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頻道 > 海峽兩岸 > 正文

兩岸道教信眾聚會武當山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9日 18:59)

  記者(王海濤):説起武當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鏞先生在武俠小説中所描繪的那種刀光劍影、大俠風範。其實呢,武術只是武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並不是全部。日前,來自海峽兩岸的5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道教信眾會聚在道教名山武當山,共同參加海峽兩岸武當文化論壇,探討、弘揚武當文化。那麼台灣的民眾究竟是如何來看待武當文化的,兩岸的道教信仰又是如何傳承的呢?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日前,300多位台灣道教界人士和200多位祖國大陸的專家、學者聚會在這座道教名山,共同參加了海峽兩岸武當文化論壇。論壇收到了海峽兩岸專家、學者提交的40多篇論文,分別就道教傳承、武當武術、武當山建築等方面進行了論述與研討。武當雜誌社副主編譚大江先生向記者介紹説,武當文化博大精深,涵蓋很多方面的內容。

  武當雜誌社副主編 譚大江:武當文化的內涵是博大精深的,它有多個方面,主要是有道家、道教文化為主體的,包括宗教文化、古建築文化、文學、藝術還有民俗等等方面,涵蓋的非常廣。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以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主。老子姓李名耳,道教尊奉他為“道德天尊”,他還有一個人們非常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曾經寫下一篇五千字的哲學文章《道德經》,道教就把《道德經》奉為聖典,對“道”與“德”的概念範疇從宗教角度加以闡述,形成了自己的神學原理,經過道教徒長期多方面的神化增飾,最終老子從一個人、一個哲學家而被推崇為創世紀的宇宙至尊天神。而道教不僅使老子變成了神,還幾乎繼承了漢民族原始崇拜中的所有鬼神。台灣中華道教總會秘書長張檉先生告訴記者,道教是在明朝時期傳入台灣的。

  中華道教總會 秘書長 張檉:鄭成功退距到台灣去的時候,他把玄天上帝的信仰移植到台灣,那麼基本上玄天上帝的信仰就是武當文化。

  來自台灣的李啟福先生是屏東縣枋寮鄉東海村北玄宮的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告訴記者,北玄宮就是當年鄭成功到台灣時,帶去的士兵建立的道觀之一,如今是全鄉人的信仰。

  屏東縣枋寮鄉東海村北玄宮 管理委員會主任 李啟福:在鄭成功時代,他登陸台灣,就有一支部隊駐紮在我們那邊,那這些部將,就是這些軍士裏面,他們有帶玄天上帝的香火,就開始我們部落完全以信奉玄天上帝為全鄉的共同信仰。

  道教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宗教信仰,所敬奉的不僅是各方神明,還要敬奉自己的祖先,所以在台灣的信眾非常多。

  中華道教總會 秘書長 張檉:畢竟是我們本土的一個傳統宗教,所以完全融合在我們人民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台灣,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台灣的道教有一個三多現象,道教神很多,因為是個多神教,因此它神多廟也多,台灣在政府登記有案的廟有上萬家那麼小小的土地上有那麼密集的道教廟,這麼多的廟讓大家去活動,當然就有那麼多的人口。

  在台灣的道教廟宇有上萬家,確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以台灣本島3.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來計算,平均每3平方公里左右,就有一座道教的廟宇。如果以每座廟宇供奉3尊神像,把這些神像排成一條直線,以台灣島南北最長處的380公里計算,每隔10幾米就會供奉有一尊道教神像。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繼禹曾經多次率團前往台灣從事交流活動,他説道教所有的神仙,在台灣都有信眾。

  中國道教協會 常務副會長 張繼禹:道教所有供奉的神仙,真武大帝也好,關聖帝君也好,張天師等等,這些神仙都傳到了台灣,都在台灣有廣泛的信眾,那他們(信眾)也不忘根本,從開放以後,每年都要回這些(祖)廟來朝拜,我想這正是台灣道教信眾認同根的體現。

  在台灣如此眾多的道教信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信奉武當山真武大帝的。台灣中國玄門的管崇傑先生是第一次來到祖國大陸,他説自己是武當在台灣的第14代弟子,來到武當山他有不一樣的感覺。

