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説]1950年,剛剛解放的湖州城裏,人們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激情。在著名的“王一品齋筆莊”裏,有一群年輕人商量著想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採訪 唐志浩]
解放以後 我們這批小青年歡天喜地 真是快活 當時都是積極分子 大家聚在一起商量 研究 搞點什麼活動 來歡慶解放
[解説]後來,這些年輕人選擇了口琴,成立了解放後湖州市的第一個業餘藝術團體——湖州市青年口琴隊。隊長就是唐志浩。
[採訪 唐志浩]
為什麼會想到口琴呢 因為我們經常在收音機裏聽到 上海有個老師叫石人望 又是吹 又是教 聽起來聲音很優雅 好聽 後來我們確定(吹)口琴了
[採訪 蔣文忠]
剛開始的時候 大家買了口琴 都亂吹的 好像有點無師自通 水平是不高的 吹難度高一點的(曲子)就吹不好了 怎麼辦呢 想出一個辦法 就到老愛山小學 去請了一個汪老師 他吹得很好 請他來 汪老師到我們這個口琴隊來 就輔導大家吹
[解説]這把“虹光”牌口琴在當時與“真善美”、“石人望”、“國光”三個牌子的口琴並稱為四大名牌口琴,是老唐在口琴隊成立時買的,至今已有50多年了。
[採訪 唐志浩]
這只口琴是我當時請人到上海帶來的 上海南京路先施公司 舊幣11萬8千元 要(花費)我半個月工資 但是這個口琴的價格 在樂器當中是最便宜的
[解説]為了讓自己的隊伍更加規範,唐志浩和他的夥伴們給口琴隊設計了隊徽。
[同期聲]
上面是五根線, 對嗎? 代表五線譜 ,我記得形狀好像是古琴的樣子。 古琴象徵著音樂的意思, 當中有一根橫線, 對 ,有一根橫線, 橫線要畫出頭, 象徵一根指揮棒, 對對, 下面有個底座 ,有個底座 ,還有字 ,底座裏寫了哪幾個字 ,是湖州青年口琴隊。
[解説]自從有了口琴隊,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就快樂和多彩起來。
[採訪 陳新法]
那時候, 我們的口琴永不離身。 出去玩, 大家幾個人聚在一起, 吹吹口琴, 心情多麼快活 ,記得有一次 ,我們到道場山去玩 山上風很大 ,我馬上拿出口琴 ,對著風吹 ,風吹口琴 ,聲音更加好聽, 那時候我們的心情多麼高興 ,多麼快活 。
[解説]口琴隊成立後最主要的任務是到工廠宣傳演出。湖州是著名的絲綢之府,城裏有許多的絲廠和綢廠,口琴隊快樂的琴聲就經常在這些工廠的車間裏響起。
[採訪,唐志浩]
那個時候我們經常下廠去演出的 ,我記得有一次到工廠裏去演出, 我們是怎麼演的呢 ?一個車間 ,一個車間這樣去演的, 演到哪個車間 ?哪個車間就停工, 馬達關掉, 演出之前 ,我記得廠長還要講話 ,廠長講話的目的是要鼓舞大家 ,所以他説, 今天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宣傳隊來演出。 希望大家看好以後, 努力生産, 工人們當場表態 ,都站起來舉手, 什麼意思呢? 就是今天一天看了多少時間節目? 這點時間今天要把它補回來, 當時演出很艱苦 ,又沒有舞臺, 又沒有麥克風 ,在車間裏圍個圈就演節目 。
[採訪,樂梅山]
實際上,我們那時候吹奏水平並不高, 因為演出經驗也沒有, 但是當時文藝活動開展得比較少, 所以工人 ,廣大群眾沒有看到過這種場面, 一聽到我們為他們慰問演出 ,表演節目 ,他們聽了之後很高興, 對我們報以熱烈的鼓掌, 所以我們也受到很大的鼓舞 。
[解説]經常性的演出,讓口琴隊員們成了那時湖州城裏小有名氣的人物,也成了姑娘們心中的偶像。
[採訪,蔣文忠]
特別是幾個年紀輕的小姑娘 ,那幾個姑娘特別喜歡口琴, 甚至非但愛好口琴 ,而且(還)愛上我了, 後來寫信, 寄照片給我, 還很多的, 現在年紀大了, 講出來也無所謂 ,想想還有點難為情!
