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紙之巧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9日 14:56 來源:CCTV.com

  在中國,有個家喻戶曉的謎語,叫做“紙怎麼才能包住火?”答案就是燈籠。中國的燈籠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最初是人們照明的工具。在室外點的燭火常常被風吹滅,聰明巧手的匠人便用竹子搭成架子,外面糊上紙,做成燈籠,經過巧妙的組合,原本易燃的紙實現了包住火的功能,風就無法把燭火吹滅了。民間百姓給這樣的燈籠起了個詼諧的名字,叫做“氣死風”。

  紙在中國人的手中是水火不侵的神奇物品,它不僅能包住火,還能防水擋雨。江西婺源的甲路傘就是這樣一種紙制用具。將優質的毛竹劈成一根根細條,經過磨溝、鑽孔等工序製成骨撐,再穿連成傘骨,然後用柿樹油粘棉紙做成傘面,再抹上優質的天然桐油,一柄堅固耐用的油紙傘就完成了。遇水易破的紙在制傘工匠的手中變成了遮陽防水,晴雨皆宜的好東西,這樣的油紙傘在江南水鄉處處可見。


  能遮陽蔽雨的除了油紙傘,還有另一種制紙品,那就是被人們譽為“扇子王國”杭州出産的黑紙扇。黑紙扇以棕竹做扇骨,用桑皮紙做扇面,雙面都涂上用發酵的柿汁製成的柿漆,這種柿漆使扇面非常牢固。即使在陽光下曝曬或在水中浸泡l0多小時,依然堅固不破,所以歷來有“一把扇子半把傘”的美稱,它既可遮陽蔽雨,又能拂暑納涼。


  此外,人們還用紙漿製成盛放物品的容器,山東榮成沿海的膠東人家把糧食、衣服、針錢和其他雜物都放在紙鬥裏。紙鬥取代了箱櫃、盆盒,瓶罐等,成為膠東人家的主要容器。過去榮成地區的母親嫁閨女時都早早打好紙鬥,作為盛放衣物的嫁粧。

  在聰明靈巧的中國人手裏,紙不僅是文人墨客寄託詩心文意的文房之寶,也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愛美的人們還把花卉圖案貼上紙鬥,做花燈、繪傘面,在扇子上題詩作畫,這些實用的紙製品變成了新穎漂亮的藝術品,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編導:王雅麗)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