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

陽光少年 (2004年9月5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3日 14:10

  一位特別愛笑的小姑娘問她的父親:“爸爸,我為什麼愛笑呢?”

  父親回答:“孩子啊,因為你擁有一個美麗的世界。”

  小姑娘又問:“那,為什麼有的孩子不笑呢?”

  父親沉吟了一會,説:“因為,他們暫時失去了美麗的世界。”……

  這是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的對白,節目嘉賓就是電視劇的原型地——北京市海淀區寄讀學校的畢業生 李衍(化名) 文中學生人名均為化名

  本期節目嘉賓李衍講述他在5年當中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一個“壞孩子”的轉變過程及他自己的思考。這5年當中他的班主任老師劉建華把他的每一個變化都記錄下來。幾本厚厚筆記,一部特殊教育方法論。劉老師最喜歡叫李衍陽光男孩”。

  小申來自單親家庭,父親為了補償孩子缺少的母愛,對小申一味寵愛,容忍遷就他的錯誤,甚至當孩子出現經常打架、曠課、劫錢等嚴重問題時,他依然“寬容”:下不為例。初三上學期,小申逃學後和幾個“哥們”一起,9天時間裏搶、騙了12部手機。

  父母離異,和父親一起過。他父親好逸惡勞,經常用非法手段賺取錢財。小洋上小學時,父親就進監獄了。出獄後,父親並沒有吸取教訓,嚴格教育孩子,而是只管給孩子錢,讓他能吃好穿好玩好。而小洋呢,因為有父親的“支持”,又有父親在前面做“榜樣”,他根本就不學習,更不願遵守紀律,小小年紀就經常偷盜搶劫,欺負弱小同學,自由散漫……

  “每一個孩子‘變壞’的背後都打上了社會消極因素影響的烙印。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王飛説,“對於這些所謂的‘壞孩子’,我們首先要清醒地意識到他們是受害者。之所以成為工讀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生活在被社會和‘愛’遺忘的角落。”

  14歲的李響在海淀某重點中學就讀時曾多次觸犯校紀校規,夜不歸宿、謊話連篇、偷拿父母的錢在網吧玩電子遊戲、抽煙喝酒、打架,“逃學、曠課是家常便飯,只要來學校就鬧得雞犬不寧”(這是他的原校班主任對他的評價)。初一下學期李響因持刀傷人被拘留15天后被送進了海淀寄讀學校。

  僅僅過了不到一個學年,現在的李響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心理上,由“孤獨自棄”變為“樂觀進取”;在行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縱”變為“尊師守紀,關心集體”。

  李響的班主任王輝老師説:“李響的轉化,使我想起了前蘇聯一位偉大教育家的話:沒有挽救不了的學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而事實上王輝所採取的教育方法核心就是兩點:一是充分發現孩子的優點,二是家訪。

  在發現李響體育能力強後,在校春季運動會上,王輝鼓勵他參加運動會,結果他為班級在運動會上奪冠立下大功,王輝在這個關鍵時刻對李響説“其實,你各方面的潛力都很大,你的名字不叫‘差生’,只要你去嘗試、去投入,你將會有更多驚喜的發現!”

  王輝精心準備了家訪,側重談其進入工讀學校後的變化和進步,其養母聽後愧疚不已,李響也第一次流了淚,母子倆緊緊抱在一起,一切不愉快都已經在幸福和寬慰的眼淚中冰釋。

  海淀寄讀學校360名學生背景的統計數據:有近40%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或離婚後重組的家庭中;有近50%的孩子的父母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有超過54%的孩子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千元以下;有近47%的孩子曾參加過打架鬥毆……

  有位專家曾經説過:寄讀學校挽救一個孩子,就能安定一個家庭、一個班級;挽救一批孩子,就能安定一所學校、一個地區。 ……

  敬請收看《交流》9月5日“陽光男孩”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