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原寶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5日 12:49 來源:CCTV.com

  這是一艘600年前,曾在海洋上行駛的中國海船模型。模型按1比30的比例製作,共用了房屋支柱180多棵、小欄杆扶手13000多根、房屋片瓦22400多片,大小竹銷釘11200多個,而模型的每個組件,都是用手工製作的。這艘海船就是傳説中的鄭和寶船。

  製作這艘模型的,是居住在雲貴高原,昆明市的郭樹德和梁普新。然而,這兩位昆明人從未出過海,也從未接觸過真正的海船。他們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是為了紀念鄭和——這位出自家鄉的英雄。

  2000年7月的一天,這兩位昆明人第一次萌發了復原寶船模型的想法。雖然鄭和是中國明代的大航海家,他曾率領船隊七下西洋。然而,斗轉星移,鄭和下西洋時的大量資料已無從查尋。

  《明史》中記載的鄭和寶船:“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如果換算成今天的尺寸,它的長寬分別是 130米和50米。這兩位昆明人不禁産生了疑問:在當時社會,人們能製造出這麼大的海船嗎?


  然而,這兩位昆明人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查實後發現,中國古代的船舶製造技術是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史料中記載:宋代海船“最長者三十六丈”。所以,明代海船出現“四十四丈”的這個長度似乎並不奇怪。

  這是泉州後諸港發現的宋代海船殘骸。此時的船體中已有隔水密封艙,這個技術最早出現在唐代,它是中國人的發明,鄭和寶船上也建有密封艙,它可使受損的艙體封閉起來。直到幾個世紀後,西方才掌握了這個技術。

  2005年7月,在紀念鄭和航海600週年之際,郭樹德和梁普新製作的寶船模型也終於完成了。五年間,這兩位昆明人通過寶船的製作,仿佛與鄭和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用精湛的技藝,緬懷和紀念著出自家鄉的偉人。


  其實,在昆明、在鄭和的家鄉,可以看到人們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紀念鄭和。這座搭建在月山上的船形大樓,它是倣照鄭和寶船的樣子建造的,當地人稱它為“三寶樓”,這座樓的功能是鄭和紀念館,人們將這艘寶船永遠的停泊在山頂之上,為的是要將這600年前的傳奇延續下去。

  (編導:楊海波)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