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傳承海上金戈鐵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2日 12:27 來源:CCTV.com

  今年的7月11日(即2005年7月11日)被定為我國的第一個航海日。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我國的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為此,《華夏文明》欄目組特地趕到鄭和的故鄉雲南昆明拍攝一組系列片《鄭和故里行》

  《鄭和故里行》這一檔節目是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唯一一個自製的紀念鄭和航海600週年的節目。欄目組在接到任務之後,由於時間短,任務急,線索不清,攝製組的人員憑藉多年的經驗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編導們至少每人查閱了數十萬字的資料,採訪了相關的專家。

  但是,當他們真正到達雲南昆明踩點的三天時間內,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由於時間的久遠,已經很難找到鄭和當年的真正的故里了。因此,他們所面臨的就是如何在現有的稀少的文物遺跡基礎上,來復原六百年前的建築風貌。

  這首先是基本的線索令編導們所摸不清楚。同時鄭和的家鄉昆明,編導們發現其中也有不少有關於他的一些在當時延續下來的而後又演化傳承的民間民俗,但是其種類繁多,繁衍生化成了許多很不入流的東西。因此能夠保質保量的編排到節目中去的東西就更加屈指可數了。而恰恰出乎編導們意料之外的是在實拍的過程中,也是會在拍攝的同時抓住很多從前所未聞的資料。比如那天編導本意是打算拍攝滇池北岸的湖濱公園,在公園的湖畔上恰巧碰到了一位正在用漁網捕魚的漁夫與河岸邊的一尊青銅雕像交相輝映。經過採訪探查後發現,編導正在目睹的這種漁網捕魚方式,就是鄭和當年下西洋傳授給了印度科欽人民直到現在一直所延用的捕魚方法。 600年前,這種捕魚方式在滇池的岸邊觸目可及。一段同樣的場景,在跨越了600年的時空之後仿佛仍在繼續著,但有所不同的是它今天已經成為昆明百姓娛樂休閒的一種方式。

  坐落在祖國西南的彩雲之城,昆明以一種更特別的方式歡迎著攝製組的到來。在拍攝全程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陰雨濛濛中度過。在等了幾天才終於看到所要拍攝的牌樓“忠愛坊”在夕陽之中熠熠生輝。而有時候則不那麼好運了,由於長時間下雨,又要跟上拍攝任務的進度,因此,有幾組畫面只得在雨中拍攝,沒有想到的是,回來剪切的過程卻發現插入下雨的畫面不但沒有降低畫面質量,反而給觀眾營造出另一番對於昆明現今氣質的讀解。

  《鄭和故里行》一行欄目組似乎在拍攝中一直和水有著不解之緣。在拍攝海埂公園的前一天原本已經和當地園林局商定第二天可以為其拍攝需要打開噴泉,可到了當天陰差陽錯的發現,一輛噴水車緊跟在拍攝組的後方,開始還以為是巧合,後來才發現無論拍攝組走到哪,噴水車就跟到哪,並且一直對著搖臂為其盡責的噴灑著浪花般的水花。核實後才發現是弄錯了,搞得編導哭笑不得。

  令編導苦惱的不僅僅是雨天和噴泉,同時他們也會遇到許多的羈羈絆絆。在拍攝《高原寶船》這一期當中,在提前已經和兩位師傅郭樹德和梁普新約定好了的拍攝時間和地點。可是當到了拍攝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就剛剛在此之前,製作這艘中國海船模型的所有工具都被偷竊一空,而船模還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臨時借來器具進行拍攝。儘管如此,兩位師傅仍然用他們精湛的技藝來傳承著對這位家鄉的偉人尊敬和愛戴。

  當參訪雲南昆明博物館時是初定拍攝曾經展出過一次的第六世祖先的雕像,可是如今已經找不到了。也許是天意,編導們驚奇的發現了在博物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有一個專門陳列經幢的大廳。經幢是佛教寺院建築的一部分,它既是宣揚佛教的一種手段,也是佛寺庭院的紀念性裝飾,目前,在保留下來的600多座石幢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尊地藏寺經幢。鄭和作為一個大航海家,一個政治人物,他不但信奉伊斯蘭教,同時還崇拜佛教文化。1919年當這塊刻有中文和藏文的古幢在清理地藏寺舊址被人們發現之時,人們在跨越印度洋海岸的斯裏蘭卡也驚有一尊刻有中文的石碑。而豎立著石碑的,正是雲南人鄭和。

  最後當編導在採訪講著一口地道雲南方言的鄭和的第十八代傳人鄭雲良時,看到了他和家人過著祥和的生活。聽編導説鄭和年輕時候一定是很意氣風發,鄭雲良也激動得拿出了自己年輕時候的相片,編導笑稱:恩,很帥。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