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童年?馬陽秋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1日 16:09
1、楊建平 主任醫師 天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 中華小兒外科學會委員小兒骨科學組副組長擅長14歲以下兒童骨與關節疾患的診斷和治療 先後在國內外骨科核心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參編多部骨科專著(左圖)
2、任秀智 主治醫師 1997年7月畢業于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先後獲全國小兒外科中青年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天津市骨科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天津醫院小兒骨科 一直從事小兒骨科工作 曾經提出需嚴格手術指徵及改變固定方式 2003年參與編寫《臨床醫師口袋叢書骨科分冊》(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有關青少年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您第一次看見馬陽秋這個小姑娘是什麼時候?
楊建平:大約是在2001年夏天我在門診看見的馬陽秋,當時她有嚴重的雙腳畸形和下肢肢體長短不一。另外這個孩子的身世也很特殊,是一個孤兒,因此我們內心很複雜。作為醫生我們有著強烈的願望要用我們最好的技術來救助這個孩子,使她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任秀智:我們來看一張當時給馬陽秋拍的片子。孩子當時是雙側先天馬蹄內翻足合併右側先天髖脫位,孩子站立行走時只能用足的外緣來行走,膝關節也是高低不一的。X光片可以看到她的髖關節有一側完全脫位。一般的脫位都是向下脫位,但是髖關節因為身體負重的關係,脫位後身體下壓,股骨頭反而向近端脫出來,因此脫位的一側腿比健側腿要短一些。
楊建平:2001年夏天馬陽秋大概只有8-9個月,對於這種多發的嚴重畸形我們要進行分期、分段的治療。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會有如此嚴重的畸形呢?
任秀智:馬陽秋存在兒童髖關節脫位和馬蹄形內翻足兩種疾病,這兩種疾病在我們門診經常碰到,發病率據有些文獻統計,大概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之間,兩種疾病同時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還是不多見。
楊建平:目前認為這兩種畸形發生的原因包括如胚胎發育障礙,特別是在母親懷孕前三個月的時候受到病毒感染或者是其他因素如環境因素,使得胚胎有一個發育上的障礙。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可能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産生了一種基因突變,從而導致了多發畸形。
主持人:馬陽秋當時有足內翻是不是完全不能走路?
任秀智:這樣的孩子被父母遺棄,我們當時感到非常痛心,因為這種病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完全可以過一個正常孩子的生活,因此而被遺棄我們心裏感到非常難過。如果是沒有進行早期治療,那麼孩子以後走路就會處於一種跛行步態,並且會出現關節和腳的疼痛。
楊建平:這樣的孩子被遺棄後帶來的嚴重問題是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正常生活,而且孩子將來不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去工作、謀生。這樣的畸形兒童應該在早期給予及時的治療,及時治療後孩子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去生活、獨立、工作,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主持人:來看一個短片:
旁白:57歲的李兆平女士是一位美籍華人,96年回國定居,她每週都要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往返,週末一過她就從北京的家匆匆忙忙趕到天津來,因為在這裡她還有一個家,並且還有一群讓她牽掛的孩子。除了馬陽秋之外,房間裏還有7、8個看起來更小的孩子,與其説這是一個家不如説這是一個小型的嬰兒看護所。李兆平和這些孩子的結緣還得從8年前説起,李兆平是一名兒科助理醫生,從96年就一直致力於援助中國孤兒慈善事業,馬陽秋被送到天津兒童福利院時,李兆平正在那裏做義工,那時她就開始出資助養孤殘兒童,並在天津租了房子,購置了嬰兒用品,説服各方將一些殘疾孩子接回家中,自己花錢請來護工一對一地照料他們。為了救治他們的殘疾,李兆平經常四處奔走,協調各方力量來幫他們治病。馬陽秋是李兆平在天津助養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她的病沒有少讓李兆平操心。在李兆平女士的多次協調下,2001年9月終於有兩位專家來到中國,和天津醫院的專家一起為11名孤殘兒童實行了免費的手術,其中就包括那時只有1歲的馬陽秋。
楊建平:當時馬陽秋只有一歲,是手術矯正雙足內翻的最好機會,所以我們就開始實施了足內翻手術。
主持人:來看看當時手術的情況:
旁白:2001年9月8日這一天是李兆平女士盼望已久的日子,因為她最牽掛的小寶貝兒馬陽秋就要在天津醫院接受她的第一次手術了,來自美國的兩位教授和天津醫院的骨科專家們將一起為她進行手術,這一次為她做的是左側馬蹄內翻足手術。2001年9月8日上午9點10分馬陽秋的左側內翻足矯正手術開始。
李兆平:因為馬陽秋不是簡單的骨科問題,肌肉也有問題,所以需要第二次手術。
旁白:2002年9月12日 上午9點馬陽秋的右側內翻足矯正手術開始。
李兆平:第二次手術特別成功,現在她可以走路了。
主持人:為什麼要間隔一年時間做第二次手術?
