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屯堡人——戍邊者的後裔》第三集《禮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5:11 來源:CCTV.com

  地戲,是屯堡人在和平年代上演的的金戈鐵馬。

  在這裡,沒有絲竹亂耳,只有鑼鼓喧闐。

  屯堡人每年要跳兩次地戲,一次在正月裏,叫“玩兒新春”,一次在七月裏,叫“跳米花神”。

  跳地戲前要舉行隆重的開箱儀式,把封存在戲箱中的面具請出來,主持儀式的人被稱作神頭。

  跳地戲是屯堡村寨的一件大事,跳地戲的人受到全體村民的尊敬,地戲的神頭一定是村子裏最有權威的,擺放戲箱的人家一定是村子裏最有威望的。

  [地戲開箱儀式]

  跳地戲戴的面具,屯堡人稱為臉子。

  臉子,是地戲的靈魂。對屯堡人來説,戴上臉子,人就變成了神。屯堡人把跳地戲叫做跳神。

  地戲被看作是古代江南儺文化在今天的遺存,是戲劇的活化石。在江西,曾出土大量的面具,與安順地戲面具的風格相同。

  [採訪沈福馨: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這是移民帶過來的。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後,發現這個地戲主要保留在屯堡村寨裏面。旁邊的村寨也可能有,但是這些地方,你問他,都可以知道是從哪個地方學的,哪個師傅教他的。那麼就肯定不是他們原來的東西。而屯堡村寨,他們能説出來,我們家在什麼地方,我們來的時候,這個面具,他們叫菩薩,我們怎麼讓菩薩過河,掉在水裏,又怎樣撈起來,保護。]

  在屯堡,每個村子有一堂地戲,每堂地戲各不相同,共有三百多堂,從商周的《封神演義》唱到明朝的《英烈傳》,地戲仿佛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

  地戲講的都是忠君愛國的英雄故事,在這裡,沒有風花雪月的才子佳人,更沒有打家劫捨得綠林好漢。

  作為軍旅的後代,地戲是屯堡人對祖先戎馬征戰的祭奠。

  [採訪張曉松:這支軍旅生活會把國家的使命,作為軍人的使命,牢牢地刻在心裏,經過600年,變成集體無意識,變成文化的潛在的意識。這是一種文化的根性的東西,很深地紮在意識深處,所以會在所有細節上表現出來。]

  如果説,跳地戲是男人的娛樂,那麼唸佛就是女人的專利。

  每個屯堡村子至少有一座寺廟,那是屯堡女人生活的一個中心。

  [採訪鄭正強:每個村寨都有一個廟宇,一個相對大的廟宇。佛教對屯堡地區的傳播,和江南地區是一脈相承的。]

  上了歲數的屯堡女人叫太婆,每個村子都有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婆,管理寺廟,組織佛事活動,被稱作是老佛頭。

  九溪村有三個廟,小堡的青龍寺歷史最悠久,依山而建,站在寺裏可以望到對面的九溪河。因為長年失修,寺廟曾經垮掉了。

  十幾年前,老佛頭王老四娘&&四處化緣,終於把廟重新修了起來,現在她和村裏其他幾位老太婆輪班管理寺廟。

  信仰對於屯堡女人來説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她們把每一個吃齋唸佛的日子銘記在心。

  所有的屯堡女人都拜佛,但是,在這裡卻沒有繁複的清規戒律。

  [採訪張曉松:]

  在屯堡,歷史不再是寫在書本上的白紙黑字,而是流淌在人們呼吸的空氣中,許多我們在明史中,在古書中看到的風俗習慣,在這裡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採訪張曉松:周邊都是少數民族,艱難的山地生活,使他們面臨了雙方的艱難,什麼能使他們堅守,很重要的是精神層面上,所以,600年滋生的對精神的需求超過物質的需求。用精神和意志強化,我們是同一個群體。所以慢慢增長了非常多的習俗,信仰,而且這種精神的豐滿程度,達到我們不能想見的程度。]

  在屯堡的廟宇中,最多的是汪公廟。

  汪公,名叫汪華,生在隋唐年間,曾任安徽歙州的地方官。因為他軍政嚴明,愛民如子,所以被一方百姓奉為神明。

  據説,有一天,汪公正和唐王閒聊,忽然舉起茶杯向後潑去,唐王不解其故。不多時,有人來報,説剛才五鳳樓起火,幸而天降大雨,將火撲滅。唐王這才知道汪公是潑茶救火。

  像這樣的傳説還有很多,足見當年百姓對汪公的愛戴。

  對汪公的崇拜在明代最為熱烈,汪公廟遍佈江南,朱元璋甚至命令官府春秋兩季祭祀。隨著朝代的變遷,這一活動在江南早已銷聲匿跡,卻隨著移民大軍落戶在了貴州高原。

  今天,在安順的狗場屯、鮑屯、吉場屯三個屯堡村寨還保留著祭汪公的活動,其中又以吉場屯的最為盛大。

  [為汪公沐浴。]

  祭汪公要從正月十七日淩晨為汪公沐浴更衣開始,這時,要把汪公廟的大門緊閉,只能由本村選出的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參加,其餘閒雜人等一律回避。

  儀式的每一步都遵循著祖輩傳下的規矩。

  每年都有本村或是附近村寨的人家前來還願,為汪公敬獻紅袍。長者們會選擇兩件新進獻的紅袍為汪公穿在外面,其餘實在穿不下的,則放在神壇的右側。

  不知不覺,夜裏下起了大雪,而神壇上的汪公也煥然一新了。

  每年,村裏的幾大姓氏由抽籤來決定祭祀的次序,然後,從正月十七日一大早開始,輪流拜祭。

  600年來,同樣的語言,習俗,歷史背景,同樣的生活的艱辛,意志的堅守,早已使屯堡人對祖先的祭祀超出了宗族的範圍。

  祭汪公成了全體屯堡人的慶典。

  正月十八是汪公出巡的日子,也是整個慶典的高潮。

  汪公被請入轎中,由幾位長者從村頭抬到村尾,每過一家,都稍做停留,主人家以鞭炮相迎,燃燒紙燭,虔誠禱告。

  祭汪公是屯堡人在高原深處承襲的江南社火,這裡處處顯現著屯堡人對祖先的禮敬,但是,今天的屯堡人,已不再是孤獨的戍邊者,而是這塊沸騰的山地上的真正的主人。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