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夏文明》欄目能夠做到保持獨特的視角,是因為欄目組是這樣一支文化素養很高的團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因此做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對於對於編導者自身的文化素養要求很高,《華夏文明》欄目工作團隊中的大部分編導都擁有大學的學歷,其中很多人都畢業于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的相關專業,正是這樣的學歷構成使我們的團隊成為了一個既學識廣博,又專業精深的創作團隊。
欄目製片人——劉嘉:1991年畢業于北大中文系,92年開始從事電視業,9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96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多次參與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專題紀錄片創作。2001年3月創辦《華夏文明》欄目。全面負責《華夏文明》欄目的各項工作。
| |
製片人在網絡在線活動中回答網友提問 |
黃蔚:《華夏文明》欄目編導,人民大學畢業,自2001年《華夏文明》創始起即任欄目編導至今。連續完成了3年的《華夏文明》春節系列節目,並擔任《華夏文明》千期特別節目編導,曾擔任和參與《民族樂器系列》、《安徽九華山》系列、《上海七寶古鎮》系列、《普洱茶的故事》系列和《佛教名山》系列《景德傳人》系列等多個系列節目的編導。
範文含:《華夏文明》欄目編導,中國傳媒大學畢業,2002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曾經擔任《華夏文明》欄目漢口系列、邯鄲系列、上海寶山系列、常熟系列節目的編導,參與《景德傳人》、《燕京八絕》、《春茶中國》等系列節目的創作。
朱晶:《華夏文明》欄目編導,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2001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擔任《華夏文明》欄目會澤系列、契丹王朝系列、西夏王朝系列、普陀山系列、古滇國銅器系列、北京往事系列、宜興紫砂壺等系列節目編導,並參與《佛教名山》、《鄭和故里行》、《春茶中國》等系列節目的創作。
| |
編導黃蔚在工作中 |
楊海波:《華夏文明》欄目編導,曾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部門工作,2001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擔任《華夏文明》欄目陜西鼓舞、晉商宅院、奉化系列、五台山、山東文登、巴人的故事等系列節目的編導,參與《佛教名山》、《鄭和故里行》、《春茶中國》等系列節目的創作。
孟憲傑:《華夏文明》欄目編導,曾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部門工作,2003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擔任《華夏文明》年畫系列、民族樂器系列、陜西咸陽系列等系列節目編導,參與老手藝系列、農耕系列節目的創作。
王雅麗:《華夏文明》欄目編導,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部門工作,2004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擔任《華夏文明》琉璃瓦系列、紙意飛揚系列、千年瓷工系列節目編導,並參與了《景德傳人》、廣東德化、人居大觀等系列節目的創作。
| |
編導朱晶在拍攝現場 |
李燕:《華夏文明》欄目編導,北京師範大學畢業,2004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擔任北京玩意、什剎海系列節目編導,曾經參與老手藝系列、蒙古族風情系列節目創作。
魏燕京:《華夏文明》欄目網絡統籌,中國傳媒大學畢業,2001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曾經出任《華夏文明》諸暨系列、大足石刻、城門的故事系列節目編導,並參與徽州印象、佛教名山系列、樂山探古系列節目的創作,目前主要負責欄目的網絡宣傳和推廣工作。
劉運韜:《華夏文明》欄目節目統籌,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曾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部門工作,2005年進入《華夏文明》欄目組,參與了《樂山探古》《佛教名山》系列節目的創作,目前主要負責欄目的對外聯絡和協調工作。
| |
編導王雅麗在拍攝現場指導攝像 |
閻君:《華夏文明》欄目責任編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專門負責《華夏文明》日常播出的安排和欄目日常的聯絡和統籌工作。
這就是為我們這支年輕的團隊全體成員,實際上,我們是一支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的團隊,欄目組成員的平均年齡為27歲,編導大部分都是24-26歲的年輕人。正是因為年輕,我們用新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去讀解古跡,所以我們的節目才能夠有不斷的推陳出新,同時,我們能夠容納和接受新鮮的觀點,新鮮的事務和信息,而且始終具有開拓精神,因此我們的節目才能夠保持獨特的視點,同時具有歷史感和時代性。自從2001年欄目組成立以來,經過了4年的不斷磨練,我們每一個編導都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作為一檔日播欄目的工作團隊,我們的團隊不但有很高的文化素養,還需要極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們欄目的創作群體同時也成為了一支重視效率的團隊。對於我們來説,每一集《華夏文明》節目都是我們面對觀眾的機會,我們會珍惜每一次機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集節目面對觀眾。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