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的台灣學生大陸求學熱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31日 18:59)
主持人:有學者認為島內正在興起新一波的大陸求學熱。那麼,是哪些因素吸引了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台灣學生大陸求學熱能否持續升溫?兩岸應該如何加強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就這方面的話題我們邀請到了關注兩岸教育的台灣嘉賓一起來探討。他們是台灣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荃女士和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學系副教授。
據台灣媒體報道,島內一家以介紹大陸大學動態為主的“台灣網大”,現在每天上網的人數約為23萬人次,其中以大學生為主,他們詢問最多的是赴大陸求學相關的事情。為此,網站準備組織學生赴大陸大學考察。另據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的負責人介紹,年底以前會有數以百計的大學生以自費的方式,赴大陸知名大學參觀。此外,台灣一項最新調查指出,島內七成上班族,贊成台灣官方承認大陸學歷,也有四成三的人,願意到大陸就學。有評論認為,島內正在興起新一波大陸求學熱,主要原因是,日前大陸方面宣佈,在高等院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將享有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同時教育部于年底設立台灣大學生獎學金;開放台灣同胞參加醫師、註冊會計師等十余種執業資格考試;逐步放寬台灣學生在大陸就業的條件。
主持人:周女士,我們知道您現在正在清華大學進修,也是眾多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子之一。我想問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説台灣的學生如果想來大陸來求學的話,他會通過一個什麼樣的途徑和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求學願望?
周荃:比較難,因為大陸的各個學校並不能在台灣去正式招生,所以就變成説,台灣的同學不能夠被動等著,而是必須主動來找,那就像我正好因為有機會,在兩岸來回,我才知道説,原來清華大學招生,而這個招生台灣人是可以來考試的,所以我覺得對台灣同學來講,如果有台灣朋友看到的話,我告訴你,你要主動,跟網上或者跟學校直接聯絡,鎖定想要念的學校,就比方説現在,我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台灣同學會的會長,那如果有台灣的朋友想要念北京清華大學的話,那你找我就對了,我當然就變成一個幫我的學校,幫我的母校能夠來爭取更多的台灣同學,尤其同學如果不知道的話,他們至少知道周荃,如果能夠找到我,我就很樂意來幫他們介紹我的母校。
根據大陸規定,凡是具有高中畢業程度,身體健康的港、澳、臺及海外學生均可以報考大陸的高等院校。現在大陸有1000多所高校招收台灣考生。每年的4月開始報名,為了方便考生報名大陸在廣州、北京、上海、福州、香港、澳門等地設立了報名點。根據教育部門的規定,港澳臺地區的考生報名時需提供本人的學歷證明,居住所在地的身份證明及1寸正面免冠照片兩張。每年大陸高考的考試時間是6月21日到23日。文史類專業考試科目:中文、數學、歷史、地理、英語;理工專業考試科目為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醫藥學類專業考試科目比理工科多考一門生物課。考生可以兼報理工類和醫藥類。在這裡需要提醒台灣學生的是,由於兩岸教育制度不同,所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樣,考生應該按照復習大綱做準備。
主持人:我想請問鄭教授,兩岸之間教育互動和教育交流,比如台灣學生到大陸來求學,在島內有沒有一個專職的部門,民間的也好,有沒有一些相關的具體的部門來操作這樣一件事情?
鄭佑平:長期以來對於到中國大陸的求學並不鼓勵,而且台灣也禁止任何中國大陸的高校,或者是研究機構在台灣招生,任何公開招生的活動,或者辦説明活動通通都是不允許的,在這種狀況之下一些的民間機構,偶爾可以提供一些零碎的消息,但這都不是系統化的做法,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待於,未來海峽兩岸之間的有關當局,都必須要去想辦法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協調,看怎麼樣能夠突破。憑良心説,光靠民間組織是很不夠的。
主持人:儘管大陸方面順應民意,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開放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台灣學生也是熱情高漲,但在這方面,台灣當局卻用所謂的安全為理由,不主張台灣學生到大陸來求學來發展,迄今還是不承認大陸的學歷。那麼二位怎麼來看,在大陸取得一定學歷之後,回台灣會不會讓來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覺得沒有用武之地,因為你不承認我的學歷?
鄭佑平:我覺得是在這樣子龐大的,全世界矚目的市場裏面我有就業機會。我就不會擔心説,我將來如果回去,萬一那邊不承認我的學歷怎麼辦,那麼另外一方面,我認為説隨著這個市場力量慢慢推展,台灣的企業,台灣的民間會願意去用從中國大陸拿了北京清華大學,拿了北京大學,或人民大學學位回到台灣的一些高材生,他當然要用他為什麼不用。市場力量會逼著政府當局自己去調整他的政策。在中國大陸善意的開放,讓更多的台灣學生願意到中國大陸來之後,這個趨勢擋不住,那麼民進黨當局如果他還在執政的話,他必須要向這個趨勢去低頭,他必須要尊重市場的力量,否則的話,他只是在進一步傷害台灣,那樣子就會傷害到他自己的選票嘛。
主持人:周女士現在已經在大陸來就學了,我想給觀眾朋友介紹一下,您曾經擔任過台灣的民意代表,也擔任過台灣真相電視臺董事長,可以説在島內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人。那麼,為什麼會放下手頭的工作,選擇用兩年的時間,來大陸來求學來進修呢?
