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最新特稿

齊市國企:沒錢投入 設備“趴窩”(2003.12.20)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0日 23:53


  東北行北線記者日前到達東北工業重鎮齊齊哈爾,記者在這裡了解到,這裡的國企主力軍,也就是裝備工業和軍工業,底子大都是幾十年前打下的,用了幾十年的設備,早到了更新的時候了,但因為沒錢投入,現在只好眼睜睜看著設備趴窩。

  這是齊齊哈爾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的萬噸水壓機,也是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從1963年建成投入使用,現在已經四十年。四十年過去了,這臺水壓機還在服役,但目前只能是幹一幹停一停,不時地出現故障。

  一重職工:“設備總趴窩 有時有活幹不出去真著急。”

  在第一重型機械廠,目前還大量使用著幾十年前從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引進的設備,服役期都在幾十年以上,其他基礎設施也都是幾十年前建設的,投入改造,需要大量資金。

  一重集團公司吳生富:“運行這麼多年,第一個投入不足的是地下管網,都已經爛了,比如水、電、風、氣。”

  設備差,但企業要堅持生産,為此企業只能想省錢的辦法。在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一個車間裏,正在安裝一台從俄羅斯買來的二手設備。這裡的負責人説,二手設備精度差,但總比沒有強。而更多的情況是,由於缺少加工設備,齊齊哈爾的老牌國企只能靠工人加班加點人工來幹。在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每個工人平均每天要在車間工作12個小時。

  二機床廠黨委書記陳更新:“現在某種程度上是靠工人拼體力呀,但長久這樣的話(不行),因為人的潛力畢竟是有限的。”

  齊齊哈爾有八家萬人以上的大型國有企業,目前都處在拼光了設備拼體力的階段,主要原因的缺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對加工設備的需求量增長了100%以上。齊齊哈爾具備技術實力,但沒錢更新設備,使得大批定單紛紛流向了國外。

  

引資難困擾齊市大型國企


  沒錢更新設備,自然就要尋找資金。在齊齊哈爾,目前已經有700多家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還有181家沒有人來投資,而這181家幾乎就是齊齊哈爾所有的大型國企。大型國企引資難,一直困擾著齊齊哈爾的決策者和企業家。

  這裡是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最近幾年,一重一直在國內外尋找合作夥伴,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但他們目前還沒有成功。

  一重副總吳生富:“問題是我們這個行業,你看看,鋼鐵有民營資本進來,但是我們這個行業沒有別的資本進來,沒有人幹我們這一塊。”

  沒人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年一重背的包袱太重,全廠退休職工,下崗職工幾乎和在崗人員一樣多,學校、醫院都是廠子自己辦的,僅冬天的供暖費,一重每年就要拿出7000萬。而人員的包袱在齊齊哈爾的國企中是最頭疼的事。齊齊哈爾車輛廠現有職工近萬人,今年幾個億的産值,利潤只有1500萬。

  齊齊哈爾車輛廠高保江:“我們主業要是留下五、六千人,那可能利潤率相對來講肯定要高一些,那企業要是改制的話可能也能找著合作夥伴。”

  除了冗員、社會包袱,齊齊哈爾國企還面臨者債務包袱。許多國企的負債都是幾個億。自己的全部家當賣兩次都抵不了債務。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楊信:“簡單説吧,誰也不會拿兩塊錢買一塊錢的東西,戰略投資者也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啊。”

  

老國企:卸不下冗員的包袱


  人員太多,一直是不少國企難於解決的難題,在齊齊哈爾也是如此。因為企業辦社會現象比較普遍,職工對企業的依賴度高,減員增效,對齊齊哈爾國企來説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坐落在齊齊哈爾市的富拉爾基區,這個區90%的人口是這家企業的職工和家屬,目前有在崗人員13000人。實際上,這個企業有5000人足夠了。 但是,一重並不能輕言減員。

  一重副總吳生富:“減下來也得給他工作啊,給他飯吃,否則就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有多所學校、幼兒園、醫院,一個人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直到工作都可以不出方圓十平方公里的地方。每年為此支付的大量費用,對一重來説同樣是個很大的負擔。

  吳生富:“我們隨時等待著把這一塊,交給社會、 交給地方,交不出去。他不要我們也提出來,甚至可以這樣我們是不是拿出來一部分錢明貼一部分,逐漸減少把這塊交給地方。”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楊信:“地方沒這個能力,實事求是地説。”

  多年以來,齊齊哈爾的國企職工已經把企業當成了生存的根基。儘管工資不高,很少有職工主動離開這裡。

  一機床工人:“我們父一輩、子一輩全在這一廠工作,上南方終究説是靠你年輕、有技術、有體力,能掙幾年好錢,但是説終究你老了時候還得指靠著你這個一廠 。”