[採訪,王念萱]
當時姑娘找對象(的要求) ,一個是出身好 ,思想覺悟要高, 再一個工作要積極, 唐志浩除了這兩條以外 ,另外就是多才多藝 ,上進心強, 在外面蹦蹦跳跳 ,還在正道上 ,所以我嫁給了他。
[解説]在收穫快樂和幸福的同時,口琴隊員們也付出了許多。
[採訪,樂梅山]
我們口琴隊成立之後 ,從王一品筆店搬到這裡活動了, 地方是二樓, 這個地方是湖州市總工會, 提供給我們這樣一個場所活動 ,這個地方原來是日本人留下來的 ,上麵條件比較差, 地方也比較小 但我們幾個同志對練口琴方面積極性比較高 ,甚至晚上也要排練 ,當時解放初期電力不足 ,有時候排著排著 ,由於電力不足 ,(燈泡)顏色變紅了 ,看不清楚, 甚至有時候還要停電 ,怎麼辦 ?我們就點蠟燭, 照樣排。
[採訪,王念萱]
當時唐志浩工作相當繁忙, 甚至(我們)結婚都沒有去, 我父母親擺了喜酒 ,親戚朋友都來了, 結果唐志浩沒有去, 過了三年, 抱著我們的兒子一起去, 到第三年我父母親才看到這個女婿 ,很滑稽的 。
[解説]在口琴隊成立快一年的時候,老唐提議大家拍一張集體照,作為紀念。
[同期聲]
1950年12月18日 ,那一天我們口琴隊想到要拍一張照, 留作紀念 。因為我們活動就在這裡。 這個地方就是 ,這幢房子, 走過來就是 ,再説那時候湖州拍照(的地方)只有到這裡, 只有這個小公園 。另外沒有地方 ,就到這裡來拍 ,我還記得當時這裡有一座亭子, 這裡有棵樹 ,這棵樹就是 ,那時拍照我記得很清楚 ,有幾個人穿列寧裝, 戴八角帽 ,有幾個人還穿長衫, 我蹲在前面這一排 ,穿列寧裝 ,戴八角帽, 後面這排都穿長衫 ,就在這裡拍了一張照片。
[解説]轉眼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如今都已兩鬢斑白,那支曾經享譽湖城的青年口琴隊也成了現在的湖州市老年口琴隊。
[採訪,蔣文忠]
我們這個口琴隊在50年代的時候 ,無形當中一點點地分開了 ,因為大家到各自的生産崗位上去了 。
[採訪,陳新法]
雖然五十多年前的口琴隊分開了, 但是那時候我年紀輕, 第一件生平感興趣的事情, 我是永生永世不會忘記的, 所以這幾十年來 經常吹吹口琴, 單位裏有活動, 我也拿出(口琴)來表演表演。
[解説]當年口琴隊解散時,隊員們曾經相約,今後有機會一定要重新組織起來,繼續他們快樂的日子。誰知,相約的日子一等就是近半個世紀。2000年9月,這些當年的口琴隊員們終於又走到了一起。快樂的口琴聲又響起來了。
[採訪,唐志浩]
退休以後, 我經常想起這個口琴隊, 因為家裏孫子, 外孫還小, 我要幫助家裏帶小孩, 這樣就放掉了 。一直到1999年生了一場病, 腦溢血, 這場病好了以後 ,字都不認識了。 奇怪就奇怪在這裡 (樂)譜倒還認識,就想到了口琴隊了, 我這些老朋友不知道身體好不好 ,那麼我就一家一家去找 。
[解説]乒乓球般大小的腦腫瘤沒有撲滅唐志浩如火的激情,反而更加堅定了他重組口琴隊的決心。剛從病床上起來,老唐就開始了尋找夥伴的歷程。
[採訪,唐志浩]
找人, 有幾個我一次就找到了, 有幾個找了五六次, 其中有一個叫陳新法 。七八次都不止, 湖州找到上海 ,上海找到湖州 ,找得很辛苦 ,總算被我找到了 ,這樣我們的老隊員就剩四個了, 還有幾個不住在湖州了。 最遠的一個住在新疆 。有幾個永遠也找不到 。
[採訪,陳新法]
想不到隔了五十多年, 我搬了幾次家 ,有時上海, 有時湖州 ,聽説老唐找了我七八次, 有一天有人敲門, 門一開 ,看見老唐進來 ,手裏拿著五十年(前)我們口琴隊的合影 ,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
