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獻寶賀幛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1日 15:34)
藏品名稱:八方獻寶賀幛
收藏者:馬超
藏品來歷:1996年,持寶人的父親到山西出差時買的。
藏品特徵:這件藏品橫410厘米,縱130厘米,在大紅色的綢子上邊繡著八個人物形象,每個人手裏都托著一件寶物。從左至右,第一人手裏托著珊瑚,第二人托著珍珠,第三人托著一盤珠寶,第四人托著一匣書,第五人手裏托舉著一隻如意,第六個人捧著一座鐘,第七個人捧著一盤元寶,第八個人托著一隻象牙。藏品右側和上方的黑絨貼字有許多都已經脫落了。
相關背景資料:據文獻記載,我國刺繡的起源大約開始於虞舜時代。數千年來,各類民間刺繡工藝幾乎遍及全國。大至繡幛、繡被,小至繡花荷包和刺繡挂件等等。這些常用的工藝品和裝飾陳設品,形成了一個紛繁的藝術世界。用作祝賀或弔唁禮物的幛子,通常是用整幅的綢布,上面繡著祝賀或者是哀悼的詞句。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精緻的,則要配上一篇華美的幛詞和吉祥精美的圖案紋樣。這種幛子又被稱作賀幛、禮幛。祝壽用的幛子則稱為壽幛。這幅繡著精美的“百子圖”的幛子,則是用於慶賀孩子出生時使用的。唐朝詩人胡令能曾經寫過一首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詩,"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小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生動地描寫和讚美了民間刺繡工藝品的精美。
鑒定專家:孫建軍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從事民間藝術研究工作25年
專家評述:“這件賀幛剛才我看了一下,它是山西的一個地方,北董村鄉友同贈,旅蘭鄉友同贈,這個旅蘭就是當地的人到蘭州去,到西北蘭州做生意,在春節的時候回到家鄉,為家鄉人民請了一台戲在唱戲的時候,他們把這個賀幛挂在戲臺的臺口上,表達他們對故鄉的感情和這個自己在外做生意回來的一種喜悅心情,首先它是用刺繡的方式,來表達的其中以平繡為主色彩,非常鮮艷人物的繡制,也非常生動在這刺繡當中,民間的刺繡當中應該説是一件精品,另外它這個圖案它裏面剛所表現的,是胡人的形象,所謂叫八方獻寶,我想因為他們是在西北經商可能跟西域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交流比較密切,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圖案,就是非常自然的了,因此説它是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根據它的市場情況,我給了一個40000元錢這麼一個價格應該説這是最低的”。
專家鑒定團估價:40000年人民幣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