北走,通過俄羅斯到黑海,一個是從西走的,就是美國主張的巴傑線,再還有一個方向就是往南走,通過伊朗進入波斯灣。實際上長期以來美國和俄國在這三種方案方面一直是在爭奪。前幾年是俄羅斯佔上風,俄羅斯極力反對往西走這個方案,但是現在看來最終還是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佔了弱風,美國佔了上風,實際上是大國在這地區博弈的一個結果。
主持人:
所以説這條石油管線之所以要繞開俄羅斯,沈先生也説到了其實這個石油管線是吃不飽的,對吧?阿塞拜疆的輸油能力恐怕遠遠不能夠達到這個設定。
董秀成:
從目前的産能來看是這樣的。
主持人:
所以這裡面確實是有政治的博弈在裏面。這一條,我們知道裏海地區石油産量,據探明是佔到世界儲量的18%,這個地區、這條管線建成以後(巴傑線建成以後)對這個地區的政治形勢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沈驥如:
因為這個地區傳統上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在蘇聯解體以後都建立了獨立國家,但是由於過去的油管都是要經過俄羅斯來出口,俄羅斯可以收取過境費,俄羅斯同時控制了這個油管,所以這些國家仍然對俄羅斯有一種依附。那現在這條油管修了以後,俄羅斯就要減少2億美元的年收入(過境費),同時它也不能左右這些國家的出口,就是龍頭不在它手裏了,它控制不了了。那麼這些國家剛才我説了,“顏色革命”以後在經濟上又進一步地依附西方,這樣西方、美國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戰略就在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果,因為對這個地區的政治格局是會發生很深遠的影響。
董秀成:
我來補充兩點,首先裏海這個地區原來應該説在蘇聯沒有解體之前,應該説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一個地域,因為周邊國家只有兩個國家就是土耳其和伊朗。現在周邊變成5個國家了,也就是前蘇聯獨立出來的這些國家,現在實際上是5個。實際上對於伊朗來説,對於俄羅斯來説,它絕對不希望這個地區的油通過由美國控制的範圍、通道走。所以説我想,管道的建成應該説從政治格局上來説,實際上我想這個鬥爭還會繼續,也就是説,俄羅斯跟伊朗它的觀點實際上是一致的,其他的國家可能會偏向於美國。
主持人:
而且我們注意這條管線,右邊就通往中亞五國的哈薩克斯坦。整個經過就是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當然可能亞美尼亞沒有包括在內,但是我們注意到,整個這個地區都是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所以從這條管線上也能看出來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這種博弈的一個結果了。
説到這兒,我們現在也一直談到石油的消費,現在有一個統計説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費的比例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上升到了40%,當時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説,每桶原油價格上漲5美元的話就會使全球的國內生産總值下降0.3%。所以由這個數字也能看得出來,石油在世界經濟當中的地位,尤其是對於大國的經濟,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石油和大國的這種關係。
解説:
石油是美國的經濟命脈,而且一半以上依靠進口,美國平均每天消耗掉石油近2000萬桶,佔世界總需求量的近1/4。200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已經把西半球、非洲、中亞和裏海列為美國能源安全的戰略地區。美國為了減少對海灣石油的依賴,逐步將石油進口供應地擴大到北美、拉美、俄羅斯、中亞和西非,美國極力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來源,除了確保自身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對美國的潛在競爭對手的經濟擁有某種鉗制力。
歐盟長期以來在中東地區有著非常重要的經濟利益,歐盟不僅與中東地區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中東地區還是歐盟最主要的石油來源地,歐盟1/3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來自中東,法國更是達到43%。歐盟擔心美國控制中東石油命脈將阻礙其長期經濟競爭力的增強。
日本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使日本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日本目前9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中東的風吹草動都會對日本的能源進口産生負面影響。如果每年能夠從俄羅斯獲得5000萬噸石油,日本從中東進口石油所佔的比例將下降到60%,這對加強日本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俄羅斯石油出口僅次於沙特,位居世界第二。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佔國家外匯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的4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已經成為了俄羅斯與其他大國週旋的重要籌碼。俄羅斯借能源外交開始成為石油消費國越來越重要的夥伴。
主持人:
從這個短片我們也能夠看得出來,現在一些大國對這個石油的依賴程度是非常地高的,所以現在有人説,現在石油已經快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根源了,我不知道兩位是怎麼看的?
