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昆明之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0日 18:11 來源:CCTV.com

  一座以狀元樓命名的農貿市場,位於中國雲南昆明市的老城區。一百年前,懸挂著“大魁天下”匾額的狀元樓就坐落在這裡,因為那時候,雲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狀元——袁嘉谷。

  公元1405年,雲南人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在茫茫大海中開創了規模空前的遠航。500年後,在他的故鄉,一個紅土地上生長的狀元,開始了他探尋鄭和身世的旅程。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毫無收穫的尋訪,1911年,在距離滇池南岸60公里的漫漫荒草之中,袁嘉谷終於找到了一條表明鄭和身世的確鑿線索。

  這是一塊保存完好的墓碑,碑中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和他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它有兩個兒子,長子馬文銘和次子馬和。碑文的落款表明,這是墓主人的二兒子鄭和所立,時間是永樂九年十二月。


  1911年袁嘉谷所面對的墓碑,位於今天昆明晉寧縣城的鄭和公園內。墓碑的主人叫馬哈只,哈只是伊斯蘭教中對去麥加朝聖者的尊稱。這塊墓碑表明,公元1371年出生的鄭和,原本姓馬,他成長在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回族世家。鄭和的父親馬哈只,曾經穿越海上的巨浪與風塵,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或許,在與父親的言談之中,年少的鄭和獲得了對異域他鄉最初的了解,也埋下了一個揚帆遠航的夢想。

  公元1411年,在馬哈只壯年而逝的三十年後,他的第二個兒子,深得明朝皇帝信任與器重的鄭和,在第二次遠航歸來的時候,回到家鄉,為父親造墓立碑。他委託當時的朝廷禮部尚書大學士李至剛撰寫《故馬公墓誌銘》,了卻了一樁期盼以久的心願。

  1912年,依據這塊《墓誌銘》碑,一份講述鄭和身世的文章發表在袁嘉谷主編的《臥雪堂文集》中,昆明城又多了一個讓它引為驕傲的故人。


  人們開始接續探尋,滇池岸邊的陽光下,一個叫做馬和的少年,穿越了怎樣的暴風驟雨和歷史迷宮,成為一場海上奇跡的主角。

  (編導:朱晶)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