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牽星指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5日 13:07 來源:CCTV.com

  公元前1世紀,一支商貿駝隊出現在中國北部的沙漠中,當他們曆盡艱辛,到達大夏國,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漢,卻意外的發現了來自中國四川地區的蜀布等物品。出使西域的張遷歸來後向漢武帝稟報,在中國西南地區有一條穿越崇山峻嶺的“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又被稱為“西南絲綢之路”,而雲南的昆明,則是這條通道上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和物資集散地。14世紀,航海家鄭和的父親馬哈只就是從昆明,沿著這條蜀身毒道到達緬甸,然後再乘海船朝拜麥加,而當時海船航行的方位則是用牽星板來測定的。

  幾十年後,鄭和開始了七下西洋的壯舉。從那時起,牽星板——這種古老的測繪工具就一直伴隨在鄭和的身邊。


  牽星板,是依靠三角形的原理來進行測定的,它的計量單位是指。這種小塊的牽星板為一指,它等於1.9度。人們用不同規格的牽星板,來對應航行時的不同情況。牽星板在使用之前,先用指南針定向,再將牽星板的上邊與夜空中的星座重合,下端對準海平面,使用不同規格的牽星板來對應星座與海面的不同高度,將觀測到的指數,繪製在圖上,從而形成了“牽星圖”。

  14世紀,各個大洋的海面上都有阿拉伯商人揚帆遠航的身影,海上的商業活動使阿拉伯水手積攢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尤其是精確的數學概念以及各種海洋知識成為阿拉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回族世家成長的鄭和,從小就從他父親那裏接觸到了阿拉伯文化和天文航海知識,這些也為他日後率領船隊遠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有學者稱:鄭和的七次遠航是溝通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化的重要旅程。


  鄭和離開家鄉已經600多年了,牽星板的時代已成為歷史。而今天的昆明已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之城。人們為了紀念鄭和,在晉寧縣的月山上修建了這座鄭和的故居,故居內還特意擺放了這組牽星板和指南針,人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顧歷史、緬懷鄭和——這位離開故里,走向海洋,依靠牽星板來完成跨洲遠航的中國明代航海大英雄。

  (編導:楊海波)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