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本山看兩會》之 四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7日 18:53)
主持人:本山,你演了那麼多農村題材的電視劇,肯定也和不少農民交上了朋友,你知道現在農民最關心的是什麼?最擔心的是什麼嗎?
趙本山:最關心的當然是怎麼賺錢,最擔心的肯定是政策別變來變去唄(略)
主持人:您説的沒錯,你就是再有本事,再能掙錢,恐怕都得有一個好的政策支撐著。
村民告訴記者:黨的政策, 一號文件對老百姓最高興了,現在的農民是最享福的,也是最受到中央重視的。三農政策直接到農民手裏,直接得到實惠。
這幾位都是吉林省長春市賀家村的種糧大戶,平時都忙,好不容易抽出點時間聚在一起,聊著聊著就説到了這一年來村裏的變化。2004年,村民光種糧的收入,就達到了人均1700多元,比往年增加了近1/3,人均年收入第一次超過了4500元。不過,欣喜之餘,他們還是有些顧慮。
村民:擔心,我怕以後政策有變。好的政策能堅持多長時間?糧食直補能給多少時間?群眾沒事嘮一嘮就怕以後取消了。我盼望惠農政策力度要加大。
村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2004年,在吉林省的東豐縣,就出現了700多萬糧食直補款被截留的現象,致使當地糧農的積極性大打折扣。而這一事件的發生,同樣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委主任王守臣的關注。
王守臣(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委主任):這件事情從我們省委省政府的角度省直機關部門的角度,通過會議通過文件通過新聞媒體通過幹部下鄉反復宣傳,中央的政策反復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政策, 為什麼在這種背景下還能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的截流糧食直補資金?這個引起我的一個認真的思考。
主持人:可以説2004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使許多農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趙本山:但是這些好政策也得落到實處,就怕走了樣……
主持人:可你説這抓落實也得有個抓法,誰來抓、怎麼抓,中央出臺那麼多好政策,都強調要落在實處,不照樣有執行走了樣的嗎?
東豐事件之後,王守臣每次下鄉,都要就這個問題進行調研。其間,他發現糧食主産區的縣鄉兩級財政很多是“吃飯”財政,一些地方時常挪用項目資金來彌補財政缺口,此外,由於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配套的監督機制,類似問題屢禁不止。
王守臣(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委主任 ):如果把眼睛都盯在這些錢上,用它處理和解決農村的其他,一些事情也是杯水車薪。我覺得挪作他用,既違背了中央政策,同時也解決不了農村的現實矛盾。
王守臣認為,要落實好國家重大支農政策,不能再簡單地依靠過去那種會議要求、文件規定、宣傳檢查等行政管理的辦法,而應該以立法的形式把它法制化、規範化。尤其要重視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渠道、不斷拓寬支農渠道和強化監督制約機制等問題。他把這些都寫進了自己的議案中。
王守臣(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委主任):把這項重大政策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上來,更能體現政策的穩定性,更能體現中央重大政策的嚴肅性,更能體現中央政策的權威性,也是消除群眾的種種疑慮和心理負擔,給農民吃長效定心丸。
主持人:其實我覺得,無論是惠農政策立法也好,還是建立各種監督機制也好,最終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增收能有保障,能夠持續下去。
趙本山:我倒覺得有些農民擔心政策會變,大可不必。今年不又新出臺了一個一號文件嗎,其實就是給咱農民吃的定心丸。
2005年,中共中央再次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把三農問題列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並再次做出承諾:2005年各項支農政策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加大農業稅免徵減徵力度。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産糧大縣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扶貧開發和農村社會事業投入力度。這句句承諾都體現出實實在在的含金量。(加字幕)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把“在幾年內解決縣鄉債務問題納入了財政工作重點”,從而使各級政府,能夠把中央政策準確無誤的傳達給農民,積極做好服務工作。
王守臣:能拿出這麼一大筆的資金,含金量很高的兩個一號文件,這是歷史上少有的,很不容易。我們作農村工作的同志,也很少見到含金量這麼高、 文件分量這麼重、 對農民、
對農村對農業問題這麼直接來解決是少有的。
2005年3月,北京---
王守臣提交議案,兩會代表發表見解
主持人:看得出來,這三農問題現在真成了熱點。其實我覺得大家之所以這麼關注,最主要的還是關心農民增收的步伐能否再快一些,因為這決定了咱們整個國家的增收步伐。
趙本山:不是有那麼句話嗎,農村的小康,才是中國的小康。
主持人:其實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很多,有政策的、有科技的、有市場的,等等。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