  中國玄門武當養生功總會 助理教練 管崇傑:我是武當山在台灣傳承的第14代弟子,第一次到大陸,也第一次到金頂,感覺心裏非常欣慰,有回歸祖庭的感覺,總算爬到金頂上來了。

  武當是道教信眾心目中的神山,其得名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據史料記載,宋元兩代,武當山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道教團體。只可惜,宋元兩代的道教建築大都毀於戰亂兵火。如今人們在武當山見到的宮觀大部分是明代所建。據史料記載,明成祖奪取政權後,為鞏固政權,安服民心,自稱是武當真武神保祐他和父親朱元璋取得天下。在明永樂十年下令在修建北京皇城也就是故宮的同時,重修武當宮觀。因此也就有了“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的説法。十二年時間裏,明朝的皇帝在這裡建造了凈樂宮、紫霄宮、元和觀等三十三處龐大的建築群,一共有殿堂房宇二萬餘間,建築面積達到160萬平方米,使武當山成為著名的皇家宮觀。

  武當山最負盛名的宮殿當屬金頂,它聳立在海拔1612米高的武當主峰天柱峰之巔,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精華。金頂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除基石是用花崗岩石鋪墊外,全部銅鑄鎏金,故稱金殿。據説,金殿是當年在北京鑄造完成之後,整體搬運到武當山上的。金殿內有“真武”披發跣足的鎏金銅像,神像和殿內香案供桌與整個金殿都是鑄為一體,雖然歷經滄桑,仍完好無損。台灣道教信眾參拜金頂時,一直處在細雨朦朦之中。有時雨住,也依然是霧色濃重。濃霧細雨中,道教建築群層層疊疊,若隱若現,此時的武當山更添了幾分神秘空靈。對於遠道而來的台灣信眾來説,這樣的景象他們是第一次見到。

  台灣信眾:這是我第一次來祖國武當山,因為今天天氣的關係,所看的跟以往同道來講的差別很大,大陸實在太雄偉了,在台灣找不到這種場合。

  在台灣民眾的心目中,武當山不僅僅是道教的神山,而且還有神秘的武當武術。據傳,武當武術的祖師是北宋徽宗時的道士張三丰。經歷代宗師不斷的充實和發展,又派生出眾多的門派和種類,在中國武林界形成了“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説。武當武術以修身養性、益壽延年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兩拔千斤,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等技術特點。頗受台灣民眾喜愛。近年來,經常有武當武術交流的團體去台灣表演和傳授武當養生功,在台灣曾經掀起過多次武當旋風,湖北省武術協會的楊群力先生曾經應邀到台灣做過武當武術教練,他告訴記者説台灣熱愛武當武術的人很多,而且很熱情,

  湖北省武術協會 楊群力:那個專業精神,對武當山的熱愛程度,真是讓人感動,他(民眾)由認識武術、了解武術到熱愛武術、學習武術,了解武術的內涵,他們認為,學習、保護和繼承武當武術是我們的一種責任,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傳人,應該有責任繼承和發揚、弘揚武當文化。

  楊群力先生説他在台灣的弟子起碼有2000人,台北、台南、台中、高雄都有,這次來參加論壇的台灣來賓中就有他當年在台灣的弟子。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當文化、道教文化一直緊密連接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許多台灣民眾表示,他們都希望在這種緊密的文化交流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中國玄門武當養生功總會 助理教練 管崇傑:希望兩岸之間在和善的氣氛之下,能夠真正成為一個中華民族大家庭。

  中國道教協會 常務副會長 張繼禹:中國人講是要功德成神,那這些人都是因為有功於國,有功於民,最後成為了神仙,成為了我們敬奉的神明,我想我們敬奉他就是要學習、繼承神明的這樣一個精神,來輔佑我們的國家,祈願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湖北省臺辦主任 楊澤柱:弘揚武當的文化,推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弘揚道教、武術界他們的精神,以此來推動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記者(王海濤):作為中國人自己創立的本土性宗教信仰,道教的傳承延續了上千年,而今更成為連接海峽兩岸同胞的重要紐帶之一。在採訪中,很多台灣民眾告訴記者,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道教信仰、武當文化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中去發掘民族的智慧,讓兩岸同胞更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觀眾朋友,再會。(編導:王海濤)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