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痛風常識

痛風的臨床表現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9日 11:16

  痛風的發生原因很多,這裡只介紹原發性痛風。

  1、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期:僅有尿酸持續或波動性增高。從尿酸增高到症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幾十年,有些終生不出現症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一般最終5%-12%的高尿酸血症發展為痛風。

  2、急性痛風關節炎:典型的首次發作常在夜間突然發病因足痛而驚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時,如刀割或咬噬狀。關節周圍及軟組織出現明顯紅腫熱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單覆蓋或周圍震動。初為單關節炎,以拇指、大腳趾多見,其次順序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關節。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作。關節紅腫熱劇痛和活動受限,可有發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誤診為蜂窩組織炎或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幾週後可自然緩解。此時受累關節局部皮膚可出現脫屑和瘙癢為本病特有的症候。開始痛風與炎症發作間歇可達數月或數年,但以後發作越來越頻繁,症狀越來越重,侵犯的關節也愈多。受寒、勞累、飲酒、食物過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創傷和手術為常見誘因。

  3、臨界間痛風:兩次痛風發作的間歇期稱為臨界間痛風。多數病人第二次發作是在6個月至2年之內。發作次數逐漸增加,常為未治療的病人,呈多關節性,在多關節發作者中約80%累及下肢關節,但同時累及兩足者罕見。在次期間通常無症狀,關節檢查也無異常發現。

  4、慢性結石性痛風:從痛風首次發作至顯著性痛風石出現的平均時間為11年。痛風石最典型的沉積部位是耳輪、腳趾、指間和掌指等處,可因尿酸鹽沉積增多而增大。關節會因痛風石增大,關節結構及軟組織破壞,纖維組織及骨質增生而導致畸形和活動受限。關節畸形表現為以骨質缺損為中心的關節腫脹,無一定形狀但不對稱。痛風石上的皮膚多緊繃光亮而菲薄,可形成潰瘍且有類似于白堊或面糊樣的白色物質擠出,所形成的潰瘍不易癒合,但繼發感染少見,有效治療可改變本病的自然發展規律,早期如能防治得當,病者可沒有本期表現。

  5、腎結石:痛風患者腎尿酸結石的發病率為10%-25%,若每日尿酸排出在1100毫克以上時,或血尿酸>=13毫克/分升時,尿酸結石發生率大於50%。臨床特點有:腎絞痛和血尿。長期慢性尿路感染,隨治療時輕時重。尿內有形成分不多,長期蛋白尿。部分患者有排砂和關節痛,或炎症史。長期酸性尿。可有家族發病史。

  6、腎病變:為尿酸鹽在腎間質組織沉澱所致,病情為慢性經過,病者會有間歇性蛋白尿、高血壓、尿素氮升高。晚期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