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記憶 > 正文

五集系列《收藏激情年代》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7日 11:15)

  

第一集 塵封的日記

  金鐵華在京城的收藏圈兒裏可稱是有些名氣,他的革命題材的藏品不僅多,而且廣。金鐵華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他的父親名叫金玉林,是老北京著名的絹花手工藝人,人稱“花兒金”。只要各種絹綢綾緞絨紙到了他的手裏,就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點化成了鮮活欲滴的鮮花盆景。作為工藝大師的兒子,金鐵華沒有繼承父親的絕活兒,卻深深迷上了收藏。十多年前金鐵華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偶然收得一本“抗戰日記”。他發現,日記主人經常能見到劉伯承、鄧小平,還在戰火紛飛中戀愛、結婚……那麼,他是誰呢?現在在哪呢?金鐵華萌生了尋找日記主人的願望,

  為了幫助金鐵華尋找抗戰日記的主人,北京日報刊發了尋人啟事。

  在知情人提供的線索幫助下,金鐵華終於找到了日記的主人———當年在太行山任新華日報社編委會秘書,現已離休在家的原人民日報社秘書長郭渭老先生。

  郭老今年84歲,17歲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山西抗敵決死隊,後來被調到新華日報社擔任編委會秘書。當時,新華日報社的辦公地址就在太行山,與一二九師住在一起,這兩本日記就是那個時候寫的。

  找到了日記的主人,金鐵華似乎感受到了紅色收藏的另一層意義,從此,他開始著迷于那些舊紙片兒背後的故事,總想去追尋和探究那些曲折的命運和過往的人生。

  

第二集 經典永存

  繆志明是天津工會幹部管理學院的教師,十多年來他收藏了大量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物,其中僅解放前出版的《共産黨宣言》中文譯本就有二十多本,作為文物收藏的愛好者,繆志明夢寐以求的是他從未見到過的、由中國共産黨早期活動家陳望道先生在1920年翻譯的《共産黨宣言》中文首譯本

  1975年1月,北京,人民大會堂。 全國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找到《共産黨宣言》中文版本首譯者陳望道先生,問是否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産黨宣言》,他想再看一眼。陳望道先生看著病重中總理期望的眼神,無奈地搖了搖頭。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一位名叫劉世厚的老黨員,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交給了廣饒縣博物館。這本小冊子就是周恩來總理要找的我國第一版本的《共産黨宣言》。 

  劉集村是中國北方一個極普通的村莊。1925年春,這個村裏建立了中國共産黨的基層組織——劉集黨支部。作為中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它在革命戰爭年代曾一度被人們親切地稱作當地的“小莫斯科”。上世紀二十年代,是《共産黨宣言》使得這個村莊開始了改變自身命運以及中國命運的偉大實踐,也正是這裡一群頭頂高粱花子的農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了一本中國最早版本的《共産黨宣言》,這也是目前我省保存至今的唯一一本第一版本的《共産黨宣言》,國內所存數量也是極少。這本于1920年8月出版、中國最早的中譯本《共産黨宣言》發行量當時僅為1000冊,是唯一在農民中流傳、使用和保存的珍貴文獻。

  

第三集 《歡慶的日子》(上)

  每逢國慶盛典,當天安門廣場上禮炮聲隆隆響起,孩子們手裏的氣球在同一時間起飛,廣場頓時匯成了歡樂的海洋。是誰在指揮孩子們放飛氣球呢?

  當年組織氣球放飛工作的就是李永明,今年已經70多了。1958年調入北京團市委從事少先隊組織工作,四十年來,每一次國慶慶祝活動,他都會參加。因為工作關係,李永明保留了很多國慶慶典時的請柬。退休後,他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正當紅色收藏熱的興起,李永明便圍繞著國慶的主題搞起了收藏,一堅持就是十幾個年頭。如今,從1950年至今,每一次國慶遊行慶典都在李永明的收藏之中。

  在國慶慶典上能夠代表全國的少先隊員登上天安門城樓給主席獻花,是孩子們的夢想。而對於獻花少年的人選,更是精挑細選,柳百堅就曾幸運地被選中。當年,全家人的興奮和理髮師精心修剪卻因激動而把自己頭髮剪錯的點點滴滴都清晰地留在柳百堅的記憶裏。如今,給毛主席獻花時穿的衣服依然完好的保存在他的箱底。