楊建平:第一次我們進行的是左側馬蹄內翻矯正手術,第二次做了右側,總共分兩次矯正了馬蹄內翻足。馬蹄內翻足患者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們進行治療的方法就是採用廣泛的軟組織松解術,通過松解後再把內側攣縮的、變短的肌腱、關節囊延長、松解掉,然後把骨和關節的位置擺正,這樣來充分矯正畸形,使孩子能夠獲得一個正常外觀和功能的足。
任秀智:術後患者的雙腳就可以完全放平了。孩子的腳術後就可以完全放平了,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走路,不必像術前一樣用足外緣走路。
主持人:手術後孩子需要多長時間的恢復期?
任秀智: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恢復期。
楊建平:術後我們會讓孩子戴上一種特殊的支具,幫助進行一種正常的刺激,讓他在這種模式下正常生長髮育,支具需要佩帶一年甚至是一年半的時間。這樣不僅僅有很好的手術效果,而且還有很好的支具促進生長,恢復效果會更好。
主持人:我們接著來看馬陽秋的故事:
旁白:兩次實施了馬蹄內翻足手術的馬陽秋在家裏成了一個大忙人,整天閒不住,她喜歡推著弟弟妹妹們在家裏走來走去,還喜歡拿她的照片給別人看,聽人誇她漂亮。看著孩子一天天懂事,李兆平在心裏盤算著下一步的打算。
李兆平:髖脫位還需要給她做一次手術,因為要開始走路了,髖脫位要是做不做好,以後會越脫越厲害。雙腿就會一隻長一隻短,所以一定要給她做一做。
旁白:2003年9月3日天津醫院的骨科病房擠滿了周邊福利院送來的孩子,因為中美專家又要為孤殘兒童進行手術了,這一次馬陽秋要做右側髖關節脫位的矯正。
王學謙(天津醫院院長):我們請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林肯和甘博教授來到我們醫院,來為孤殘兒童做手術,這已是第三年了,這三年期間在他們的配合下,特別在北京國際孤殘兒童救治委員會協調和幫助下,我們已經完成了四十幾例孤殘兒童的手術,今年預計要做十五到二十例。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為開展我們和斯坦福大學的國際學術交流開闢一個途徑,另外也為我們天津周邊地區以及國內的孤殘兒童能夠找到一個救治、康復、恢復功能的這麼一個好的機會。
主持人:孩子能夠耐受髖關節手術嗎?
任秀智:髖關節手術是一個比較大的手術,一般在3歲左右的兒童是完全能夠耐受的,並且也是手術的最佳時機。
楊建平:而且現在隨著我們的麻醉技術和手術操作技術的進步,給孩子進行這種手術是很安全的。我們甚至還給更小的孩子(一歲半左右)做過這個手術。這個手術主要是進行切開復位,手術需要把脫位的股骨頭還納到關節內去的過程。如圖除了還納股骨頭以外,同時我們還要矯正骨盆的畸形和股骨近端的畸形,因此這是一個聯合手術。
主持人:手術中使用的兩根鋼釘會伴隨孩子一生嗎?
任秀智:不會。術後半年-一年之內我們會取出鋼釘和鋼板,需要再進行一次手術,這次手術要簡單得多,痛苦也要小得多,並且術後很快就可以下地活動了。
楊建平:我們取出鋼釘和鋼板的時間要取決於孩子傷口癒合的情況,比如術後用石膏進行固定(一個半月),然後去除石膏,那麼手術部位就基本癒合了,接著我們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這對於孩子今後的生活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康復3-6個月後孩子基本就恢復功能了,如果X光片顯示截骨的部分都癒合了,那麼孩子就可以下地活動了。這裡有一個馬陽秋術後三個月的照片,可以看到她的腳已經完全放平了,腿也變得長短一樣了,但是孩子這時候正在進行康復訓練,還不能完全行走。
主持人:有網友問如何預防新生兒畸形?
楊建平: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母親懷孕最初的時候要避免感冒、外傷、接觸不良環境等。尤其是感冒後如果需要吃感冒藥,一定要遵醫囑吃藥,這一點非常重要。
任秀智:懷孕前三個月正是胚胎發育的重要階段,我們呼籲戒煙,尤其是抽煙的女性戒煙,給孩子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主持人:有網友問怎樣早期判斷新生兒畸形?
楊建平:新生兒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新生兒,一定要請專家進行全面檢查,看看有沒有髖關節脫位,因為早期有時候不容易判斷。另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無創檢查比如B超等,來除外骨和關節的先天畸形。
主持人:來看一段片子:
旁白:在北京朝陽區東大後街有一個特殊家庭,就是專門為殘疾孤兒服務的平安之家,這是由無數熱心志願者協助和支持的一個大家庭,平安之家可以同時為8名孩子提供服務,為孤殘兒童安排治療提供護理和照顧他們的康復,孩子住在平安之家的全部費用將受到全部和部分資助。三年來經過平安之家得到手術治療的孩子達到了70多名。平安之家的工作人員不僅四處奔走尋求為孩子們治病,還負責為孩子尋找領養或寄養家庭。很多孤殘兒童在平安之家的幫助下,命運得到了改變。
主持人:門診時間 楊建平 週五上午 任秀智 週三下午;醫院聯絡電話 (022)28227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