  在齊齊哈爾,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學校、醫院、電影院、體育館都是企業自己辦的,這些設施是福利,都需要企業出錢。在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現在每年有2500萬元的利潤,但大部分用於冗員和職工福利開支。

  一機床廠長劉建榮:“如果這2500萬用於企業的自籌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或改造的話,我這個企業要達到世界知名國內一流,具有很強競爭力這樣企業的速度肯定要比現在快得多得多。”

  

債務無法核銷 國企破産困難


  國企背著沉重的債務前行,自然是不堪重負。但在齊齊哈爾,因為無法核銷掉這些債務,國企的債務還在如滾雪球一般擴大,有的國企資産負債率甚至高達300%。

  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現在欠銀行的債務是7個億,今年的利潤是兩千萬,現在的問題是這筆錢到底怎麼還。

  一機床廠長劉建榮:“一年要是不考慮企業的持續性發展,假如全部用於還債的話,一年還兩千萬,十年還兩個億二十年還四個億。你自己就算出來了,大概要四十多年吧,三十五年。”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同樣欠銀行四個多億。

  二機床黨委書記陳更新:“它的有限的資金承擔包袱用去了改造資金投入就受到影響了,所以就是現在二廠發展的關鍵就是老二廠的政策性破産的問題。”

  在齊齊哈爾,企業動輒有幾個億的銀行債務,原因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企業被推向市場後,一時無法迅速進行設備更新和産品轉型,沒活可幹卻要負擔龐大的職工生活費用,只能向銀行貸款。

  目前,這些企業正在走出困境,但沉重的債務包袱讓企業的利潤大多用於償還原來的債務包袱了。企業也就沒有了發展的力量。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楊信:“我們剩下的181戶大部分是這種情況,負債率在100到200以上,有的達到360多,不進行政策性破産什麼戰略投資者也不會來,不走這個路子改革很難達到目標,也很難進行改革。”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楊信認為,只有甩掉企業的包袱才能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他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兩改兩卸”,兩改指進行股份制改革和技術、設備改造,兩卸就是要卸掉人員包袱和債務包袱。

  

長春論壇:各界人士獻策東北國企改革

  富餘人員多、企業辦社會和債務繁重是齊齊哈爾國企面臨的難題,也是一直困擾著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老問題。《東北行》南路記者在今天開幕的《國有經濟長春論壇》上,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採訪了與會的各界人士。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是振興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經過過去二十多年的幾輪改革改制,目前剩餘的問題都是深層次的難點問題,怎麼解決這些難題,今天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政府、企業各方人士各有各的觀點。

  有的參會者認為,企業富餘人員是歷史遺留問題,應當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

  吉林省省長洪虎:“原來的國有企業,要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國家給予一部分支持,企業也需要拿一部分,大家共同抬。”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淑和:“很多‘大集體’,你説政府有責任嗎?”

  當然有責任,你説企業有責任嗎?它也同樣有責任,因為過去這些也是你的職工,你分離出去的,所以現在你要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企業同樣有責任,政府也有責任,如果政府不承擔,你這些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就)無從談起,也無從實現,所以兩方面都同樣有責任。

  但記者通過近一個月對東北國企的實地採訪調查也了解到,東北國企在實際操作中,承受的負擔還是很大的。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董事長鬚桐興:“(我們企業的)主輔分離工作難度非常大,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

  記者:“主輔分離的成本現在是由誰來支付的?”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董事長鬚桐興:“目前情況,主要是我們企業在承擔。”

  記者:“應該是由誰來承擔?”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董事長鬚桐興:“我希望是由國家跟企業共同來承擔。”

  記者:“誰拿大頭?誰拿小頭?”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董事長鬚桐興:“這個就不好説了。”

  本欄目前段時間曾報道過,鞍鋼有16萬5千附屬“大集體”企業人員,這些人多數失業在家,鞍鋼和鞍山市政府為如何安置這些人多次協商,但到目前仍然沒有結果。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于萬源:“它(鞍鋼大集體企業)應該享受其他按相同法律法規建立的相同企業的相關的政策和相關的待遇,我認為,政府在這塊的待遇上和政策上,應該協調一致。”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傳諶教授認為,由於國有企業的改革本質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關鍵還是在政府。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傳諶:“叫做‘強制性制度變遷’,是由政府推動的,政府到關鍵時刻,(以前)能放的權力放了,但是最根本的權力不放,攻堅的階段,剩下最難的地方,不給政策,就很難進行了。”

(編輯:劉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