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種迅速為年畫上色的繪製手法叫填水腳,是四川綿竹年畫最具獨特的畫法。
每到臘月二十九,製作年畫的工作結束後,綿竹的藝人們看到顏色杯裏還剩有一些顏料,洗掉了很可惜,就把剩下的顏色填到了年畫上,剩什麼顏色就填什麼顏色,為了在年三十之前完工,他們畫得很快,憑著多年的功力,寥寥幾筆就完成了。繪製時不受線條約束,不計較色彩的真實,全憑隨興而發,使這些畫更像是寫意年畫了,它不求形似卻盡顯神韻。
| |
綿竹年畫的一大特色是以手繪見長,其他地區的年畫,都是用套印來為年畫上色的,唯獨綿竹年畫保留了古老手繪年畫的傳統,只需拓印一次墨線版後,就不需套印彩色版了,所有的色彩都是畫師們手工填充上去的,通常每人上一種顏色,全家人流水作業,最後由家中年長畫師為畫像開眼,繪出人物面部表情,也就是人們常説的“畫龍點睛之筆”。
由於年畫藝人們在創作中有很大的自由,同一塊版印製的作品,經過不同藝人的手筆,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同一個藝人繪製不同的畫幅也會産生不同的趣味。
| |
四川人喜歡吃辣椒,性格也多火熱、潑辣,這些特徵也在綿竹年畫中得到了體現,綿竹年畫用色火熱而大膽,襯托鮮明,這是當代一位綿竹藝人的作品,整個畫面只有單一的赤色,誇張的將節日喜慶氣氛表現了出來。
綿竹年畫産生於北宋,清代中期發展到鼎盛。清版《迎春圖》是綿竹年畫的代表作品,描繪了清朝綿竹城中迎春的實況,反映了人們希望生活幸福的美好願望,是一幅珍貴的民俗風情畫卷。
綿竹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鏈結著東南亞許多個國家,也是中國的竹紙之鄉,濃郁的商業氛圍為年畫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使手工繪製的綿竹年畫在隨意與寫意中,廣泛流傳在中國西南和中部地區,還遠銷于東南亞地區,在過年時,已成為了人們喜愛和必備的年貨。(編導:孟憲傑)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