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飾品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1日 16:07
藏品名稱:新娘飾品
收藏者:吳盛富
藏品來歷:這套飾品是吳先生爺爺的奶奶十七歲出嫁時戴的首飾,老人家把這套首飾看成是非常寶貴的東西,代代相傳,傳到吳先生已經是第四代了。當年,傳到吳先生的曾祖母時,老人家因為經濟困難,無奈的時候把這套首飾賣給別人了。後來,吳先生的爺爺又把它給贖回來了。曾經有個臺商想出三萬元人民幣購買這套首飾。吳先生拒絕了,他要把這套首飾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藏品特徵:這七件飾品分別是:一根髮簪、一對手鐲、兩條頭飾和一對菊花釵。其中,手鐲和菊花釵沒有過於特別的地方,比較有特色的是另外兩種飾品:扇形的髮簪上,鑲嵌著六塊翡翠和上百顆珍珠;頭飾上,穿挂著珊瑚、瑪瑙、料器等不同材質雕刻的裝飾品。
相關背景資料:首飾通指男女頭上的飾物,俗稱“頭面”。以後又成為全身飾品的總稱,古代的首飾分為發飾、頸飾、耳飾、手飾和佩飾等等。古代先民對黃金白銀的認識,開始於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當時人們把這些珍貴的金屬製成飾品,提供給貴族享用。不過最初的製造工藝呢非常簡單,表面基本上光素無紋。到了唐代,金銀器的製作出現了鏨刻、掐絲、鑲嵌等十幾種裝飾工藝。這些技法在金銀首飾上,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直到現在有些技法還在沿用。進入明代以後,金銀首飾的製作,開始講究線條柔和流暢,而且還把吉祥祝福的寓意附加在這些飾品上。後來,清代的工匠們又進一步發揮,借用花、鳥、魚、蟲等動植物的諧音傳遞祝福之意,這種造型圖案很快成為了當時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
鑒定專家:薛捷 首都博物館館員、從事玉器、金銀器、雜項等研究工作三十年
專家評述:在清代,有百年製作歷史以上的民間銀樓呢,不但是能夠仿製宮廷造辦處所監製的那些銀首飾的款式,而且一般地來説的話呢也很精緻。這套銀首飾呢,保存得很好,應當是近百年,也就是清代晚期的作品。為什麼這麼説呢?首先這套銀首飾呢,還基本上保留了原來打制時候的那種銀白色,説明它打制年代就不太久遠。另外一個呢,它上頭鑲嵌的那些小的寶石,比如説像翠片啦,一些小的飾件呢,都是清代喜聞樂見的民間流傳的。像這上頭吧 ,我看有燒藍的小鞋,鞋,為什麼呢?就是辟邪的意思。我覺得呢就是説,這個東西雖然是説年代不算太久遠,但是呢基本上還比較完整。這套銀首飾應當説,它的工藝的價值比它材質的價值要高一些。所以鋻於這種情況呢,我覺得這個價位在一萬元人民幣比較合適。
專家鑒定團估價:10000元人民幣
(本文內容由CCTV《藝術品投資-鑒寶》欄目提供,若無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