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屯堡人——戍邊者的後裔》  第一集 《移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4:45 來源:CCTV.com

  [一組集市上屯堡女人特寫,跳集市大全(人聲,音樂)]

  在貴州腹地的大山深處,生活著一群屯堡人,他們又被稱作是老漢人。

  [遠山,史書,地戲打鬥]

  公元1381年,明朝洪武十四年,皇帝朱元璋派遣30萬大軍遠征西南,史稱太祖平滇。屯堡人把這次征戰叫做調北征南。

  [顧成墓一組,對面的九溪村]

  在安順九溪村的文筆山上,有一座碩大的墳塋,是明代大將顧成的衣冠冢。每年清明,周圍的顧姓後裔都會回來拜祭。

  顧成,祖籍湘潭,後來移居揚州,是朱元璋平定西南的前鋒。公元1414年,85歲高齡的顧成在貴州任上去世,時任貴州都指揮使。

  [屯堡人的家譜,地戲,祖墳]

  和顧成一樣,30萬征南大軍都是來自地肥水美的江淮地區。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從此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故鄉。

  [採訪鄭正強:

  30萬大軍每天一個人消耗一斤糧食

  就要30萬斤糧食

  貴州交通當時非常艱難

  要從江淮地區把糧食運過來

  那要很大的運輸隊伍

  [農耕的婦人拉出遠景山間的田野,屯堡村莊]

  屯田是明朝廣泛實行的軍事制度,規定軍隊戰時七分作戰,三分屯田,平時三分戍守,七分屯田,以補充軍隊龐大的開支。

  [四合院的空鏡、女人(背景音樂)]

  據説,為了穩定軍心,當年的明朝大軍是攜妻室兒女一同前往的。

  [張曉松採訪

  他們想象的是

  朱皇帝對他們很關愛

  不是讓你一個兵士一個人去打仗送死

  而是讓你的家屬陪伴在你身邊

  你的整個家庭都跟著你走

  雖然説可能永遠會回不去

  但當時也許他們還沒有這種想法

  但至少是

  一個家庭隨著軍隊開始遷徙

  那一路扶老攜幼

  當時那個場景一定非常壯觀

  據史料記載,明初,中央政府在貴州有20萬大軍屯田,也就是説,是20萬軍戶紮根在了貴州高原。

  [九溪井邊跳地戲,小舖子裏的老人]

  朱元璋先後發動了兩次征南戰爭,才使明朝在西南的政權得以穩定。

  為了鞏固戰果,也為了進一步開墾邊疆,朱元璋又下令從中原、湖廣、江南等地強行徵調大批的農民、工匠、犯官等遷入貴州,名曰“移民就寬鄉”。這一行動被屯堡人稱作調北填南。

  [採訪張曉松

  你看他的路程

  從南京起程

  就是溯江而上

  先是坐船 過長江

  然後過洞庭

  進入貴州的時候

  他們分了兩 三條線路

  那麼最主要的就是洞庭湖

  經過一條沅水 一條江

  就到了我們今天的

  叫做鎮遠的一個古城

  然後到了鎮遠以後

  水路不通了

  然後就在那裏換乘馬車

  或者騎馬 或者步行

  一路向著西行

  在貴州的西線布開了這麼一條(戰線)

  沿著軍事驛道

  走到了我們今天的安順地區

  實際上他的先頭部隊呢

  一直到了今天雲南和貴州交界的

  主要在雲南境內的曲靖]

  [九溪井邊的人們]

  大量的填南移民,和屯軍一起,形成軍屯軍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

  屯堡人就是這些來自江南的明朝先民的後代。他們,構成了今天安順一帶獨特的漢族社會群體——安順屯堡。

  [火車,公路,]

  滇黔古道是中國由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最便捷的道路,今天,高速發展的公路、鐵路也是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向西南延伸。

  [安順市一組]

  安順,古稱普定衛,是扼守這條通道的咽喉,也是朱元璋西南屯田的首選之地。

  [採訪鄭正強:

  安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家稱安順為“黔之腹,滇之喉,粵蜀之唇齒”。]

  從今天的屯堡村落分佈圖上可以看出,安順周邊的屯堡非常密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獨獨在安順地區保留下了完整的屯堡文化的原因。

  [1547採訪鄭正強:朱在全國很多地方屯田,發展軍衛制度,但是只有在貴州保留下來,跟填南很有關係。調北填南為鞏固戰爭成果,從文化上講,他實際上也鞏固了屯堡文化。很多地方就是因為沒有填南。

  調北征南和調北填南,帶來的不僅是政治軍事上的震動,同樣帶來了江淮先進的農耕文化。

  [採訪鄭正強:當時貴州人煙稀少,有些專家統計,大概近20萬人進入雲貴,主要是在屯田的地方。用江南的財富填實雲貴。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為了讓這些人生活得更好,還組織了一部分商人。]

  明初的移民活動是對貴州的一次重要的開發,公元1413年,也就是朱元璋調北征南後的第32年,貴州第一次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省進入了中國歷史。

  在安順城的東北,還保留著一組古建築,這就是安順文廟。

  安順文廟建於明朝初年,雖然規模不大,卻是精工細作。尤其是大成殿前用整塊巨石雕刻一對透雕雲龍獅柱,更是美侖美奐。

  1382年,也就是調北征南的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全國各地的孔廟在春、秋兩季祭祀孔子,而在此之前,只有山東曲阜的孔廟每年祭祀,朱元璋的這一命令顯示著儒家思想在明王朝統治中所佔據的主導地位。

  千年的儒家精要,在屯堡只幻化成兩個字——忠孝。雖然歷經了600年的風雲變幻,屯堡人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品格。

  [採訪張曉松:當年奉了]

  [顧之炎拿祖譜]

  安順九溪村的顧之炎是顧成的第22代孫。今天,他負責安順地區顧氏族譜的修訂。

  [採訪顧之炎:屯堡人對族譜啊,不説是比生命還貴,但懂文化的,它確實比生命還貴。如果你把它輕視,沒有族譜,就説明你對你的姓不忠誠。]

  屯堡,是大山深處一座座青灰色的石頭堡壘,它們既流露著軍人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也透出了屯堡人對寨墻之外的世界的謹慎的觀望。

  正是因為這種觀望,使屯堡人固守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服飾、生活習俗,和不變的對家鄉的思念,使他們既不同於原住的少數民族,也不同於後來的漢族移民,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使我們得以在600年之後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飄蕩在群山之間的“大明遺風”。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