周荃:對我而言,我離開“立法院”大概六年前了,如果説我未來人生20年,我還能夠成就一個什麼事情,我認為兩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業,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功業。人嘛立德立功立言,我覺得它是一個功業,所以如果我能夠貢獻在兩岸的話,我覺得這是非常美的,而且是我追求的一個理想。所以後來我到了真相(電視臺),我做了真相的董事長,我就把整個真相整個重新定位轉型變成一個兩岸財經平臺。幹什麼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兩岸用媒體來溝通。那既然兩岸媒體是一個溝通橋梁,兩岸的教育也需要有溝通橋梁,那麼兩岸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有溝通橋梁,那我覺得説,我是不是應該更深入地了解大陸,所以我覺得到大陸,尤其到北京清華大學念EMBA,是我的兩岸定位的重要一環。
據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負責人介紹,儘管台灣當局不準大陸高校在島內公開招生,但是並不能阻擋台灣學生求學大陸的熱情。在台灣,領取大陸高等院校報名錶的人數,年年成倍增加,2004年實際報名人數比2003年增加50%,2005年這股求學祖國大陸熱還在不斷升溫。僅報考北京大學的台灣地區的學生就是2003年的3倍。據統計,目前有4000多名台灣學生分別在祖國大陸140所高等院校就讀。此外,選擇在大陸進修的臺胞也有近2萬人。
主持人:鄭教授,從大陸有關部門的一些初步統計數字來看,台灣應屆到大陸來求學的學生大概有4000多人,那麼像周女士這樣來選擇進修的台灣的人士每年大概也有2萬多人。您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你認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台灣學生選擇到大陸來求學和進修?
鄭佑平: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吸引力就是市場。怎麼説呢?也就是説今天在台灣的年輕人,包括在台灣很多在職的工商業人士,他看到了中國大陸的崛起,這個崛起尤其在市場的力量方面,幾乎可以説是一個擋不住的一個吸引力,這個吸引力讓所有的台灣的年輕人知道説,我將來的就業機會很可能第一在中國大陸,第二,就算到一個台灣的企業上班,很可能我的老闆過兩天,過兩年就要求我到中國大陸去出差,甚至於在中國大陸駐點。這種狀況之下,很多年輕人,包括他們的家長開始覺得説,我為什麼不讓我自己,或者是我的子女早一點到中國大陸去,進入他們的高校,第一可以熟悉那邊的環境,第二建立人脈嘛,你需要朋友,第三他真正了解這個社會,這個體系,這個制度的運作,那對將來自己的事業不是更好嘛,所以這個市場的力量幾乎是無法阻擋的一個力量;那另外一方面我覺得説對中國大陸這方面的求學,很多台灣人其實心裏面是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他們覺得説到了家了,這裡是讓他們落實的一個感覺,那這個感覺很重要;當然第三方面還有一種就是説,在台灣現在實際上就業不是那麼容易了,台灣現在經濟並不是説像早期這樣子的繁榮發展了,那麼當然這些年來,因為“獨”派政府的執政,造成台灣經濟的停滯,這些都讓大家再度去深思説,我是不是要為我自己開拓第二個可能的就業市場的空間。所以這個是很多年輕人,包括我自己的學生,上課都會問説,老師,念研究生怎麼樣去中國大陸念。
主持人:那就是説,台灣學生看準了大陸廣闊的就業市場,選擇要在大陸來立足,發展自己的事業?
周荃:對台灣同學來講,就是説基本上他有台灣的成長背景,甚至有的人在台灣已經有就業的經驗,那如果他能夠到大陸這邊,那麼至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就是就台灣臺商的公司,另外就是臺商以外的,不管是外資,或者是大陸本地的公司,那麼他還有這樣的選擇,那我相信有台灣經驗的同學們,有台灣經驗的這些工作,白領階級的話,他們如果在大陸會有比台灣更多的選擇,不是嗎,因為他們已經累積了在台灣的一些豐富的經驗,我覺得對他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平臺呀。所以他跨個海峽他就有另外一個市場,跨個海峽他就能夠比他到美國,到日本去,那種環境對他來講更熟悉,他有很多的競爭優勢吧。
鄭佑平:有些學生説,上海人可以在中國大陸獨領風騷,那為什麼台灣人不行,台灣人也可以像溫州人一樣,可以像廣東人一樣,在中國大陸馳騁市場,他們希望説在這邊大顯身手。尤其很多年輕人他覺得説,我在這做2300萬人市場,我到那13億人的市場啊,這個空間太大了。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主持人:正如二位前面所分析的,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熱,並非政治手段所能阻擋的。需要台灣當局開放心胸,滿足台灣學生的現實需求。好,今天非常感謝二位所作的分析,謝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非常感謝您收看本期的《海峽兩岸》,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安倍含;攝像:孔訶 雷昊)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