沈驥如:
應該説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重要的棋子,因為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無論是工業、人民生活、軍事都離不開石油。美國在全球的很多行動都是和石油有關的,特別典型的是伊拉克戰爭,它要進一步地控制中東的産油國,有的大國向俄羅斯它是要靠賣石油來取得它所需要的資金,所以它也是嚴重地依賴石油。其他一些大國,像日本、印度還有我們中國都是非常重視在全球的石油的貿易、石油的開採。
主持人:
其實從俄羅斯的一些石油管線的建立,就能夠多少看出來這其中的一些博弈了。比如説俄羅斯和德國準備建立一條大的石油管線,一直遠東的安大線後來改成泰納線,這其中的這種轉變,也多少能夠讓人品出這其中的一些味道來。
董秀成:
這裡面是這樣的,就是説實際上這裡面就是一個國家安全的問題,國家安全裏面的核心就是國家經濟安全,而經濟安全的核心就是能源安全。對於消費國來説,比如説向發達國家包括我們中國、印度這樣的經濟大國,它主要考慮的戰略就是我的進口的來源還要多元化,而對於這些産油國來説,它希望出口方向是多元化的。所以就是兩個方面來考慮,比如説像俄羅斯它從西走,從東走它都要考慮。我們中國比如説石油供應要東邊比如説從海上,西邊比如説我從中亞和俄羅斯。所以説對美國來説,它也不想過分地依賴中東,所以它四面出擊,實際上是這樣一種關係。
沈驥如:
對石油的控制,它可以像美國通過控制石油來控制它的戰略對手,同時它控制了石油供應也可以左右它的盟國的態度,比方説日本,比方説歐洲。另外從石油輸出大國來看,俄羅斯對石油的依賴不僅僅是經濟的,它可以通過石油的出口來取得和西方的一種潤滑劑,它現在要融入歐洲,它又沒有其他的東西,它就大量地向歐洲出口石油、天然氣,使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聯絡更加密切,這樣它可以改善和歐盟的關係。
對於前蘇聯的這些共和國,俄羅斯仍然視為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這些國家現在有分離的趨向,怎麼樣攏住它們呢?也是石油。所以俄羅斯每年出口的2億噸石油裏有3000多萬噸是到前蘇聯共和國去的,有1億多噸是到歐盟去的。現在它和中國是戰略夥伴,所以也要想辦法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因此石油是俄羅斯的一個國際政治博弈的一個工具。
主持人:
不過也有一些評論説,現在世界石油並不是面臨著短缺,而是僅僅是因為供需關係不平衡造成的。
董秀成:
這裡面是這樣,這裡面所説的供需關係,實際上就是考慮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説石油資源它比較特殊,它分佈非常不均衡,也就是説它比較集中,集中在某些地區,而這些地區又不能消耗這麼多油。而恰恰相反發達國家,能夠消耗很多石油的地方它又缺油,所以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不均衡的東西。另外一個就是説從地緣上來説,就是地緣上它也是不平衡,所以説這裡面講的供需的問題恐怕主要是從……
主持人:
那現在能源問題這麼緊張,到底是因為石油短缺造成的,還是因為供需不平衡造成的?
