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4日 17:49
藏品名稱:自行車
收藏者:陳越強
藏品來歷:我的一個朋友是挪威海德魯公司駐華辦事處僱員。1994年赴挪威培訓,為方便其每天往返住地與辦公室,公司提供自行車一輛。為表彰其優異工作表現,公司決定予以獎勵。我的朋友提出什麼都不要,只要這輛自行車。於是,這輛特製的禮品山地自行車千里迢迢運回北京。我一見此車便甚為喜愛,自然愛不釋手。不料數次提出高價購買,我的朋友就是不賣。急中生計,我當年在宜興拍攝記錄片,採訪紫砂壺製作大師曹鴻璽,大師送給我絕版泥壺一把,這把泥壺是我的心愛藏品,我的朋友卻也一見鍾情。我於是提出泥壺換車,不料朋友三思之後,仍是不肯割愛。光陰荏苒,4年過去其間多次提出交換,朋友寧願靚車埋沒家中,卻不肯讓其在世間大放異彩,我每日只能望壺興嘆,世事難料。2002年朋友赴美留學,越洋電話提出交換。七年過去,我終於如願以償。自然常常騎車外出炫耀,吸引無數羨慕眼球。但不知為何,閒下來坐在家中,我卻經常懷念他那把漂洋過海的紫砂泥壺,自報價80000元人民幣。
藏品特徵:這是挪威HYDRO公司90年代特製的100輛禮品山地自行車,其特點是鎂合金整體精鑄車架、21速,除車架外其他零件為世界各國著名自行車零件組裝而成。這輛車造型獨特,而且幾乎全新。
相關背景資料:這些目前收藏在世界各地的老車是自行車200多年發展腳步的烙印。當年法國人西夫拉克在一個下雨天,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麼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於是,1791年自行車的雛形誕生了。到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他們把這輛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自行車于清末傳入我國,當時的皇帝曾得到過一輛,他把紫禁城的門檻砍掉,以保證騎車能暢通無阻。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車作為國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農村還被用作重要的搬運工具,生産有了飛速的發展。1978年達854萬輛,1979年首次突破1000萬輛,以後一直確保了世界第一位。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中國人對自行車有著深厚的感情。除了國立的自行車博物館外,收藏自行車的高手在民間也是臥虎藏龍。
鑒定專家: 郭可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多年從事機械設計、飛機設計和機械史研究工作
專家評述:從車的設計的角度、從車的製造的角度來看一看,可以説設計生産這個車當時是集中了當時先進技術的成果。就是這個車了,我覺得這個車的核心部分也叫主心骨,是它的車架,其他東西都圍繞車架裝配在一起。而這個車的造型跟咱們平常見到的自行車有點兒相似,但是有很大不同。在設計構思上是有創新的思想,而這橫樑的截面是很符合強度方面和剛度方面的要求,頗具匠心。從設計構思的角度、從創新設計的角度來評價,它是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像這樣的車,我們不能説以後不會有人模倣,但是以前確實沒有。
專家鑒定團估價:35000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