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楠木雕嵌琺瑯如意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3:37)
藏品名稱:清晚期楠木雕嵌琺瑯如意
收藏者:張世釗
藏品來歷:這件藏品是持寶人的祖輩在祝壽時別人送。
藏品特徵:這柄三鑲如意全長62厘米,頂端的掐絲琺瑯如意雲頭,長18厘米,寬14厘米;中部鑲嵌的掐絲琺瑯長17厘米,寬9厘米;底部鑲嵌的掐絲琺瑯長11厘米,寬10厘米。整個造型精巧,曲柄有些弧度,呈彎曲狀。掐絲琺瑯和木質手柄上都裝飾有福、祿、壽三多的圖案。
相關背景資料:“如意”在我國是一種代表吉祥的珍玩,多用玉、翠、檀木、竹根等製成。它的頭部是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呈彎曲狀,這種造型是唐代以後才確定下來並流傳至今的。自唐代以後,如意逐漸演變成了吉祥的象徵物,它的造型也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如意造型的變化和發展在清代達到了最高水平。這個時期的如意,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質的精美、工藝的精巧、紋飾的古雅。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豐富,單柄首就有葵瓣、雲頭、蓮花、靈芝等不同樣式。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裏的珍玩,寶座旁、寢殿中都擺設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每一件如意的工藝造型都極為精美:有琺瑯如意、木鑲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等等。清代中後期,如意在民間也越來越普遍,逢年過節、壽誕婚嫁都用如意做禮物,貴重的如意還被用做鎮宅之寶,成為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
鑒定專家:劉靜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從事竹木牙角器等研究鑒定工作29年
專家評述:這件如意呢,它是雕刻的福祿壽,是用楠木製作的,在這個如意上以“三鑲”的這個技術,嵌有三塊掐絲琺瑯片,掐絲琺瑯上繪的是八仙的圖案,這個八仙的圖案,在古代就是一個祝壽的吉祥寓意,然後呢,它在這個圖案上又刻了佛手桃和石榴,這個就代表福祿壽,它又有八仙的紋飾在上,它就是以示福、祿、壽,福壽雙全的意思,所以這件因為它雕刻是用楠木雕的,檀木它比起黃楊木和紫檀木,木質要粗一些,所以雕刻就不能像黃楊木和紫檀木那樣細膩,所以在雕刻紋飾上比較粗,因為它這個雕刻,在民間這個雕刻還算比較不錯的,根據專家代表團的意見,我們給定的是8000元。
專家鑒定團估價:8000元人民幣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