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驅走中風患者的心理陰影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8日 15:51



  1、馮建斌 教授 黑龍江省康復醫院副院長 神經康復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 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曾獲國家及省級科研獎項多項 發表論文50余篇 擅長腦中風患者心理功能評定、診斷和治療。(左圖)

  2、王偉祥 教授 黑龍江省康復醫院神經康復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黑龍江省康復醫學博士後科研基地指導教師 省“十五”康復醫療科研攻關課題主要成員 擅長腦中風患者所致偏癱失語及心理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中風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首先來看一個短片:

  旁白:李俊傑73歲,由於腦出血導致左側肢體活動不便,住院治療已經一年了。

  家屬:吃飯的時候經常就是有人在的時候不好好吃,特別是家屬在的時候,只要是旁邊沒人了他就吃得很好。

  旁白:湯桂珍71歲 由於腦出血導致右側肢體功能障礙,並伴有混合性失語,住院治療已經三年了。

  家屬:就是脾氣大,老是説別人的不是。沒病以前不是這樣的。

  旁白:李紀元49歲,腦外傷術後導致運動性失語,四肢癱瘓,關節攣縮。

  護士:病人剛住院的時候情緒波動非常大,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吃藥,而且由於語言表達有問題,我們都不知道他説的什麼。這種情況下他非常容易發脾氣,經常大喊大叫,不配合治療。

  馮建斌:這三個患者的病情不一樣,得病以前的性格也不一樣,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家庭照顧的程度都不一樣,因此患者的具體表現是各不相同的。

  王偉祥:患者有一定的過度依賴,這種性格的患者有的時候不僅僅是依賴家人,有時候還依賴社會。甚至是不擇手段地向家人、社會、單位索取待遇等。

  馮建斌:第二位患者病後出現抑鬱,心情不好,覺得別人都不能理解她,經常發怒,有攻擊性。

  王偉祥:這種人是一種外向型性格,總是把不幸和問題歸咎於別人。

  馮建斌:第三個患者很難控制自己,説發病就發病。

  王偉祥:有時候抑鬱和憤怒兩種性格可以在一個患者身上互相交替。

  馮建斌:有的患者因為抑鬱的心情放棄治療。

  王偉祥:嚴重的還有自殺的傾向。抑鬱主要表現在情緒特別低落,注意力下降,意志行為倒退,這就是最主要的症狀。

  馮建斌:臨床醫學上我們把患者的抑鬱狀態劃分了幾個階段:

  中風患者經歷的幾個階段

  1、 震驚階段

  2、 否定階段

  3、 抑鬱反應階段

  4、 對抗獨立階段

  5、 適應階段

  主持人:是不是患者發病後都會經歷這麼五個階段呢?

  馮建斌:不是的。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很快就到了適應階段,能夠很好地配合治療,而有的患者可能也會停滯在一個時期。

  王偉祥:也有的患者進入適應階段或者對抗獨立階段後如果調整得不好可能重新回到抑鬱階段,出現心理和行為的倒退。

  主持人: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不讓病人倒退回去呢?

  馮建斌:我們主要就是開展心理治療,具體手段就是採用心理支持治療。心理支持療法的宗旨就是醫生和家屬共同支持病人面對困難,使病人渡過危機達到適應階段,積極進行康復。

  主持人:來看一位叫做張俊豐的小夥子經過心理治療後的情況:

  旁白:張俊豐今年27歲 腦出血導致偏癱,左側肢體活動不便,並帶有混合性失語。

  張俊豐:説實話我死的心都有了,剛開始不能動,語言障礙也不清楚。當時就是對生活失去信心了。

  父親:他生病的情況和以前的時候是天壤之別,以前是行動自由,得病後就癱瘓在床了,不能動了,想幹什麼都不行了。

  旁白:如果當時沒有父親的鼓勵和支持,恐怕他這一生都不會走出中風後的陰霾。

  父親:後來我知道這個醫院治好的例子非常多,把例子告訴他,告訴他一定能夠治好。

  張俊豐:聽了我爸爸的話後增添了自己治好病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夠治好。

  父親:有了信心後孩子就越來越配合大夫治療了。後來治療效果明顯好多了,從沒有知覺到有知覺,現在走路幾乎和正常人一樣了。

  主持人:再來看看一些家屬的情況:

  家屬:我覺得對於病人來説醫生治療是一方面,主要是從肢體上恢復。但是從心理上以及生活方面來講,親人在身邊是最主要的。

  家屬:他(患者)想做什麼我們都幫著做。

  家屬:我們只能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對患者進行幫助。

  王偉祥:家屬對患者不能完全聽之任之,同時也要在生活上關懷患者,心理上開導患者,這樣患者才能處於一個良性的恢復階段。

  馮建斌:醫生和家屬都要學會耐心傾聽患者的痛苦,要把病人所有問題都了解清楚以後再進行針對性的幫助。

  主持人:一起來認識一位叫柴玉亭的老先生:

  旁白:柴玉亭60歲,由於腦血栓導致右側肢體活動不便。

  柴玉亭:當時就覺得活著沒意思了,半側肢體不能動,上廁所都是兒子背著進去的,去康復醫院也是兒子背著我。

  老伴:看見他這樣我也難過。

  旁白:病發後柴玉亭被迅速送到新疆進行康復治療。

  老伴:他性格本來挺開朗的,突然不能走路,不能動彈了,他也挺煩的。

  柴玉亭:當時很煩躁,看誰都想罵,我老太婆沒少叫我罵在醫院。就是覺得好好的人不該攤上這個病。

  老伴:我當時就想著早點把他伺候好了能夠讓他的心情好些,他的心情好了以後我的心情也好。

  柴玉亭:我在康復醫院待了一個月就可以下來走路了,不信不行,去之前我躺在床上,到了康復醫院一個月後就可以走路了。

  老伴:恢復成這樣我挺滿足的,現在他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還能幫著我幹點零活兒。

  馮建斌:良性的心理暗示有時候對於康復是很有幫助的。

  王偉祥: 中風患者成功康復必備的四個條件

  成功康復=

  康復動機+康復信心

  康復耐心+正確方法

  另外對於中風患者來説心態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康復效果,患者應該積極配合治療。

  臨床資料顯示:急性心梗、腦梗、腦溢血病人大多數發病都有其心理因素。

  主持人:來看一段片子:

  旁白:人到中年後將逐漸發生動脈硬化,一般平均每年管腔狹窄1%-3%,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堵塞,但是暴怒、著急、生氣都可以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而使動脈在一分鐘內完全閉塞。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有關。緊張、憤怒和敵意等情緒使人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並且能夠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加速人體衰老過程。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也認為心理壓抑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內向型的中老年人其腦中風發病率偏高。另外職業性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內向型患者中大多數是機關幹部,由於這部分人的大腦皮層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人際關係複雜,生活缺乏規律,夜間工作較多,飲食不規律以及嗜好飲酒等,特別是工作環境不安寧、家庭鄰里不和睦、子女教育失敗的,腦中風的發病率都普遍偏高。

  馮建斌:好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中風。但是情緒上的波動也可能導致治療成果的退步,導致一種惡性循環。

  王偉祥: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改變那些不良心態,要注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煩惱,不要堆積自己的鬱悶心情。患者不要太苛求自己,也不要太苛求別人,要寬以待人。

  保持心理平衡的要訣

  知足常樂

  改變習慣

  傾訴煩惱

  寬以待人

  主持人:門診時間 馮建斌 週一、五全天 王偉祥 週二、三全天;諮詢電話 (0451)88191947、88192679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