董秀成:
應該説現在從總的供給能力來説還是有的,你比如説像歐佩克國家,它還有剩餘産品,它還可以增産,只不過是它現在沒有用。
沈驥如:
我今天看到一條消息,歐佩克富餘的石油生産能力已經幾乎用完了,也就是它現在只能是每天3000萬桶左右。那麼剛才董教授説的,我覺得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總的趨勢來看,石油是一個短缺物資。英國石油公司有一個預測,有一個統計,就是全球可開採的石油是十一億五千萬桶,那麼只能供給世界41年的消費,因此現在的石油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兩美元一桶,現在是50多美元了。
主持人:
甚至一度逼近60美元。
沈驥如:
現在還有上(漲的趨勢)。
主持人:
不過這樣的數字好像也很多,以前也有人説探明儲量能夠消耗100年,甚至80年代的時候還有人説只夠29年。
董秀成:
我來補充一下,目前在國際上,包括不管是政治界還是學術界,它實際上是有爭議的,也就是説我們通常説的,能産多少年,它實際上是一個儲採比的概念,它是一個靜態的。舉個例子,比如説按照我們中國,我們現在的探明儲量除上我們每年的産量這就是儲採比,大概是20年左右。但是這個數字是有問題的,因為儲量它在增長,它是一個動態的,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一部分儲量(就是原來不能採的儲量)可以變成可採儲量,另外還有好多地方沒有探明。
主持人:
還有新探明的。
董秀成:
對,還有,比如説海上,比如説我們世界上好多地方還沒有進行勘探,所以説它是一個動態概念。
主持人:
現在世界的石油儲量到底是多少?我們也來看一個短片。
解説:
石油資源分佈情況,歐佩克探明的儲量顯示整個中東地區擁有全球63.3%的石油儲量,歐洲和中亞佔9.2%,俄羅斯佔6%,擁有691億桶。非洲地區石油儲量佔全球8.9%,拉丁美洲和中美洲佔8.9%,北美地區佔5.5%,東南亞和大洋洲佔4.2%,産油國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三國儲量佔世界總量的近50%。沙特阿拉伯擁有2627億桶石油儲量,佔全球的22.9%,位居第一;伊朗為1307億桶,佔11.4%,位居第二;伊拉克擁有1150億桶佔10%。
主持人:
其實説了這麼多,大家也在想一個問題,能源的競爭這麼激烈,能不能給它換一種角度思考,能不能把這種博弈變成合作的方式?
沈驥如:
您説的這個非常有意義,大家博弈競爭如果發展到惡性的階段,一個是雙方要受到一些損失,就是你比方説剛才説的巴傑油管,實際上它沒有那麼大的輸送能力,也就是它投資多了,浪費了一部分資金。
主持人:
它不是以經濟利益去為主要的目的了。
沈驥如:
對,這樣容易造成兩敗俱傷。另外,再厲害的就是戰爭了,所以在競爭當中應該也要合作。
主持人:
我們也看到一些非常好的合作的例子,比如説印巴的石油管線,從伊朗到印度經過巴基斯坦,以前由於印巴的關係非常緊張,一直沒有變成現實,但是現在這條石油管線終於是達成了協議。
沈驥如:
對,這條管線不但有利於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而且是它們進一步和解的一個黏合劑,因為過去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對頭,最近幾年開始關係緩和。有了這條油管以後,他們的關係應該説會進一步地改善。
主持人:
甚至也有一些消息説,這三國的管線,中國要是加入,有可能變成四國管線。
沈驥如:
這個是因為美國有點不願意,不願意印度從伊朗買油,它現在想阻止這筆交易,印度想把中國拉進來,這樣美國就得反對四個國家,這也是一種石油的政治博弈。
主持人:
合作當中還是有博弈,因為這也不符合美國遏制伊朗的戰略。
沈驥如:
另外合作,我覺得還有一個方面,我們世界有關的這些石油消費大國、生産大國,應該合作進行新能源的開發,新能源開發在不同的國家,社會成本不一樣。在美國非常高,因為美國每年消耗10億噸左右的石油,它有相關的設備,提煉設備、輸送設備、加油站,是吧?你要把這套東西換成其他的能源,比方説換成氫能源,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國如果現在採取新能源我們的成本就比較低,因此美國有很多公司到中國來希望和我們合作搞新能源。它可以輸出設備,同時中國如果使用了新能源,就不會在海外買那麼多的油了,這樣整個石油的供需平衡就向買方市場來發展,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主持人:
所以我們雖然在這個車展上,也經常看到推出一些新的能源的這種汽車,比如説氫的這種能源,但是好像這種汽車真的要進入市場的話難度還是非常地大。
董秀成:
這個主要是從成本上,對一些替代能源來説,技術應該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比如説向煤變油包括氫能、太陽能,現在實際上都有,但是現在成本比較高。也就是説,你要想替代它,你首先必須成本上必須能夠超過石油。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技術上現在沒問題,但是從經濟上還是存在問題的。
沈驥如:
這個問題我和董教授有點商討,對新能源的使用,我們應該有一種向前看的態度,像汽油的價格是煤的10倍、20倍,但我們為什麼接受?因為它好用。如果今後有了一種新能源,它價格即使高一點也是有利的。
主持人:
但就是您剛才談到的,有一個社會成本問題,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謝謝兩位今天能夠來到演播室和我們一起來關注能源問題,同時也感謝朋友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 王躍華
策劃 朱同合
編輯 桑瑞嚴 董寶磊 張夢溪 江雪晴
主持人 魯健
監製 馬勇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