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705年的一天,大清朝的康熙皇帝下詔,將當時的羅睺寺、菩薩頂等十座青廟,改成黃廟。聖旨從京城傳到了中國山西省五台山,羅睺寺的青衣和尚們從此就當起了喇嘛,藏傳佛教中漢喇嘛這種特殊的現象出現了。
五台山的寺廟中,有青衣的和尚和蒙藏喇嘛。人們習慣將漢傳佛教中,青衣和尚居住的寺廟叫青廟。而藏傳佛教中,蒙藏喇嘛的寺廟則被稱作黃廟。羅睺寺是座青廟,它是因寺院內供奉著一尊“羅睺羅”像得名,羅睺寺曾是五台山的五大禪處之一。
| |
清代以來,藏傳佛教在五台山上日漸風行,蒙藏信眾已將五台山看作是藏傳佛教的一座聖山。五台山成了連接青藏高原,蒙古草原和中原內地之間的一條特殊紐帶。
康熙皇帝的這道敕令事出有因,因為當時的西藏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
| |
公元1705年正月,拉薩舉行了一個大祈願法會,而由康熙皇帝冊封的兩位西藏要員之間發生了矛盾,並由此而引發了很大的衝突。
羅睺寺在當時,已經是五台山上著名的寺院,它有殿堂房舍一百多間。寺院中最獨特的景觀,是大藏經閣內的“開花現佛”。尤其,是在蓮花花瓣徐徐開啟、四尊佛像同時出現的這一刻,這種設計從心理上,更迎合了千里朝拜而來的蒙藏僧人。
康熙皇帝多次到過五台山,他對五台山上佛教的發展十分清楚。由於邊陲局勢發生動蕩,朝廷絕不能作視。而此舉,既可將大清朝廷對西藏事態的關注,昭之天下。又進一步改善蒙藏等地佛教信眾、千里朝聖五台山的住宿環境。
由於五台山的輻射效應,朝廷的浩蕩皇恩傳入西藏,而西藏的事態也漸漸平息。大清朝廷“興黃教,安邊民”的戍邊政策,就是利用五台山這條特殊的紐帶,達到了“綏柔蒙藏”的目的。
300年過去了,裊裊的香煙依舊伴隨著晨鐘暮鼓聲緩緩飄動。青廟和黃廟的僧人們在五台山上和睦相處,蒙藏滿漢的沙彌仍然以經書為伴,然而,中國佛教中這種漢藏僧人融于一處,青廟、黃廟匯于一山的現象,在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中卻是所獨有的。
(編導:楊海波)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