[採訪,唐志浩]
門一開, 他馬上去拿口琴, 我知道他口琴隊的事情也沒有忘記 ,所以我馬上把帶著的口琴拿出來 ,和他一起吹起來 。
[解説]幾十年前的老朋友久別重逢,讓他們感慨萬千,回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對音樂共同的熱愛,讓他們心潮澎湃。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去赴這個跨越了半個世紀的約會。
[解説]口琴隊很快又組織起來了。每個星期二,老唐就會和夥伴們一起到湖州佳音琴行的教室裏練琴。
[解説]所有坐在這兒的人都仿佛忘記了年齡,回到了從前。
[採訪,蔣文忠]
我們這個口琴隊重新組織起來的時候, 從四個老隊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中有幾個老年人在50年代看過我們的演出 ,印象相當深, 知道我們重新組織起來了, 他們非常開心, 又參加進來了 ,從四五個, 五六個 ,七八個 ,一直髮展到十幾個人 。
[採訪,樂梅山]
我們現在口琴隊規模大了 ,條件也好了 ,演奏地方, 練習地方 ,活動地方, 環境也好了 ,我們吹奏的口琴規格品種, 也從過去的單一化到現在的多元化, 有重音口琴, 低音口琴, 貝斯口琴 ,我們還打算發展和弦口琴, 在吹的過程當中, 我們也不斷提高 ,原來有單純的齊奏, 獨奏, 現在有二重奏, 三重奏 ,四重奏 。
[解説]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轉眼已經到了冬天。這會兒,老夥伴們正商量演出的事兒呢。
[同期聲]
休閒一點, 我們女的穿紅的羊毛衫, 顏色看起來好看, 分工分好, 明天老唐的貝斯口琴帶來 ,那麼現在大家一起練一遍 。
[同期聲]
王念萱, 來來 ,看看 ,好嗎 ,好 ,很精神了。
[同期聲]
等一下這條衣服要脫掉 ,女的都穿紅衣服, 拿個大的貝斯口琴 這個貝斯(口琴)在裏面音量要高很多 。
[同期聲]
下面 ,由老年口琴隊為我們演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大家鼓掌 ,預備起。
[解説]雖然找回了從前的快樂,但老唐和夥伴們仍不滿足。他們現在最大的心願已經不是自娛自樂了。在廣場上宣傳,就是這支老年口琴隊現在最樂意做的事。
[同期聲]
拿起了口琴, 外面沒有人吹口琴了 ,想到了 ,我們年紀都大了。 五十年了 ,六十年了,口琴這個東西蠻好 。為什麼沒有人吹? 來 ,我們來吹,把他們帶起來 ,讓小孩子們學, 買個口琴便宜得很, 我們有著最大的希望 ,我們不收費, 免費地教你們, 把口琴(藝術)傳下去/
[同期聲]
我們免費的, 免費, 不收費 ,還不收費, 想不想學, 想學 ,想學所以過來, 你包學, 我包教 ,教會為止。
[解説]這一次被口琴吸引的人並不是很多,但老唐他們沒有泄氣。他們堅信,一門能讓他們癡迷一生的藝術是不會無人問津的。
[解説]雖然歲月讓老唐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但這些快樂的老人卻用自己對生活的激情為歲月譜寫了一首動人的歌。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