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國西南的峨嵋山上,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在這裡的寺院中,普賢菩薩被單獨供奉在一座殿宇中,幾乎峨眉山上所有的寺院都是這樣的,而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寺院,普賢和文書是被和如來放一起供奉的。
| |
在峨眉山賞最主要的寺院,萬年寺的主殿,無梁殿中,供奉的是一尊已經有1000多年曆史的普賢菩薩像,根據記載,這尊普賢菩薩像鑄造于公元980年,在中國,這一年被稱為太平興國5年,這時正是中國的宋朝,太平興國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
| |
這尊銅像通體高7.4米,重達62噸,是宋太宗派人專門在成都購買銅料鑄造的,普賢菩薩頭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持如意,端坐于大象被托的蓮臺之上,大象粗鼻長垂,六牙微張,眼視前方,足踏蓮花,四肢健壯,好似欲起步遠行,根據佛典記載,普賢菩薩騎乘的是六牙白象,所以這頭白色的大象被塑造成6牙白象,端坐于蓮臺上的普賢菩薩神情莊重,這尊造像反映了1000多年前,宋代中國高超的佛教美術成就和高度發達的金屬鑄造技術,
峨眉山雖然被稱為秀甲一方,但也是説明山高路險,在一千多年以前,沒有現代化機械的宋代,要把這樣一個7米高,重達60噸的佛像運上峨眉山,難度之大,幾乎難以想象,如果沒有當時政府的全力支持,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在宋代,皇家對於佛教採取保護髮展的政策,特別是在四川地區,四川盆地,不但有豐富的物産,同時處在重要的交通位置之上,既有查馬古道,又有西南絲路,不但是中原地區的糧倉,同時也是連接中原和雲貴,中原和西藏的交通比經之地,因此控制四川,是控制西南地區的中心,但是,四川與中原地區相隔秦嶺山脈,山勢陡峭,在古代只有棧道相通,歷史上曾經有過多次地方官員燒燬棧道,擁兵自立的事件發生,於是自唐代以來,歷屆中央政府都對四川採取綏遠政策,以精神的安撫為主,而峨眉山是川中西南著名的佛教聖地,同時山頂的佛光現象也複合佛經中普賢菩薩顯靈的説法,於是宋代政府就正式把峨眉山認定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並且加以封賞。同時在峨嵋山上大興土木,修建佛教寺院,從此以後,峨眉山不但成為了國家認定的普賢菩薩道場,同時也成為西南最復盛名的佛教聖地。(編導:劉運韜)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