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復興的寺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2日 16:40 來源:CCTV.com

  這是一張五代時期的壁畫,它來自於中國甘肅敦煌的石窟中。壁畫描繪了唐代的寺廟和僧人。這一座座古剎精藍的旁邊,還被標上了名稱,清涼寺、竹林寺、佛光寺,儼然一處佛國勝境。而這壁畫中所描繪的景象,正是距敦煌千里之外、中國山西省的五台山。

  古代的五台山又叫清涼山,《清涼山誌》記載:印度高僧摩騰和法蘭,公元68年來到五台山,他們在此修建了寺廟,取名為“大孚靈鷲寺”,也就是今天的顯通寺。

  顯通寺的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而距今1900年前的印度僧人,就是在今天大殿的位置上,創建了五台山佛教的第一座寺廟,並親手在小廟中燃起了一柱香,所以這裡也被稱作是五台山的祖廟。


  印度佛教在五台山上,逐步完成了向中國本土文化方向發展的過渡。400年過去了,萌芽期的中國佛教,在五台山上度過了它的彌生時代。而隨著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山上寺廟建築的劫難也接踵而來。

  公元446年北魏的太武帝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滅佛。20年後,北魏孝文帝登基,他主興佛教。敦煌壁畫中的佛光寺、清涼寺等寺廟,就是魏孝文帝時期敕建的。

  公元561年北周武帝登基。於是出現了第二次:廢佛教、誅沙門、毀經像。在河北省響堂山石窟的碑刻中,留下僧人們“縑緗有壞,簡榮非久,金碟難求,皮紙易滅”的感嘆。

  公元581年,隋王朝取北周而代之。此後的200多年間,五台山的寺廟建築步入輝煌。以至出現了敦煌壁畫中的五台山“大寺三百六,藍若無其數”的景況。


  然而,公元845年唐武宗時期,史稱“會昌滅法”的事件發生了,山上的佛教寺院幾乎悉數毀滅。儘管唐武宗執政僅5年。但此時壁畫中的廟宇已全然不見了。

  五台山上僅有佛光寺內的這座“北魏祖師塔”和南禪寺這座三間形制的小廟,躲過了那次劫難。

  此後歷朝歷代的帝王,雖時有復興之舉,但五台山寺院的規模與數量,終未能再恢復到唐時的情形。在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中,先後曾有九位皇帝十八次朝臺,被帝王光顧最多的是五台山,而干涉最多的,似乎也是五台山。(編導:楊海波)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