  1959年,新中國十週年的慶典盛大空前,在那一年的國慶晚會上,著名音樂家胡德風作為大合唱《祖國頌》的首場指揮登臺表演。那一年,胡德風只有33歲。這首有劉熾作詞、喬羽作曲的《祖國頌》熱情而優美地展現了祖國大地勞動豐收的喜人景象,氣息寬廣,意境壯麗,充分表現了中華兒女對於祖國與民族自豪的熾烈感情。從此成為國慶慶典的經典合唱曲目。

  

第四集 歡慶的日子(下)

  1959年李永明已經參加了工作,在北京市團委負責組織少先隊參加國慶遊行。在李永明的藏品中,有這樣一個獨特的證件,面積不大,證件背面寫著“…………(看旗子舉花)”的字樣,原來這個證件是專門為在廣場上組字的孩子印製的。

  當年11歲的趙京平就在國慶遊行隊伍裏舉花,自製花束的細節她現在記憶猶新。國慶遊行對服裝的要求也很嚴格,女孩子們都希望在那天穿上最漂亮的花裙子,男孩子們則把衣服和紅領巾洗了又洗,熨了又熨。現在已經是196中學的校長李庭芳,當年還用粉筆把白球鞋涂了又涂。

  我們在李永明的收藏裏還看到了1964年的觀禮證,和觀禮證一起收藏著的還有一張李永明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拍的照片。那時天安門城樓還沒有向遊人開放,能登上天安門城樓在當時對很多人來説都是一個夢想,更不要説留影紀念了。由於工作關係,李永明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他在朋友的幫助下拍下了這張照片。在當時來説,這是明顯違反紀律的,於是李永明一直將它珍藏著,直到1984年才敢把它拿出來。

  1984年的國慶遊行是我國第一次利用國際衛星向全世界直播,這是已身為指揮部成員的李永明負責的是遊行隊伍進入天安門前的監督把關。就在李永明他們細心監控時,忽然從大學生遊行隊伍裏冒出了一個白色的東西。李永明在指揮車上看到後,心裏咯噔了一下。原來那是一幅自製的標語,上面寫著“小平您好”,按照規定,遊行隊伍中不能出現任何預案中沒有的東西,面對這一突發情況,李永明和指揮部同事毅然決定放行,從此,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傳遍了全世界。

  這段特殊的經歷成了李永明一生的驕傲,作為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李永明期望能永久珍藏這段難忘的記憶。為此,他保存了國慶35週年所能收集到的所有的東西。如今,每當翻開這些珍貴的藏品,李永明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歡慶的日子。

  

第五集 往事可追

  2004年11月23日的北京晚報,刊登一枚新四軍時期的郵票,“稿字”六方聯,文章説這枚郵票價值人民幣兩千萬元。看了報紙的金鐵華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的一枚同時期的貼有毛主席像的郵封,也許比“稿字”六方聯更加珍貴,便決定請著名郵票收藏家沈增華給看看。

  説起來,金鐵華也是北京小有名氣的紅色收藏愛好者了,它的收藏屬於無主題變奏,凡是有毛澤東像的,他都收。金鐵華的收藏,也是只進不出,家裏有間六、七平米大的臥室,被他的藏品佔得滿滿的,東西擺得鋪天蓋地,他還在不斷地買入。在收藏圈兒裏,金鐵華是有名的謙虛厚道,見了同行都稱老師。有這一好便有百好,他常常能夠得到許多特殊的機會。聽説它專門收集各種帶毛澤東像的藏品,2003年12月26日,毛澤東的後代們,邀請他去喝毛澤東曾孫的滿月喜酒。從喜宴上,金鐵華帶回了印有毛家三代人照片的賀卡和一套瓷具,這使他的收藏又增加了一份精品。

  七旬老人,半世紀藏書一萬餘冊、藏報六千多張,尤其對毛澤東著作情有獨鍾,現有各種版本的“毛著”二千余冊,佔其收藏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中數百本在國家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裏都未見列入。

  這位老人就是奚景鵬老人,今年72歲,一生愛好收藏。12年前從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黨委組織部長任上退休後,更是樂於此業,為何要收藏這麼多的毛澤東著作呢?奚景鵬參加工作的幾十年裏,一直從事人事、幹部組織工作,因此他把自己收集這些紅色文獻的主要目的歸結為為了學習、為了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幫助。而退休以後,奚景鵬開始對自己的收藏進行研究,他認為,對毛主席著作的研究能使收藏得以昇華。

責編:小文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