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骨髓捐獻(造血幹細胞移植) > 正文

再生障礙性貧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5日 17:14)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缺陷、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損傷程度為和轉歸等,國內將本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

  再障的病因分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兩種,先天性再障(Fanconi貧血)佔2.5%,多在10歲內發病。後天獲得性再障,原因不明者,稱為原發性再障,佔70.3%;能查明原因者稱為繼發性再障,佔16.9%。實際上繼發性再障巳有明顯增加。致病原因有以下幾種:

  1、藥物因素:常見引發此病的藥物有氯黴素,解熱鎮痛劑及含此類藥物的製劑,磺胺類藥,四環素,抗癌藥(包括抗白血病藥),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異煙耕,驅蟲藥,殺蟲藥,農藥,無機砷,他巴唑,甲基硫嘧啶等。

  2、電離輻射:如X線、γ線或中子,均能影響更新的細胞組織,破壞DNA和蛋白質。不同種屬細胞對電離輻射敏感性不同。骨髓細胞的敏感強弱依次為:紅細胞係>粒細胞係>巨核細胞係。輻射對淋巴細胞有溶解作用,漿細胞、網狀細胞及原始纖維細胞等非造血細胞較耐照射。

  3、生物因素:患病毒性肝炎後繼發再障,多在肝炎後兩個月內發病,病情嚴重,病死率高。有人認為肝炎引起再障的機理,是由於肝炎病毒對骨髓造血幹細胞直接毒害作用的結果;也有人從胚胎發生學角度看,認為肝與骨髓均屬於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此種抑制因子與肝-骨髓可能有交又作用。此外,細菌感染,如分支桿菌感染,可引起全血細胞減少及再障。

  4、其他:妊娠可併發再障,機理不詳;體質因素,如范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約25%的PNH患者在病情的某一階段發生再障,反之,再障病人也可在病程中發生PNH。若兩病並存,又稱為再障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綜合症(AA-PNH Syndrome)。

責編:回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